从小兵到帝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吐槽是福
别看伤口只有一个小小的圆洞,但因为铅弹的柔软性和旋转弹道,会立刻对人体造成空腔效应,甚至射入人体的铅弹会在遭遇骨骼等硬物时碎裂,在人体内造成二次伤害!
至于铅中毒和伤口感染,那都是后续伤害的附加效果……
被铅弹击中的人,基本上都会丧失战斗力,一枪撂倒!
第二轮齐射后,因为不少武者军官都倒地不起,使得整个军阵的混乱开始不可逆转的扩散!
甚至不少前线侥幸被射死的士兵精神崩溃,扔掉了所有的武器转身要逃!
这些精神崩溃的士兵很快将恶性的情绪向后面的士兵传播开来!
谭乐脸色阴沉的手持滴血的长剑,第二轮齐射后短短十几
157 全歼与收获
五军营步兵恰到好处的箭雨覆盖让刚刚发起冲锋的先锋精锐兵团损失惨重,同时也将他们的冲锋势头狠狠打压下去,谭乐等一批武者军官虽然无一人阵亡,但后续的士兵劲头却遭到了严重打击。
就在这时,不出意外的,第三轮齐射轰击过来!
带头冲锋的谭乐此时距离神机营第一排士兵只剩下十几步的距离,相当于被数十根大口径火绳枪顶着轰了一遍!
谭乐只觉得自己身体三处地方传来钻心的疼痛,大量的力气随着血流从铠甲的缝隙中不要钱的外涌而流失。
力气的流失让谭乐前冲的身形摇晃两下后,噗通一声前扑在地,口里不断上涌着血沫,若不是他有着筋骨境初期的强悍肉身,在被击中的那一刻就已经咽气。
谭乐用尽最后一股力气抬头看向对面手持铁管武器的士兵,他们如同机器一般将射过的枪管交给后排的士兵,然后接过刚刚装填好的铁管武器。
不过接好后,他们没有再进行齐射,而是大踏步向前挺进!
因为第三轮齐射将继续冲锋的武者军官和少量士兵击倒后,引发了整个阵线的崩溃!
本就精气神被打崩的士兵,没有了谭乐这种顶梁柱一般的武者军官弹压,立刻一哄而散,在箭雨下四散而逃!
“没想到,这么快我们就完了……”
谭乐心里闪过最后一个念头后,陷入了永恒的黑暗。
前进中的神机营士兵,后排一边走一边装填弹药,第一二排则将枪口朝上贴在身体,昂首挺胸如同仪仗队一般向前迈出齐整的步伐。
虽然没有军乐队,但这些精锐的火枪手仍然走出了仪仗队一般的队列!
很快,神机营士兵就来到了遍布尸体和伤员的战场上,前排的神机营士兵毫不客气的抽出随身佩刀,对地上惨嚎的士兵乃至尸体一一补刀,不放过任何一个装死之人!
在神机营两翼,大群五军营步兵快速挺进,每前进数十上百步就会停下来,朝着前锋溃散的人群发出齐射!
在步兵军阵更外围,大群边军精骑插入防御圆阵崩溃的阵线,挺起长枪狠狠的怼了上去,进一步扩大了先锋精锐兵团的混乱!
这种屠杀刚开始不久,崩溃的先锋精锐兵团就出现了大批满脸麻木颓丧的士兵高举武器投降。
其中甚至有武者军官!
即便这些武者军官知道他们投降后很可能下场凄惨,在生死恐惧下,仍然放下了所有武器跪地投降。
整个防御圆阵的崩溃,使得神机营士兵和五军营步兵顺利与三个野战团形成夹击之势,在一轮齐射的轰鸣中,先锋精锐兵团最后抵抗的部分轰然瓦解,整个战场变成了败兵的追杀修罗场。
李察看着丧失了全部成建制抵抗的敌军,拉开个人面板看到神机营和五军营士兵无一人阵亡后,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两只军队全程没有跟敌人近战肉搏接触,仅仅依靠边军精骑的冲锋配合就击垮整个防御圆阵,让李察倍感欣慰。
而且这一次大批投降的汉人士兵,也足以弥补损失惨重的三个野战团,甚至不用担心野战团战力大幅度下降的问题。
对败兵的追击一直持续到了黑夜完全降临,尉迟英哲留下的所有步兵军队全部溃灭,即便有零星的逃兵利用夜色躲过追击,也无足轻重。
【恭喜宿主击败尉迟英哲的主力军团,获得一万枚气运币。】
“尉迟英哲的骑兵部队一直没有加入战斗全部撤离了战场,真正全歼的只有他留在战场上不到8000人的步兵主力,那过万色目人青壮仆从军不攻自溃应该也能算上一点气运币。
这么看来,尉迟英哲的主力步兵中大部分都是比不上唐朝正规野战军团的,估计也就最后那只精锐先锋兵团能跟唐朝野战军相提并论了。
在尉迟英哲骑兵全部逃离的情况下,还能获得万枚气运币,收获也算不错。”
&nb
158 守备军团
理所当然的,军功这么高的三个野战团李察是不会取缔的,这场战役的胜利担任正面战场主攻的都是三个野战团,只要稍微宣传下,就可以将这场击败尉迟英哲的会战宣传为三个野战团的荣耀之战!
