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北宋大表哥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北冥老鱼

    “嗯,我们这一届学员中的大部分都要去西北,听说那边这两年不太平,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实战。”曹佾也老老实实的回答道,他并不知道朝廷正在准备出兵党项的事,事实这件事属于军事机密,除了最核心的一些大臣外,其它人根本没有得到任何风声。

    “嗯,西北党项越来越不老实,甚至屡次侵犯边境,朝廷已经注意到了党项的情况,估计很快就会让你们上战场,到时你们可不要害怕啊!”李璋这时也半开玩笑半认真的道,战场可不是闹着玩的,当初他仅仅是在战后去了战场转了一圈,就已经被吓的不轻,更别说在战场上厮杀了。

    “学监放心,其实我们已经不是第一次上战场了,去年秋天的时候,武学组织我们去西北转了一圈,而且还和西边的吐蕃人打过一仗,虽然规模不大,但也算是见过血了。”曹佾这时却十分自信的笑道。

    别看曹佾年纪不大,但却早就已经见过血了,而且还杀了不止一个,其中两个是战俘,这也是武学向边军要来给学员练胆用的,另外还有一个是曹佾在战场上亲手杀的,因为之前杀过两人,所以在战场上时他也丝毫没有手软。

    李璋听到这里也想起来武学曾经组织过学员去军中的事,当下也是哈哈一笑,随后与曹佾又聊了几句,




第四百七十一章 杨文广的请求
    “学监留步!”就在李璋刚要离开武学的宿舍区时,却没想到忽然被一个高大健壮的汉子拦了下来,而当看到对方时李璋也颇为惊讶,因为这个人正是武学中年纪最大的学员杨文广。

    “原来是杨三哥,不知你叫住我可有什么事情”李璋当下也露出一个微笑问道,杨文广并不是杨延昭唯一的儿子,而是在家中排行第三,而且他年纪比李璋都大,以前还在禁军中任职,所以李璋也不好直呼其名,于是就和曹佾等人一样称对方为杨三哥。

    值得一提的是,杨文广现在可是京城的名人之一,特别是去年时,大半个京城都在议论他,主要就是他不顾身份,跑到武学和一帮能做他儿子的年轻人一起读书,甚至他儿子也仅比他低一级,这可称得上是一桩奇闻,再加上杨家的名气又大,所以自然吸引了不少的目光,当然这些人绝大部分都是笑话杨文广不成体统。

    “李学监,我有一件事情想要求你帮忙!”只见杨文广犹豫了一下这才开口道,他本来不是第一届的武学学员,但因为表现优异,再加上年纪又大,所以曹玮和李璋都同意让他提前一年,与曹佾这些人一起毕业。

    “杨三哥不必客气,有什么事情你尽管说!”李璋再次笑道,他对杨文广也颇感兴趣,之前还想多接触一下,可惜前段时间因为刘娥生病、去世的事,导致他根本没时间来武学,所以与杨文广也没什么太深的交情。

    “这个……”杨文广这时再次犹豫了一下,随后这才一咬牙道,“学监,我知道自己的请求有些过分,只是我还是希望您能答应我,不要把我调到河北军中,我想去西北军中,而且越是靠近边疆越好!”

    “呃你不想去河北边军”李璋听到这里也有些惊讶的问道,其实他也是第一次知道杨文广被分配到河北,不过想想也正常,他父亲杨延昭是河北名将,镇守的遂城甚至被辽军称为“铁遂城”,有这样的功绩在,身为儿子的杨文广被派到河北也正常。

    “是的,我觉得河北那边不适合我,所以我更愿意去西北!”杨文广这时再次点头确定道,其实他早就想找人帮忙把自己调到西北了,可是曹玮年老,这段时间不怎么管事,本来应该找李璋的,但李璋却整天在宫里,武学里的其它人又不愿意帮忙,所以他也十分无奈。

    “杨三哥为什么想去西北,如果你能给出一个让我信服的理由,我倒是可以考虑。”李璋当下沉默了片刻这才抬头道,杨文广是个难得的将才,更难得的是他意志坚定,哪怕外界有无数人嘲笑他,他也依然不为所动,这种人如果用得好,日后的前途也不可限量。

    听到李璋的话,杨文广也再次露出犹豫的表情,不过最后他还是一咬牙开口道:“不瞒学监,我来武学为的就是去边军杀敌立功,可是现在河北一带比较平静,很难有什么大的战事,反倒是西北种族混杂,大小战事不断,正是男儿建功立业之地,而且……”

