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杀太子殿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月落苍梧
看来就算没有
第157章 所求不可得(为“辣河豚”殿下打赏加更)
服侍着的人都依令散了,苏蔷独自在花墙下踱步,时不时看一眼章华殿的方向。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既然这次辅国公府负责押送粮草,那么按照惯例,此时父亲和弟弟应该已经动身了。
要不然……
她暗自思忖,这几天再跟太子说说,他若是再不答应,索性自己脸一拉,转身就走。这东宫难道还能困住自己不成。
再说了,看李琮怜惜郑夙微的样子,就算自己走掉,他也不是没人陪。
苏蔷慢慢踱着步子,觉得有些燥热。
“你在踢地砖吗”冷不丁的,一个声音从一棵树后冒出来。苏蔷抬起头,看到一身黑色锦衣的李璋走出来,眉目深深看着自己。
踢地砖的动作只是下意识的,没想到竟被人看到。苏蔷面色不愉,轻施一礼,便准备离去。
“听说你今日出了事。”李璋上前几步,关切道:“你受伤了吗身子怎么样,有没有什么……”
说到此处,被苏蔷冷冷看过来的目光盯住,哑在原地。
“摄政王殿下真是好心,”她出言不逊道:“难道真的不知道我为何出事,是谁让我出事吗”
继后做的这种种,苏蔷不相信摄政王什么都不知道。
李璋眉目缩了缩,脸上露出些痛苦的表情,薄唇微抿道:“这真的不是我的意思。”
见李璋步步上前,苏蔷脸色微白退后一步,冷冷道:“是或者不是,有什么分别。”
做出这些的是继后,而继后为的,无非是自己的儿子登上帝位。与其藏在自己母亲身后装作这番无辜的样子,还不如索性都认了,倒有几分胆色。
李璋见苏蔷退后,只好停在原地,伸出双手,做出请她不要离开的样子。
自宫中守卫来报御花园出了事情,他马不停蹄赶过去,见那里已经有东宫的人,便知道跟苏蔷有关。待看到那脖子里插着个匕首的内侍是母亲宫里的
第158章 身体里藏着
这突如其来的动作惊得苏蔷身子一僵,本能的,她的匕首已经从衣袖中脱出,掉落在右手里。
或许一切都应该在她手上结束。
或许应该杀了李璋。
不要!
一个声音突兀地响起,柔柔弱弱却又充满力量。那是……
苏蔷头脑中轰然一声,接着握住匕首的手竟然半点也抬不起来。
那是……
真正的苏蔷的力量。
有一部分她,一直躲在这躯壳里从未离去吗。
她不要他死。纵使他负了自己,她也不忍心他死。
苏蔷在心里叹了一口气,决定挣脱开李璋,顺势再踹他一脚。可是她还未动,便听到身后一个冰冷的声音道:“你们在做什么”
拥着她的人胳膊紧了紧,接着缓缓把她放开。
一阵风从身后袭来,苏蔷凭着直觉侧身避开,已经见李琮青蓝色的衣袂翻飞起来,人已经攻到面前,挥拳砸在李璋的脸上。
“咚”的一声闷响,李璋退后两步,没有还手。目睹眼前这一幕的郑夙微在大殿门前大叫一声,掩住了嘴。
怪不得苏蔷站在外面,原来太子在殿内和人寻欢呢。
“看来太子的身体已经大好了。”李璋的嘴角溢出鲜血,然而他却轻声笑着,讽刺道。
如此的速度,如此的力量,的确跟平日的他很不一样。
这是张雀先拔毒的功劳。
如果再吃了解药,估计上阵杀敌也不是问题了。
苏蔷看着李琮生机盎然的背影,放下心来。
李琮的眼睛里如流火滚烫,他抬手抓住李璋的衣襟,一点一点拉扯到自己面前。
由于他身量比李璋高些,竟像是提溜着的。
“王兄不想活了吗”他一字一顿,字字如同从肺腑内挤出,带着可以伤人的戾气。
&n
第159章 太子的诘问(为“辣河豚”殿下万赏加更)
“没,没做什么啊。”苏蔷挣扎着要把他推开,却被他锁住双手按在床围上。她痛呼一声:“疼。”
苏蔷忽然想起他们这个样子,倒似是新婚当夜的模样。她抬起头来,不明白李琮为何如此生气。
锁着她的手稍稍松了松,苏蔷这才看到李琮眼中盛满了怒火。兴许是因为弄疼了她,这怒火里又有些因为歉意带来的羞恼。