他们付出的巨大伤亡也能撑得起这个称号。
尉迟英哲主力步兵的成分虽然大部分比地方卫戍部队强不了多少,但好在都是经过战场血战和军阵训练的老兵,补充进野战团后磨合一段时间就能快速形成战斗力。
这一次尉迟英哲军团的伤亡率还没有超过3成,绝大多数都当了降兵……
当然,逃走的终归是少数,大部分都做了李察的俘虏。
为了更好的控制这些俘虏,其中有着巨大个人威望的武者军官全部被拉出来当众杀鸡儆猴处理掉。
最后的先锋精锐兵团的顽强抵抗行为必须严惩,让李察的敌人知道顽抗的下场。
这些投降的武者军官的身份刚好够用。
收编战场降兵李察为了保证控制力,自然不会大规模任用投降的军官,这些军官可不是主动投降,而是被击败以后不得不降,李察当然不需要对他们优待!
不然的话,以后在战场的敌人军官都以为打败仗了还能投降被任用,岂不是都要跟李察对抗一轮
这种风气李察自然不能掀起!
招纳普通的投降小兵可以展现李察的仁慈,毕竟这些小兵无法决定是否打仗,只能被动的接受命令上战场当炮灰……
收编降兵反倒可以昭示李察的仁慈,让今后遇到的敌军士兵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没有心理负担的投降。
这与收编投降军官是完全两个概念。
李察会优待没有抵抗就投降的武官,但对于抵抗后战败投降的武官却十分严厉!
抵抗到最后的武者军官全部处死,之前那些普通军队中不是武者的军官也没有得到什么好下场,全部被贬为普通的官奴!
只要李察不倒台,他们这辈子是永无翻身之日了……
反倒是底层的小兵,只要愿意继续为李察效力,不光不会被贬为奴隶,反倒能得到野战团军功授田的待遇!
李察的做法在西域地区并不是特立独行,因为西域地区汉人士兵的稀缺,投降的汉人士兵一般都会被收编,除非是那种死忠的顽固分子。
被李察收编的降兵中,大部分都不是尉迟英哲的嫡系,而是原本隶属于各个大小节度使和败亡安西都护府都督的士兵。
这些底层的士兵打仗不是因为忠诚,只是为了混口饭吃,只要李察给予足够的待遇,他们就愿意拼命!
越是底层的人,思想越是简单,拉拢起来也更加容易。
反倒是那些军官,因为都有一定的资产,家眷也在尉迟英哲手里操控,被收编后往往更容易反叛。
当然,那种一仗未打主动带兵投降的军官将领又是另一码事了,未战先降放在任何主帅眼里都是妥妥的叛徒,这种将领军官投降后的忠诚度反倒是有一定保障,毕竟他们在原主那里的名誉已经彻底完蛋了……
不过正因如此,一般稍微有点节操的将领都不会未战先降,除非敌人的势力无法抵抗才会背叛原主。
降兵中的武官全部被清除后,又被打乱了建制按照以往的方法补充进三个野战团。
而三个野战团因为这场大战,有一大批底层士兵和武官积累到足够的军功,从而得到晋升。
如此一来,连武官缺乏的问题都解决了。
一套完善的军功晋升体制加上不断的胜利,足以保证李察的势力不会出现武官将领缺乏的
159 成王败寇
为了分担陆军部大权,副部长的职务是不做数量限制的!
除此之外,陆军部就是一系列参谋职位了……
这种划分进一步将军政的权利区分开,陆军部看似是守备军团和野战军团的直属上司,但实际上却是没钱的部门,所有的后勤物资都需要与内阁其他部门协调,没有李察的命令,根本没有能力调动,更不用说独立作战了……
守备军团以府一级的行政单位划分,每一个府都会配备一个守备团,守备团的规模根据一府之地管辖的地盘和人口为人不等,如此一来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安排兵力。
守备兵团也采用军功授田的方式,只是守备兵团因为遇到的战事很少,士兵的军衔等阶上升空间极小,想要扩大军功授田十分困难……
为了激发守备兵团官兵的向上动力,李察还将守备兵团当作野战军团补充预备役培养,凡是在训练中达标,而且地方围剿绿皮等作战中立下一定的功劳,都可以提出申请调入野战军团。
而且调入野战军团的一刹那,自身军衔自动在原本的基础上晋升一级!
