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明帝国之崇祯大帝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千骨一蔺

    可朱由检觉得自己还年轻。。。。。。

    “臣妾听闻五郎身体不适,特亲手为五郎煲了参汤。”还没等朱由检召唤,一道娇小的身影已经出现在朱由检的寝宫门口。

    来人正是田贵妃,和周皇后相比,田贵妃更加清秀玲珑,没有周皇后那种独有的高贵气质,却别有一番风味。

    难怪历史上崇祯皇帝最为喜欢这个田贵妃,的确有积分资本。

    不过田贵妃不经传诏就闯了进来,让朱由检心中非常不爽,这个习惯不好,非常不好,朱由检现在比较是一国之君,有很多东西是不能让其他人看见的。

    可惜还没等朱由检质问,田贵妃已经来到朱由检身边,一把抱住朱由检的手臂,一种触电的感觉让朱由检立刻说不出话来。

    朱由检可不是不通人事的菜鸟,也曾经混迹过有颜色的灯区,但那毕竟是一种交易。

    而现在,无论是昨天那个周皇后还是现在的田贵妃,还有袁贵妃,相貌和身段就不用说了,放在任何一个朝代,绝对都是顶级美人,那种身上独有的气更让人痴迷其中。

    “五郎可是身体不适”田秀英一边在朱由检手臂上摩擦,一边奇




第二十四章 何以去沉疾
    天启七年,八月二十五,大明历史将谨记这一天。

    自大明开朝一来,首次以试科的形势选拔六部官员。

    天还没亮,一千三百余人便在午门外等候。

    原本打算在太和殿内进行此次试科考试,可后来一统计,报考之人远超预计,太和殿根本容不下这么多人同时科考。

    朱由检大手一挥,将考场定在太和殿外。

    “参见皇上!”

    一千三百多参考官员入场后,朱由检带着八位内阁大臣走出太和殿。

    “静!”

    “今日科考,为选四品以上朝堂官员!”

    “六部尚书各一人,正二品!”

    “六部左右侍郎各一人,正三品!”

    “六部郎中各十三人,正四品!”

    “六部主事各二十六人,从四品!”

    “大理寺卿一人,正三品!”

    “大理寺左少卿一人,正四品!”

    “大理寺右少卿一人,正四品!”

    “大理寺左寺丞一人,从四品!”

    “大理寺右寺丞一人,从四品!”

    “太常寺卿一人,正三品!”

    “太常寺左少卿一人,正四品!”

    “太常寺右少卿一人,正四品!”

    “太常寺左寺丞一人,从四品!”

    “太常寺右寺丞一人,从四品!”

    “光禄寺卿。。。。!”

    “。。。。。。”

    “太仆寺卿。。。。!”

    “。。。。。。”

    “鸿胪寺卿。。。。!”

    “。。。。。。”

    “都察院”

    ”左都御史一人,正二品!“

    “右都御史一人,正二品!”

    “左副都御史二人,正三品!”

    “右副都御史二人,正三品!”

    “左佥都御史四人!正四品!”

    “右佥都御史四人,正四品!”

    “钦天监”

    “监正一人,正四品!”

    “副监正两人,从四品!”

    “五城兵马指挥司”

    “指挥一人,正四品!”

    “副指挥两人,从四品!”

    “僧录司。。。。。”

    “道录司。。。。。”

    “王府长史司。。。。。”

    “共三百二十六名官员。。。。。。!”