“没做什么,”他重复了一遍她的话,冷声道:“什么时候摄政王可以在东宫随随便便轻薄本宫的太子妃了这是第一次还是数不清第几次也许太子妃你早就习惯了”
“你什么意思”苏蔷这才明白过来,努力在他怀里挣了挣。也不知道李琮哪里来的力气,她第一次竟然完全没有挣脱开。
“我什么意思”李琮用力靠过来,眸子里有苏蔷看不懂的东西闪烁:“我只是同人在章华殿说些事,你便在外面不顾体统,也不顾自己身份了吗”
这是怀疑自己的清白
你自己在殿内抱着佳人轻声安抚细细抚慰你怎么不说老娘我好心好意让出来让你们郎情妾意在一起,如今竟然轮着你怀疑我的清白。
既然如此,怎么不写一纸休书把我给休了
苏蔷一张脸涨得通红,憋了半晌憋出来一句话:“要你管”
李琮闻言一怔,垂头道:“要我管你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了吗我不管你,难道推你出去让你死吗”
苏蔷抬起头盯着他的眸子,冷冷道:“推我出去,我不见得便死了。反而是这东宫,处处危机四伏吧。”
“你……”她的反驳让李琮几近气结,他深深地看着她,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明明是那么柔弱的身子,这么好看的一张脸,她的眼中,却始终有桀骜难驯的气质。有些时候,他觉得自己是懂她的。可是更多的时候,她像是一把谜团。
&nb
第160章 是大材小用
辅国公崔胥坐在马上,抬眼看了看前方崎岖的山路。
草木茂盛、虫鸟跳跃,是今年雨水很足的缘故。
离京城北上已有一日多,却只行进二十多里,刚刚翻过玉山。可见速度之缓慢。
这么慢是有原因的。
朝廷已经召令河北道各州府供应粮草,故而他们只是轻装简行。可是兵部派给他的这一千人,半数老弱,小半数病残,还有近百人竟然是不足十五岁,刚刚被征调入军的孩子。
兵部那边倒是理由充分:年龄大些的那一半,是曾经在战场上运过粮草的老兵,经验丰富。有些疾病的那些,只当是随军活动活动锻炼身体了。年纪小的不能直接丢战场上送命,跟着他这个国公爷好好历练一下。
其实崔胥明白,精壮的兵士要跟着太子出征,兵部认为既然是押运粮草,便可稍微将就些。
或许他们更认为金人只是骚动,不敢真刀真枪应战。
而太子……
太子
他轻声嘲笑。他们两党相争斗来斗去也就罢了,如今太子为了得到兵权竟然要独自领兵抗金也不想想兵部才换了罗冽,亲信未立、局势不稳,去领兵打仗不是正中摄政王下怀吗
崔胥的心中藏着些闷气。
我大弘一寸河山一寸血,若失于党争令百姓流离,恐怕历代帝王会掀开棺材板来骂这些不肖子孙。
既然生为崔家人,就算是做粮草押运官,也要恪尽职守。
战时粮草督运,从来就不是小事。
松散的队伍后面,一个约么十三四岁的士兵靠了靠身边同行的兵士道:“咱们的押运官,真的是国公爷”
同行的兵士道:“那还有假你看到队伍最前面马上那个了没就是战功赫赫的辅国公崔将军。他身边骑着个矮马的,是他十岁的儿子。”
“咱这也……我是说,”问话的人吞吞吐吐道:“
第161章 兵当如虎狼
不是好兵。
刚刚得了表扬有些沾沾自喜的士兵们闻言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他们从未想过好兵是怎样的。
听从调派、不畏战场这些他们都能做到,难道还不是好兵吗
“将士们,”辅国公声音清朗,传出去很远:“本公数年未带兵打仗,不知道你们之中,有没有曾经在我帐下效力的,可报上名来。”
底下肃然一片,过了一会儿有个怯生生的手举起来:“小的曾经在国公爷北四军里当过伙夫,后来摄政王接管重新改编,把小的挪到了南军里,这次又抽出来做了押粮兵。”
“你叫什么名字”崔胥扬声问。
“小的杨青,冀州人。”
“好,”崔胥微笑着,比手示意杨青走到前面来。
杨青四十多岁,脸上一道烫伤的疤痕烙在额头。因为面见国公,颇有些胆怯。
崔胥目光温和地看着他,示意他不要紧张,抬声道:“既然你在我帐下效力,我想问一下,你知道国公爷带兵,兵如什么吗”
那人抬起头,目光灼灼道:“小的不敢忘,国公爷带兵,兵如虎狼!”
