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从小兵到帝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吐槽是福

    原本的赵厉因为侥幸熬死了所有的上级,再加上汉人的身份,荣升为辅助军唯一的军团长……

    除此之外,三个野战军团损失也不小,基本上将吞并消化的几千龙家军增加的实力全都吐了出去……

    好在,这一次平叛战争让饱受战乱之苦的老百姓对密宗佛教彻底丧失了信心,再加上寺庙的全部封查,佛门密宗差不多已经被人为的从大西北地区连根拔起,即便剩下的少数密宗秃驴,也不成气候,无法对明军造成威胁。

    甚至幸存的密宗弟子连门号都不敢自爆出来,因为明军已经开始公开悬赏密宗弟子的人头!

    明码标价童叟无欺……

    佛门密宗对明军造成的损失太大了,比得上打龙家军的时候数倍伤亡!

    当然,平叛这么费劲,不光是佛门密宗的功劳,零散的地主武装势力也功不可没,只不过佛门密宗是其中战斗力最强,给明军造成损失最大的一股罢了。

    佛门密宗被灭,辅助军差点消失,这个结果李察还是能接受的。

    毕竟李察一直都觉得辅助军这种纯外族人的军队,还是越少越好。

    现在李察的战略已经转向东亚大陆,这里最不缺的就是汉人,根据安禄山造反前最近的大唐统计,在册的汉民数目已经超过了一亿人口!

    虽然其中将很多游牧民族和南蛮计算在内,但也足以说明汉人族群在东亚大陆的统治地位!

    更何况,这个时代的地主大户为了利益经常隐瞒自家的佃户数目,很多血统纯正的汉民反倒是不会被官府登记造册。

    如此一来,佃户可以省下一笔人头税,地主可以收取更多的租子。

    落后的统计手段和这个时代地主乡绅的节操就这样,人口普查什么的只能做参考数据,更多的其实还是收税的时候顺道记录的数据。

    毕竟没有哪个封建王朝会闲的蛋疼特意去查一查自己有多少户人口……

    不是朝廷不想,而是成本太高得不偿失!

    当然,现在东亚大陆战乱连连,具体还有多少人口没人能说的清楚……

    这半年来的平叛大战打了不少次,人数过万的对决也超过了两位数,但平叛过后系统才给了李察统一奖励评价,只有2万气运币……

    再加上李察亲率的大军攻略大西北城池,消灭的一群地主武装得到的1万枚气运币,李察现在积攒的气运币达到了105万。

    【姓名:




247 千名一流高手
    “姥姥,明廷已经传来消息,督促我们带领九天九部众女和三十六洞七十二岛的精英弟子前往约定地点汇合,这已经是明廷第六次催促我们,态度十分强硬,如果时间拖久了恐怕对我们不利。”

    飘渺峰上灵鹫宫中,天山童姥的贴身侍女同时也是亲传弟子之一的菊剑低头恭敬的对一个只有**岁模样的女童汇报道。

    天山童姥修炼的功法具备返老还童之能,但在修炼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返回童年模样,重新长成后,即可突破一个大瓶颈。

    只是在最后一次逆生长突破过程中,天山童姥差点走火入魔,导致自己的形象永远固定在自己**岁时的模样,再也无法长大……

    别看天山童姥只有**岁女童外貌,实际上她已经九十多岁了……

    晋入先天之境后,武者相当于打破肉身凡俗界限,达到生命层次的递增,寿命自然大大增加,天山童姥即便将近百岁,身体仍然没有走下坡路。

    然而,因为外表是女童模样,在长时间外界古怪的眼神下,天山童姥渐渐变得乖戾起来,动不动就出手杀人,做事更是为达目的不折手段。

    灵鹫宫的名声败坏,有大半原因是因为天山童姥的性情。

    不过天山童姥对外人冷漠阴狠,对自己人却十分护短,别说是她的贴身侍女加亲传弟子梅兰竹菊四大婢女,就算是九天九部的数百女弟子只要不犯下大错,天山童姥也不会下杀手。

    反倒是三十六洞七十二岛的帮众,哪怕是言语触碰到天山童姥的眉头,也会遭到杀身之祸!

    对三十六洞七十二岛的洞主和岛主,天山童姥更是用惨无人道的生死符掌控。

    生死符实是武林中第一等的暗器,是利用酒、水等液体,逆运真气,将刚阳之气转为阴柔,使掌心中发出来的真气冷于寒冰数倍,手中液体自然凝结成冰。

    发射生死符更有学问,在这片薄冰之上,如何依附着阳刚内力,又如何依附着阴柔内力,如何附以三分阳、七分阴,或者是六分阴、四分阳,虽只阴阳二气,但先后之序既异,多寡之数又复不同,随心所欲,变化万千。唯有童姥的镇痛止痒之药,方能保证生死符一年之内可不发作。

    可以说,整个世间只有天山童姥一人可发生死符。

    不过只要达到先天之境脱胎换骨,自然就可以自行解除生死符的束缚。

    然而,达到先天之境何其困难

    往往一百个后天境一流高手才有一个有小概率晋升到先天之境宗师。

    每一个先天之境宗师都是一方江湖大佬,即便是名门大派轻易之间也不敢招惹。

    “可恶的李察竟敢威胁我等!”

