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唐第一全能纨绔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样样稀松

    徐齐霖从棉田收回目光,慨叹道:“壮观啊,某才疏学浅,只想到这两个字来形容。”

    “徐丞若说自己才疏学浅,那就没人敢说自己有才了。”小官吏陪着笑脸恭维。

    徐齐霖笑着摆手谦逊,也知道这几个小官吏的辛苦和憧憬。

    说白了,他们已经是种植棉花的能手,是技术权威。日后推广种植,在哪个地方也是招人待见。何况,徐齐霖已经承诺过,为他们向朝廷报功,争取入流。

    什么叫入流,就是官和吏的区别。徐齐霖可不管什么才学,有一技之长给个官,在他看来,并不过分。

    只要棉花的价值被李二陛下认可并看重,这些人由吏入官,也不是什么难事。需要决定价值,徐齐霖是深信这一点的。

    象征性地询问了一下采收人员的招集、手套等工具的准备情况,徐齐霖象指挥千军万马一般,挥手下达了命令。

    为了让第一次大采收具有些仪式感,徐齐霖是必须到场的。这命令也要由他下达,才显得郑重其事。

    挎着箩筐、背着篓子的男男女女们,按垄按成行,随着命令一下,便开始了冲锋式的采收。

    这场面,真是壮观啊!

    徐齐霖突然觉得自己的词语匮乏,但也没有太多的失落,和旁人一样,也是相当地激动。

    白花花的棉花啊,变成白花花的银子,也是指日可待。嗯,就是这样的暴利。

    在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中,徐齐霖看到了本地的农户。

    他们采收完棉花,便可以舒服地休息了。按照亩产粮食一点五倍的收益,他们今年等于多了五成的收入。来年还种,这好事哪能错过。

    徐齐霖也看到了女子收棉大军,都是对转“市籍”充满憧憬的纺织工坊的奴婢。为了让她们安心,徐齐霖甚至为她们提前建好了住宅。

    对自由的渴望,对甩脱奴婢身份的迫切,让她们干劲十足。其中包括周琪,还有她的母亲也赫然在列。

    更多的采棉大军则是周围乡镇招募而来的百姓,按照采收的数量付钱,当面点清,绝不拖欠。

    不仅有工钱,还管吃。旁边的棚子里就烧着大锅,准备着饭食。肉香味已经飘出,刺激着人们的感觉,提高着他们的工作热情。

    反正,不管是图什么,徐齐霖都尽量予以满足,这才调动起如此规模的采棉大军,尽快地采收完毕,尽快地进行纺织加工。

    “阿郎,过来休息一下。”斯嘉丽招呼着,棚下已经预备好了瓜果。

    我又没干活儿,还用不着休息。

    徐齐霖回应般地挥了挥手,继续保持眺望,象是大将军在看着自家军队在高歌猛进。

    坚持了好半天,采摘的队伍已经深入棉田,离得很远了,徐齐霖才放松下来,回到棚下。

    嗯,果汁不错,徐齐霖喝下一大杯,惬意地舒出一口长气,一眼却看到阿佳妮正盯着不远处做饭食的棚子。

    “没出息。”徐齐霖翻了下眼睛,“在家里什么饭菜没吃过,还想着跟工人抢饭吃。”

    阿佳妮似乎已经听惯了阿郎对自己的评价,不就是吃货嘛,一点也不在乎,还开口辩解道:“可人家有点饿呀,那肉香味也着实诱人。”

    “就是最平常的羊肉汤,有什么诱人不诱人的。”徐齐霖说道:“饿了就赶紧去吃,趁着采棉工人还未回来。”

    阿佳妮倒是痛快,转身就奔伙食棚而去,一点都不拖泥带水。

    斯嘉丽笑了两声,说道:“阿郎勿怪,她就是饭桶成精,肚子是个无底洞。不过,长得倒是挺快,阿郎没发现嘛”

