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兵到帝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吐槽是福
即便如此,遍布各地的道观和寺庙也数不胜数,这些道观和寺庙往往掌握了大量的土地,毕竟道观和寺庙的人大部分不事生产,必须依靠剥削佃户田租的方式来贴补家用。
当地主的技术难度可比跑商业低多了,是个脑子正常的人就能当地主收租子。
佛道两门与普通地主还不同,他们不光从肉身上控制佃户,还要从精神上将其发展为自家的信徒,将其牢牢绑定在自己脚下,贡献劳动力供养他们的修炼和生活所需。
显而易见的,佛道两门获得了巨大成功,从思想上控制一个人往往比**上更加有效,更不用说双重控制了!
佛道两门发现这一利处后,早已不满足在自家佃户中发展信徒,而是向民间传播佛道两门的信仰,挤压那些野生术士的生存土壤。
不出意外的,到了大唐鼎盛时期,佛道两门不光成为了大唐皇族的座上宾,民间的野生术士也被佛道两门瓜分收编……
如果不挂上道家和佛门的牌子,野生术士早就被佛道两派弟子剿灭了。
在对抗当中,有着官府支持和一个大组织依赖的佛道两门想要围剿野生术士不要太简单,更何况佛道两门也不是非要赶尽杀绝,只要归依我佛,或者是挂上道家牌子,就可以摇身一变成自己人。
如此一来,佛道两门迅速统治了江湖中的野生术士,只是因为加入佛道两门的野生术士太杂太乱,衍生出很多小分类的寺庙和道观。
佛道两门只是两种修炼理念,组织密度跟官府没法比,这与大唐皇族的暗中推手密不可分,佛道两门看似辉煌,但根据地域不同实际上分成了很多门派,虽然都信奉三清或佛祖,其实互不统属,正因如此,大唐官府才能容忍他们在民间的信仰传播。
原本,佛道两门依托官府生存,互不干扰,佛道两门的高手还经常成为朝廷的御用打手,自然不会出问题。
但大唐正统衰落,明军入侵,再加上李察的均田免债令,彻底打破了这个坚固的平衡。
在大西北地区,道家的势力十分薄弱,田产也不多,不足为虑,明军抵达后,自然烟消云散,不成气候的小道士纷纷前往中原地区,甚至还有主动向明军投诚的。
只不过李察在见识了几个自称道士的神棍‘戏法’后,就对这些江湖骗子彻底失去了耐性,明朝的财政并不宽裕,李察可不会养一群只会变戏法的道士……
然而,大西北地区的道家势力薄弱,主要是因为这里是佛门中大势力之一的密宗
243 调查武林
镇压密宗叛乱甚至将密宗连根拔起李察还是很有自信的,他的金手指专门为战争服务,对上安禄山主力都不惧,更何况是区区一群佛兵和所谓的天山派
然而,镇压是需要时间的,只要密宗佛门和天山派不是傻子,绝不会集中所有力量跟李察打会战,而且密宗老巢未知,天山派老巢军队到不了,李察想要如同攻城掠地那般一劳永逸也做不到……
在东亚大陆的武林大派或许也是畏惧朝廷的力量,老巢全都建立在高山峻岭上,别说军队了,普通的山民登上去都费劲!
这也是大唐朝廷鼎盛时期没能将江湖武林控制在手里的原因之一。
无法直捣黄龙,这场镇压战斗必然会拖延很长时间,安禄山又不是傻子,再加上他撤回去的人口和军队,定会布置出一个新的防线,收缩实力的安禄山即便两线开战也不是不可能……
毕竟占据了大西北全境后,李察也要面对部分南下绿皮的进攻,同样要面对双线作战的难题。
换句话说,李察想要平定密宗和天山派引起的骚乱,就必须调动主力镇压,失去进军后世北直隶地区的机会。
要是李察不管不顾,一意孤行的话,三个野战军团很可能被密宗佛兵和天山派弄残,占领的西北地区也会陷入连绵不断的佛兵起义当中……
“陛下,密宗和天山派一旦得势,其他那些小门小派恐怕也会蜂拥而起啊。”
韩立看到李察思索的神色后,再次开口道。
李察听后猛然惊醒,他之前只考虑了自身的利弊,却忘记了西北地区的民意!
均田免债令得到的是平头老百姓的支持,得罪的却是一群有刀把子的人!
现在之所以只有密宗佛门和天山派跳出来,只不过是因为明军足够强势,不够强的地主乡绅和小门小派只能认栽。
一旦明军露出颓势的话,那些利益受损的人还会认命么
无论如何,想要将大西北吞进肚子里,必须将这里所有的不稳定因素清除掉,向大西北众人展现明朝的决心和武力!
“嗯,我知道了,接下来我会更改既定的战略规划,不过江湖武林从来不是铁板一块,天山派和密宗佛门能在大西北这里一家独大,定然得罪了不少人,你派人注意收集民间的江湖情报,最好能与天山派和密宗佛门的敌对武林门派搭上话,拉拢过来!”
