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兵到帝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吐槽是福
267 调兵平叛
明廷中央内阁之所以不对地方守备军进行补充,主要是因为地方守备军中不少军官都是地方士绅子弟充任,在戚继光的领导下,中央内阁在掌控大局的同时,稳定消耗着地方守备军的实力。
见识过色目起义军的战斗力后,对于平叛镇压的结局明廷已经胸有成竹,刚好用这次大起义来练兵和清除地方守备军集团。
在统一调配下,地方守备军渐渐失去了地域性,被一个个合并,前线的镇压消耗又使得不同地区的守备军不断整编在一起。
系统出产的内阁不愧是大神级别的,这场动乱不光没有动摇中央朝廷的统治根基,反倒是借力打力清洗了地方实力派!
在李察未来的规划中,是不需要士绅阶级的,李察需要更多的土地来打造他的封建军团。
对李察而言,地主可以存在,但必须是武士地主而不是士绅地主。
毕竟士绅地主没办法打仗……
虽说时间长了,经过几代人后,武士地主同样会沦为只会读书的士绅地主,但在开国初期却可以形成更多的战斗力!
在工业革命来临之前,战斗力最强的无疑就是初代武士封建制度了。
无论是地球历史上的欧洲中世纪骑士,还是东亚地区的府兵制度,其实都属于封建武士制度,也就是用支付土地的方式获取一群战士的效忠,从而去打天下。
只不过,这一套制度在战乱时期和建国初期很强,但和平的时间一旦长久就会变得。
底层的士兵世代传承的田产会被各种方式吞并,高层的勋贵则可以利用权势通过吞并田产的方式变成一个个国家蛀虫,过上躺着收租的幸福日子。
大唐遗留下来的士绅阶级就属于和平年代养出来的蛀虫,他们的祖辈都是通过军功获封的大唐土地,一点点发展壮大起来的。
理所当然的,对李察而言只是一个个肥羊。
然而,李察为了统治稳定没办法将所有的士绅阶级铲除,他虽然是帝王,但也不能不讲道理消灭一个阶级吧……
那样做会让其他人怎么想
就算是为李察卖命的军功武士也会担心李察会不会用完他们一句话全给宰了……
因此,没了牙齿的士绅阶级最好是其他人动手铲除,明军在以正义使者的身份平叛,一切就会变得完美。
为了防止地方士绅阶级死而复生,被他们渗透过的地方守备军也需要被削弱,最后合并到新成立的军队当中!
很显然,新成立的军队将会消除地方主义的色彩!
如今的新兵军团就是一种尝试和历练。
除此之外,这次色目人大起义后,中央内阁也打算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种方式就是借着平叛的名义大屠杀,第二种方式就是将还算老实的色目人全部募集为炮灰,然后提升这些色目人士兵家眷的社会地位!
毕竟那些辅助军家眷在危急时刻站在朝廷一方的行为大家都看到了,只要成为既得利益者,色目人很愿意加入汉籍!
当然,吐番人的融合也在规划当中,只不过吐番人在西域是少数派,并不被重视。
从大明7年年末第一座大城于阗城陷落开始,到大明8年1月色目大起义全面爆发后,中央朝廷才向大西北的李察汇报这次事件。
这主要是因为中央政府没想到这一次起义会严重到这个地步!
整个西域地区的士绅阶级都受到了重创!
即便屠戮了数以十万计的色目人农奴,仍然没有将起义彻底镇压下去。
268 一路向西
大明8年6月初,距离李察亲自带兵进入西域平叛已经过去了三个多月,刚刚在李察的发家之地大石镇地区完成‘解放’的林登万最后望了眼身后已经陷入熊熊烈焰的大石镇,长叹一声带着看似光鲜的色目兄弟会义军向西‘战略转进’。
自从李察带兵进入西域平叛后,西域地区的色目义军就变得不堪一击,李察带兵一边整合各地损失不小的守备军团,一边到处屠戮色目人起义军,大大小小战役打了上百场,无一败绩!
在人数相差没有超过十倍的情况下,野战连守备军团都打不过的色目人泥腿子义军,对上悍不畏死的系统西域军团自然是三步走。
发现敌人——一触即溃——接受屠杀……
没有一支色目人起义军能挺过西域军团一轮冲锋,双方根本不是同一个层次的队伍!
屠戮色目人起义军对李察而言收获不大,毕竟色目人义军在系统那里的评价太低了,屠杀个几万人也就能获得千八百的气运币……
好在,蚊子再小也是肉,而且这些色目人起义军手里都沾染了汉人士绅极其家眷的鲜血,连地方守备军团官兵的家眷还有野战军团和辅助军的家眷也很多遭其毒手。
正是色目人起义军这种狠厉的屠杀政策,才使得明国的汉人上下齐心对色目人义军进行株连九族的大清洗!
