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主宰漫威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度方
    又问:“这两支兵马为何人所率”

    “左者大旗上书一个‘吴’字。右者大旗上书一个‘虎’字。”

    黄台基心中明了:“定是吴三桂与虎大威无疑。”

    又道:“锦州祖大寿乃是吴三桂舅父,吴家也是明廷辽东将门,有些能为。至于那虎大威,也是一镇总兵。”

    然后下令:“速速探查两支兵马动向,一有结果,回来汇报。”

    就有左右将官谏言:“我大清铁骑威武无双,然则毕竟兵少。有道是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我等谏言皇上立刻回兵锦州大营。”

    黄台基如何不知

    他麾下铁骑,虽威武凶猛,可毕竟只五千之数。山下明军十倍之,若强攻,胜负之间,也难有所料。

    若得那两支明军左右包抄合围,怕也有难。

    不过黄台基毕竟是大清的皇帝,哪儿能一见明军兵势就撤退的道理如此,岂不正合了明军的意,折了自家士气

    于是道:“无妨。你看那明军,行军杂乱臃肿,虽则势大人多,又能奈我何我骑兵纵横,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正要看看那明军有何能为。”

    众将官皆是拜服,只道是龙威浩荡,果然真天子也。

    于是个个心中大定,只看那山下明军,犹如草芥,更是不放在眼里。

    然则黄台基说归说,但心里又怎能不忧疑只不过就算要撤退,也要撤的有皇帝的气度,如此才符合身份。

    一边口出大言,一边使传令兵往后方,前往济尔哈朗处传讯,使其按时接应。仍令麾下将官做好随时撤离的准备。

    ...

    洪承畴令亲随将领持自家大纛,先率军出城,令其在山下迫近黄台基亲兵,并做好随时作战的准备。

    随后便就有吴三桂、虎大威,各领兵将,按计划出城而走。

    洪承畴便自令人去唤赵昱。

    片刻之后,赵昱来到偏厅。

    洪承畴道:“本督已做好准备。”

    不等他说完,赵昱就道:“那便动手罢!”

    洪承畴连忙道:“赵壮士稍安勿躁。本督得到讯息,那黄台基已从阿济格溃兵处得知壮士一人一骑破万军之壮举。必定心生惧意。本督已遣大军出城,逼近黄台基所在山头,将其牵制。然,早则今晚,晚则明晨,黄台基必会撤走。”

    赵昱不由心急:“如此,跟要早早动手!”

    洪承畴




十七章 一人一锥势无双
    赵昱身负迈超千钧的神力,五百五十斤的铁锥,拿在手里,与寻常人拿一根木棍大略相仿,丝毫不觉沉重。

    他运劲巧妙,扛着数百斤的铁锥,就如那大象过河,轻轻一趟,厚重之中,却不失轻灵。

    大象身体沉重,然则渡河之时,那河边淤泥,却陷不住它。自有一种举重若轻的自然韵味。

    那城外远处,山脚之下,火光朵朵,炮声隆隆。又有火器爆豆,又有箭矢如雨。大略一刻之后,一行人终于到了军阵之中。

    就有将领上前,引着洪承畴来到阵前。

    赵昱跟随在侧,穿过重重军阵,来到阵前一看,却见仍未正面接战。阵前有盾车竖起大盾,护着数十门大炮。有炮手正在操持,或以铁刷清扫炮管杂质,或填装炮弹,忙的是不亦乐乎。

    炮阵左右两翼,还有两个方阵的弓弩手、刀盾手。弓弩手皆半跪于地,开弓仰射。刀盾手则以手中之盾,护住弓弩手。

    那山上的鞑子,也不是打不还手的好人。任凭山下炮火隆隆,山上仍是箭如雨下。

    黄台基此来仓促,只为查看明军兵势,所行皆是骑兵,未曾携了炮火,倒是有些被动。不过幸好居高临下,又已是夜晚,明军的炮火虽能压制住鞑子,却也无法造成太大的伤亡。

    至于明军的弓弩手,大略只能做做样子。赵昱目力非凡,分明看到明军两个方阵的弓弩手,箭矢射出去,多半都掉落在了半山腰上。

    看起来是浪费,细细一想,也是谨慎之举。

    正是夜色,鞑子骑兵又来去如风,加之居高临下,若突然从山上冲下来,怕是抵挡不住。于是使弓弩手发箭雨,以为阻截。

    明军战力虽腐朽,那些将领也多老油子,但毕竟经验还是有的。

    洪承畴策马阵前,四下里查看一番,又拿了千里镜,瞭望山上。只是夜色朦胧,看不太清。

    放下千里镜,洪承畴略略满意的点了点头。

    谓左右道:“加紧攻势,迫使黄台基撤兵。”

