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北宋大表哥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北冥老鱼

    当然刘娥与大武两人都年轻,感情方面也颇为朦胧,大武也是个守礼的人,两人并没有什么越界的举动,甚至大武也在偷偷攒钱,打算从刘美手中将刘娥赎出来,到时刘娥恢复了自由身,两人就能正式的结为夫妻了。

    然而很不幸的是,后来却发生了一件事,这件事说是意外,其实也是情理之中,或者说十分的俗套,而这件事的起因就是刘娥的美貌,当时刘娥与吕武兄弟结伴卖艺,每天抛头露面自然引起了不少人的垂涎。

    在这些垂涎刘娥的人之中,有个官家子姓王,这小子平时横行霸道惯了,看到刘娥就想纳到府中做小妾,刘娥虽然身份低贱,但却也不愿意委身这种人,于是毫不犹豫的拒绝了,结果这小子竟然带着人强抢,大武为了救刘娥,竟然被王家人活活打死了,而且官府那边也被王家打点了一遍,吕武与刘娥想告都没地方告。

    如果换做是现在的吕武,哪怕不动用官府的力量,自己也能直接抽刀子报仇,可是当时吕武还不到十岁,家里也没有其它的亲人,所以根本没希望报仇,但是最后这个仇最终还是报了,而报仇的人正是刘娥。

    刘娥应该是很喜欢大武的,可是当看到自己心爱的人被打死在自己面前,这让刘娥即悲痛又愤怒,哪怕是四处告状无门,她也没有放弃,甚至当时她准备先假意委身那个王姓的官家子,然后再趁机手刃仇人。

    不过说来也是巧了,这时赵恒竟然派张耆寻找蜀中美女,于是刘美把就刘娥给卖给了赵恒,而刘娥在知道赵恒的身份后,也立刻同意,进到赵恒府中后也想办法讨得赵恒的欢心,然后借着赵恒的势力报了仇,那个姓王的官家子被抓进大牢,受尽折磨而死,甚至连他背后的家族也因此被流放。

    而在报仇之后,刘娥也将吕武带在身边,找人教他读书习武,吕武也一直视刘娥为姐,后来成年后,也做了赵恒身边的护卫,后来更是进到军中,多次与辽军交战,也曾经立下不少的功勋,而这些也都要多亏刘娥的栽培。

    “那后来呢,您从军中又回到宫中做了侍卫头领,太后是在慈孝寺见到了我姑母,当时武叔您应该也在场吧”李璋这时再次追问道,因为吕武说到在军中立功后就不再说下去了。

    “你小子知道的倒是不少,不过你还是死心吧,后面的事我决不会告诉任何人,你也别去问你姑母,免得打扰了她的清静!”吕武当下却是十分冷静的道,他的话可不是那么容易套出来的。

    李璋听到这里也露出失望的表情,不过还是点了点头没有追问,因为他知道以吕武的性子,只要他打定了主意不说,谁拿他都没有办法,所以李璋也只能暂时把好奇埋在心里。

    回到家中后,李用和一家与吕武各自回去休息,李璋也回到自己的院子,青织这时正与坐在床上的小安然玩耍,当看到李璋进来时也立刻站起来问道:“夫君回来了,饿不饿,要不要我让人准备点吃的”

    “嗯,简单准备两个菜一碗粥就行了!”李璋这进也感觉有些饿,毕竟这两天除了在李顺容那里正经的吃了顿饭外,其它时间几乎都没怎么吃过。

    青织听到这里也立刻让人去准备,随后又帮李璋宽衣梳洗了一下,这时才再次问道:“夫君,家里到底出了什么事了,昨天父亲回家后立刻找到狸儿,然后他们带着狸儿就出”

    听到青织的话,李璋这才想起来,自己姑母的事都还没有来得及和青织说,以青织这么聪明的人,这几天恐怕也看出一些不寻常,否则她也不会在自己刚回来就询问这件事。

    想到这里,李璋也温柔的将青织拉到自己身边坐下,然后这才开口道:“其实这几天家里一直在忙着一件事,那就是关于咱们姑母的事,我和陛下去皇陵就是为了迎回她……”

    李璋说着就把赵祯的身世,以及

    自己家中与李顺容的关系详细的讲了一遍,结果这让青织也听的目瞪口呆,她也万万没想到家中竟然还隐藏着这么大的一个秘密。

    “夫君你之前被软禁就是因为给姑母看病,随后就被太后软禁了一年,难道说那时夫君就知道了姑母的身份”青织忽然想到之前他们被软禁的事,随即就惊讶的问道。

    &nb




第四百六十六章 尊为太后
    看到吕夷简等大臣到来,李顺容本想带着狸儿告退,毕竟妇人不得干政,不过赵祯这时却拉住李顺容的袖子道:“母亲不必离开,刚好我要与吕相商议一下大娘娘的葬礼,另外还有母亲的封号,母亲如果有什么想法的话,也可以直接提出来!”

