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锋行三国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苍山浅陌

    由此可见成吉思汗给世界各族人民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象。

    各国学者虽然对成吉思汗评论各异,褒贬不一,但所有学者都认为成吉思汗是世界上最大的成功者,是对人类历史产生过最大影响的人。

    更有西方学者称成吉思汗为“全人类的帝王”!

    说实话,成吉思汗带给刘锋的压力,真的是亚历山大,而且成吉思汗的植入身份是匈奴的右贤王,这就意味着刘锋以后肯定会和这个一代天骄过过招,一想到这刘锋就感觉头很疼,蛋也很疼。

    而且成吉思汗还不是孤身一人来的,他还带着四狗的两个一齐出世了。

    忽必来,起初任“云都赤”(即带刀侍卫),算是成吉思汗的贴身保镖。

    之后被成吉思汗提拔,随着他南征北战,立下了许多战功。

    速不台的名气要比忽必来大的多,立下的战功也是忽必来没法比的。

    速不台为蒙古帝国大将,曾参与第一和第二次西征,令帝国版图扩展至俄罗斯一带。

    其征战所及东至高丽,西达波兰、匈牙利,北到西伯利亚,南抵开封,是古代世界征战范围最广的将领。

    成吉思汗带着他俩一起出世,想必用不了多久匈奴王就该换人了,开玩笑,成吉思汗怎么可能在右贤王的位置上待太久呢

    而且刘锋心中有种不祥的预感,他感觉以系统的尿性,肯定不会把四狗放出来两个就拉倒了,下次乱入或者下下次乱入,四狗估计就可以团聚了……

    到时候成吉思汗的势力就会进一步增长,加上匈奴的数万骑兵,这下可够冉天王喝一壶的了!

    武悼天王,你就自求多福吧!可别被成吉思汗打的怀疑人生……

    成吉思汗的手下可不止有四狗,还有四杰,貌似还有四个儿子跟四个养子,这些要都被放出来了,那冉天王可就真的玩完了。

    &n




第一百七十八章 刘锋的思量
    接着乱入的是陌刀将李嗣业,李嗣业身高七尺,力大超群,擅用陌刀,每逢出战必身先士卒,所向披靡,故敌军称其是“神通大将”。

    初任昭武校尉,后历任中郎将、右金吾大将军、骠骑大将军、北庭行军兵马使、卫尉卿、怀州刺史、北庭行营节度使等,封虢国公。

    天宝六年(747年),随四镇节度副使高仙芝击败小勃律国。

    天宝十年(751年),再随高仙芝讨平石国、突骑施,击败吐蕃军队。

    安史之乱时,李嗣业奉命征讨叛军,唐军靠李嗣业的突出表现击败叛军,李嗣业跟随广平王李豫收复长安,跟随郭子仪收复洛阳,与张镐等收复河南、河东两道郡县。

    李嗣业一生立下无数战功,作战勇猛,身先士卒,最终于乾元二年(759年),李嗣业与郭子仪等围攻相州时,箭伤迸裂身亡。

    97的武力值,96的统帅值,无论是当作副将或是独领一军,这个数据都完全够用了。

    而且李嗣业擅使陌刀,正好让他教导虎卉营的士兵用用陌刀。

    第十二个乱入的是明朝大将蓝玉,蓝玉是常十万的妻弟,明朝开国将领。

    在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的过程中,有胆有谋,勇敢善战,屡立战功。

    于捕鱼儿海中大破北元,基本摧毁其职官体系而名震天下。

    明朝建立后,蓝玉官至大将军、凉国公。

    但被封为国公之后,蓝玉开始居功自傲,目中无人。

    当初,朱元璋本欲封蓝玉为梁国公,因蓝玉有许多过失和黑历史,朱元璋便将梁字改为凉,并命人将这些过失刻在世袭的凭证上。

    蓝玉犹不改过,侍奉皇上酒宴时口出傲语,军中将校升降进退,大权操于他一人,朱元璋多次因此责备他。

    最终蓝玉由于在立储的时候站错了队,以谋反罪被杀,剥皮实草,传示各地。

    究其党羽,牵连致死者达一万五千余人,史称“蓝玉案”。

    蓝玉在严格意义上来说也不算一个反骨仔,去了曹老板那里,相信会被曹老板安排的明明白白。

    最后乱入的是杨坚、杨广这爷俩以及狗腿子宇文化及。

    杨坚作为隋朝的开国皇帝,三项破90的数据,98的政治,可谓是很华丽了,难怪能打下一片那么大的基业,可惜被败家子杨广都给败光了。

    杨广这个暴君的数据其实也还不错,85的武力,86的统帅,以及过90的智力与政治。

    但是这人呐,架不住自己作死,86的统帅,作为一个皇帝,确实是还可以,但是杨广非要自己作死,带着数十万大军去打易守难攻的朝鲜半岛,还不顾及气候地形以及水土不服等问题。

    而且当时隋朝并没有什么高统的将领,杨广86的统帅作为三军主帅,这仗能打赢才怪!

