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北宋大表哥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北冥老鱼

    “哼,你搬就搬呗,可为什么搬到我们家附近”这时狸儿忽然冷哼一声十分不高兴的道,她和妙元好像是天生相冲,见面就吵架,刚才她刚好去前院,结果遇到了妙元,两人也从头吵到尾,但她也知道了许多妙元的事。

    “搬到我们家附近”听到狸儿的话,李璋和青织也惊讶的一起叫道,随后两人也看向了妙元,眼睛中满是疑问的神色。

    “对啊,就是你家斜对面,那里本来是我八叔的宅子,现在他送给我做公主府了!”妙元十分兴奋的道,其实她之所以能说服赵祯,除了死缠烂打外,最重要的是她要求搬到李璋家附近,赵祯出于对李璋的信任,觉得有李璋旁边看着,倒也不怕妙元没人照顾,所以这才勉强答应下来。

    “是呼延家对面的那座宅子。”李璋听到这里也想了起来道,呼延家对面有座占地极大的府邸,平时虽然有人照看,但却不见有人居住,李璋也没太关注,却没想到竟然是赵元俨的宅子,不过以




第四百四十二章 男儿拜、女儿拜
    “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各帅其属而以时御叙于王所。凡祭祀,赞玉赍,选后荐,彻豆笾。若有宾客,则従后。大丧,帅叙哭者亦如之……”

    晏殊手捧着一本《周礼》,摇头晃脑的念个不停,李璋无聊的看了看殿上正襟危坐的赵祯,自己却禁不住打了个哈欠。之前晏殊被贬官,但他在应天治学有功,所以去年又被调回京城,而且还一举升任参知政事兼尚书左丞,可谓是一步登天。

    不过晏殊虽然受到刘娥的提拔,但他在某些事情上却和刘娥不一条心,比如前几天刘娥宣布要去太庙祭祖,结果几乎遭到所有大臣的反对,晏殊就是其中反对最激烈的人之一,只不过刘娥铁了心的要去太庙,谁拦她都没用,结果这帮大臣看到劝不动刘娥,于是转向开始上书赵祯,希望赵祯能出言劝阻刘娥。

    “女祝掌王后之内祭祀,凡内祷词之事。掌以时招、梗、禬、禳之事,以除疾殃。女史,掌王后之礼职。掌内治之贰,以诏后治内政,逆内宫,书内令。凡后之事,以礼従……”

    听着天书一般的《周礼》,李璋真的很想打瞌睡,但看到赵祯坐的那么直,他也只能强忍着,别人上书请赵祯劝阻刘娥,但晏殊却是另辟蹊径,竟然抱着《周礼》跑来给赵祯上课,其实就是借着《周礼》告诉赵祯,女人的最高礼仪权限在哪里。

    “晏参政,咱们就别读书了,是不是可以直接说正事”李璋最后终于忍不住了,当下出言打断了正在读着《周礼》晏殊道,他和晏殊也算是熟人,刚认识时,他还觉得对方是个可交的老实人,可是后来经过刘娥的提醒才明白过来,晏殊这个老实人的花花肠子可比不任何人少。

    晏殊其实也早就读累了,毕竟周礼六官,他读了半天连第一官都没有读完,而且他读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让赵祯明白,有些事情不是女人该做的。

    所以晏殊在听到李璋的话也停了下来,然后郑重的向赵祯行了一礼道:“陛下,太后执意去太庙祭祖,此事万万不可,若是太后真的成行,将置祖宗礼法于何地”

    晏殊的话音刚落,只见随同他一起来的三司使薛奎也站出来大声赞同道:“晏参政所言不错,臣也以为万不可让太后进入太庙,否则必将动摇大宋的立国根基!”

    听到两个大臣的进谏,赵祯与李璋也相视一笑,他们早就料到了这种情况,这帮大臣自己劝不动刘娥,所以就想把这个烫手的山芋扔给赵祯,可惜他们却不知道,这个山芋本来就是赵祯扔给他们的。

    “晏参政、薛计相,你们所言也不无道理,只不过陛下也不是没劝过太后,可是太后却不肯听,对此陛下也十分苦恼,为人臣子者,自然要为陛下分忧,所以我想这件事就不必由陛下出面了!”李璋这时笑呵呵的上前道。

    虽然李璋的语气十分客气,但其实话中的意思却一点也不客气,几乎是**裸的告诉晏殊,做臣子的就是要为皇帝分忧,如果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到,那就是你们的无能。

