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大明当崇祯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云中怪客
回到大明当崇祯
作者:云中怪客
现代人朱尤简穿越大明成为崇祯之后,发动工业革命,建设大明帝国主义的那些事儿。
第一章 朱尤简?朱由检!
天启七年,八月十一日。
历经三天的浑浑噩噩,朱尤简终于接受现实,自己当真穿越了时空,成为史上最为人同情的皇帝,也是史上第一倒霉的皇帝——朱由检。
遥想三天之前,朱尤简一朝穿越为朱由检,内心无疑是崩溃的。
穿成谁不好啊怎么偏偏就穿了朱由检!
哪怕是穿成绿帽王李自成,杀人王张献忠,那也比倒霉鬼朱由检强多了!
朱由检到底有多倒霉
且不说内有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之患,外有辽东后金崛起威胁边疆,单单是从他登基之日起便没完没了的天灾,就足可称其为衰神了。
看看史书上有文字记载的天灾吧!
崇祯元年七月壬午,杭、嘉、绍三府海啸,坏民居数万间,溺数万人,海宁、萧山尤甚;夏,畿辅旱,赤地千里;九月丁卯,京师地震。
崇祯二年十一月庚子,火药局灾;陕西大旱,流民揭竿而起。
崇祯三年三月戊戌,火药局灾。八月癸酉,头道关灾,火器轰击无余;九月戊戌,南京地震;山东大水。
崇祯四年五月,襄垣雨雹,大如伏牛盈丈,小如拳,毙人畜甚众;六月丙申,大雨雹;六月,山东大水;六月乙丑,临洮、巩昌地震,坏庐舍,损民畜。
崇祯五年四月丁酉,南京、四川地震;六月壬申,大雨,河决孟津口,横浸数百里;八月,又雨,冲损庆陵;九月,顺天二十七县霪雨害稼;杭、嘉、湖三府自八月至十月七旬不雨;十月丁卯,山西地震。十一月甲寅,云南地震;淮、扬诸府饥,流殍载道。
崇祯六年……
崇祯七年……
一直到朱由检自挂东南枝为大明王朝殉葬的崇祯十七年,每年不是北方有大旱,就是南方发大水,期间还夹杂着各种地震、冰雹、海啸、台风……
这些天灾,不说放在王朝统治行将崩坏的明末,就是放在中国历史上最为繁盛的朝代,也足以给统治者带来伤筋动骨的重创,一着不慎,强如强汉盛唐都有倾覆之危。
除了天灾,还有**,朱家天下绵延至今两百余年,土地兼并实已达到封建王朝的巅峰。
时至今日,国朝明面上有户口6000万人,然而加上各种隐户、黑户、奴婢,人口实际数量当在1.5亿-2亿之间。
将近两亿人口,相比国朝开国之初自然是暴涨了好几倍,但土地面积却少了好几百万平方公里。
永乐初年,大明丢了土地肥美的关西、河套;宣德三年,大明又在文臣的忽悠下,把稻谷可一年三熟的交趾给放弃了;天启二年,广宁大战我大明被后金所败,退守山海关,东北全境丢失殆尽。
人口暴涨土地锐减,大明人均耕地数量自然少得可怜,再加上从不缴税的皇亲国戚、官僚士绅,所有赋税徭役都压在升斗小民身上,“贫者无立锥之地,富者阡陌连田”,这在当时绝不是夸张的形容词,而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时至今日,大明犹如癌症病人晚期,别说是根本没有接受过帝王术教育,长于深宫妇人之手的朱由检,就算把历史上公认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搁到这来,也很难力挽狂澜。