    “好象是吧!”徐齐霖估计自己是天天能看见,也就不好觉察阿佳妮的成长,包括斯嘉丽也是一样。

    “奴家也长得不慢。”斯嘉丽站直了,这样显得高,还挺了挺胸脯。

    徐齐霖嘿嘿一笑,也不夸她,就怕她想多了。随手拿起算盘,他又重新算了一下棉花和种桑养蚕的产出和效益比。

    从秦汉到唐朝的千年间,中国古人可用的织物,主要是丝和麻。

    所谓的布衣,便是指的麻布。透气性很好,甚至可以说是漏风,并且粗糙,保暖性能是它的巨大缺点,多数则是百姓穿用。

    丝绸很精美,但成本高昂。从桑树种植到蚕的养成,以至于抽丝缫丝,工序繁杂,消耗大量的人力,平民百姓一般是穿不起的。

    而且,丝绸的穿着舒适感并不是很好。夏天不吸汗,容易贴身;冬天也不保暖,与麻布是一个样子。

    棉花则不同,很好地解决了舒适和保暖这两大问题。纺织出来的布料,可以有细棉布和粗棉布,又兼顾了上层和下层民众的




第273章 考察调研
    什么叫国家支柱产业,什么叫关系国计民生,什么叫出口创汇,徐齐霖不说,唐朝人也不懂。

    而能从一个小小的棉花,看到这么广大的前景,想得这么深远的,自然非他莫属。

    即便是李二陛下允准了他大种棉花,想到的也是老百姓冬天有棉衣,夏天有单衣。

    三天的大采摘终于结束了,捆扎压实的一车车棉花运往工坊,吃饱喝足又赚到钱的民工们也心满意足地返家生活。

    而种植棉花的当地百姓,却还没有闲下来。棉杆可以切碎堆肥,将是优质生物肥物;还能够进行发酵,成为牲畜饲料;甚至可以制造工业用纸。

    而桔杆、杂草堆肥技术恐怕是应用最广的,从今年春天大盈库大量印刷《实用农书》,到朝廷发放给地方官员,在唐朝的疆域内,已经有很多地方开始使用。

    煤炭在各地也在逐渐推广,这也大大减少了桔杆被当烧柴,这种利用值最低的使用。

    变化在起初是不明显的,使用的农户少,操作还不成熟。但随着应用的广泛,大唐的粮食亩产量在三五年后,就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这还不算农书中涉及的其他新技术和多种经营,好好掌握运用的话,农民的收入则会更高。

    棉花的采收,意味着徐齐霖在今年的大事又完成了一件。虽然他要随军去高昌转转,但那也将是明年的事情了。

    李二陛下刚刚下旨,诏令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麾下将领包括牛进达、薛万均,以及少数民族将领阿史那社尔和契苾何力,开始调动府兵,以及少数民族附庸军。

    圣旨虽然下达,但古代的运输和动员能力不能高估,十五万大军,再加五六万的民伕工匠,全部集结起来,并屯足粮草物资,至少需要数月时间。

    也就是说,要正式出动征讨,也是明年夏天的事情了。

    徐齐霖算得是很清楚,可李二陛下的书信到达,又让他的享受时光打了折扣。

    甘州作为河西走廊的要地,征伐高昌的大军必然要路经此地,一些准备工作是必须做的。比如粮草物资的调拔运输屯储等等。

    李二陛下倒是没有明确规定,只是让徐齐霖自己筹划,为大军准备相应的装备和物资。

    另外提到的则是河西其他地方的治理经营,如果都能象甘州这般发展,征伐高昌、掌控西域,将会更加顺遂。

    对此,徐齐霖是赞同的。之前答应赴任,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但他官职在甘州,第一年的发展又至关重要,也脱不开身去管别的地方。正巧李二陛下问到了,他倒也不吝自己的聪明才智。

    甘州的西面是肃州,后世的酒泉、敦煌、沙州、瓜州。是进入沙漠戈壁,讨伐高昌的起点。

    东面是凉州,后世的武威地区,是进入关中的咽喉要道。

    徐齐霖觉得摊子铺得太大,管得太多,并不合适,见效也不会快。主要还是人口的关系,只能一个地方一个地方的搞。

    酒泉就不用说了,后世可是西北内陆著名的灌溉农业区,为西北地区最主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经济作物集中产区。

    只要足够的人力,粮食、棉花大量种植,就足够这个地方致富发展了。

    武威呢,作为拱卫长安和把控西域的门户,在很长时间里都是西北地区的军政和文化中心,在汉朝一直是中西方商贸往来的重镇。

    这一点与张掖比较相似,但在后世,张掖有丹霞,酒泉有卫星,敦煌有莫高窟,可提到武威,却想不起什么耳孰能详的东西。

    当然,如果后世的武威还叫凉州的话,那首家喻户晓的《凉州词》或许能够成为地名标签。

    但现在嘛,徐齐霖倒是想到了一个办法,能让肃州和凉州得到飞跃式的发展。当然,也包括甘州,自家的地方怎能不考虑

    没错,就是借征伐高昌的机会,请数万府兵垦荒春耕。

    操作起来也不难,让府兵掐好时间,在春耕前赶到肃州、甘州、凉州,耕种后再出关向高昌进发。

    数万关中府兵啊,都是农户出身,配以牛马,几天的时间就能耕种出几十万亩田地。

    别以为这几十万亩田地就是为地方做的贡献,对征伐高昌的大军也是极有好处的。

    你想啊,征伐大军至少要携带数月的粮草物资,不能老想着就粮于敌,那才保险才是。

    夏天出动,结束战争大概是在秋后,这还是乐观的估计。到时候,河西的粮食就能收获,就近供给,岂不更加方便快捷,还能减少随军的运输量。

    徐齐霖相信李二陛下肯定能够答应,但还是计算了一下,并列出了估测的数据。不仅能支应大军在西域作战,还能供应在西域的长期驻军。

    这就不仅仅是眼前的考虑,更涉及到唐军在西域的攻略,不过是让几万府兵早来些时日,干十几天农活儿而已。

    如此简单的投入产出比,李二陛下岂能看不懂说不定,还会有意在战争打完后,在肃、甘、凉三州留下府兵就地安家呢!