    晏殊和薛奎都是聪明人,自然听出了李璋的言外之意,当下两人都是脸色一白,薛奎更是狠狠的瞪了李璋一眼,不过李璋却毫不介意,反而嘻嘻一笑转过脸去,薛奎这个人还是很有本



第四百四十三章 女大不中留
    又是一年的上元节,李璋家里的兄弟姐妹几乎全都跑没影了,豁子去找他的未婚妻了,野狗和秀秀更不用说,哪怕是丑娘这些暂时不想成亲的,也结伴出游了,说不定在这个节日里就能遇到自己心宜的人。

    安然还小,外面又冷,青织自然没办法带孩子出去,于是李璋也留在家里陪她,只不过现在的他却坐在窗边唉声叹气,这让刚把孩子哄睡的青织也不由得走过来笑道:“你也真是的,狸儿都已经是个大姑娘了,迟早都是要嫁人的。”

    “我也没说不让她嫁人,只是心里不好受罢了。”李璋这时手托着下巴看着窗外道,狸儿今天和豆子一起出去了,虽然他早就知道豆子喜欢狸儿,不过狸儿以前一副长不大的模样,他也没太上心,可是现在看来,自己的妹妹就要被别人勾走了。

    听到李璋这么说,青织却是抿嘴一笑,现在狸儿还没有出嫁,他就已经这么难受了,如果真到了出嫁的那一天,肯定会更加伤心,另外她也想到了女儿安然,等到她长大嫁人时,还不知道李璋会怎么样呢

    当然现在李璋正难受呢,青织也没有再说什么,而是默默的陪在丈夫的身边。感受着妻子的温柔,李璋也感觉心中好受了一些,说起来豆子也不是外人,他一直把对方当成弟弟看待,而且双方也都是知根知底,狸儿嫁给豆子也比嫁给外人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豆子前段时间终于考中了举人,如果不如意外的话,下次肯定会参加科举,其实李璋也知道,豆子是怕自己配不上狸儿,所以这几年拼命读书,就是想向李璋和狸儿证明自己。

    其实豆子能不能考中进士对李璋的意义不大,毕竟以他现在的身份地位,推荐几个人为官也并不是什么难事,不过他要的是豆子的一个态度,从他这几年的努力上也能看出来,他的确是很喜欢狸儿,而且狸儿从小就对豆子很近,有时连他这个当大哥的都有些吃醋,现在两人都长大了,青梅竹马的感情自然更加稳固。

    想到这里,李璋也不由得暗叹一声,看来自己这个妹妹也快要留不住了,今年把豁子的婚事忙完,接下来就是秀秀和野狗了,另外还有丑娘他们,豆子和狸儿年纪还小,可以等到明年再办婚礼。

    就在李璋想到明年时,却忽然暗叹了口气,因为他记得在原来的历史上,刘娥就是在明道二年,也就是今年去世的,前段时间刘娥强行要去太庙祭祖,无论大臣们怎么劝也没用,而赵祯也同意了,现在朝廷也正在紧张的准备着刘娥去太庙祭祖的事,只是在祭祖后的一个月后,刘娥就病重不治,结束了她辉煌而传奇的一生。

    “夫君怎么了,为何你好像有些悲伤”对于李璋的情绪变化,旁边的青织也十分敏感,当下也立刻关切的问道。

    “没……没什么,只是想到一些事情。”李璋轻轻的拍了拍妻子的手笑道,只是笑容中却带着几分勉强。

    对于刘娥,李璋即敬重又敬畏,这个女人身上也许有许多的缺点,但你却不得不承认,在赵恒晚年把大宋搞的一团糟之后,却是她把大宋的江山打理的十分兴盛,特别是她大力推广土豆,使得大宋的粮食产量翻了几番,从根本上解决了粮食的问题,这些都



第四百四十四章 肾虚的赵祯
    上元节很快就过去了,朝堂上因为刘娥去太庙的事也停止了争吵,估计那些大臣也都看出刘娥铁了心要去,赵祯也不站在他们这边,所以他们再怎么吵也没用,现在只能为刘娥去太庙祭祖的事做准备。

    转眼间来到了二月,天气也一天天的开始变暖,武学那边也早就武学了,今年六月时,武学的第一批学员就要毕业,然后分配到河北与西北两地的边军中任职,这些事情说起来简单,但其实背后有许多的琐碎的事情要做,曹玮的身体又不好,所以许多事情都压在李璋身上,这让他也有些忙的不可开交。

    不过这天李璋还是特意抽出一天的时间进宫,主要是赵祯忽然生病了,虽然不严重,但李璋也不能当做不知道,所以他这天也带了些礼物进宫,当他来到福宁殿时,发现赵祯苦着脸端着一碗药,几次努力把碗送到嘴边都没喝喝下去。