    又道:“遣刀盾手护住神机营,从两侧摸上去,给鞑子施加压力。”

    左右当即领命,传讯去了。

    洪承畴又对赵昱道:“赵壮士稍安勿躁。我意迫使奴酋撤兵,将其赶往锦州方向,再请壮士在锦州外出手,阵斩黄台基,以溃其士气。”

    赵昱抬头望着山上,面无表情的点了点头:“只要能杀黄台基,今夜便任凭督师调遣。”

    也算是在报仇之余,为那摇摇欲坠的汉人朝廷,出一份力罢。

    赵昱心中微微一叹。

    洪承畴心下更喜。

    他早前是打算瞒着赵昱,不使赵昱先杀黄台基,或以假传讯息,驱策赵昱斩杀鞑子其他将领,到关键时候,再杀黄台基。

    要把赵昱利用到极致,以定鼎此战胜局。

    可后来细细一想,似赵昱这样的人,如果跟他玩心眼,初时大略还行。但毕竟会反应过来,到时候或不出力,或战后找他算账,那就要抓瞎。

    何况此前与赵昱一番详谈,看这人虽不屑朝廷,但大略语气,也有恨铁不成钢的味道。心中总是有一分大义。

    不如堂皇正大,想必以这等人物的心性,反倒不会出幺蛾子。

    果然赵昱已看透他的想法,应诺任凭驱策。

    洪承畴心中略略庆幸。

    赵昱聚精会神,一双眼睛如夜中明珠,死死地盯着山头。看着那人影绰绰,心中暗暗估摸。

    这鞑子凶暴惯了,况乎这里是黄台基合精兵五千,就算要撤,大略也不会如丧家之犬一般跑路。

    赵昱暗暗紧了紧手中铁锥,眼睛已眯成了一条缝。

    神机营便是明军中的火器部队,洪承畴将令一下,就见左右两侧,大略各有两千人,扛着短棍一般的火器,在一队队刀盾手的护持下,猫着腰悄悄往山上摸去。

    然则尚未到半山腰,却听隆隆马蹄响起。

    赵昱精神一振,暗道黄台基果然厉害。却在此时令骑兵冲锋!

    这山并不高,也算不得陡峭。这一面面向松山的山坡,还算缓和,障碍也不多,并不十分妨碍骑兵冲锋。

    那左右两侧的神机营尚未冲上半山腰,还未到射程之中,就见左右各有一支大略千人的精骑冲杀下来。

    黄台基用兵,自也知晓避实就虚的道理。不会迎着正面的炮火往下冲杀。他又居高临下,眼观八方耳听六路,哪里不知道两侧偷偷摸上来的明军士兵

    正要以骑兵给明军还以颜色。

    神机营、刀盾手在下,鞑子精骑在上,较之而言,前者处于绝对劣势。骑兵从上至下冲杀,只片刻功夫,就冲到了近前。

    神机营和刀盾手登时大惊失色,都不曾做出几多反击,便就溃了。鞑子精骑一路过处,在山坡两侧生生碾出两道血路来!

    洪承畴微微一叹,谓左右道:“刀盾枪矛在前,弓弩手、火器兵在后,结阵迎敌。马队在侧,随时听候军令。”

    于是阵前变阵,就有刀盾手、枪矛兵涌上前来,弓弩手稍稍后退,在炮阵两翼结阵而待。马队便游曳在左近,随时可以冲杀。

    只不过明军军纪算不得严整,这一变阵,就显得有些杂乱了。

    洪承畴不由微微摇了摇头,却也无可奈何。

    将领指挥能力再强,可兵卒素质不过关,又有什么办法呢

    眼看影影绰绰,那两侧山上冲下来的鞑子骑兵就快到山下,仿佛泥石流一般,震撼人心,势不可挡。

    &



十六章 战起出城攻山去
    十三万大军臃肿不堪,好在各部兵马皆有其统辖总兵指挥。好歹也耗去半日光景,直至日落时分,才堪堪准备妥当。

    人喊马嘶,大军动起来,这一番动作便是个瞎子,大略也能感受得到,不曾遮掩,也遮掩不住。

    那远处山上观摩明军兵势的黄台基,对松山大军动向,自然不会视而不见。

    按理说,他应该高兴。

    明军若据城而守,黄台基麾下军队再是善战,也要碰个头破血流不可。他一番战略布置,无非便是要把明军从城池里拖出来,野战。

    但此时,看到松山明军动向,黄台基却高兴不起来。

    此前他遣阿济格率军绕道攻塔山,只为断去明军粮道、退路,再结合明廷内部形式,以围困锦州为饵,迫使明军出城野战,便于毕其功于一役。

    黄台基志在中原,通过种种手段,对明廷形势了若指掌。知道那大明朝如今可用之兵,大略也就这一支了。

    只要破了这支兵马,明廷将再无能为。那中原大好的江山,便是囊中之物。

    可他万万是没有料到,阿济格竟兵败身死!