朱尤简也是有鉴于我大明的积重难返,这才分外拒绝成为朱由检,始终不肯接受现实。
然而就在这浑浑噩噩的三天里,朱尤简总是想起他前世几十年来一直做的怪梦。
在梦里少年锦时的他在兄嫂护荫下衣食无忧逍遥自在,直到兄长一朝驾崩,少年从兄长手里接过万里江山,从此宵衣旰食,朝乾夕惕,20余岁便白了少年头,皱纹如沟壑纵横。
可即使兢兢业业勤政十七年,少年熬成了中年,却依然无法挽回王朝崩灭、家破人亡的命运,梦中画面最后定格在一棵生长在煤山的歪脖老树上。
多少次午
第二章 吾弟当为尧舜
天启七年八月十一日下午,已经病入膏肓的天启帝急招信王入宫,无论是因为两年前的意外落水还是吃错补药,总之少年天子知道自己已命不久矣了。
还未来得及吃几口妻子煮的燕窝莲子粥,朱由检便被匆忙赶来的天使司礼监太监王体乾带走,来到大明万里江山的中心——紫禁城。
落轿后,朱由检在两名宫人的带领下,进入皇帝的寝宫之中。
刚踏入房门,朱由检便闻到屋内散发着浓烈的药汤味道,他心头一震,算算时间,当即明白,自小和他相依为命的皇兄朱由校,生命即将走到尽头。
此时,屋内一位颜色比信王妃还要艳丽几分的宫装女子正悉心照料着床榻上的天启帝,此女正是名列中国古代五大艳后之一的张皇后。
张皇后向来就对朱由检照顾有加,朱由检恭敬道:“皇嫂。”
张皇后对朱由检点了点臻首,便在天启帝耳边轻语几句。
原本病恹恹脸色弥漫着死气的天启帝,一听朱由检来了,似是回光返照一般,脸色竟恢复几分红晕,他强提一口气,道:“是吾弟来了吗”
“是的,臣来看望皇上了。”看着时日无多的天启帝,朱由检脑中不由浮现出两人相依为命的画面,忍不住悲从中来,落下两滴泪水。
虽然天启和朱由检仅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他们的生母王才人、刘淑女分别被宠妃李选侍及朱常洛生生打死,兄弟俩自小便没了娘,可谓同病相怜。
尤其是朱由检,他的生母刘淑女被父皇朱常洛亲手打死,父皇自然对朱由检百般看不顺眼,好在年纪较大的兄长朱由校一直对其关爱有加,朱由检才能顺利成长。
朦胧之中,天启帝看见相依为命的弟弟已经长大成人,站在他的面前,脸上不由浮现几丝欣慰,示意近侍给弟弟搬一个凳子,坐到近前来。
能凑到天启帝跟前的近侍自然不缺机敏伶俐,很快就搬来一张小凳子,可无论朱由检坐到哪儿,天启都不太满意,直到朱由检不顾礼仪凑到病榻跟前,他才露出满意的笑容。
“文官们不可信,别听他们胡言乱语。”带着吾家有弟初长成的欣慰,天启帝强打精神,一字一句叮嘱道。
听到朱由校这句话,朱由检不由脸上一热,羞惭交加,对朱由校更是钦佩不已。
诚然,历史上朱由检是亡国之君,但在史书上的评价,朱由检犹在兄长天启帝之上。
然而,宠信魏忠贤,在史书上被诬为不务正业的天启,虽然同样面临内忧外患,却始终掌控大局,并未让摇摇欲坠的大明滑向更深的深渊。
反观史书上得到不错评价的朱由检,虽殚精竭虑,勤政远迈洪武,自从登基之后,每日鸡鸣而起,夜分不寐,焦劳成疾,勤俭持家,宫中从无宴乐之事,但结果却是做多错多,南辕北辙,以至于丢了大明江山,沦为亡国之君。
之所以有这样的结果,正因朱由检始终未把天启帝发自肺腑的这句“文官不可信”放在心上,错信了文官们。
当李自成攻破京城,文官们争先恐后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朱由检这才悲愤发出“文臣人人可杀”的哀叹,呵,多么痛的领悟!
“臣,知晓了!”