    “良药苦口,陛下还是喝了吧!”李璋笑着走到床边道,他发现赵祯的脸色虽然有些苍白,但精神却不错,应该不是什么大病。

    “说的轻巧,表哥你闻闻这药,简直能把人苦死!”赵祯却是出口反驳道,不过说完还是一狠心,闭着眼睛猛然张嘴把药喝了进去,结果随即被苦的龇牙咧嘴的,好半天都回不过劲来。

    “生的什么病,御医是怎么说的”李璋当下再次开口问道,赵祯这次病的有点突然,宫里传出的消息也些模糊,只是说赵祯病了,但却没说是是什么病,这也让李璋有些不放心,所以才特意赶来探望。

    “这个……也不是什么大病,只不过是偶感风寒罢了。”赵祯犹豫了一下回答道,只是他并不是个善于撒谎的人,所以在说这些话时眼神也有些闪烁。

    “风寒”李璋一眼就看出赵祯在撒谎,不过他也没有戳穿赵祯,而是再次笑道,“如果是风寒的话,我那里倒是还有些治风寒的药,不如我让人取来吧!”

    “不用不用,御医开的药也挺有用的!”赵祯听到李璋的话也急忙摆手阻止道,毕竟药不能乱吃,更何况他并不是风寒,万一吃出问题了怎么办

    “是吗,那御医都开了些什么药”李璋当下再次笑着询问道。

    “啊这个……”赵祯不懂医术,也不知道治伤寒是哪几味药,不过他倒是记得这次御医开的几味药,当下只能硬着头皮道,“好像有鹿茸、山药、杜仲等药,其它的我也记不清了。”

    李璋听到这几味药却是脸一黑,当下用一种奇怪的目光打量着赵祯道:“鹿茸、山药、杜仲,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几味药都是补肾用的,你确定你得的是伤寒”

    李璋好歹也是个自学成才的大夫,虽然他学的是西医,但是来到大宋后,他也开始接触一些中药的知识,对于一些药材的药效还是十分熟悉的。

    赵祯也没想到李璋一眼就看破了这些药的作用,当下也羞的面红耳赤,最后只能低着头喃喃的道:“其实……其实是最近临幸妃嫔有些过度,所以才伤了些元气。”

    李璋听到这里先是感觉有些好笑,但随即又有些同情的拍了



第四百四十五章 异常的刘娥
    “参见太后!”李璋看到刘娥进来,当即也上前几步行礼道,赵祯体不便,但也在上坐直了子笑道,“大娘娘您怎么来了”

    “不必多礼,陛下的体怎么样了”只见刘娥迈着矫健的步伐来到赵祯的边问道,声音也是中气十足,丝毫看不出之前的病态,这让李璋也十分惊讶,他也好长时间没有进宫,没想到刘娥的体竟然恢复的这么好。狂沙网

    “多谢大娘娘的关心,儿臣吃了御医的药已经感觉好多了。”赵祯这时脸色微红的道,他的病因刘娥肯定知道,这让他也有些不好意思。

    “不对!”李璋这时却忽然一惊,因为他感觉刘娥的状态有些不对,哪怕她病好的再快,可是年前她还是一副老病交加的状态,但现在才仅仅两个月,刘娥却像是换了个人似的,以她的年纪,这显然有些不太正常。

    想到这里,李璋也开始仔细观察起刘娥的状态,刚开始还看不出什么,但很快却发现刘娥的精神似乎比以前更加亢奋,而且面颊也带着几丝不正常的潮红,以她这个年纪的人来说,这种潮红肯定不正常,反正李璋从来没从一个老年人上见过这种况。

    刘娥这时坐在赵祯的边拉着他的手询问病,李璋也趁着这个机会,将随同刘娥一起来的罗崇勋拉到了外,然后这才小声道:“太后的病真的好了吗”

    “瞧都尉这话说的,太后娘娘的样子您也见到了,哪里还像是有病的人”罗崇勋这时却十分轻松的道,前段时间刘娥生病,他还十分的担心,毕竟做为太监,他也主要依附刘娥而生,如果刘娥倒下了,那他肯定第一个倒霉。

    “你确定太后的病是真的好了御医是怎么说的”李璋却是皱着眉头再次追问道,本来他还怀疑刘娥是不是吃了什么药,才会让体如此亢奋,但看罗崇勋的表不像是撒谎,如果刘娥真的吃药,应该瞒不过罗崇勋这个心腹。

    “这个……”罗崇勋也被李璋的话搞有些疑神疑鬼,当下仔细回想了一下这才回答道,“经都尉你这么提醒,我倒是想起来了,以前太后也病过,她年纪大了,体恢复的也慢,可是这次病的那么严重,刚开始好转还正常,可是后来太后的体却一天一个样,很快太后就能下地了,只不过……”