    赵祯说完也不容李顺容回答,随后就扭头向吕夷简等人问起刘娥葬礼的事,看到儿子坚持,李顺容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得坐在一边不开口,李璋这时也静静的听着,其实刘娥身为太后,葬礼上自然有一套规程,有些小的地方可能会有所改动,但大的方面也没什么可商量的。

    不过就在商议完葬礼的大根流程后,三司使薛奎忽然站出来道:“陛下,关于太后入殓时所着礼服之事还没有定下来,现在太后已经去世多日,还请陛下早日定夺!”

    本来按照礼仪,人死之后会在第一时间穿上殓服,但刘娥去世时却因为是否穿衮服下葬这件事发生了分歧,赵祯暂时没做出决定,随后他又跑去皇陵迎接李顺容,所以这几天刘娥身上依然穿着去世时的衮服,这让薛奎等人十分不满,一直想将衮服换下来。

    “这个……”赵祯听到这里也露出犹豫的表情,甚至还看了看旁边的李璋,薛奎这些人是坚决反对刘娥穿着衮服下葬,但李璋却恰恰相反,这让他也十分的为难,这时也有些拿不定主意。

    “薛计相此言差矣,太后临终前明显是想穿衮服下葬,她为大宋操劳一生,而且之前也已经穿着衮服去了太庙,为此还同意将衮服减少了一些图案与修饰,严格来说已经不算是衮服,这也得到了礼部与众位大臣的同意,现在穿着衮服下葬又有何不可”李璋这时也站出来反驳道,就事论事,他虽然佩服薛奎的为人,但却不会在这件事上退缩。

    “祖宗礼法不可变,自我大宋立国以来,从未有太后身穿衮服下葬之事!”薛奎也是寸步不让的争辩道,他并不是针对李璋,只是双方在这件事的立场不同,所以他这时也不肯让步。

    看到李璋和薛奎争辩的如此激烈,赵祯这时也更加为难,不过谁也没想到的是,这时只见李顺容忽然开口道:“陛下,太后临终前真的想要穿衮服下葬吗”

    “这个……太后当时已经说不出话来,但却抓着我的衣服不松手,而且还指了指自己的衣服,所以我觉得太后可能是那个意思。”赵祯不敢对李顺容说谎话,当下犹豫了一下把自己真正的想法讲了出来,毕竟他和李璋一样,都是最了解刘娥的人。

    “姑母,太后之前去太庙时穿着衮服,回来后哪怕病倒了也不肯脱下衮服,由此可以衮服已经成为她心中的执念,哪怕是临终前也不会轻易改变!”李璋这时也上前行了一礼道。

    “既然是太后临终前的意思,我以为死者为大,而且太后这些年劳苦功高,大宋在她的治理下也是一片兴盛,所以穿着衮服下葬也是太后应得的!”李顺容这时从容不迫的开口道,她对刘娥的感情同样十分复杂,即有感激,又有敬畏,甚至还藏着几分恨意,但总的来说,她对刘娥并没有太多的恶感。

    &nbs



第四百六十七章 李元昊的野心
    “秃发令、别服饰,李元昊这小子的野心终于忍不住要暴露出来了!”李璋看着西北曹俣送来的一份情报,当下也不由得沉声道。

    李元昊上次攻打他的弟弟李成遇,本来眼看着就要灭掉李成遇了,但后方被大宋偷袭,不得不退了回来,这才让李成遇逃过一劫,可是他没老实太久,这次竟然开始对党项内部开始了整顿治理,比如这个秃发令和别服饰。

    所谓秃发,其实就是为了有别于汉人的发式,所以李元昊把自己头发给剃成党项人的传统发式,并且下令党项内部所有人,以及他统属的各族百姓,全都要按照他的发式统一剃掉,三天之内如果有人不剃,那就是杀头之罪,可以说后世满清的留头不留发就是跟着李元昊学的。

    除了发式之外,李元昊还对治下百姓的服饰做出规定,比如文官着“幞头、靴、笏、紫衣”,武将则更加详细,包括金帖起云缕冠、银帖间金缕冠、黑漆冠,衣紫襕、金涂银束带、垂蝶躩,佩解结锥、短刀、弓矢韣,马乘鲵皮鞍、垂红缨、打跨钹拂,便服则紫皂地绣盘球子花旋襕,束带等,而普通百姓只能穿青、绿两色的衣服,以此来区别高低贵贱。

