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兵到帝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吐槽是福
若是战场上占据优势,这支牙兵就能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如果战场陷入败亡形势,这支牙兵就是护卫尉迟英哲逃离战场的精锐,保护他回到后方以图东山再起。
因此,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这支牙兵除了用作斥候侦骑外,是不会冲入前线厮杀消耗的。
除去两侧的骑兵,尉迟英哲中央则是一个个严密的步兵方阵。
按照唐军的习俗,最前排是清一色的铁甲重步兵,手里举着大盾配备的是刀剑等冷兵器,后面则是清一色的长枪兵,方阵长枪兵前排穿铁甲,后面则只穿戴普通皮甲。
因为安西四镇大战连连,原本全员皮甲的大唐正规野战部队损失极大,因此尉迟英哲手下并不全都是收编的大唐野战部队,其中很多人都是战争期间通过军功升上来的普通汉人地方卫戍部队。
 
149 唐军战术
李察双眼微眯,看着尉迟英哲主力步兵方阵侧翼中比例明显高出许多的刀盾兵,放弃了迂回包抄的打算。
护卫主力军阵步兵侧翼的刀盾兵可不是寻常意义的刀牌手,他们装备的都是大唐军队中十分出名的陌刀,也就是俗称的三尖两刃刀!
这种长柄大刀不光对付步兵非常有效,对付骑兵更是一柄利器,若是李察的边军精骑冲入对方的侧翼陌刀队中,进去容易出来可就要掉层皮!
对面尉迟英哲的军队虽然不是正规唐军,但无论是装备还是训练都是唐军那一套,以小窥大,能看出来唐军步兵军阵对侧翼护卫十分看重。
至于步兵军阵后方,因为距离过远,大量敌方士兵遮蔽,李察即便站在高点也很难看到。
这时候李察不禁怀念起前世的望远镜,在冷兵器战场上,望远镜几乎就是主将的‘神器’!
光靠目力站在高处,几千人的大战或许能遍览全场,但超过万人后,一眼过去基本上全是人头和直冲天际的兵器……
第一第二第三野战团组成了一个常规的三角军阵徐徐前进,被李察当成了探路的炮灰……
当然,以三个野战团的战绩和装备,对面的尉迟英哲无论如何也不会将其当作炮灰。
再奢侈的主将也不可能那披甲士兵当炮灰啊!
大唐野战部队中,穿戴铁甲的才是正规军,但对外征战的时候都会临时征召一批地方土著,有时候是游牧民族,有时候则是色目人,都是就地征召。
若是本土作战,则会要求地方府兵县兵协助,这些部队都是战场上的炮灰甚至诱饵!
第一野战团在正中央,披甲率较低的第二第三野战团则分裂两边掩护中路的第一野战团,两翼则是李察的2000名边军精骑掠阵,防止对面的骑兵突然杀过来突袭前进的步兵军阵侧翼。
由于三个野战团几乎都是收编的唐朝降兵组成,带兵的武官也是清一色的原大唐军官,所以列出的军阵和对面尉迟英哲的队伍差不多。
不过比起尉迟英哲麾下身经百战的主力,李察麾下的三个野战团中的兵员素质就差的有点多了,虽然里面也是人人配弓,但大部分人都没有配备强弓。
原因不光是李察配不起,更多是因为其中参杂了很多县兵府兵,用不来强弓……
因此,李察的三个野战团中,前排的远程士兵大部分都配备的弩弓,用来弥补弓箭手的不足。
除此之外,李察的三个野战团前排的披甲率也不如对面,对面前排清一色的都是大盾和轻型铁甲,但在李察这里,只有第一野战团做到了这一步……
甚至连李察前排的盾牌质量都不如对面整齐划一!
李察这个草莽出身的‘土匪头子’,底蕴终归是不如对面有底蕴的西域大军阀。
尉迟英哲主力军阵前排的精锐,单从装备上来看已经与李察麾下的五军营差不了太多!
或许在铠甲上无法做到全员中型铁甲,除此之外,其他装备都相差不多。
刀枪箭矢盾样样都是这个时代的制式精品!
正因如此,李察才没有第一时间将系统本部军队招募出来押上去,对面的阵容看上去太强了,李察需要用一群人试探一番。
隆隆的战鼓声响彻天地,背上插着令旗的传令骑兵在前进的步兵方阵之间来回穿梭,协调整个军阵的整体,防止各个步兵方阵走偏。
虽然士兵们经过一定的队列训练,但偌大的战场上,数千人同时向前移动,前进过程中自然需要传令兵和各级武官疏导协调。
 
150 唐军对射
真实的战场上自然不会出现影视剧里那般大家一起准备好,然后听口令齐射的场景。
那种场景针对的都是弩兵,因为弩兵装填缓慢,所以有足够的时间准备和下达命令。
至于弓箭手,若是还采用齐射命令大家一起拉弓搭箭,那纯粹是脑子犯抽……
拉弓不放箭就是对弓箭手臂力的无用消耗!