    “只不过什么”李璋这时也急忙追问道。

    只见罗崇勋这时再次露出回忆的神色,然后回答道:“只不过御医却叮嘱过太后,说太后这次的病的确有些奇怪,而且还叮嘱太后多休息,不要太过劳心劳力,但太后这几天也好的,吃的下睡的着,好像也没什么异常”

    医生也不是万能的,中医更像是一门通过经验总结出来的医学,有时也不是那么准确,比如御医这次就无法把握刘娥现在的体况,只是从自己的经验感觉刘娥有些不对劲,事实上李璋也同样是出于一个医生的直觉,感觉刘娥的况不正常。

    听完罗崇勋的话,李璋也更加确定了自己的判断,虽然他不知道刘娥的体出了什么问题,但现在的状态肯定不正常,不过随即他又有些头疼起来,因为他不知道该怎么劝刘娥,以刘娥的格,恐怕她只相信自己的感觉,而不会相信外人的话。

     



第四百四十六章 仪天冠
    自从发现刘娥的身体有些异常后,李璋也经常抽时间进宫,时刻关注着刘娥的动向,而这段时间刘娥也十分的亢奋,每天都催促着文武百官准备太庙祭祖的事,甚至为此推迟了一些政务的处理,看样子她把进太庙当成了眼下的最重要的事。

    也就在刘娥全力准备着太庙祭祖的事时,辽国那边的消息也终于传来,就在耶律隆绪刚刚去世,萧耨斤立刻就发动了政变,先是自立为太后,随后诬陷萧菩萨哥与萧匹敌谋反,这件事萧耨斤已经准备了许久,而萧菩萨哥那边却没有任何的准备,结果被萧耨斤打了个措手不及,先是萧菩萨哥被软禁,随后萧匹敌等人也被捉拿归案。

    萧匹敌是萧菩萨哥的弟弟,另外他还有一个弟弟名叫萧浞卜,在这次案件中也全部被捉,而且受牵连的辽国贵族达到四十余人,而在这些人被捉拿的同时,萧耨斤也夺取了皇权,开始代理朝政。

    萧菩萨哥与萧匹敌背后的家族势力强大,家族关系可以说是盘根错节,刚开始萧匹敌被抓时,无数辽国大臣为他们求请,很多人都建议不要杀萧匹敌等人。

    可是谁也没想到萧耨斤却是心狠手辣,深知斩草要除根,如果留下萧菩萨哥的家族,日后必将会受到他们的反扑,所以萧耨斤不顾所有人的反对,直接下令处死这帮贵族,结果四十余位辽国大贵族就这么死于中京街头。

    萧菩萨哥身为太后,萧耨斤虽然很想杀了这个女人,但无奈她的儿子、萧菩萨哥的养子,也就是现任的辽国皇帝耶律宗真苦苦求情,希望母亲不要杀了自己的养母,再加上朝堂上的许多大臣也为萧菩萨哥求情,最后萧耨斤只得放过萧菩萨哥一命,将她迁到上京软禁,远离了辽国的政治中心。

    当辽国的政变传到大宋时,整个大宋的朝堂也为之震动,萧耨斤虽然没有直接称帝,但却通过政变使得大权独揽,俨然成为第二个萧太后,要知道当初萧太后在位时,可是把大宋打的苦不堪言,甚至差点逼得赵恒迁都。

    不过现在大宋的文武百官最担心的却不是军事方面的,而是大宋有刘娥,辽国有萧耨斤,这两个女人先后通过不同的手段夺得皇权,特别是萧耨斤夺权后咄咄逼人,甚至一度传出要称帝的流言,而大宋这边刘娥却是在积极准备进太庙祭祖,几乎上和称帝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也许是萧耨斤的事给了大宋一个警示,所以在消息传来后,朝堂上再次爆发出一股反对刘娥进太庙的浪潮,特别是三司薛奎,也就是讽刺赵祯用女儿拜的那个家伙,多次率人闯进垂拱殿当面向刘娥进谏。

    然而很可惜的是,刘娥这次却是铁了心要进太庙,根本听不讲薛奎这些人的进谏,甚至为了表明态度,直接把刚刚提拔上来的晏殊再次贬出京城,其实反对最激烈的是薛奎,只是薛奎身为三司使,影响力远超晏殊,刘娥不想在这时候朝堂出现什么乱子,所以才杀鸡儆猴,把晏殊这个即重要也不重要的“鸡”给杀了。

    不过晏殊被贬并没有吓倒薛奎
1...183184185186187...2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