    这真是,人要作死,谁也拦不住。

    杨广劳民伤财的攻打朝鲜半岛无果,不但没有开拓疆土,反而使得隋朝的国力大幅下降。

    不但如此,杨广的征伐还激起了百姓的民愤,这为隋末农民起义频发埋下了伏笔。

    至于杨广被宇文化及夺了帝位,这其实不全怨杨广,不是杨广实力太差,而是敌人太狡猾!

    杨广91的智力,碰到97智力的宇文化及老狐狸,肯定会被耍的团团转。

    时势造英雄,同样,杨广也是生不逢时,要不然没准还能成为一代明君。

    杨坚父子两人和宇文化及都给到了董卓阵营,但这并不是什么坏事,杨坚不可能会久居人下,这相当于在董卓的阵营中埋下了一颗定时zd,没准什么时候就炸了,到时候董卓得被崩的挺惨。

    杨坚也是个自带buff的男人,直接植入为杨彪的儿子,也就是杨修他哥这么说杨广得管杨修叫叔了

    杨坚作为杨彪的儿子,作为弘农杨氏的嫡系子弟,身后还有杨家这颗大树



第一百七十九章 刘协失踪了
    这日,刘锋刚起床练了一趟枪,便见到徐良匆匆赶来,脸上写满了自责和严肃。

    刘锋一看便知准有大事发生,于是剑眉一挑,开口问到“发生了何事”

    徐良叹了口气,一脸为难,吞吞吐吐的说到“启禀主公,陈留王刘协不知所踪。”

    刘锋听后眉头紧锁,沉思了片刻,蹙眉问到“何时发现的”

    徐良答道“昨晚陈留王还与天子一同用膳,但今日一早,臣便接到手下弟兄消息,陈留王不知所踪,此乃臣之过错,还望主公降罪责罚!”

    刘锋摆摆手“此事与你无关,你每日要关注无数事情,孤岂能怪罪于你”

    刘锋这么一说,徐良更加羞愧了,要是现在有个地缝出现,徐良肯定会一头扎进去。

    刘锋拍了拍徐良的肩膀“无妨,下去吧,马上将此事查明,一定要查出此事是谁所为,孤倒要看看,是谁吃了熊心豹子胆,竟然在太岁头上动土!”

    “诺!臣这就去办!”徐良拱手领命离去。

    徐良退下后,刘锋坐在一旁的石凳上,开始了思考,在这个节骨眼上,刘辩马上就要登基了,刘协不知所踪,这是何故

    刘协自己走丢这条推断完全不可能,那么大个人,怎么能说丢就丢

    而且有专门的卫士保护刘辩和刘协,就连去个厕所,卫士都会在门口守着,怎么可能自己走丢

    不是自己走丢,那就是被人掳走了。可是谁会掳走刘协呢掳走刘协又有什么用处呢

    想了半天刘锋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了,刘锋甩了甩脑袋,然后让典韦召来几位军师议事,这些耗费脑细胞的活,还是交给他们来做吧。

    不多时,刘伯温郭嘉等人都来到了大厅中,见刘锋眉头紧锁,这些智囊都知道这肯定是发生什么大事了,要不然自家主公不会是这个表情。

    刘伯温拱手说到“主公,何事使您烦忧”

    刘锋叹了口气“哎,诸位军师有所不知,今日一早,锦衣卫统领徐良来报,陈留王不知所踪,想必是被人掳走了,可这是何人所为又为何行此事孤想了良久也没想出,故召集诸位前来解惑。”

    听了刘锋的话,刘伯温等人的脑子开始飞速运转,他们在脑中快速的思索着此事应是何人所为。

    不多时,大厅中齐齐的响起了两个字“董卓!”

    刘锋起初还一头雾水,后来仔细一想,可不是么!不是董卓这头肥猪干的还能有谁!

    董卓在长安建立的政权是假皇帝,如果刘辩在蓟县登基,那董卓保不齐就会再次遭到讨伐,兔子急了还咬人,狗急了也会跳墙,无奈之下董卓只能兵行险着了!

    但为何董卓掳走了刘协而不是刘辩掳走了刘协有什么用处呢

    这时戏志才说到“启禀主公,臣推测,可能董卓起初想是掳走天子,但天子身边的防守太严密,所以董卓退而求其次,将陈留王掳走,带回了长安。”

    刘锋更疑惑了,开口问到“可董卓掳走陈留王有何用处呢”

    戏志才继续说到“启禀主公,董卓掳走陈留王,大可废掉天子,改立陈留王为天子,这样董卓便可继续发号施令,号令群臣了!”

    刘锋一拍脑袋,自己还真是当局者迷,这改立天子的招数正是董卓拿手的伎俩,原本的刘辩就是被董卓废掉的,刘协也是被董卓扶上位的。

    掳走刘协,便可以达到一样的效果,董卓何必冒着巨大的风险对刘辩下手呢

    刘锋冷哼一声“哼,董卓这头西北狼,竟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当真是活的不耐烦了!即是如此,那孤又怎能让他得偿所愿!来人,传孤号令,速速准备登基所用物件,择日不如撞日,明日天子便在蓟县登基!”