哪怕是零星的圣母心‘公知’也不敢在这个时候站出来谴责这种光明正大的种族灭绝政策,否则立马会被愤怒的军队和受害的汉人打上汉奸的头衔。
一旦被扣上汉奸名号,那真是想死都难……
因为守备军团的损失得不到补充,再加上李察以战争需求的名义频频对其调动整顿,守备军团的‘地方性质’已经彻底被抹消,建国之初为了节省成本用本地兵和本地士绅子弟守本土的地方军队势力也彻底烟消云散。
李察如此轻而易举的做到这一点,不光是因为这场战争的影响,还有很大原因是因为地方守备军团扎根的时间太短,没有形成庞大繁杂的利益链条造成地方尾大不掉。
可以说,这次叛乱给李察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理由动手。
在这个没有电报等及时通讯设备的时代中,一旦让地方实力派手里有了刀把子,很容易形成尾大不掉的情况,对中央集权统治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即便是李察前世的地球历史上,看似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王朝,地方势力也一直存在。
比如说明朝时代的各地土司、云南的沐王府以及东南的东林党等等。
这些地方势力看似臣属于明朝,但除了开国那几位明朝皇帝外,明中后期的皇帝基本上无法消灭他们了。
这也是明中后期财政崩坏的主要原因。
地球历史上的明朝之所以民富国弱,根本原因还是地方官绅阶级力量太过强大,用各种方式明目张胆的截胡甚至干脆不收中央朝廷的税赋。
结果导致明朝中央政权一直处于财政亏损的状态……
至于唐朝的藩镇割据更不用多说了……
即便是明朝开国初期,地方军力的强大对中央朝廷也是一个大威胁,明初建文之乱不就是一纸削藩令导致的么
李察手里有一只绝对忠心的系统军队,自然不会任由地方势力发展,即便为此得罪了地方利益集团,李察也有足够的底气!
&
269 集体农庄
一边逃亡一边吞并其他义军,并将杂牌义军派到前方防守空虚的城池进攻,用来练兵。
和自己意见相左敢炸刺的则被林登万留下殿后拖延明军的追击。
这一系列组合拳下来,三个多月的平叛战争结束后,色目兄弟会已经脱胎换骨成为了一支真正意义的农民起义军,而不是农奴集合体……
其中林登万的核心是追随他的老兄弟辅助掌控的老营兵,老营兵次一级的则是正兵,正兵就是经过血战磨练,军官都明里暗里向林登万效忠过的人掌控的部队。
义军中地位最低人数最多的则是新附营,顾名思义,就是新近附从的义军。
当然这只是名义上的,新附营义军是否能转正为正兵全凭林登万一句话……
其中不少新附营的主将不是林登万自己人,所以始终无法提升待遇,差不多就是炮灰的命运。
除此之外,老营兵的装备最好,所有缴获的武器装备都是老营兵先挑,随后是正兵,最后的破烂才轮到新附营。
新附营中的小兵或许可以平均军功转正,但其中的将领却很难转正。
因为新附营很多都是被打散或自己散伙的义军头目整只过来投靠的,都有各自的小山头。
新附营的小山头自然对林登万的区别对待感到不满,不过有胆子当面提出来的都被林登万安排给明军借刀杀人了……
色目兄弟会这支义军在血洗了大石镇这座政治意义不错的小镇子后,老营兵已经扩张到了数千人,正兵则足足有两三万,剩余的都是义军家眷和新附营了。
加在一起有数十万人!
就是这数十万人,被李察带着两万多西域军团追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只能一路向西逃亡荒无人烟的西域西面戈壁荒漠!
好在这支义军一路都是烧杀抢掠,因为逃跑的关系,即便是家眷大部分都是青壮,很少有老人和幼童,行军速度还是不错的。
西域地区往西也不是人类禁地,只不过资源太过匮乏,充满戈壁荒漠,遍布绿皮、野兽人、野蛮色目人罢了。
这些困境在林登万眼里,根本没法跟明军的可怕相提并论!
他的队伍里很多都是被明军击败的义军,患有很严重的恐明症,别看色目兄弟会几十万人号称百万很牛比,真要是对上李察的西域步兵,连一个冲锋都挡不住!
一方面原因是士气,另一方面原因就是军事训练严重不足,包括正兵在内,色目兄弟会还停留在打仗一窝蜂冲刺的阶段,能列阵的只有寥寥几千人的老营兵。
这种队伍依靠人数优势和老营兵督战打一下普通的守备军团还可以,跟李察的西域军团对抗无疑是自杀!