兵如虎狼
兵士内响起数声惊叹。
崔胥眼中露出几分嘉许,环顾四周道:“那么在场的各位,举得自己是否是虎狼之师”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发现身边的大多都是面露温和之相,行动慢悠悠的,哪里有半点虎狼之相。
他们看过一圈,面露惭色,没有人再说什么。
崔胥见兵士不答话,看向站在前面的杨青道:“你觉得呢”
杨青笑着抹了一把脸,看看左右道:“国公爷说玩笑话了,咱们这些人,自然当不起‘虎狼’之相。咱们是运粮的,又不是前锋杀敌。当然……”
“当然不需要是吧”崔胥打断他的话,看了看面有所思的兵士道:“那么诸位,既然不做虎狼,要做兔羊,做虫蚁吗”
&n
第162章 人海两茫茫(为“辣河豚”殿下万赏加更)
东市、西市、南街、北巷,甚至是尚书府。
李琮站在夏天当头罩下来的烈日里,喘了口气。
他身边站着灰头土脸的张银宝和满脸懵懂的小清,而不远处,护着他的暗卫有几十个。
怎么悄无声息的,主子就没了。张银宝想死的心都有。
可是看太子殿下的样子,似乎还不想剁了他。师傅说了,他是太子妃殿下的人。太子妃一日未回,太子便会留着他的性命一日。
免得太子妃回来了找人,太子交不出来。
太子殿下已经如此记挂着自家主子了
想到这里他不知道该忧还是该喜。
小清一张小脸却是煞白一片。
跟着太子奔波了三日,还是没有找到自家小姐。太子放出去消息,说是太子妃为自己出征祈福,去了玉山的慈安观抄经吃斋。为此,东宫的护卫已经把慈安观团团围住,做出了假象。
可是太子这边却还是沉不住气,连着找了三日。眼看兵部和摄政王那边催了一遍又一遍,却仍不愿意披甲持剑,去军中北上。
“殿下,”阿贡穿着寻常护卫的衣装,小心地凑上前去道:“兵部那边已经点卯完毕,如今数万将士集结在河西地,等着殿下择吉时启程。”
昨日前方来报,如今金人已经抢占铎县、苍县两地,且后方不断调兵往南。战事吃紧,如果再不启程,恐怕要威胁到京北四路了。
李琮额上细密的汗珠消无声息落下,目光里却透着森冷的寒气,他凝眉看着街市上行人穿梭,却没有一个是自己要找的人。
为什么,他感觉她是自己失而复得的人。可是如今,却又得而复失。
他承认自己情急之下说话难听了些,可是她就这么走了
果决、肆意,一点都不给自己留余地。
一点,都没当他是太子。
身份、地位,她全然没有放在眼里。唯一带走的,是她这些日子赚的银票。
这也是他唯一能放心些的原因。
李琮的目光从来往的行人脸上收回,森然的视线落在远处宫城高高的殿宇上
第163章 征北安可回
好不容易甩开太子的暗卫,她在京城附近置办好马匹衣物,找之前相熟的工匠磨利了匕首长刀,往北而来。今日经过玉山上这慈安观,忆起幼年时曾跟着母亲来观内游玩,便想上来看看。
没想到却被阻在道旁。
遇阻的原因竟是自己
看来太子颇要面子,根本不想昭告天下自己的妻子跑路了。如此也好,牵扯不到尚书府,她心里便无需内疚。
就是不知道待他日太子得胜回朝,这谎还如何圆。
也许,回不了朝了。
摄政王愿意冒着兵部被太子笼络的风险把征北之事让出来,必然已经做好了让太子死在北地的打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