和历史上的“呵呵”反应不同,朱由检说出此话时分外真诚。
天启帝对弟弟的回应很是高兴,接着叮嘱道:“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
朱由检有几分迟疑,不过还是点头道:“是,皇上。”
天启帝不太满意,不过他也明白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自己驾崩之后,弟弟未必会让魏忠贤得以善终,只是他已经顾不得这么多了。
正当朱由检泪雨滂沱,半真半假地作出悲痛欲绝状时,忽然感觉有只手从头上摸过,微微抬头,泪眼中只见天启帝脸带微笑,好似突然恢复了活力的天启拉着信王:“来——,吾弟当为尧舜。
听到
第三章 班底,天变
当晚,朱由检召来王承恩,也没打什么机锋,直接开门见山道:“王伴伴,你是孤最亲近之人,实不相瞒,今日皇兄召见孤,实有意将祖宗江山托付于孤。”
王承恩闻言顿时大惊失色,连忙跪倒在地,劝告道:“王爷还请慎言啊,此等大逆不道之言,万万不可对任何人说起。”
朱由检在现代混迹几十年,人老成精,他敢对王承恩说出如此胆大包天的言论,自然是胸有成竹,知道王承恩对其忠心不二。
如果连王承恩这个肯陪崇祯自挂东南枝的老实人都要背叛他,那么朱由检还是早早登上煤山找到那棵歪脖子老树上吊算了。
不过朱由检还是过于冒险了,他只知道王承恩是唯一肯陪着崇祯殉国的太监,却不知道王承恩原本是东厂安插在信王府里的眼线,也就是卧底,用来监视朱由检的一举一动。
如果王承恩把朱由检今天的这番话上报东厂,那么时任东厂提督太监的魏忠贤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抓住朱由检的致命把柄,将其置于死地。
好在王承恩确实是太监中难得的心善之人,虽然自小因为贫穷当了太监,又被东厂安排成为信王府的卧底,但人心都是肉长的,和朱由检朝夕相伴近十年,他早已把自己的身家性命托付于信王,对朱由检忠心耿耿。
朱由检听到王承恩的劝告也醒悟过来了,刚才他说的那番话确实有些轻佻莽撞,不过他索性将错就错,以换来王承恩对他更加忠心,遂诚恳道:“伴伴是孤唯一信重之人,这些话孤只对你一个人说起,绝不会让第三人知晓。”
王承恩果然感动得一塌糊涂,恨不得一颗红心掏出来给朱由检看,他痛哭流涕道:“小人何德何能,竟让王爷信重至此,就算小人粉身碎骨,也难报王爷恩情之万一。”
朱由检摆摆手,笑道:“好了,你的忠心孤自然看得见,无需用粉身碎骨来证明。如今孤深孚众望,却势单力孤,唯有你们这班王府潜邸旧人可堪托付,孤便想从你们之中挑选一批忠诚可以任事的人才出来,辅佐孤成就大业。”
王承恩闻言再次拜服,感激涕零道:“小的们都是身体残缺之人,在世人眼里再是腌臜不过,能得王爷如此信重,必死心塌地效忠王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朱由检满意的道:“王伴伴,你身为王府总管,想必对王府内的人才了如指掌。你来说说看,王府内可堪一用的人都有哪些”
王承恩想了想,道:“回王爷,王府内侍中,王德化聪慧机灵,高起潜精于计算,卢九德诚实可靠,徐应元善于交际,这些人或可堪一用。”
朱由检听到这几个名字,隐隐感到有些熟悉,貌似这些人都在历史上留过姓名,不过却不全是好名声,比如王德化,平日自诩忠义,和王承恩一同号称“二王”,可李闯攻打京城时,他却开门投降迎闯王,以致于崇祯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无路可逃,最后落得个自挂东南枝的下场。
高起潜,因为和卢象升有私仇,便坐看卢象升领导的天雄军被清军围困,旗下关宁铁骑见死不救一兵不发,导致卢象升最后战死,令大明失去了最后一个敢于和清军打野战的将领。