更何况,拉弓放箭的频率远超弩弓,武官根本来不及跟得上拉弓的频率下达齐射命令,除非让绝大多数弓箭手拉弓准备等待口令……
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这不就是站着让敌人射么
唐军为何要放弃弩弓,还不是因为弩的射击频率远远低于弓箭
诚然,训练一个弩弓手比训练一个弓箭手容易的多,可是,唐军根本不缺乏弓箭手啊!
这就好比当年全民从小练习长弓的英格兰人一般,既然不缺少长弓手,为啥还要大批量装备装填缓慢的弩弓
或许,等到频繁的战乱让唐军民间的弓箭手消耗过大,无法补充,为了扩大士兵招募范围,弩弓才会重新回到战场上。
当年秦军大规模装备弩弓,其实也是种无奈的选择,因为秦军是全民皆兵,训练时间很短,根本无法武装出来大批弓箭手,只能用弩弓来弥补远程力量的缺失。
当然,在秦朝那个年代,中原国家因为常年混战,都相对缺少弓箭手,秦军大规模列装弩兵,降低远程兵种训练成本的做法,反倒是占据了巨大的优势。
只是,异界大唐无论是地盘还是人口,都远超李察前世里的秦朝,所以弓箭手暂时来看还是比较充足的。
正因如此,尉迟英哲军阵的弓箭手根本没有所谓的齐射口令,射箭命令下达后,弓箭手们就用最大仰面射角,尽自己最快的速度向对面抛射箭雨,一直抛射到自家军官停止射击的命令传来,或者是手臂酸软无力再射!
同样的道理,李察一方的三个野战团弓弩手也是这般操作,只是李察军阵前排多出了一片弩兵,虽然也上扬了一定角度,但弩弓这玩意仰角过大的话,很容易射到自己人,命中率更是完全跑偏!
所以,弩兵的仰角意义不大……
结果,在厚实的尉迟英哲长枪盾阵前,李察一方的弩兵基本上都是再做无用功!
不过李察军阵中弓箭手比例也不低,只是比对面低而已,也是一层层箭雨起飞射过去!
从天空上向下望,双方一层层起来的箭雨密度都不低,似乎势均力敌,但只有真正交手的官兵才知道双方的差距有多大!
尉迟英哲将精锐摆在前面,普通士兵摆在后面,前面对射的清一色全是铁甲兵,这玩意对箭矢的防护作用还是不错的,更何况李察的野战团强弓手配备比例真心不咋地……
结果,双方箭雨各自抛洒进对面的军阵中后,李察一方顿时被射得人仰马翻,哀鸣不断,但尉迟英哲那面却死伤不足李察这面一半!
哪怕是李察的第一野战团阵亡率也居高不下,原因无他,尉迟英哲将所有的强弓手都放在了前面的步兵方阵中!
强弓是可以射穿轻型锁子甲的,虽然入肉不深,但终归是能扎进去,一支不够,两只三只箭矢还不够么
真当这些小兵各个都是无视疼痛的狠人
若是运气差,被命中要害部位,更是直接歇菜……
151 尉迟英哲的底牌
然而,李察的野战团整队速度相对于地方卫戍部队和普通的部落战士很快,但在正规唐军面前就不够看了。
甚至以参杂了大量地方卫戍部队老兵充数的尉迟英哲的主力兵团的眼界,面前的李察野战团也到处都是破绽!
这些破绽足够尉迟英哲前锋的精锐主力进行突破!
远比李察野战团严密的长枪方阵在大盾的掩护下轰然撞在野战团前排上面,从半空中俯视,就是两股铁甲洪流狠狠的怼在一起!
双方穿的甲胄款式几乎完全一样,毕竟李察的野战团使用的武器装备超过九成都是依靠缴获和战利品,自然跟唐军制式装备没啥区别……
最重要的是,唐军的制式装备在这个世界东方大陆中意味着冶炼制造业的巅峰,李察根本犯不着去花费大代价更换。
甚至是地方汉人士绅阶级私自打造的铠甲武器,也是按照唐军款式为模版,除了上面绘制了各自家族的印记外,整体样式与唐军制式装备没啥区别……
不过李察的军队头顶都多了个红色头巾,即便头上戴着铁盔的士兵,也分别在头盔上和里面的头部分别系上了红色头巾,即便头盔掉落也不会被友军误认。
反正红色头巾成本低廉,李察自然不会吝啬这点花销。
正因如此,在西域地区很多人更喜欢称呼李察的军队为红巾军,当然,这都是民间和敌人的泛称,在李察这里的官方称呼是大明王麾下野战军团。
双方撞在一起后,盾阵后面顿时互相飙射出成排长枪,清一色的全都是铁杆长枪!
这种铁杆长枪制作成本更高,但却不易损毁,而且势大力沉穿透力十足!