    这些改革看起来好像和外人没什么关系,但其实李元昊这些举动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去汉化,加大党项人与汉人的区别,增强党项人的认同性,而他做这些的目的也很明显,就是为日后的立国称帝做准备。

    “区区党项,难道他们真的敢与咱们大宋划地而治”赵祯这时也有些惊疑的问道,李元昊的事他已经不止一次听李璋提起过,而且早在多年前李璋就断定党项必定成为西北的大患,现在似乎正一步步的应验李璋的预言。

    “有何不敢,如果不是当初曹老将军那一战打掉了党项人的胆气,恐怕现在李元昊已经称帝了,现在他之所以不敢明着来,就是还在顾忌咱们在西北的兵力,但若是他能打上一两场胜仗,把军心与民心都凝聚起来,到时立国称帝也是顺水推舟的事!”李璋说到最后也有些无奈的道。

    刘娥在治理国家方面的确颇有才能,但是在外交上就有些保守,甚至可以说是短视了,比如坐视党项人一点点的恢复实力,如果不是当初吕夷简的建议,恐怕李元昊就要灭掉李成遇,从而彻底的统一党项,到时对方只会更快称帝。

    “那现在怎么办”赵祯这时也有些手足无措的道,他毕竟刚刚亲政,而且也是第一次遇到这么大的事情,万一党项真的反叛,到时大宋这边又该如何应对这些赵祯心中都没有一个确切的想法。

    “打!必须要打,而且还要一战而灭党项,不给他们任何死灰复燃的机会!”李璋这时十分强硬的道,他早就想灭掉党项了,可惜以前他年纪小,刘娥也不会听他的。

    “真……真的要打”赵祯听到李璋的话却还是有些犹豫的道,因为他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兵者、国之大事,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所以也不得不慎重。

    “陛下,暴力虽然不是万能的,但却可以解决这世上九成以上的事情,特别是对于国与国之间,仁义道德是没有用的,只有拳头大才是道理,现在咱们大宋不缺粮也不缺人,对付区区一个党项,有什么不敢打的”李璋这时却是信心十足的道。

    打仗无非就是打钱粮,以大宋的财力物力,只要不是自己犯傻,对上党项绝对不应该输,可是历史上大宋却偏偏输了,而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大宋内部出了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以文御武,把武将的手脚全都束缚住了,使得大宋的军队根本发挥不出自己的力量。

    比如李元昊对大宋的三大胜,三川口之战是李元昊假意和谈,麻痹了延州知州范雍,使得延州一带对党项彻底的放松了警惕,后来李元昊偷袭大宋,大将刘平与石元孙带兵支援,哪怕敌众我寡,也依然给党项人带来沉重的伤亡,可惜后来还是因为前期的疏漏而全军覆没。

    至于后面更加惨重的好水川之战,竟然是由夏竦、韩琦和范仲淹这三个文官主持的,哪怕他们再怎么有才,但术业有专攻,武将在他们的钳制下根本发挥不出自己的能力,更别说打胜仗了。

    听到李璋信心十足的话,赵祯似乎也感觉有了几分底气,但他毕竟刚亲政,这时还是有些犹豫,于是李璋再次开口建议道:“陛下若是不放心的话,可以将曹老将军等人召到宫中询问,他们对军中和西北的情况最了解不过,应该会给陛下一个中肯的建议!”

    赵祯听到李璋的话也感觉有道理,特别是曹玮,在西北镇守多年,哪怕是现在,西北境外的各族提到曹玮时,也都面带敬畏之色,这都是曹玮当年打出来的威望。

    想到这里,赵祯也立刻下旨,召集曹玮等



第四百六十八章 主将的人选
    北宋名臣辈出,名相更是一个接着一个,但是在这些出名的宰相之中,吕夷简却是最具争议的一个,有人说他知人善用、安抚边疆,有人说他嫉妒贤良、排挤大臣,其中大文豪欧阳修特别讨厌他,说吕夷简“二十年间坏了天下”。

    可以说无论是当时还是后世,都有不少人对吕夷简褒贬不一,但无论有多少人骂吕夷简,他都是赵祯最信任的大臣之一,后来赵英宗时,吕夷简还与王曾、曹玮一起配享宋仁宗庙庭,这种待遇可不是所有人都能有的。