徐应元,魏忠贤崛起前的赌友,不过也正是他,把魏忠贤给活活阴死了,当时崇祯刚刚登基,魏忠贤惶惶不安,深恐崇祯不给他留活路,便请在信王府呆了十几年的太监徐应元说好话,出主意,哪里想到善于见风使舵的徐应元给他指了一条死路:立马辞职,退休回家。
魏忠贤石乐志,在徐应元的忽悠下竟放弃了所有权力,这才被初出茅庐的崇祯给轻易收拾
第四章 惊心动魄
八月二十一日深夜,狂风大作,雷电交加。
乾清宫,懋德殿,权倾朝野的大太监魏忠贤此时已经没了任何跋扈之色,看着龙榻上渐渐变得僵硬的天启帝朱由校的龙体,悲痛欲绝。
二十几年的朝夕相处,魏忠贤与天启帝朱由校早已情同父子,六十岁的魏忠贤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年仅二十三岁的天启帝会走到自己的前头。
而且,这一切来得是那么突然,让人没有一点思想准备。
魏忠贤二十一岁入宫,用了近四十年的时间登上大明权势之巅,他的心,早就在内廷外朝无数次的明枪暗箭中锻炼的坚硬如铁,但唯一一块柔软的地方,却是为了朱由校而留着。
朱由校,就是魏忠贤心底里的白月光,可如今这唯一照亮他心门的白月光,已然坠落。
魏忠贤出身微末,本是如尘埃般渺小的人儿,少时家境贫穷,混迹于街头,不识字,但却懂得骑马射箭,喜欢赌博,迷恋酒色,经常和一群恶少赌博,直到连老婆都输给了对方,魏忠贤这才痛改前非,愤而自宫,改姓名叫李进忠。
入宫近四十年,他从一个洗马桶的小太监,逐渐蜕变成权倾朝野的大太监,哭过,笑过,卑微过,荣耀过,一切该有的和不该有的,他都有了。
可这一生之中,从未向他索取,反而不断给予的,也唯有面前这位刚刚大行的天启皇帝朱由校。
世人都说他魏忠贤祸国殃民,残害忠良,罪该万死,可谁又知道,他其实根本就不想当这个权倾天下的大太监。
虽然目不识丁,但魏忠贤能从卑微如尘的小太监蜕变为权势滔天的大太监,智商情商无疑是天下最高的几人之一,他又岂能看不出,这个大明,实已到了大厦将倾积重难返的地步,这样的天下,又岂是他可以拯救的
但读书人不是说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么
天启帝待我魏忠贤,又岂是“国士”二字足以形容的就连再生父母都无法相提并论啊!
早在天启帝登基之初,作为天启大伴的他,就已登上权势之巅,如果他仅仅只是追求荣华富贵,那么他大可以和文官们你好我好大家好,不但和气生财,还能在史书上留下一个不错的名声。
他一开始也是这样做的,可无奈热脸贴上了冷屁股,文官们根本就不鸟他。
魏忠贤怎么都想不明白,这些文官不是自诩文曲星下凡吗为何他们总是挖国家根基以肥私
皮之不存毛之焉附,这是他一个目不识丁的小人物都能明白的道理,为何这些文曲星就不明白呢
更何况他们老是欺压他心目中的白月光,在朝堂上对朱由校蹬鼻子上脸,是可忍孰不可忍!
所以他魏忠贤这才不惜背负满身骂名,冒天下之大不韪,和文官们势不两立。
可如今,这个世界上最爱护自己的人走了,自己做的一切,又有何意义呢
巨大的悲痛与失去靠山的悲凉让这位红极一时的权臣万念俱灰,一下子苍老了许多。
轰隆隆!
一声惊雷照亮了天启帝苍白的脸,魏忠贤猛的惊出一身冷汗。
这一刻,魏忠贤从绵延不绝的悲痛中清醒了过来,多年的政治生涯积累的对于时局做出明确判断的能力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正值壮年的天启帝还没来得及留下骨血就英年早逝了,按照皇室的惯例,皇帝无子、兄终弟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