当然,铁杆长枪比起铁甲的制造成本就是小巫见大巫了,所以有着众多战利品的李察还是能配备起的,三个野战团铁甲配备率或许不高,但铁杆长枪绝对是每一个长枪兵的标配!
实际上,李察的红巾军只有在铠甲和强弓方面的配备率不如尉迟英哲的军队,其他武器装备基本上可以持平。
在西域地区李察的三个野战团,足以横扫所有府城的汉人地方卫戍部队了。
当然,西域的汉人地方卫戍部队本就不是专门的野战军,被横扫实属正常……
因为双方前排都是铁甲兵还配备了大量盾牌,所以长枪捅刺看似激烈,实际上双方伤亡率并不高,这就是甲胄在战场上的强大作用!
哪怕是穿戴轻型铁甲,在战场上都足以碾压普通皮甲的兵丁!
只是,李察的三个野战团还没有从之前的对射落败中恢复严密的阵形,对面撞上来后,仅仅势均力敌的对捅了几分钟,就开始渐渐落入下风。
尉迟英哲的军阵中,一排长枪兵捅刺一会后,立刻退后换上后面一排长枪兵上前捅刺,以此类推,各排长枪兵井然有序的轮替上前战斗,因为伤亡出现的缺口很快被后面人填补上!
这是冷兵器战场上常见的套路,毕竟人的体力有限,那些士兵即便比普通农夫强壮的多,身上驼了一层铁皮的同时,还要背负大量的武器装备作战,体力消耗极大。
因此,交替掩护上前杀敌是最基本的操作,是任何一支正规军必须训练的军阵战术。
若是连这一点都不会,第一轮冲击没有取得优势,很快会因为长时间的拉锯战导致最前排的士兵体力耗尽被杀,大大折损兵力。
在轮替战斗下,大部分士兵都能保持最佳体力,所以只要维持着紧密的军阵,阵亡率还
152 万骑冲锋(求起点QQ阅读正版订阅)
因为李察名不正言不顺,李察占领的地区大部分武者都选择了归隐和叛逃,武者可不是那些无法反抗大势的普通人,他们到哪里都不愁吃喝生存!
当然,李察占领区的武者不愿意投靠李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不想成为李察的扩张炮灰!
对普通人甚至是士绅阶级吸引力极大的军功授田制度,对四海为家的江湖武者而言真心不算什么。
武者们更喜欢‘现金’,而不是一堆产出缓慢的土地!
正因如此,李察的野战团中除了高层外,中低层军官武者的数目极低!
与之相对的,底蕴深厚的尉迟英哲军队中,哪怕经历数场大战的消耗,武者数目仍然保持遥遥领先的地位,轻轻松松就拿出三位数冲击李察的军阵,并且不出意外的砸出数十个缺口!
穿着中型铠甲的武者战斗力十分强悍,在他们的带领下,还能支撑很久,远没有达到崩溃阶段的三个野战团整条阵线在短短数分钟内就变得千疮百孔!
整个前沿阵线被撕裂成一块一块的,大批尉迟英哲的铁甲兵冲入缺口,任何一个明眼人都能看出,用不了多久三个野战团的整体阵线就会被彻底打穿!
整体阵线被打穿,就意味着三个野战团会被分割包围,接下来的后果就不是崩溃那么简单了,被彻底围歼的概率非常大!
李察看着在人群里大杀特杀,身穿中型铠甲,战斗力普遍在中品皮肉境以上的人类武者,脸色变得慎重起来。
“唐军的中型铁甲可以有效防御强弓攒射,而且这些武者平均战斗力足以碾压五军营步兵,陷入近战的话我的系统兵一定会吃大亏,即便悍不畏死也要用人数生生拼消耗。
没想到尉迟英哲掌握了这么多中品皮肉境以上的武者!”
李察深吸一口气,改变了之前的兑换计划,单手一挥,一万枚气运币消失不见,500名5阶的明军神机营精锐步兵出现。
他们穿着明军制式轻型铁甲,头上戴着明军特有的宽檐圆形铁盔,排成单薄的六列横队列成一个方阵。
“5阶兵的价格还是太高了,不过4阶明军火铳手还有击发哑火率,以那些人类武者的速度,火绳枪基本上只有一次击发机会,否则等到武者杀入人群,基本上就是一整只火铳兵的覆灭开始!
所以还是召唤5阶兵比较牢靠。”
李察一边思索着一边再次挥出手臂。
随后,一万名4阶的明军边军精骑出现,10万气运币就这么消耗干净……
相比于价格贵了一倍的5阶兵,招募4阶兵李察显得额外大方……
在平原战场上,野战中骑兵才是真正的王者啊!
若是尉迟英哲知道李察手里有万名冲锋骑兵,绝对会立马龟缩进城池当中,严防死守,坚决不出城野战……
甚至还会收缩防线,防止李察的大队骑兵向老巢千里突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