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兵到帝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吐槽是福
除此之外,道家还有专门的炼丹术,就是一种专门处理灵植,提炼灵力丹药的术法,是道家能崛起的关键!
而佛门则是依靠各种各样的苦修之术,甚至佛门中经常有苦行僧的存在,他们依靠各种极端的自虐和困苦的环境,通过特殊的秘法来刺激自己,提升修炼灵力的效率。
两者各有各的益处,炼丹术对材料和金钱的消耗极大,绝大多数有真才实学的道士都跟当地官府和门阀大户有千丝万缕的关联,甚至干脆就是被雇佣的客卿长老一般的存在,大唐朝廷更是雇佣了大批道士,有名有姓的顶级道尊基本上都是大唐的打工仔……
佛门则依靠自家的秘法进行苦修刺激,反倒是对官府的依赖性不高。
因此,比起道家沦为皇室和地方豪族门下走狗不同,佛门一直保留着自己超然的地位,少林寺本身就具备一定的武力,如非必要,连官府都不愿意得罪。
当然,佛门能在大唐传播,也不是死板的老顽固,恰恰相反,他们虽然不需要大量的财货金钱供应自己修炼,但仍跟大唐朝廷和地方官府保持着良好的关系,甚至大唐还出过遵从佛学的皇帝。
比起道家的市侩形象,佛门反倒是显得更加高贵。
只是佛门术法往往需要人们吃苦自虐,自然需要依靠强大的意志力,即便佛门不在意将秘法供给大唐皇族和地方豪族,但那些养尊处优惯了的皇子和门阀子弟也吃不了那份苦……
所以说,佛门中的高手大部分都来自于贫寒家庭,反倒是道门弟子中,充斥着大量的富家子弟,大唐皇族也几乎个个都是道家的记名弟子。
只是,随着灵植的大面积消耗,和无法人工养殖的特性,炼丹术渐渐变得没落下去,反倒是一次炼丹事故中开发出了早期的黑火药。
不错,李察得到的消息中显示,大唐是有黑火药的,只不过他们并没有有效利用在战争当中,而是当作烟花等娱乐产品。
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看待事务的角度不同。
因为大唐军队中有的是能拉开强弓的勇士,弩弓的科技树也很高,所以并没有开发出一种新型远程武器的需求,没有需求,自然也就不会有开发火器的**……
东亚的人还没有意识到火器的威力,更多是将其当作烟花爆竹。
&n
202 三千营精骑
冲出城门的溃兵和尉迟家族的子弟遭遇到了埋伏在郊外的上万辅助军团的围攻,战斗还没开始溃兵们就纷纷跪地投降……
他们早已失去了心气,没有了战斗的勇气。
当李察在亲兵的护卫下进入于阗军镇时,发现尉迟英哲这个家主自尽在他的妻妾孩子的尸体旁。
从周围的痕迹不难看出,这个被逼入绝境的尉迟家族掌舵人先是砍死了自己的妻妾和孩子,然后才自杀的。
在尉迟英哲周围还有几个忠心耿耿一起自尽的家仆。
从今天开始,曾经在西域地区呼风唤雨,颠峰时期掌控十多座城池的尉迟家族,灰飞烟灭!
占领于阗军镇第二天,李察得到了系统提示。
【恭喜宿主攻占于阗军镇,由于守军没做抵抗就投降,无法获得气运币收入。
宿主完成声望任务,声望等级从12星提升到13星,开启新的5阶兵种——明朝三千营精骑。
三千营精骑简介:装备骑兵用全身中型铠甲外套鸳鸯战袍,头戴明盔,复合马弓,破甲锥头箭,骑兵用长枪,马刀和骑兵盾。
他们是明朝精锐的铁甲骑兵,擅长骑射和冲锋,以明朝时期最精锐的三千营精骑为初始模版,且悍不畏死!
个体战斗力不亚于这个世界的大唐牙兵精骑,每人兑换价格为20枚气运币。
新的声望任务发布:将焉耆军镇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一统西域后,可以获得建国权限奖励,完成后声望等级提升。】
“嗯看来系统对我与龙家的妥协感到不满啊。”
李察看到新的声望任务后,若有所思道。
三千营精骑其实就相当于边军精骑的强化版,多了个骑射技能,甲胄变得更厚,战技变得更强,当然价格也翻了一倍!
现在李察已经大致得出,对付现阶段的敌人,4阶兵是性价比最高的常规士兵,3阶兵太过羸弱,综合战斗力跟唐军差不多形成了代差,只能用来对付地方卫戍部队级别的敌人。
不过敌人真要是地方卫戍部队,李察完全可以用土著人类组建的军队对付,无论是辅助军还是守备军团,都不比大唐地方卫戍部队差多少。
因此,系统3阶兵在李察眼里并不实用,遇到稍微强一些的对手就要面临惨重的损失。
李察之前刚刚崛起的时候,每一次大战都损失惨重就是因为低阶兵太过脆弱。
而到了4阶兵种这个档次,特别是极具代表性的五军营步兵,让李察的实力几何级提升,即便遇到敌人的精兵,往往也能以少胜多打出一个胜利!