韩立离开后,李察自然不会将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一个外派将军身上,他立刻下达了一连串命令,所有的明军情报部门和线人都开始搜集大西北地区的武林门派消息。
小门小派就算了,他们不可能跟天山派和佛门密宗那种‘庞然大物’对抗,即便加入,对李察而言与零散武者投入明朝也没啥区别。
江湖中小门小派的门主往往只有筋骨境修为,更不用说他们的门派弟子了……
最重要的是,明朝财政因为李察穷兵黩武的行为,一直不富裕,根本拿不出大量的金钱去雇佣普通武者。
与其招募一群花费极大的普通武者,李察宁愿兑换可以放心的系统武者。
比如说达到后天境的锦衣卫指挥使!
天山之巅对普通军队而言是难以逾越的天险,但对后天境武者而言却如履平地。
当然,李察并不打算全部用锦衣卫指挥使进攻天山派,那样做损失太大了。
李察打算先调查一番大西北地区和天山派敌对,且有一定底蕴的门派势力,然后一起讨伐天山派。
天山派是大西北江湖中第一门派,以剑法和
244 目标确认
“生死符!”
李察看到灵鹫宫资料上这三个字后,下意识的念了出来。
不是这个名字牛比,而是生死符控制武者的方式让李察眼前一亮!
无论生死符的制作成本多高,能让武者服从命令就值得李察重视!
看到生死符的一瞬间,李察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将这个独门秘法抢……哦不,是拿过来!
“这个天山童姥能带领灵鹫宫勉强跟拥有先天境宗师的天山派对抗,应该也是一个先天境的强者。
灵鹫宫的老巢在天山飘渺峰,难怪会和天山派成为仇敌,而且自诩正道武林的天山派对灵鹫宫用生死符控制门下众多武者的方式也大为不耻。
两者的恩怨倒是可以利用一下,但是光凭军队灵鹫宫那脾气古怪的天山童姥估计不会买账,毕竟军队同样打不上飘渺峰……
看来,想要和武林门派合作,最好的方式还是派出他们忌惮的武者。”
李察扫了眼自己的百万气运币,气定神闲的查看下一份资料。
昆仑派,武林六大正统门派之一,被中原武林成为正道化身,与天山派这种偏居西域和西北地区交接点天山派不同,昆仑派因为位置与中原更加接近,所以一直以中原武林门派自称,对西北事务没什么诉求。
最重要的是,昆仑派虽然老巢在昆仑山上,但他们的产业大部分都在中原地区,也就是现在大唐正统控制的区域,所以对明军的均田免债令没什么特别的抵触感。
当然,也不会有什么好感!
最重要的是,昆仑派对同为正道的天山派抱有善意,以明朝的声誉估计很难拉拢昆仑派……
嗯,昆仑派可以去掉了!
随后,李察又翻看了白驼山的资料,然后发现这份资料原来是用来凑数的……
白驼山在明军进攻龙家以前是很强,但白驼山和其他武林门派不同,他们更类似地方世家大族,只不过打出了建立门派收容弟子传承武学的名号,所以也加入了江湖武林的事务。
不过因为白驼山对世俗的牵连太深,而且本身就是西州地区数一数二的世家大地主,明军进军西州的时候就响应龙家号召加入了龙家军,然后在西州一战中被消灭殆尽……
就此,原本声名显赫的白驼山彻底没落,只不过白驼山在西北地区成名已久,所以下面的人将白驼山的资料也呈递上来。
其实在西北地区不光是白驼山,很多没有将老巢建立在险地的小门派都在明军的进攻中被清洗掉了,他们本身是地主阶级,自然跟明军犯冲,在三个野战军团的清剿中自然烟消云散。
当然,这种小事下面人不会上报给李察,所以李察知道的不多。
也就李察特意下令收集关于江湖武林的情报,下面人才将这些信息汇总交给李察。
野战军团也是比较能打的,除了天山派和佛门密宗外,遭遇了不知多少地主武装和门派武装的袭扰。
只不过其中唯有天山派和佛门密宗给野战军团造成了重大损失,让韩立为首的野战军团将领们感受到了威胁,才上报到李察这里。
毕竟李察下达的清剿任务是有期限的,野战军团还要承担西域地区的后勤运输和地方行政机构的重建,分散大量兵力,天山派和佛门密宗出现后,野战军团的将领们意识到根本无法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李察下达的指标。
理所当然的,野战军团的将军们当然要提
245 大唐的善意
大明七年六月,后方的乱局并没有阻挡明军侵吞……解放大西北的决心。
毕竟大西北地区已经没有像样的敌人,为了避免与明军的冲突,大唐正统都没有派兵趁着安禄山撤军侵吞地盘!