因为军衔跟军功授田的面积挂钩,这种平级调动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守备兵团晋升速度慢的劣势。
当然,若是有需要的话,李察也会通过陆军部将守备兵团抽调出来,组成远征大军。
不过那么做的话,说明李察陷入了兵力不足的困境,距离势力灭亡也不远了……
守备兵团是李察统御地方的保险锁,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李察是不会抽调的。
若是缺少兵力,李察完全可以强征色目人炮灰,成本低消耗多了也不会对势力根基产生影响。
一旦守备兵团上战场打光了,李察去哪里找那么多合格汉人兵丁重建守备兵团
正因如此,李察调用的一直都是三个野战团,也是现在的第一野战军团,而不是其他守卫地方的汉人兵团。
这种建制的改动对底层而言只是番号更换而已,影响不大,高层的官职调动也局限在小的区域内,并不麻烦。
那些守备兵团的士兵军功授田待遇没有被剥夺,只是编制的改换,没有触及官兵利益根本,影响极小。
三个野战团的降兵补充和原本的野战团士兵还是有区别的,他们的军功授田并没有落实,因为他们本身是投降的兵丁,需要经过一场大战或者积累足够的功勋才能被分配到真正的军功田。
这一措施使得李察不用立即拿出大量田地来进行新的封赏,等到以后经过大战,李察自然可以侵占到新的地盘,自然也就有田地进行军功授田了。
因为地方汉人士绅阶级对大量田产的把持,所以使得李察进行军功授田的时候只能设立重重限制,好在他一直在打胜仗,这种限制在胜利的激励下没有引起官兵的反感。
他们相信,以大明王的势力,一直扩充下去早晚会获得足够的田地封赏。
这就是人心大势!
毕竟阵亡士兵的军功授田不会收回,新补充降兵的军功授田都要从其他地方出。
若是拿阵亡士兵的军功田给新加入的降兵,那么做的话今后打仗谁还敢拼命
好在西域还有大片土地等着李察去侵占,军功田的问题还远没有到爆发的临界点。
等到整个西域都被控制后,李察若想填补军功田的缺口,恐怕就
160 神机营骑兵
正所谓墙倒众人推,尉迟英哲的不战而逃仿佛一个导火索,引爆了西域地区的新一轮扩张。
私下里签订了瓜分协议的李察和龙乐天一南一北开始有条不紊的侵吞尉迟英哲侵占的领土和城池。
吐番王国的松赞干布虽然慢了一步,但因为兵力雄厚,反倒有种后来者居上的趋势大肆吞并地盘。
甚至连龟缩在疏勒军镇的鲁阳都大胆出击,带着本就不多的兵力占领了尉迟英哲治下的两座县城!
在这种形式下,尉迟家族全力收缩兵力,各大势力几乎没有浪费一兵一卒,基本上大军一到,城池就开门迎降……
毕竟扩张的几大势力都没有侵害地方汉人士绅阶级的利益,没有了地方汉人士绅阶级的阻挡,尉迟家族又显露出败相,地方官府自然不会继续做无谓的抵抗。
然而,在众人瓜分尉迟英哲的狂潮中,人心的贪婪再一次体现的淋漓尽致。
首先是龙乐天受到了吐番王国的鼓励,突然对出兵侵占尉迟英哲城池,打算重整大唐正统旗帜的鲁阳进行了数百里奔袭,趁着鲁阳主力尽出之际,不计伤亡一举拿下了疏勒军镇!
最重要的是,因为疏勒军镇中遍布坚持大唐正统人士,抵抗比较激烈,龙乐天一怒之下对疏勒军镇展开了血腥屠戮!
不光是色目人,包括汉人在内,除了保持中立的汉人士绅阶级外,整个疏勒军镇短短数日被屠杀了数万人口!
西域地区云集了大唐正统爱国人士的大本营——疏勒军镇的屠戮,使得鲁阳的支持声音大幅度下降……
而且因为老巢的丢失,和龙乐天的大兵压境,鲁阳麾下官兵士气狂降,这时候吐番王国一支数万人的‘偏军’又突然出现,和龙乐天的大军从两个方向夹击鲁阳!
一座县丞城头上,漫天遍野的喊杀声不断传来,一身血迹的鲁阳看着被破开的城门楼,一脸落寞的神情。
他抓起自己染血的佩剑,看着周围还存活的寥寥几十个亲信和大唐正统的拥护者,惨然一笑,自刎于城头!
鲁阳兵败自刎后,周围几十个人流着泪高喊着纷纷自尽,代表着西域地区最后一支坚持大唐正统的势力彻底覆灭!
即便如此,攻入县城的吐番大军仍然不满足,他们将所有鲁阳麾下投降的兵将全部坑杀,随后在县城内进行三日之屠,整个县城除了受到保护的汉人士绅阶级,鸡犬不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