5阶兵的战斗力和实用性自然比4阶兵更好,但价格的翻倍却让李察望而止步,综合来看,还是4阶兵的性价比最高。
李察对新出现的三千营精骑了解了一下后,就不再关注了,他此时更担心的是,拿下于阗军镇和那些疏勒军镇一样,并没有多出第一次占领的提示。
这说明疏勒,龟兹,于阗三大军镇实际上也是府一级的城池,只不过是军事用途更大的府级城池!
如此看来,焉耆军镇也是府级城池……
整个西域,李察都找不到更高级别的省道级城池!
李察至今还十分怀念当初第一次占领府级城池奖励的10万枚气运币,正是那次大爆让李察从一个西域地区不入流的小军阀蜕变成了一个大军阀!
后来接连击败尉迟英哲和吐蕃人,其实都是在吃老底,当然,这老底也没有白吃,现在
203 市政委员会
大明3年1月1日,李察正式将龟兹城立为明王朝王都。
李察虽然早已自立为大明王,但一直都没有正式建都,自立的时候太过窘迫,李察大部分时间都在对外征战中,也就没有建都。
从安国府自立开始计算时间,李察在大明元年6月攻占康国府,掀开对外快速扩张的历史新篇章,随后八月份连下米国府石国府,并完成了第一次有限制的屠城……
10月份与吐蕃人封的于阗公尉迟英哲决战获得大胜,尉迟家族控制下的城池纷纷不战而降,并引来吐蕃人觊觎。
随后就是吐蕃人跟李察决战,三家同盟跟李察展开全面战争,来来回回打了一年多,明军将尉迟家族灭门,吐蕃人败退回吐番王国,焉耆的龙家投降退守焉耆军镇,成为明王朝的东面屏障。
后来经过一系列的追缴残敌和收编地方小股势力后,在大明2年年末整个西域都被置于李察的统治之下,随后,李察选定大明3年1月1日,在龟兹城建都,明王朝算是初步坐稳了西域江山。
为了不引起大唐皇室的仇视,李察并没有进一步称帝,仅仅只是建立了一个王国而已。
连安禄山都没有称帝呢,这时候称帝除了好听外,只能引来一大帮敌人!
或许隔着北庭都护府和安禄山的大唐皇室无法直接派兵来剿灭李察,但北庭都护府和安禄山却可以联手出兵灭了称帝的狂妄之徒……
在东亚地区,对于称号建制是非常敏感的,全天下可以有数量不等的王,但皇帝只允许有一个,一旦称帝那就是不死不休必须灭对方全家的仇恨!
而且一旦称帝,如果没有一定的实力,自然会引起周边势力的不满,引发围攻。
这也是安禄山没有称帝建制的原因,此时的大唐除了皇室的中央军之外,还有纷纷自立的地方大小王爷节度使,没有打下天下妄自称帝,只会引来敌视!
至少在长安陷落以前,大唐皇室还代表着正统!
李察建都后,第一件事就是对辅助军团的整编,因为在与吐蕃人的对战中辅助军团立下了庞大的功勋(死了好几万人呢!),所以李察将辅助军团正式整编为永久性正规军,并且把野战军团中的那一套军衔制度套用进去!
不过李察并没有宣布对辅助军团士兵进行军功授田,也没有说不给他们授田,在对辅助军团改组的同时,还开始搜刮金银,进行货币改革,收拢民间的唐币。
李察的货币改革理由很充分,西域已经易主了,自然不能继续采用唐国的货币!
李察用战乱抢掠的金银开始低价回收唐币,西域已经平定,即便是拥有自己军队的焉耆龙家都没敢反驳李察的货币改革!
大家都知道货币改革后,明王朝可以获取丰厚的铸币税,但只敢眼红,不敢违背……
继货币改革之后,李察又放出了另一个大招,对地方守备军团改制!
李察先是将地方守备军团纷纷抽调出来,以原本幸存的野战军团官兵为骨干,重建大明野战军。
地方守备军团的编制都是现成的,抽调出来后直接整编很快就组建出来了三个万人规模的野战军团。
因为守备军团官兵都是有军功授田的,李察甚至不需要付出太多的费用!
三万多人的野战军团,加上重组整编后人数超过6万的辅助军团,以及本部的道兵,李察手里一下子多出了10万可
204 拆分士绅阶级
最低到镇一级的城池可以设定镇级汉人市政委员会。
如此一来,汉人士绅阶级虽然交出了手里的武装力量,但家族子弟可以进地方守备军团当军官,自家家主又可以进入具有参政提议权的市政委员会,怎么看都是赚了!