    浑厚有力的苍老声音从女童口里发出,显得颇为怪异,不过身边的侍女早已习惯,察觉到天山童姥愤怒的心情后,立马深深埋头不做言语。

    不过天山童姥的愤怒来得快去得也快,她想到了之前李察所部的上千名后天境武者,心里就没来由的感到发寒。

    当时的震撼还清晰的刻印在她的脑海里,正是因为李察摆出来的一千名后天境一流高手才迫使天山童姥答应召集灵鹫宫所有力量的条件!

    要知道,之前天山童姥只打算出动三十六洞七十二岛的力量,为了避免被明军围攻,连自己都不想下飘渺峰!

    但在看到明廷出动的一千名被称作锦衣卫指挥使的后天境高手后,天山童姥只能接受李察的‘不平等条约’……

    &



248 军功贵族
    现如今李察已经不再是依靠气运币收入暴兵的新人了,帝国时代面板的出现让李察拥有了另一大兵源,而明朝势力范围的扩充,对东亚地区的大片领土占领,也让李察拥有了充足的汉民人口组建新的土著军队!

    李察在平定佛兵农民起义的同时,还亲自带着系统兵攻占燕国留下的遗产,就是为了扩大地盘,获得更多的人口,增加自己的军队。

    冷兵器时代的军队跟人口是直接挂钩的,因为大家玩得都是刀枪弓弩,建立军队的成本比工业时代低得多。

    如果是那种天生好战的蛮夷,甚至连军事训练都可以省下了,整日里厮杀的汉子给把刀就能上战场,表现的比普通农夫训练的士兵往往更好!

    冷兵器战争是一个崇尚强者的时代,有一个或一群武者带领的乌合之众,甚至可以跟饱经战争,经历过严格训练的正规军对抗!

    原因很简单,再严密的军阵,只要被少数武者砸破龟壳,后面的乌合之众蜂拥而入,正规军就会被拉到混战的同一水准……

    一旦进入混战,讲究的就是个人武勇而不是军阵严整了……

    这也是冷兵器时代士气和士兵勇武往往比训练程度更重要的原因。

    游牧民族半兵半民,几乎没怎么经过军事训练上了战场也颇具战斗力就是因为这个因素。

    古代冷兵器战场经常出现训练了短短几个月就被拉上战场的农夫,就是因为这个时代对军事素养的要求不高!

    那些精锐冷兵器军队,强大的地方往往体现在个人勇武和军心士气上,一个长枪方阵,面对骑兵冲锋的时候能屹立不倒,不是因为长枪方阵够严密,而是因为长枪兵足够勇敢甚至不怕死!

    至于被一冲就垮的长枪方阵,不是队列不够严整,而是士兵没有足够的血性,遇到万马奔腾的场面立马变成了软脚虾……

    在冷兵器时代,队列走的堪比后世仪仗队,上了战场一触即溃的样子货队伍比比皆是。

    这也是很多猛将不重视队列的根本原因。

    直到线列战术出现,队列才成为战场上决定胜负的因素。

    因此,在冷兵器时代训练一支军队的时间真心不长,而冷兵器时代的精锐从来不是依靠训练走出来的,都是战场上杀出来的!

    单靠训练,最多只能达到大唐正规军的队列水准,缺乏大唐正规军的军魂。

    当然,现如今缩水的大唐王朝,正规军里的军魂也消耗得差不多了,特别是面对安禄山的时候,很多大唐正规军都没有多少战意,甚至天生对安禄山带着几分恐惧。

    这都是被打出来的……

    不然的话,大唐正统也不至于被一个造反头子压着揍。

    此时在大西北各个州府中,当地官府早已开启了新兵招募模式。

    这一次,李察做了一个小小的创新,他不再让三个野战军团自己去招人,而是将新兵招募训练的权利划归到绝对中心的陆军大臣戚继光手下。

    所有新建立的明廷官府全都是在陆军大臣统辖的陆军部配合下进行新兵征召。

    征召采取的是自愿模式,不过没有采取军功授田的方式。

    现在大明已经进入正轨,李察犯不着再拿出有限的田地去给士兵分封。

    主要是因为李察未来的扩军计划里,田产根本不够分封……

    不过,李察并没有完全断绝军功田的政策,而是提高了门槛。

    原本只要成为大明正兵,身份是汉人就可以获得最低的5亩军功授田,随着军衔的递增还可以逐渐增加军功田的面积。

     



249 登临天山
    均田免债政策收拢了民心,新的军功兑换土地乃至获取爵位的政策孤立了民众参军的热情。

    大西北的老百姓突然发现,除了基本上不可能脱颖而出的科举外,他们又多出了一个丝逆袭高富帅的途径——参军打仗!