    这次试科官员名单早就发布出去,职务,品阶,名额全部都公之于世,有资格且有信心的官员可以按照这个标准报考。

    每个职务最低要求三人同时报考,上不封顶。。。。。。

    也有人想暗中内定这些职位,特别是那些朝堂老资格,刚开始上蹿下跳,想整合所有官员,皇帝不是说三选一吗,每个职位他们就安排三人去报考,而后另外两人胡乱答题。

    这个主意的确不错,得到不少朝堂官员的支持,特别是那些原本就是这个职位的官员,坚决拥护这个办法。

    可惜他们太小看人性,太小看人的贪婪。

    不少人当面答应他们,转过身确大吐口水,根本没有放弃的意思。

    凡是符合条件的官员,几乎都报了名,根本没有将那些老资格的话当回事。

    开什么玩笑,这可是天大的机会,不需要花钱,不需要像狗一样去求人,坐上高位以后也不需要看谁的眼色行事,这是何等的机会。

    最终报名结果公布以后,将那些老资格气得差点背过气去,他们暗中放话不许那些外围官员报名,可这话根本没人听,该报的都报了。

    而他们安排的那些托,也没有按照他们的吩咐报名,而是报考了他们自认为有把握的职位。

    这次试科,可是



第二十五章 政科
    朱由检出的题目难吗,其实一点都不难,而且非常简单,凡是有点文化功底的皆能理解。

    难点在于如何选择,选择无非三个,要么支持改革,要么反对改革,要么各打五十大板,不表明态度。

    当然,支持改革的还需要说明怎么改革,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反对改革的就要抓住这个机会,想办法说服皇帝放弃改革。

    至于态度不明的,改革的好与坏都说一说,不过这种人很少,而且结果可以预见,这些墙头草将不堪重用。

    不少人陷入沉思,可以预见,支持改革的,将有很大机会被朱由检看重,但也不能一句支持就行的。

    大明需要改革的地方非常多,参加今日试科的,可以算是如今大明最为顶级的一批文人。

    如果这群人都看不清大明如今的局势,也看不清大明的弊端所在,那么这个大明就真的没希望了。

    当然,这几乎不可能,他们看得见和讲出来是两码子事。

    “天地人材,当为天地惜之。朝廷名器,当为朝廷守之。天下万世是非公论,当与天地万世共之。。。。。。”

    感受到新帝朱由检的雄心壮志,感受到即将到来的大变革,感受到朝堂的焕然一新,范景文心有万千,手中之笔毫无停顿,洋洋洒洒数千字一挥而成。

    “设置险阻、整顿车马、储备军事器械、打造将帅之才、训练戎卒、严格制度、赏罚分明。。。。。”

    “一旦求精,就有深谋远虑的人互相学习,不随时间逝去;一旦责成事实,就会忠君爱国之士为国家考虑,十倍于贾谊也未尝不可。”

    徐光启心中有无数言语需要倾述,有无数设想需要尝试,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一个开明的明主,而徐光启认为,新帝朱由检便是这样一个人,就是他一直等待的人。

    “忠佞不分,则邪正混淆,何以治。。。。。。”黄道周感叹万分,他先前不过是从三品,按照他刚正不阿的性格,能在官场混到现在已经是奇迹。

    那怕是试科,皇帝亲考,他依然什么话都写出来,在他看来,要么皇帝朱由检乃圣君,不但不会在意他写的这些,反而会重用他。

    要是朱由检因为这些话而处罚他,他认为这样的皇帝,不伺候也罢。

    “上官游览,动烦属吏支应,伤小民几许物力矣。。。。。。”施邦曜也算是三朝元老,不过官位一直都不是很高,但也在朝堂混迹多年。

    因为不阿谀魏忠贤,最终慢慢边缘化,如今魏忠贤倒台,施邦曜终于看到大明的希望,他抱着满腔热血,誓要保大明朝堂一片清明。

    本次试科,多有侥幸尝试之人,也多有自命不凡之辈,也有顽固不化之流。

    但总的来说,能进入皇宫参加试科的,又且是泛泛之辈,别的不说,这作文考试,还不是提笔就来。

    “时辰到!”

    “百官退场!”

    “封卷!”

    试科考试非常严格,特别是八股策论根本没有作弊一说,因为这是皇帝临场出题,皇帝亲自监考,随后便是封卷。。。。。。

    “赐宴!”