    对此群臣也没什么意见,反正哪天登基都是登,又不是自家主公登基,也不用讲究什么黄道吉日,既然主公让天子明日在此登基,那便明日登基!

    但刘



第一百八十章 登基准备
    不多时,陈琳便完成了给各路诸侯以及朝廷大员的书信,刘锋遣锦衣卫快马加鞭,务必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这些书信送到各路诸侯及朝廷大员的手中。

    次日,一个膀大腰圆的汉子身着短衫,相貌粗犷,脸上留着凌乱的胡须,胯下一匹漆黑的骏马,带着七八随从策马奔驰赶往长安。

    只是颇为不和谐的是,这汉子的马上还带着一个孩童,这孩童一身华衣,相貌俊朗,只不过嘴里被塞上了一块破布,稚嫩的脸上写满了迷茫与恐惧。

    没错,这一行人便是胡车儿一行人,虽然成功将刘协从蓟县掳走,但胡车儿并没有放松警惕。

    在蓟县他就差点被守卫刘协的护卫发现,所以胡车儿得手之后,片刻也没耽搁,径直带着刘协返回长安。

    当日李儒究竟与董卓谋划了何事

    那日李儒对董卓说到“主公,您只需将刘辩或是刘协兄弟二人中的任意一人掳至长安,便可解决主公的烦忧,但以刘锋的精明,势必会派人对刘辩严加守备,以臣愚见,还不如退而求其次,将刘协掳至长安,主公可下一纸诏书,就说刘辩自感无才无德,将皇位禅让与陈留王刘协,到时一切问题便可迎刃而解了,主公依旧可以借天子之名号令群臣。”

    董卓听了李儒的话也是开心异常,担心的事终于解决了!

    董卓想了想问到“但此事应交由何人去办”

    李儒抚须说到“此事交由西凉猛士胡车儿最为合适!胡车儿力能负五百斤,日行七百里,只要他出马,主公便可在长安坐等喜讯!”

    董卓哈哈大笑“好,那便遣胡车儿前往蓟县将刘协带回!”

    胡车儿接到命令后,顿时一张脸就愁成了苦瓜脸,这活可不好干,带不回来就得掉脑袋,去了也不一定能活着回来,蓟县乃是燕王刘锋的大本营,哪里是那么好去的

    但现在的情况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胡车儿答应也得答应,不答应还得答应。

    不去直接就得掉脑袋,去了尚有一线生机,所以胡车儿便带上心腹,星夜兼程的赶往了幽州蓟县。

    也算他命好,刘锋和手下的智囊们都没想到李儒会想出这么个计谋,所以刘协身边的守卫并没有增加,也正是因为这样,胡车儿才能成功的将刘协掳至长安。

    几日后,各路诸侯和朝廷大员都接到了刘锋的来信,看过了信中的内容后,他们的心中都是掀起了轩然大波,他们谁也不曾想到董卓竟是有这个胆子,竟然敢让人假冒天子,这真是寿星公上吊嫌命长了。

    信中将刘锋解救天子的过程及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一说明,有理有据,证据确凿,不由得各路诸侯不信。

    也有人怀疑刘锋心中的真伪,但贾诩早就料到了此事,并提醒刘锋做出了应对的措施。

    随着书信一同来到的,还有天子刘辩的手书,书信上还加盖了传国玉玺,这玩意是做不得假的,所以他们对书信的真伪便不再怀疑了。

    得了书信后,各路诸侯便纷纷动身前往蓟县,准备去参加天子的登基大典。

    路途太远或者年岁已高的诸侯,便派出了自己的亲信属下或是自己的儿子前往蓟县,就算跟刘锋再不对付,这种大事也不能不去。

    冒天下之大不韪,他们还没有这个底气和胆子。

    长安城中的朝廷大员也都接到了刘锋的书信,汉室的众臣以及对汉室抱有希望的臣子,不顾掉脑袋的危险,纷纷拖家带口,偷偷前往了幽州蓟县朝拜天子。

    一个假天子竟然蒙骗了他们这么久,这使得这些大臣们都是满心的羞愧。

    这些诸侯刚刚出发,董卓授意的诏书便发了出来,诏书的内容是天子刘辩,轻佻无威仪,自感无才无德,故将皇位禅让给陈留王刘协,告知天下,命各路诸侯前往长安城朝拜新天子!

    但董卓的动作还是比刘锋慢了一步,董卓的诏书发出之时,这些大臣和诸侯们已经对此事有了定论:

    董卓就是个窃国逆贼,十句话里面有八句是假的,这人的话可不能信。

    不过也有亲近董卓的诸侯揣着明白装糊涂,不去蓟县朝拜刘辩,而是选择前往长安朝




第一百八十一章 东西二帝
    就算没有混出名堂来也没关系。因为做宫女大多不是一辈子的活,这是个吃青春饭的工作。
1...4748495051...1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