    虽说成为军功贵族看起来十分困难,但用军功兑换一片享受半税政策的军功田似乎并不难。

    明朝只是均田免债而不是均田免赋,一字之差对老百姓的寓意是完全不同的。

    实际上,摊丁入亩后的明朝各项农业税加在一起,并不比唐朝低,只不过大唐治下的农民之所以负担重,是因为他们在被朝廷收税的时候,还要额外被地主乡绅阶级刮一层。

    地主乡绅的田租可比朝廷的税收高多了,人口密集的中原地区地主乡绅的田税甚至高达八成!

    就算土地出产高,交完了朝廷的税之后,农民连留下足够的口粮都困难。

    万一哪一年收成少了点,或者是家里遇到花钱的地方,只能依靠借债度日。

    这也是普通佃户往往会欠下一笔高利贷的原因,对地主乡绅阶级而,除了田租外,最大的收入就是放贷了,无论是放贷还是收租,对地主乡绅阶级而都是躺着赚钱的买卖……

    这个社会大部分精英阶层都躺着赚钱了,社会能进步才是怪事……

    至于底层的老百姓,每天为了一日三餐的着落忙乎……哦不对,是一日两餐!

    吃了上顿儿没下顿儿的平民百姓,根本没有功夫去思考其他的东西,在饿肚子面前,任何智慧都显得苍白无力……

    有时间有精力有闲钱的地主乡绅为主的社会精英躺着赚钱,整日里吃喝玩乐享受就可以作威作福,下层占据大多数的老百姓处于三无状态,这就是封建社会进步缓慢甚至停滞后退的根本原因。

    如果中央朝廷没有外敌压力的话,连官僚机构都会变得迟钝和享受,到时候别说是社会了,连国家都会进入停滞或倒退的文明状态……

    遍观李察前世古代历史,社会进步基本上都伴随着战争的爆发,唯有战争才会摧毁躺着赚钱的既得利益群体,让国家奋发图强谋求进步,不进步的基本上都被扫进了历史垃圾堆……

    这一点同样适用于21世纪,各个大国为啥都比拼经济发展和国力上升,还不是因为世界不是一个国家说了算,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

    如果真的变成了全球一个政府,估计整个社会变成一潭死水也不远了……

    人都是有惰性的,由人组成的国家政府自然也存在惰性,只不过弱国无外交还存在亡国的危险,所以督促国家政府不得不奋发图强。

    大西北地区的新兵征召和训练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李察对大西北的建军工作特别重视,李察打算用新组建的军队取代之前的野战军团。

    毕竟现在辅助军已经缩水到了一万多人,三个野战军团也损失不轻,野战军团中很多老兵岁数也不小了,该退役了……

    毕竟野战军团的主体是当初西域的汉人降兵和有丰富战斗经验的老兵,如今大明都建立7个年头了,里面参军时年龄就不小的老兵,很多都到了中老年阶段,毕竟这个时代人的平均寿命是很低的……

    最重要的是,野战军团中的老兵和军官参加过的战斗太多太多,很多人在旧时的军功授田中已经积累到足够的军功田,战斗积极性远不如从前,野战军团的综合作战能力的下降,连李察都能感受到!

    因为明廷的军功政策和均田免债所获得的民心,大西北民间参军的积极性很高,现今已经统计在册的新兵就超过了三个野战



250 天山剑阵
    李察建立的三大野战军团的三个军团长都是追随李察建立大明王朝的老人。

    第一野战军团也是实力最强的由韩立担任军团长,第二野战军团和第三野战军团差不多,分别是龙立果和陶安邦担任军团长。

    龙立果军事才能一般般,但自从看到李察的强大后,就死心塌地的为李察卖命,除了怕死之外倒是没什么大的缺点缺点……

    龙立果和韩立原本都只是县镇里面的低级军官,出身平民,如果没有李察横空出世,他们一辈子也不可能成为一军之长,所以心里还是很感激李察提拔的。

    然而,陶安邦不同,他原本就是节度使出身,李察没有崛起的时候,他就是一方老大,后来李察又用武力逼迫他投降,心里甭提有多憋屈了……

    虽然李察为了给西域地区投降派树立一个榜样,对陶安邦进行优待,但陶安邦的名声也彻底臭了。

    他和龙立果和韩立这种底层军官不同,陶安邦当时在西域好歹也是一方大佬,一仗未打就向一个草根叛军头子缴械投降,还被李察拿出来大肆宣扬,名声不臭掉才怪……
1...6162636465...13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