    一坐就是一上午,就算朱由检年轻气盛也有点受不了。

    再看看白发苍苍的内阁首辅叶向高,说是监考,还不如说是来晒太阳的,早就昏昏欲睡,根本没有首辅的样子。

    当然,那怕是朱由检也不敢有意见,这位老大人可是他老师。

    至于韩爌,身体还算硬朗,硬生生的抗了过来。

    来宗道和周延儒就不说了,满脸红光,精神奕奕,丝毫没有疲惫之色,一副非常享受的架势。

    他们二人也算是修成正果,皆庆幸当初拼了老命支持朱由检,才换来如今的高位。

    剩下的四大国公就不用说了,一脸百无聊赖的架势,对于试科考试根本不感兴趣,而且他们也知道,试科结果恐怕不是他们可以插手的。

    “叶老,辛苦了。。。。。”

    朱由检来到叶向高身旁,小心翼翼的将叶向高扶起,现在已经到了午膳时



第二十六章 朝堂大臣
    政科的题其实不多,会的一个时辰完全足够,不会的给再多时间也是浪费。

    封题之后,朱由检带着八位内阁大臣开始阅卷。

    “不看文笔,只看内容,狭义者,平庸者,全部淘汰。。。。。。”

    对于八股策论,朱由检的要求很简单,就是选拔一群符合他胃口的官员出来。

    所以,八股策论只看内容,不看文笔,无论你写得天花乱坠也好,无论你灵光一闪,神来之笔也罢,不符合朱由检要求的,一律淘汰。

    朱由检找的不是大学者,大文豪,而是有思想,有灵魂,有追求,和他同心的官员。

    一千三百多分试卷,每一份最少都是三千多字,写得快的甚至多达八千多字。

    让朱由检一份一份的看,根本不可能,因为八股对于现在的朱由检来说,实在是有点太高深。

    为了赶时间,朱由检将八人分成两组,叶向高带领一组,韩爌带领一组,每组四人,将试卷分成两组。

    每一份试卷,必须通过四人查阅,认为符合朱由检要求的,都可以留下来。

    不得不说八人的文学功底非常深厚,那怕是武勋出生的四大国公,阅卷速度丝毫不慢。

    “掌灯!”

    完了赶时间,朱由检决定连夜阅卷。

    经过内阁八人的首次刷选之后,留下了六百多篇符合朱由检要求的文章。

    而后就是政科阅卷。

    这就简单了,叶向高、韩爌、来宗道、周延儒四人同时出手,分分钟将不合格的剔除出去。

    他们出的题,当然知道正确答案,而且按照朱由检的要求,这些题目的答案必须明确唯一,所以政科查阅非常快。

    “开封!”

    终于,试卷全部批改完毕,政科排名也拿出来。

    最后一步,就是开启姓名封印,将所有人的排名按照报考的官职一一分类,然后将策论,政科放在一起,最后交给朱由检来决断。

    什么公平公正,到了朱由检这一步就是狗屁,朱由检找的是符合他心中要求的人,而不是文章写得好,题做得好的人。

    叶向高等人也知道他们的任务完成了,最后一步就是为朱由检背黑锅,无论朱由检选择了那些人,都和朱由检没关系,试卷的查阅是他们八人,和朱由检没关系。

    “来人,送八位大臣回府!”

    当八人将试题全部交到朱由检身前,八人的任务正式完成,终于不用困在皇宫,终于不用被人天天看着,终于可以在自己熟悉的床上睡个安稳觉。

    送走了八人,朱由检继续挑灯备战,他必须在今夜将所有官员的名单确认下来,再拖下去,整个大明天下都要乱了,朝堂已经半月没处理政务了。

    “范景文、倪元璐。。。。。。”

    “徐光启。。。。。”

    “孙元化怎么也在,不错。。。。。。”

    “孙承宗!我没看错吧,这位大佬也在!”

    “文安之好像听说过,不管了,就你吧。。。。。。”

    “姜曰广不就是那个空手入朝鲜,空手回大明的大明外交官吗,不错。。。。。”

    “这个也好像有记载。。。。。。”
1...56789...7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