    杨文广说到这里时忽然顿了一下,这让李璋也十分敏锐的追问道:“而且什么”

    “而且我断定西北恐怕会有一场大战!”杨文广犹豫了一下终于还是开口道。

    李璋听到杨文广的话也是心中一惊,但表面上却是不动声色的问道:“哦杨三哥为何会有这种想法”

    “在下在禁军中呆了这么久,也交了一些朋友,前几天有几个朋友为我送行,从他们那里打听到一些消息,比如朝廷正在向西北调集粮草,而且西北的几路精锐也接到加紧操练的命令,虽然这些事情十分隐秘,但只要仔细的推敲一下,还是能猜到一些事情的!”杨文广这时再次开口道。

    李璋听到这里也终于松了口气,本来他还担心攻打党项的机密泄露了出去,却没想到是杨文广从一些蛛丝马迹中推断出来的,不过想想也正常,毕竟朝廷调集物资、积极备战这些事哪怕做的再隐秘,也不可能瞒过所有人,只要门路打听一下,肯定能打听到一些消息。

    想到上面这些,李璋也再次打量了一下杨文广,相比狄青、曹佾这些年轻人,杨文广却已经三十多岁了,虽然这个年纪正是男人的黄金时期,但其实也是一个人开始衰老的年纪,所以别人可以等,但杨文广却等不起,如果他再蹉跎几年,恐怕只能像原来历史上那样,只能在远比他年轻的狄青手下打打下手,最后直到花甲之年才能独自领兵,可那时的他恐怕已经不能亲自提刀上马杀敌了。

    “好吧,既然杨三哥不愿意去河北,那我就帮你调一下,等下你和去西北的人一起出发,其它的事情我会帮



第四百七十二章 集结
    八月中秋节,正是秋高气爽之时,在外的游子也在思念着破旧家中的亲人,只要是能回家的人,在这天也几乎全都赶回家与家人团聚,大宋境内也是一片详和。

    庆州城西十里是一片山川,山势也颇为陡峭,大宋这里驻扎着一支精兵,主要是做为拱卫庆州,这样万一有敌人打到庆州,这里的宋军也可以飞奔驰援,平时这里也可以做为练兵之所,不过就在前段时间,却有大批的兵力聚集在这里。

    “将军,永兴军的三千精兵已经赶到,这是最后一支了,现在五万人的大军已经集结完毕,咱们什么时候出兵”议事厅中,曹俣这时一脸兴奋的向帐中一位四方大脸,身材魁梧的中年将领道。

    “不要着急,大军集结后还需要操练一番,否则难堪大用!”只见这个四方脸的中年将领十分沉稳的道,他就是曹玮推荐给赵祯的鄜延路副都总管赵振。

    “将军,我知道出兵时间是机密,可是咱们都来这么久了,也操练不短的时间了,现在眼看着秋天都过去一半了,可朝廷却还是按兵不动,总不能一直等到冬天再出兵吧”曹俣当下再次厚着脸皮问道。

    几个月前,曹俣的火枪军也被征召来到这里,刚开始曹俣还以为只是普通的操练,可是后来随着来的军队越来越多,他也慢慢的感觉有些不对,于是就和军中一些认识的人讨论了一下,结果这些人很快就断定,朝廷很可能是要派他们出征,而在西北这一带,除了吐蕃人外,也只有党项值得大宋集结这么多军队了。

    “朝廷自然有朝廷的考虑,你们这帮年轻人不要天天只想着上战场砍人头换军功,也要考虑一下出兵的风险,以及一些必要的准备,这样才能在战场上更有把握!”赵振不愧是曹玮推荐的人,性子是四平八稳,在这时依然十分沉得住气。

    听到赵振这些话,曹俣也有些无奈,赵振身为主将,肯定知道出征的所有计划,可是赵振的嘴巴严的很,不到出兵的那一刻也丝毫不会泄露半分,这段时间他们旁敲侧击的问了无数次,可是赵振就是不说,到现在他们即不知道出兵的日期,也不知道要打谁。

    至于出征的目的倒还好好猜,无非就是两个目标,吐蕃和党项,其中吐蕃虽然人多势众,但内部早已经分裂,而且离庆州也有点远,所以就算赵振不说,军中大部分人也能猜出来,这次出兵的目标很可能是党项的李元昊。