    那突然冒出来的鬼神般的人物,他已经竭力高看一等,却也没料到,那人能以一己之力,硬生生击破阿济格八千大军。

    更没料到,那作鬼的鬼神怎么一下子又从锦州到了塔山!

    阿济格既败,合围松山的计策便就形同虚设。如此,明军退路尚在,要一鼓作气将明军尽灭,怕就是难了。

    加之那鬼神也不知现在何处,若在明军之中,那又是一番变数哇。

    黄台基挥退阿济格溃兵,烦躁无比的走了几个来回,神色一定,喝道:“使兵马做好准备,明日一早,返回锦州大营!”

    却就在此时,有兵丁来报:“洪承畴率军出城,已到山下。”

    黄台基眉头一皱,连忙出了撵銮大帐,带着一飙亲兵,来到山头观望。只见山下车马涌动,人喊马嘶。当头一杆大纛,上头分明一个洪字。

    “竟是洪承畴亲领兵马出来了”

    黄台基仔细观察,见那明军迫的很近,就在山下。若要发起进攻,只需一道军令。

    “这洪承畴何来如此信心难道以为我大清铁骑,与那乌合之众的明国流贼一般,一触即溃”黄台基心头不虞,却转念想到:“莫非明朝皇帝又下旨催促定是如此了!”

    “我自来此,大略这洪承畴无可选择之下,看到机会,以为可将朕拿住,以定战局。”

    黄台基于是笑了起来,提起马鞭指着那山下明军笑道:“洪承畴无智,送死来也!”

    周遭将官皆附和道:“皇上在此,洪承畴不堪一击。”

    黄台基大笑一声,却突然道:“这山下有大略五万兵马。松山明军屯兵十余万,余者何在”

    正此时,有兵丁来报:“洪承畴之后,有两股兵马出城,一绕左,一绕右,各有大略四万兵马无疑。”

    黄台基不由微微一怔:“一左一右莫非要把朕包围”

    又问:“这两支兵马为何人所率”

    “左者大旗上书一个‘吴’字。右者大旗上书一个‘虎’字。”

    黄台基心中明了:“定是吴三桂与虎大威无疑。”

    又道:“锦州祖大寿乃是吴三桂舅父,吴家也是明廷辽东将门,有些能为。至于那虎大威,也是一镇总兵。”

    然后下令:“速速探查两支兵马动向,一有结果,回来汇报。”

    就有左右将官谏言:“我大清铁骑威武无双,然则毕竟兵少。有道是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我等谏言皇上立刻回兵锦州大营。”

    黄台基如何不知

    他麾下铁骑,虽威武凶猛,可毕竟只五千之数。山下明军十倍之,若强攻,胜负之间,也难有所料。

    若得那两支明军左右包抄合围,怕也有难。

    不过黄台基毕竟是大清的皇帝,哪儿能一见明军兵势就撤退的道理如此,岂不正合了明军的意,折了自家士气

    于是道:“无妨。你看那明军,行军杂乱臃肿,虽则势大人多,又能奈我何我骑兵纵横,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正要看看那明军有何能为。”

    众将官皆是拜服,只道是龙威浩荡,果然真天子也。

    于是个个心中大定,只看那山下明军,犹如草芥,更是不放在眼里。

    然则黄台基说归说,但心里又怎能不忧疑只不过就算要撤退,也要撤的有皇帝的气度,如此才符合身份。

    一边口出大言,一边使传令兵往后方,前往济尔哈朗处传讯,使其按时接应。仍令麾下将官做好随时撤离的准备。

    ...

    洪承畴令亲随将领持自家大纛,先率军出城,令其在山下迫近黄台基亲兵,并做好随时作战的准备。

    随后便就有吴三桂、虎大威,各领兵将,按计划出城而走。

    洪承畴便自令人去唤赵昱。

    片刻之后,赵昱来到偏厅。

    洪承畴道:“本督已做好准备。”

    不等他说完,赵昱就道:“那便动手罢!”

    洪承畴连忙道:“赵壮士稍安勿躁。本督得到讯息,那黄台基已从阿济格溃兵处得知壮士一人一骑破万军之壮举。必定心生惧意。本督已遣大军出城,逼近黄台基所在山头,将其牵制。然,早则今晚,晚则明晨,黄台基必会撤走。”
1...128129130131132...54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