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行三国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苍山浅陌
这四支部队的士兵都是严格挑选出来的士兵,是三军中的佼佼者,而且他们在此基础上,又接受了全面系统的训练,战斗力不容小觑。
但神臂营严格意义上来说,算不上是特种部队,虽然里面各个都是神箭手,但凭此一项,还不足以立足于特种部队的范畴。
虎卉营是最早建立的特种部队,虎卉营其实是仿造吴起的武卒所创立的队伍。
吴起治军主张兵不在多而在“治”,曾严格考选步兵,创建有战斗力的常备军“武卒”。
首创考选士卒之法凡能身着全副甲胄,执12石之弩,背负矢50个,荷戈带剑,携三日口粮,在半日内跑完百里者,即可入选为“武卒”,免除其全家的徭赋和田宅租税。
吴起对“武卒”严格训练,使之成为魏国的精劲之师。
吴起治军,主张严刑明赏、教戒为先,认为若法令不明,赏罚不信,虽有百万之军亦无益,曾斩一未奉令即进击敌军的材士以明法。
吴起治军主张军队的质量不是由士兵的数量决定的,而是取决于士兵是否精锐。
所以吴起首创武卒,并制定了一套武卒的选拔方案。
也就是说在战国初期,吴起就已经想出了负重跑这个办法了,并把负重跑作为考核士兵的标准。
吴起命士兵身着甲胄,拿着弓弩,背着箭矢和剑、口粮等,在半日内跑完百里。
能完成的士兵才可以进入武卒,一旦进入,全家的徭役和赋税全部免除。
这样一来吴起就大大的调动起了士兵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士兵们一看被选为武卒就有这么多好处,那一个个都抢破了脑袋往里进。
虎卉营也是如此,选人方面严格把关,作为刘锋的亲兵护卫队,能进入虎卉营的,都是军中的骁勇之士。
虽然虎卉营的训练是幽州军中强度最大的,但他们承载的东西也是幽州军中最多的,不是每个士兵都可以成为刘锋的亲兵护卫队,这,就是虎卉营的荣耀!
而且虎卉营采取淘汰制,每月月底都会重新进行考核,考核失败累积两次将会被淘汰,然
第一百七十一章 冢虎司马懿
是谁让刘锋如此着急的赶往了锋行学院
谁能有这么大的排场,让燕王刘锋这个一字王,马不停蹄的径直赶往了锋行学院
此人不是别人,复姓司马,单名一个懿。
没错,此人正是卧龙诸葛孔明的一生劲敌,曹魏大都督,冢虎司马仲达!
卧龙凤雏幼麟冢虎,这四人想必大家也都耳熟能详,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幼麟姜维,冢虎司马懿。
但幼麟对应的是谁,还存在着一定争议,也有幼麟指周瑜的说法,理由其一是周瑜年少成名,其二诸葛、庞统、司马三人年岁相差不太大,姜维则是略微晚一辈,而周瑜刚好同时代。
但大多数人还是赞同幼麟是姜维这一说法。
诸葛孔明是蜀汉丞相,一生为刘大耳奔波操劳,他的功绩不必多提。
庞统则是才智与诸葛亮齐名,只是相貌丑陋,官拜军师中郎将,是刘备的首席谋士。
在进围雒县时,庞统率众攻城,不幸被流矢所中身亡,时年三十六岁。
姜维虽然是降将,但他到了蜀汉后却被诸葛亮器重,委以重任,官至大将军。
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在蜀汉开始崭露头角,费祎死后姜维开始独掌军权,继续率领蜀汉军队北伐。
后来司马昭五道伐蜀,姜维据守剑阁,阻挡住钟会大军。
邓艾从阴平偷袭成都,刘禅投降,蜀汉政权覆灭。
姜维希望凭自己的力量复兴蜀汉,假意投降魏将钟会,打算利用钟会反叛曹魏以实现恢复汉室的愿望。
但最终钟会反叛失败,姜维与钟会一同被魏军所杀。
司马懿,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全权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
诸葛亮和司马懿可以说的上是老对手了,诸葛亮倾注了毕生心血的北伐事业,在司马懿的对抗下,赔的血本无归,甚至诸葛把自己的老命都给搭进去了。
但诸葛亮的北伐也不能说没有作用,要是没有诸葛亮的北伐,蜀汉政权早就不复存在了。
司马懿的绰号叫做”冢虎”。
冢为坟,也指的是旷野,冢虎代指祸害终能为患。
冢虎是出自宋元以来的评书板画,据说司马懿释白虎星君,负责镇守三皇五帝坟的龙气,而曹操挖了这个坟造成龙气一分为三,这才有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司马懿作为曹魏的大都督,他的级别和蜀汉诸葛亮、东吴的周公瑾相当。
诸葛亮被称为卧龙,且与司马懿有着一生之敌的感觉,所以才会有冢虎一称,换种说法这也是一种实力的评估,不是谁都能和卧龙凤雏并称的!