    至于再具体的对肃、凉州的经营发展,徐齐霖觉得甘州的经验完全可以借鉴。再结合一些肃、凉二州的地方特点,也就算是很好的答卷了。

    徐齐霖边想边写,突然又停下了笔。他觉得这么快就全部回复,显得很不认真。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特色,你不去考察,不实地调查研究,是不是太过敷衍了

    虽然自己知道这些都是正确的,但别人看来却是闭门造车。

    思索了一会儿,徐齐霖只把要求府兵参与春耕的事情先奏报上去。其他的建议,则先留下,等过段时间再发。

    趁着秋高气爽,去肃州走一趟也不错,权当是旅游观光了。

    徐齐霖想到这里,不禁面露微笑,转头对斯嘉丽说道:“收拾收拾,趁着这天不冷不热,某带你去游玩。”

    斯嘉丽痛快地答应,就是这么听话。

    阿佳妮眨巴眨巴眼睛,好象听着不带她的意思。过了一会儿,便逡巡着凑过来,送上打好皮的苹果献殷勤,陪着副笑脸问道:“阿郎,也带上奴家可好”

    徐齐霖斜着眼睛瞅了瞅,说道:“在外面吃东西注意点,别给某丢脸。”

    “一定,一定。阿郎自管放心。”阿佳妮连连点头,可从来就是只答应,转身就忘的性子,弄得徐齐霖也是没招儿没招儿的。

    ……………

    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属于敦煌辖境。而另一重要关隘阳关,也在敦煌龙勒县。

    当时中原与西域交通莫不取道两关,乃是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丝路交通要道。

    一个是“春风不度玉门关”,另一个则是“劝君更尽一杯酒”,隐喻着过了这两个关隘,便是荒凉和苦寒。

    而敦煌,又名沙洲,则很形象地说明了此地的特征:茫茫沙滩中的一片绿洲。

    据说,意气风发的霍去病击败匈奴,占领河西走廊,便是追击到此才停步。由此,便有了一个极有意义的名字——盛大的辉煌,即敦煌。

    但



第274章 侯君集的野望
    李二陛下的想法是先任由肃州刺史的官职空缺,给徐齐霖一个权守刺史的名义,也就是暂时担任。

    这样一来,徐齐霖实际上便能管理两个州,权守的名义也能给群臣一个交代。

    再者,李二陛下还有一个借口,那就是征伐高昌。要支应大军,要提供物资,非熟悉地方的官吏不可。

    而徐齐霖也上奏了在甘州为大军作准备的计划,这也给李二陛下的任命提供了理由。

    等到征伐高昌结束,徐齐霖在肃州也有了一年左右的经营和发展时间。如果甘州已经走上正轨,李二陛下考虑另派刺史,让徐齐霖在肃州转正。

    至于凉州,就按着徐齐霖的建议,下旨给凉州刺史遵照执行,并在人力物力上给予些支援,发展得慢一些也没关系。

    “微臣见过陛下。”马大秘捧着几本奏折进殿参拜。

    李二陛下抬了抬手,说道:“宾王,朕正想着派人叫你呢!”

    “不知陛下有何事”马大秘躬身问道。

    “坐下说。”李二陛下笑了笑,让马大秘落座,才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

    马大秘听完之后表示赞同,说道:“徐丞去甘州赴任时带去不少官吏,奏报上也对他们的功劳有所称赞。微臣以为,可让徐丞推荐才干突出之辈在陇右道予以重用。”

    初唐时,天下分十道,河西诸州便属陇右道。马周的意思很明确,由甘州到河西,由河西到陇右,按照甘州的成功模式,逐渐推广。

    李二陛下轻轻颌首,说道:“宾王所言极是。然朕还有考虑,再推迟些时间为好。”

    “陛下所虑深远,微臣不及。”马大秘点到即止,顺势恭维了一句。

    肃州的事情定了下来,李二陛下又拿过一本奏折,对马大秘说道:“魏王的奏报,宾王已是看过,你觉得如何”

    李四胖在洛州干得不错,按照徐齐霖的指点,借助于洛阳的交通优势,招商引资,使洛阳的商业活动发展迅速。

    对于《实用农书》,李四胖也是不遗余力地推广使用,并规定地方官人手一本,按此书指导农户种植生产。

    由于土化肥的大量使用,农林牧渔的全面发展,洛州今年的粮食总产足足增加了三成,蔬菜水果供应充足。
1...8586878889...9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