    “将军,您就不能透点口风下面的兄弟可都有些等不及了。”最后曹俣再次无奈的道,他是拿赵振一点办法都没有了。

    “别老打听这些没用的,回去给我好好操练,出兵时自然会告诉你们!”赵振这时也有些不耐烦的道,如果不是曹玮老将军向陛下推荐了自己,他也懒得和曹俣说这么多废话。

    看到赵振有些不耐烦了,曹俣也不敢再多问,只能一脸郁闷的离开了,不过他出议事厅,就被一帮与他级别差不多的将领围起来打听消息,这帮人都想知道什么时候出兵,只是问了许多次都没问出来,本以为赵振看在曹玮的面子上,说不定会对曹俣透露点消息,可



第四百七十三章 大宋的獠牙
    九月份的西北已经颇为寒冷,田野里已经青黄相间,不少的草木都开始变得枯黄,天地间也忽然间多了几分萧杀之气,连平时随处可见的鸟雀都少了许多。

    随着夜幕的降临,西北的荒原也慢慢的被黑暗吞噬,整个大地似乎都在寒冷中瑟瑟发抖,绝大部分的生物都回到自己温暖舒适的家中进入睡眠之中,然而就在这时,这片荒原却被一阵急促的行军打断。

    杨文广身披轻甲,手执着家传的斩马刀快步前行,而在他的身后,则是一营五百人的精锐,虽然西北的夜晚十分寒冷,但杨文广与身后的将士们却一个个头冒热气,因为从夜幕降临后,他们就一直急行军,而在天亮之前,他们也必须到达预定的地点。

    杨文广也是这次参加进攻党项的将士之一,说起来他还是十分幸运的,本来他应该被分配到河北去,但因为李璋的帮助,使得他在离开武学那天改为去西北,而且还被分配到周美周将军的手下做营指挥使。

    更加巧合的是,周美这次被任命为攻打党项的先锋官,而杨文广来到周美的手下后,也很快以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周美的注意,所以这次出征时,杨文广与手下的将士也被分配到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突袭党项靠近大宋边境的一个部落据点。

    对于周将军分配给自己的任务,杨文广也十分重视,而据他得到的消息,这个据点内的党项部落并不是很大,大概有两三千人左右,除掉老弱病残和妇人孩子后,剩下的可战之士大概有七八百人左右。

    从人数上来看,似乎杨文广与手下并不占优,但杨文广并不担心,因为他手下的这五百人全都是他亲自操练过的精锐,最近几次操练,他们营都能在周将军手下拿到第一,要知道杨文广才接手这个营没几个月,就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这也是周将军器重他的原因之一。

    不过就算是对自己手下的将士有信心,杨文广也没有丝毫轻敌,其实他们这一营早在两天前就来到了党项据点的外围,但他却没有急着进攻,而是派人侦查了一下这个党项部落,摸清了对方的虚实后,这才连夜赶路,准备在天亮之前对这个党项部落发动突袭。

    值得一提的是,杨文广只是这次攻打党项的先锋军中的一小支,除了他之外,周美还派出数支军队,分兵攻打党项的各个部落,这些部落都生活在靠近大宋的位置,所以必须要招来他们,为后方的大军清理道路。

    想到上面这些,杨文广也不禁有些热血沸腾,这次攻打党项的事严格保密,甚至在他们出兵的前一天,这次的主将赵振将军才召集众将宣布了这件事,第二天身为先锋的周美就率领着他们第一个离开大营,周美手下一共五千人,也就是十个营,他们前期的作用就是拔除掉靠近大宋的这些党项部落。

    “指挥使,前面就是黑风部了,咱们什么时候动手”就在这时,忽然只见一个探子飞奔而来向杨文广禀报道,对方是他白天就派出来的探子,这两天也一直观察着远处的黑风部,顺便收集情报,而当发现杨文广他们到来时,他也立刻上前禀报。

    &



第四百七十四章 赵祯该考虑的事
    九月初八,宜打猎、捕捉,也就在这天,大宋对党项爆发了全面战争,身为先锋官的周美率领五千精兵,兵数路齐头并进,一路拔除党项大小部落无数。

    而在先锋军的背后,则是赵振率领的五万主力大军,这次的目标直指兴州城,也就是党项人的老巢,自从李继迁迁到兴州府后,就一直努力经营着那里,可以说只要兴州还在,党项人的根基就在,哪怕损失了大半的兵力,日后也可能再次站起来。

    不过这次大宋却打算彻底的解决掉党项,所以这次行动的目标就是拿下兴州城,至于是否杀死或擒拿李元昊都是次要的,毕竟无论李元昊的能力再强,没有了根基也只会成为无根之火,迟早都会熄灭掉。