司马懿隐忍持重,可以说的上是大器晚成。
在三国演义中,司马懿的出场时间很晚,一直到诸葛亮北伐时他的身影才频频出现。
司马懿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其高祖父为征西将军,祖父为颍川太守,父亲为京兆尹,人是正经的根正苗红,说是官二代一点也不夸张。
在这个身份背景下,司马懿也不急着出仕,先在家中观望就是了,反正好菜不怕晚。
曹老板得知司马懿的才能,屡次征召,都被司马懿以患有风痹症行动不便为由加以拒绝。
当时曹老板并没有在中原站住脚,司马懿怎么会做这种不确定的投资呢
所以对待曹老板抛出的橄榄枝,司马懿采取了观望态度。
到后来,司马懿看到曹老板控制了北方,就欣然出山辅佐曹老板。
曹老板让他与曹丕往来,历任黄门侍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簿等职。
司马懿每与大谋,辄有奇策,深受曹丕所信任。
因为司马懿知道,曹老板的长子曹昂死后,曹丕就是板上钉钉的曹魏政权的接班人,有曹丕在,尽管曹老板不信任他,但他依旧会迎来自己的春天。
第一百七十二章 浅谈空城计
至于空城计,想必大家都是耳熟能详了,不就是诸葛弹琴退司马么,这有什么好讲的
但今天咱们要说的版本,并不是大家所熟知的版本。
且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不对不对,这好像有些扯远了。
言归正传,且说空城计原版本如下曹魏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
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披着鹤氅,弹琴唱曲。
司马懿怀疑西城中设有埋伏,不敢贸然进城,引兵退去。
小时候我们总对这个故事津津乐道,称赞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过人的胆识。
同时嘲笑司马懿的胆小和犹豫不决,白白错失了良机,似乎司马成为了诸葛的背景板一样,司马苦心谋划的计策,绝佳的战略时机,能够活捉诸葛亮的机会,这些全都白白为诸葛做了嫁衣,使得诸葛亮因为空城计而流传百世。
但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
空城计的历史背景是曹老板已经玩完了,去找耶稣探讨人生了。曹丕继位,曹老板临终前交待曹丕,不到万不得已,不得启用司马懿,放兵权给他,司马懿此人野心太重,让他当个文官便是了。
虽然曹丕和司马懿一向交好,但父亲谨慎交待的既用之,又防之的临终遗言,曹丕怎么也要听一听。
于是司马懿一直没有掌握兵权的机会,直到诸葛亮挥师北伐,大破曹魏诸将,全无一合之敌,无人能与之抗衡。
曹丕没有办法,这才把司马懿这头蛰伏的猛虎给放出了牢笼,任命他为曹魏大将军,带兵抗击诸葛亮,阻止北伐行动。
司马懿也在这个时候,手中才真正掌握了兵权。
当时蜀国的粮草运输队需要经过的一个地点,叫作街亭。
除此之外,街亭还是一处及其重要的军事重镇。
而看守街亭的守将,叫作马谡,没错,就是让诸葛亮哭着给砍了的那个。
对于马谡,不得不说,刘大耳的临终遗言还是很有先见之明的。
刘大耳临终前告诉诸葛亮,马谡虽然才华横溢,但只知纸上谈兵,不可重用,否则必定后悔不已。
而诸葛亮最后选择了相信了自己的判断,将镇守街亭的重任交给了马谡,结果,马谡辜负了他的期望。
街亭守将马谡只知死搬兵书,纸上谈兵,违背了诸葛亮的吩咐,还不听从副将王平的建议,自作聪明的把军队驻扎在街亭一带的山坡上。
结果蜀军被魏国大将张郃包围在山上,断了水道,蜀军不战自乱,死伤惨重,最终丢了街亭。
结果,蜀军进退无路,只能选择撤退,同时丢失了南安、安定、天水三城。
马谡虽然捡回了一条命,但是这脑袋最终还是没有保住。
战后,诸葛亮为了申明法度,挥泪斩马谡,并且自贬三级,行丞相事。
街亭之战后,魏国在原本防守空虚的西线部署了很多的兵力,使蜀汉从此失去了奇袭魏地的机会。
以司马懿的战略目光,怎么会不知道街亭的重要性
加上马谡自己作死,司马懿干脆利落的拿下了街亭。
诸葛亮一看粮草也没了,街亭也丢了,这仗打不打也没什么意思了,于是诸葛亮下令全军撤退。
诸葛亮跑,司马懿怎么可能不追好不容易带兵打仗,不捞点功绩回去怎么说的过去呢!