进入地方守备军团的士绅子弟同样可以指挥原本属于自己的家丁,只不过要多担负一下地方的安全守卫,防止小股绿皮和野兽人袭扰。
至于护卫商队,更是家丁护卫原本就会做的事情。
这种看起来很是优渥的改革,自然没有引起西域地方汉人士绅阶级的反感,殊不知,李察已经在潜规则下瓦解了西域汉人士绅阶级的基础!
虽然从家丁护卫变成地方卫戍部队没啥区别,但别忘了,地方守备军团实际上是大明王朝的官方力量,如果遇到战争,李察是有权利调动地方守备军团轮替上前线的!
到时候从战场上走一波,退下来时军队中的士绅子弟军官还能剩多少
当然,现在西域已经变得和平安康,地方汉人士绅大部分人并没有看出这一点不妥,小部分能看出来的,人单力薄,也不敢当出头鸟被大明王朝针对。
更何况,能拥有参政权利和掌控地方卫戍部队的机会,对地方汉人士绅阶级诱惑太大了!
汉人的官本位思想让他们对李察的新政策无法抗拒。
即便知道其中有风险,也大肆派遣家族子弟进入地方守备军团任职。
而地方守备军团没有军功授田,开销从地方税收中支付,也让中央政府少去了一大负担。
至于市政委员会,进入的途径可不仅仅只是交出家丁护卫,这只是李察放出的政治烟雾弹。
其实市政委员会真正进入的条件标准是根据税收多寡!
在市政委员会规章中,缴税数额超过一定数目,且达到一定时限,即可进入市政委员会,而一旦缴税数额少于一定数目达到一定时限,则必须退出市政委员会。
市政委员会只有参政议政的权利,决定权还是在地方官府上,说白了,市政委员会委员本身不是官,他们只是一种变相的民间代表而已。
所谓的参政议政看似权利很大,其实就是对官府提出一些建议,跟立法权差的远呢!
只是,这玩意刚出来,地方汉人士绅阶级被官府忽悠的只看到表面好处,并没有意识到市政委员会到底是个什么玩意,仅仅是将其当成干预官府的政治工具。
大明年一整年的时间,李察全部精力都放在内政方面,因为表面放出的诱惑太多,再加上新朝处理,十万大军的威慑,改革十分顺利,即便有些许宵小,也不过是给官府送意外收入(抄家)!
到了大明4年的时候,改革基本上已经全部完成,这时候,很多贡献出家丁护卫,在市政委员会中享受特权还不到半年的士绅阶级们,突然发现他们的税收标准不达标,面临被市政委员会辞退的风险!
光交人头税,当然没几个钱,能达标才怪!
而这时候各项新政法制已经完善,其中还混入了大批既得利益者,并且因为士绅子弟和市政委员会本身的特殊性,由家丁护卫组建的地方守备军团几乎是直接听命于市政委员会……
因为市政委员会是按照税收决定的,他们的税收占据地方政府的大头,守备军团的维持军费又是从地方税收里拨款,也就是说市政委员会的会员们才是守备军团的衣食父母!
&nbs
205 覆灭的大地主
摊丁入亩对与西域地区的汉人士绅阶级原本是一个触及根本的税收改革,这个时代的士绅即便从商,哪一家没有一堆土地
然而,李察先是通过地方守备军团的改革将汉人士绅阶级掌握的私人家丁武装置于官府的掌控之下。
虽说地方守备军团中加入了大量士绅家族子弟充当中低层军官,但地方守备军团中的高级军官仍是忠于官府,是李察这个大明王的臣子!
放出的士绅子弟军官名额更多的是用于收买,而不是真的将地方军权彻底交给士绅阶级,不然的话,与在自家里培养出一个个小军阀有啥区别
现在的汉人士绅阶级已经不如李察统一西域之前,他们没有了直接可以使用的家丁武装!
用地方守备军团来免费护送商队和对抗零散绿皮野兽人骚扰,确实让汉人士绅阶级降低了自家的开销,但同时也在无形中将只有汉人士绅阶级管理的武装力量交到了地方官府手里。
现如今,因为市政委员会的各种利益诱惑,又使得地方汉人士绅阶级出现了两极分化,那些拥有土地极多,家族主要收入九成在田租上的大地主士绅阶级,对摊丁入亩的改革政策是全方位反对的。
一旦这项改革落实,他们将不得不出卖自家的田地!
不然的话,那么大一片土地,光是缴税就能让富裕的大地主家庭衰败下去,而且速度极快!
反观那些土地规模不大的小地主,以及从商的地主士绅阶级,对这项改革措施的反对并不强烈。
最重要的是,摊丁入亩增多的税收可以让担任市政委员会委员的众多士绅们获得更多的‘奖金’。
在李察治下,地方税收是市政委员会、地方官府、中央政府三家分成的,地方官府所获取的份额主要用来支付官员俸禄,维持巡捕房等地方公家体制的花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