    就在大宋的兵锋直指党项之时,远在京城的赵祯和李璋也收到了消息,之所以消息来的这么快,是因为皇城司动用了飞鸽传书的方式,所以才能将大战的消息在三天内带回京城。

    使用飞鸽传信的方式古以有之,唐朝时称信鸽为飞奴,那时就有飞鸽传信的记载,只是使用飞鸽传信不太稳定,特别是信鸽要经过特殊的训练,有些信鸽可靠,有些信鸽可能飞到半路就逃跑了,当然也可能在路上遇到猛禽或人类弓箭的截杀,所以这种通信方式使用的范围也有限。

    不过皇城司中却一直喂养有信鸽,因为皇城司其实就是大宋的情报部门,本来皇城司主要是皇帝为了监察百官而设,后来发展成为一个遍布大宋境内,甚至将触角伸到境外的一个情报部门,有时一些极其重要的情报,也会动用飞鸽传信的手段。

    “首战告捷,周美果然不愧是宫里出来的人,短短三天就平灭了三十多个党项部落,为后方的大军扫清了道路,看样子党项人也不怎么样嘛。”赵祯看着手中的情报一脸兴奋的道。

    “陛下可不要小看了党项人,这次咱们是打了他们一个出其不意,而且赵将军故意将时间选在九月,就是断定党项人认为这个时间离冬天已经很近了,以前也根本没有人会选在这个时候冒险出兵,所以才放松了警惕,这也是周将军能取得这些战果的主要原因之一!”李璋看到赵祯有些轻视党项人,当下也开口提醒道。

    “朕知道,表哥你就不能让我骄傲一下吗”赵祯这时却是半开玩笑半认真的道,其实他发现自从自己亲政后,李璋就变得严肃了许多,也经常指出他在施政上的一些错误,虽然这不是什么坏事,但李璋的变化还是让他有些无法适应。

    李璋听到赵祯的话也是歉意的一笑,其实他也发现了自己的变化,但这也不能完全怪他,因为现在赵祯不再是以前那个手中无权的傀儡皇帝,而是掌握着一个巨大的帝国,他的一言一行都关系着无数人的福祉,所以李璋也忍不住时常出言提醒。

    赵祯也理解李璋心中的想法,所以也并没有太在意,随后他就再次向李璋问道:“表哥,你觉得这次赵将军能达成咱们夺取兴州的目标吗”

    “现在说这些还有点太早了,之前党项人没有任何准备,所以才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而且现在只是周将军的前锋与党项人接战,真正的主力大军还在后面,我们也无法判断他们在战场上的表现,所以对于是否能占据兴州这件事,还是要看赵振将军接下来的表现了。”李璋沉思了片刻这才开口回答道。

    “表哥和我想的差不多,不过赵振将军既然是曹老将军推荐的人,想必应该差不了,而且这次朕也将西北最精锐的军队都调到他手下听令,甚至连火枪军都交给他指挥了,如果还无法取得让人满意的战果,那可就太让人失望了。”赵祯这时轻声道,他掌权的时间虽然不长,但这时已经有了几分帝王气相,说话时也给人很大的压力,如果赵振在这里的话,恐怕会被吓的磕头请罪。

    不过李璋却是丝毫不受影响,只见他把情报再次看了两遍,随后这才开口道:“我觉得陛下不必太过担心前线的战事,毕竟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而且西北离京城这么远,咱们再怎么担心也没用,还不如多想一下接下来的事”

    “接下来的事”赵祯听到李璋的话却露出疑惑的表情看着他道。

    “不错,比如赵振将军如此打下了兴州,那么接下来咱们该如何统治,万一战事进展不顺,没能在大雪封路之前打下兴州,接下来又该如何应对,这些才是陛下应该考虑的问题。”李璋这时再次笑呵呵的道。

    “表哥你觉得赵将军可能打不下兴州”赵祯毕竟年轻,而且执政的经验也短,这时听到李璋的话也有些沉不住气的反问道。

    “未虑胜、先虑败,而且胜败本就是兵家常有之事,所以陛下在出兵之前,就应该想到失败的后果,虽然在我看来失败的可能性



第四百七十五章 冗兵(上)
    缺少什么”赵祯听到李璋的话也再次追问道。

    “人!确切的说是忠于我大宋的百姓,这才是统治一地的基础!”李璋斩钉截铁的道。

1...189190191192193...2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