于是诸葛亮带着蜀国的残兵败将逃跑,司马懿在后面带着曹魏的虎狼之师追赶,你逃我赶好不热闹。
蜀汉的军队也不少,一时半会想撤完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你走不能空手走吧
粮草辎重什么的是不是都得收拾好了再走总不能全扔下走吧
蜀国的国力可比不上富庶的魏国,如此行径诸葛亮是断然不会去做的。
这么一来诸葛亮就赶巧让司马懿带着十五万大军给堵在了西城。
当时诸葛亮身边并无大将,别说大将了,连个叫得上名的蜀国将军都没有。
士兵也只有五千,这其中还有一多半是运送粮草的士兵以及老弱病残,完全没什么战斗力。
诸葛亮想了想,这跑是跑不掉了,灵机一动便使出了空城计,将西城四面城门全部打开,吩咐老兵扮作百姓,拿着扫把装作打扫街道。
而诸葛亮则是尽显王者装β风范,头巾戴好,鹤氅一披,领着两个童子走上了城楼,开始了喝酒弹琴。
没过多久,司马懿带着大军赶到,却见到诸葛亮在城楼上怡然自得的喝酒弹琴,西城四面城门大开,毫无防备,甚至还能见到打扫街道的百姓们。
司马懿想了想,然后说到“诸葛孔明从
第一百七十三章 刘锋再收徒
刘锋也不知道司马懿怎么就来了蓟县求学,但是来都来了,那就别走了,就算你有狼顾之相,老子也能把你治的服服帖帖,大棒加甜枣,100的死忠值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而且司马懿现在还是个小屁孩,也就是十岁左右的样子,刘锋也打算好了,把司马懿好好培养培养,让司马懿还有周瑜多跟刘凯在一块,司马懿和周瑜小哥俩,就是刘凯以后的左膀右臂。
走到半路上刘锋正巧碰到了上街回来的周瑜,于是刘锋就把周瑜一起给带去了。
司马懿现在也是一脸懵β,怎么自己上个学,燕王还要来见自己呢
但现在司马懿就是想走也走不了了,刘锋怕司马懿耍滑头,就派士兵将四周围住,美名曰保护司马懿。
一脸懵β的司马懿只好心一横,安静的等待刘锋的到来,反正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就这样,司马懿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等来了刘锋。
刘锋让周围的士兵退下,又令典韦和许褚守在门口,刘锋则是带着周瑜走了进去。
刘锋打量了一下正襟危坐的司马懿,这个西晋王朝的奠基人现在还是个小正太,也不知道是刘锋脸盲还是什么别的原因,刘锋只觉得这些半大小子长得都差不多,都跟小正太是的,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只见司马懿看似面色平静,波澜不惊,但额头的汗珠却是出卖了他,他的心中不会和脸上一样平静。
刘锋见此暗中一笑,司马懿啊司马懿,没想到你也会害怕!
司马懿见到刘锋来了,径直行礼道“司马懿,参见燕王!”
刘锋笑着扶起了司马懿,开口说到“你曾见过孤”
司马懿摇摇头“某并没有见过大王。”
刘锋接着问到“那你怎么知道孤就是燕王”
司马懿对答如流“大王身上的气度,是寻常人所没有的,并不难辨认。”
刘锋哈哈大笑“不愧是司马仲达,当真是名不虚传!”
司马懿再次一脸懵β,不解的问到“敢问大王,司马仲达是何人”
刘锋“……”
刘锋一高兴,竟然忘了司马懿还没取字这个事,把司马仲达脱口而出,这着实是有些尴尬。
刘锋赶紧岔过了这个事,接着说到“你为何来蓟县读书司马家乃是河内世家,离蓟县不远千里,你小小年纪,怎么能受此颠簸”
司马懿想了想说到“大王此言差矣,锋行书院的名声,人尽皆知,莫说某家在河内,就算某家在雍凉二州,某也会来蓟县求学!与求学相比,路上的颠簸又能算的上什么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