唐王朝已经衰败了,与安禄山的战争耗尽了他们的家底和勇气,现在唐王朝好不容易有了安稳日子,正在努力舔舐伤口,甚至还要防备南方的那群节度使脑子抽筋进攻中原!
自然而然的,大唐正统当然不会再添加明朝这个敌人,李察的明军对于唐朝还是十分陌生的,而且因为李察曾经击败过吐番人的入侵,大唐王朝中不少人对李察的观感都不错。
明军攻打安禄山的燕国,更是获得了大量大唐官员的好感,当然,仅仅停留在好感层面上,长安政权还把不准李察的战略意图。
明军一路势如破竹占领肃州、甘州、凉州等地后,大唐王朝的使者团也来到了明军新近占领的地盘。
唐王朝的官员知道明军的均田免债令对他们极其不利,但明军表现出来的战斗力太强了,整个长安朝廷大半人包括皇帝在内,都倾向于与李察达成和解,不要爆发战争。
在长安朝廷眼里,明军刚占领的大西北后方有大批零散的地主武装和门派势力捣乱,还和安禄山成为了死敌,无论怎么看都不应该跟唐王朝成为敌人。
于是,就有了这次出使。
正如长安朝廷所推测的那般,李察确实没有能力继续开辟第二道战线了,即便是安禄山老巢李察也没有能力继续攻略,天山派和佛门密宗造成的破坏力超出了李察想象!
当然,后方的三个野战兵团也不是吃素的,大西北地区超过八成的寺庙在短短三个月时间被抄灭!
抄灭的意思就是先抄家,在烧成白地……
正是明军对寺庙的无差别攻击,即便有着均田免债令这个收纳民心的大旗,在佛门密宗强大的信仰武器下,大西北后方仍然爆发了范围广袤的农民起义!
现如今,三个野战军团的主要敌人已经从行踪飘忽不定人数不多的天山派和佛门密宗高手变成了流寇性质的佛兵农民起义军。
要不是李察将辅助军抽调回去镇压叛乱,明军在大西北的统治基础早就崩盘了!
千万不要小觑信仰这种精神武器的威力!
对于佛门密宗生生将能均田的农民伯伯忽悠成流寇叛军的能力,李察表示万分佩服,这个世界的能人还是很多的啊……
不过正是因为佛门密宗爆发出来的能量之大,更加坚定了李察不惜一切代价消灭佛门密宗的决心!
佛门密宗和天山派这种武林大派不同,他们传播信仰的根基在于寺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只要镇压了这一波佛兵农民起义军,李察保证一年之内,整个大西北再无人信佛。
当一个政权铁了心镇压一种信仰的时候,还是很有成效的,当然,这与李察开了挂有很大关系,单凭土著军队——三个汉人野战军团和辅助军,现在早已陷入信仰战争的海洋……
现如今,李察用来攻城掠地的主力都是出自系统的西域军团。
只是,与灵鹫宫的合作因为佛兵农民起义的爆发浪潮,导致夭折,灵鹫宫的天山童姥十分奸诈,她不想跟大西北武林真正的隐形主宰——佛门密宗正面对上。
灵鹫宫的目标只是天山派而已,他们家小业小,可不敢踏上李察的战车随便树敌。
当然,灵鹫宫也不敢得罪明军的老大,所以做出承诺只要明军镇压了佛兵农民起义,就愿
246 平定叛乱
在均田免债大旗下,明朝的民望非常高,使得镇压平叛的时候明军获得了广大老百姓的支持,他们虽然无法直接参战,但光是提供的起义军消息就足以让明军立于不败之地。
密宗组织的义军在最开始依靠大量密宗术士和普通佛门弟子以及天山派弟子的友情援助,属实对野战军团和辅助军造成了不菲的伤害。
最辉煌的一次整整击败了歼灭了上万辅助军,直接让辅助军一个军团建制取缔!
不过随着战争的进行,密宗术士和佛门弟子的大量阵亡,天山派也支撑不住战争的消耗。
很显然,佛门密宗和天山派都没想到战争会如此漫长,如此残酷!
培养一个佛门弟子可不容易,培育一个密宗术士更不用说,完全看运气和天赋!
当这些人大批死亡后义军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在李察的命令下,辅助军经常被野战军团不计伤亡的押上战场,跟佛兵义军拼消耗,时间一久,自然是朝廷势力占据优势。
大量密宗术士也就是佛门密宗的高层战死后,佛门密宗渐渐认清了现实,只是明军铁了心在西北地区根绝佛教密宗信仰,双方已经变成了不死不休的关系。
结果,天山派撑不住弟子损耗退出后,佛门密宗仍然只能咬牙坚持着,最后在拼掉了整整5万辅助军后光荣趴窝……
辅助军整整5个军团6万多人,在大明7年10月平定密宗叛乱后,只剩下合并再合并的1个军团一万多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