    李璋与吕夷简的接触次数也不算少,对于这个人的评价也极高,甚至在李璋看来,吕夷简可能是他见过的最会做人,同时也是最会做官的人,当初刘娥执政如日中天时,他就提前布局向自己示好,后来更是多次与自己接触,而且在关键时刻,给了刘娥致命一击,从而搏得赵祯的好感,免于日后被清算的命运,这种人才是真正的人精。

    不过除了会做人和会做官外,吕夷简的才能与远见非常人可比,否则也不会得到赵祯的信任,特别是上次大宋出兵攻打党项,当时刘娥和朝中的其它大臣都不想出兵,但却是吕夷简力排众议,出兵拖住了李元昊的后腿,这才让党项没能统一,所以在这种时候,赵祯才会询问吕夷简的意见。

    只见吕夷简这时沉思了片刻,随后这才上前行礼道:“启禀陛下,现今太后新丧,虽然有陛下亲政,但依然会让局势有些动荡,所以现在也的确不是用兵的之时……”

    吕夷简的话刚说了一半,薛奎等人也都露出欣喜之色,但是这时只见吕夷简却忽然话锋一转又道:“不过党项实力渐复,李元昊此子的野心、才能都远超其父李继迁,若是再纵容党项成长下去,日后必成心腹之患,所以臣以为还是尽早除之!”

    吕夷简的话一出口,几乎就决定了李元昊的生死,当下赵祯也毫不犹豫的道:“吕相之言深得朕心,党项之患也到了根除的时候了!”

    听到赵祯的话,薛奎等人也都露出失望的神色,不过既然赵祯做出决定,连吕夷简也支持这件事,他们再反对也没什么用,更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枢密使张耆这时也立刻表态支持,虽然有墙头草的嫌疑,但也得到了赵祯的赞赏。

    李璋这时也松了口气,对于张耆这时忽然表态支持,他也并没有露出意外的表情,张耆现在失去了最大的靠山,一直担心被赵祯清算,毕竟他不是吕夷简,如果赵祯要清算刘娥的心腹,他恐怕是第一个倒霉的,所以这时他也在转变态度,希望可以博得赵祯的好感,说不定赵祯现在决定出兵攻打辽国,他也会第一个赞同。

    出兵的事决定了,接下来赵祯又与大臣们商议了一下出兵的具体事宜,比如钱粮的运输、兵马的调集等等,打仗可不是皇帝一声令下,将士们往上冲就完了,而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牵扯到国家的方方面面。

    幸好这几

    年大宋国家稳定,再加上土豆的推广种植,粮食早已经不是问题,而只要有粮,大宋就占据了一大优势,因为哪怕不能速战速决,甚至是刚开始受点挫折也不怕,大宋这边完全可以靠钱粮把敌人拖死,这也是大国的好处



第四百七十章 学员毕业
    时间过的很快,眨眼间双到了六月份,刘娥葬礼的前期事宜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只是其中还有不少的争议,毕竟刘娥不是一般的太后,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都有不少逾越之处,这也让礼部十分的为难,这段时间朝堂上经常见到大臣为刘娥葬礼的事扯皮。

    不过万幸的是,大宋的皇后与皇帝一样,都是死后七个月才会下葬,所以有足够的时间让大臣们去为了葬礼的事争吵,李璋能做的事也做的差不多,而且最近他也必须要去做一件事,所以这几天他就向赵祯告假,不再每天都去皇宫。

    这天一早,李璋骑着马来到武学,现在的天气已经十分炎热,如果放在后世,恐怕已经开始给学生放暑假了,但大宋这个时代可没有暑假的概念,而且武学一向讲究“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天气越是炎热,越是能锻炼学员们的体魄与毅力,所以武学中的操练非但没有减少,反而还增加了。

    “都准备好了吗”李璋快步来到宿舍区,当看到一个熟悉的学员也立刻开口问道,这个学员姓曹名佾,正是神话传说中那位大名鼎鼎的曹国舅,只是现在历史已经改变,赵祯的皇后姓张而不姓郭,两人的感情也很好,曹佾的姐姐应该没什么机会嫁进宫里了。

    “早就准备好了,昨天我也向家里辞别了,随时都可以出发!”曹佾看到李璋也立刻站直身子行了一礼道,相比当初进武学时那个只知道读道书的文弱少年,现在曹佾不但个子长高了一头,整个也变得沉稳了许多,事实上曹佾是武学最优秀的学员之一,另外还有杨文广、狄青等人,全都是不可多得的将才。

    “很好,听说你这次被分配到了庆州”李璋看着曹佾也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后再次开口问道。
1...188189190191192...2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