林登万离开西域地区后,李察顺手接受了被毁于一旦的大石镇,李察已经记不清楚这是他接受的第几个白地一般的城池了。
除此之外,很多他起家时认识的老人也死于这场兵灾,比如说高象县的公孙家,被色目兄弟会连根拔起一个人丁都没有留下,李察熟识的公孙康安被发现时,更是被吊在一颗歪脖子树上风干……
和李察同样出自大石镇的李老财也死于兵灾,胆小怕事的郝建仁,大石镇镇守钱森等等李察熟知,却没有什么才能也当上了官员的人全都沦为这次兵灾的牺牲品。
可以说,当初追随李察发家致富充任地方官的从龙功臣全都死绝了……
由此能看出
270 义务屯垦兵
这些守备军团改编的集中营守兵因为面对的危险不大,所以在新的军队标准下设定为丙等。
而在战争期间被动员起来的西域汉人反倒是按照乙等军队的标准进行长时间训练,成为新的西域守军!
不过他们是军屯部队,也就是说农忙是在统一调度指挥下种地,农闲时则进行高强度的军事训练,在粮食上做到自给自足!
这支部队的作用主要是守卫西域地区和拱卫龟兹首都,所以按照乙等部队的标准训练。
当然,具体能不能达到乙等部队的战斗力还未知。
甲乙丙三个等级虽然是战斗力的概括,但实际操作中只关系到了士兵待遇和装备配备问题,当然还有军官和思想教育的控制。
比如说看守各地集中营的丙等部队,基本上不会配备一个‘忠君教导员’,也就是各级武官的副职。
武器装备都是原本他们自己持有的,以及少许战利品,只要不发生大规模战斗,基本上别想更换新装备。
看押一批奴隶而已,你还想要多高的待遇
更何况看押奴隶也不是苦活,那些集中营中的色目奴隶都是没有丝毫人权的,里面的色目女子只要看押官兵看上了,拉出来那个啥也不会有人管,只要别动不动闹出人命就不是大事!
这一点,哪怕是最高等级的色目奴隶也无法避免,高等级的色目奴隶除了住宿伙食方面不错外,就是可以充当集中营中一个农庄的管理人员,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成为一个压迫者。
可想而知,这种最高等级的色目奴隶数目多么少……
在集中营中,纯粹的文职人员非常稀少,几乎九成的事务都是官兵直接负责。
色目奴隶只要稍有反抗和违纪就会遭到一顿鞭挞,情节严重者直接当众吊死。
被吊死的尸体按照吉纳维芙的要求会集中掩埋到一处大型墓地中,按照吉纳维芙的说法,这片墓地中埋葬大量饱含怨念的尸体后,时间久了,尸体多了,很可能形成一片天然的养尸地!
对吸血鬼而言,天然的养尸地可是能挖掘出不少价值的。
当然,这需要尸体和时间的积累,是一个长期工作……
至于是否符合道义……
跟一群屠杀汉人的色目人讲道义,在西域会被弄死的!
如果不是李察下令,估计这些色目奴隶连集中营都呆不了,直接就会被暴怒的汉人集体屠杀!
与之相对的,同为色目人的辅助军家眷,在叛乱过后受到了非常好的优待。
活着的辅助军家眷当场获准加入汉籍,从此成为一个高高在上的汉人人种了!
虽然在民间还会因为样貌被歧视,但至少在法律上已经与汉人平等。
而战乱中身死的辅助军家眷,则受到了汉兵战死的军葬待遇,李察还特地设立了一个万人墓地专门划拨给奋勇跟叛军作战而死的辅助军家眷,让后人可以瞻仰他们为国捐躯的荣光……
不得不说,在荣誉这方面,李察已经做到了极致,同时也间接导致了大西北地区对抗绿皮的辅助军官兵得知消息后,战斗士气立马爆棚,最终上万辅助军战士因为打仗太拼命,最后全部在与绿皮的对战中消耗殆尽……
当然,这都是后话,现在大西北地区因为南下的绿皮数目不多,双方消耗的速度并不快。
三个多月下来,也不过死伤上万罢了……
这只是野战军团和辅助军的伤亡,绿皮伤
271 干涉吐番内战
朝廷对义务屯垦兵的队伍各级武官下都设置了主要负责忠君思想和保家卫国教育的副官,他们将会定期在队伍里展开集体大会,用类似传销的方式传播忠君思想,并以保卫西域家乡为噱头忽悠他们努力种田和训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