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北宋大表哥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北冥老鱼

    “好吧,我听你的,等你什么时候想告诉陛下了,咱们一起进宫。”李璋当即再次开口道,虽然刚知道妙元怀孕时他有些惊慌,但是当初他既然敢与妙元在一起,就已经想到了这一天,自己要为自己做下的事情负责。

    看到李璋同意自己的话,妙元也露出满意的微笑,随后再次偎依在他的怀里,两人也享受着这难得的温存,不过这时妙元却忽然又开口问




第六百零一章 废物利用
    外松内紧,这就是现在大宋的状态,全国上下虽然都在为既然到来的攻辽之战做准备,但真正知道这件事的人却只限于少数,哪怕是那些被调到河北的将士,他们也只知道是奉命前去换防,根本不知道自己即将参与到一件改变历史的大事件中。

    李璋做为这件事的幕后推动者,这段时间除了照顾家里的青织和家外的妙元外,大部分时间也都用在医学院上,主要是他不敢进宫去见赵祯,害怕自己太心虚而表现出异常,再加上医学院也正式开学了,他这个山长自然也有一堆的事情要处理。

    “山长,这些真的能行吗”周正看着面前这一瓶瓶发霉的液体面带难色的问道。

    “现在肯定不行,因为我无法将这些东西提纯,但这些前面的东西必须要有人去做,也许以后会有人能想到提纯的办法,到时这世间就会有一种救命的良药。”李璋这时直起腰看着面前的这些培养液道。

    这些培养液中是他从发霉的甜瓜上找到一种青霉,然后放到里面培养,虽然他知道青霉素是一种很好的抗生素,对很多种病菌引起的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他却不懂提纯的办法,而青霉素又不宜口服,只能提纯后注射,这对李璋来说实在太困难了。

    周正对李璋的话还是有些不太懂,因为他实在看不出这些发霉的东西怎么能治病不过既然李璋说了,他也保能选择相信。

    其实李璋这时也有些暗叹,因为他研制的显微镜还没有成功,玻璃这东西早就已经让人烧出来了,而且加入铅后,通透度也达到了,磨制出的镜片相当不错,显微镜的原理也不复杂,只是制作出来还需要时间,否则他倒是可以让周正见识一下微观世界。

    不过就算是有了显微镜,对青霉素的实用依然没什么太大的帮助,记得后世从青霉素被发现,到真正的实用也用了十几年的时间,而且这个时代的基础科学实在太差了,想要提纯青霉素他都无从下手,这也是他打算推广教育的主要原因之一。

    就在这时,忽然只听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只见一个助教满脸惊喜的大叫道:“山长,醒了,那个囚犯醒了!”

    “太好了,咱们去看看!”李璋和周正听到这里也都是露出兴奋的神色,当即跟着助教快步出了房间,然后来到学院后面的一个大院子,这里被李璋改成了医院的模样,一些医学方面的研究也是在这里进行。

    当下李璋与周正冲进一间病房,只见一个光头大汉躺在床上,虽然骨架很大,但却是面黄肌瘦,一副半死不活的模样,但至少现在他已经清醒,这时也睁着眼睛打量着四周,而当看到冲进来的李璋时,更是露出恐惧的神色,哪怕四肢被绑着,这时也开始拼命的挣扎起来,似乎在他眼中李璋就像是个恶魔一般。

    “老实一点,把伤口挣开了老子还得帮你再缝一遍!”李璋看到对方的模样也立刻呵斥道,这个光头是个杀人如麻的江洋大盗,光是他手中的人命就不下二十条,本来已经判了秋后问斩,不过却被李



第六百零二章 帝后不圆房
    虽然心中忐忑不安,但李璋还是硬着头皮来到垂拱殿,只是当他进到大殿时,却是心中再次一沉,本来他还怀着几分侥幸,觉得赵祯找自己可能是商议攻打辽国的事,可是现在大殿中荡荡的,根本没有见到吕夷简与王曾等人。

    看着空荡荡的大殿,李璋也感觉心中打鼓,甚至想要立刻退回去,不过人都已经进来了,再想退出去也晚了,最后只能硬着头皮走上前,只是这时他忽然又发现,大殿里不但没有吕夷简这些人,甚至连平时侍奉赵祯的内侍和宫女也都不在,现在整个大殿也只有他和赵祯两人。

    这下李璋心中最后的侥幸也彻底消失了,赵祯让所有人都退下,显然是不想让两人谈话的内容泄露出去,而除了妙元的事外,他实在想不出来有什么事值得让赵祯这么谨慎了。

    “参见陛下!”怀着沉重的心情,李璋当即上前行礼道,虽然之前他已经有了豁出去的准备,但事到临头,却还是感觉发怵,倒不是怕赵祯怪罪,而是做为朋友和兄长,他总感觉对不住赵祯。

    “表哥你来了,坐下吧,我有事想和你说。”赵祯这时抬头看了看李璋,随后指了指旁边的座位道,只是李璋敏锐的发现赵祯的神色凝重,这下他心中也更加忐忑了。

    李璋硬着头皮坐下,心中也在犹豫是不是要主动坦白但最后却还是怂了,当下十分没底气的开口问道:“那个……找我有什么事”

    只见赵祯这时也放下手中的奏折,随后长叹一声看着李璋,结果这让李璋更慌了,但最后却见赵祯再次叹息道:“母后又逼我了!”

    “逼你逼你什么”李璋听到这里也是一愣,随后也是一阵狂喜,因为他感觉赵祯说的应该不是妙元怀孕的事,这让他也立刻放松下来。

    “还能逼我什么,当然逼我去皇后那里圆房了。”赵祯这时也露出一个无奈的表情道。

    “什么意思,你到现在还没有和曹皇后圆房”李璋听到这里也露出震惊的表情看着赵祯,因为曹皇后在过年后就入宫了,同时也与赵祯举行了大婚,在婚礼时她也正式被册封为皇后,成为大宋的一国之母,可是这么长时间都过去了,赵祯却还没有和她圆房,这个消息实在是太劲爆了,甚至李璋都有点不敢相信。

    “没有,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看到她就感觉讨厌,更别说和她圆房了。”提到曹皇后时,赵祯也禁不住露出厌恶的神色,有时候人会无缘无故的喜欢上另一个人,也可能会无缘无故的厌恶一个人,人心本来就是这么奇怪。

    李璋听到这里也露出无语的表情,大婚都这么久了,赵祯却还放着曹皇后连碰都不碰,估计大婚那天晚上他根本没进洞房,而是直接跑去宫里其它妃嫔那里了,毕竟宫里的女人那么多,哪怕赵祯每天换一个也要睡上好几年才能睡一遍,实在不差曹皇后一个。

    “你这就有些过分了,再怎么说她也是皇后,宫里也有宫里的规矩,你老是不去她那里也不是个办法啊。”李璋最后开口劝道,在宫里的女人虽多,但皇后却有特权,皇帝每个月都有几天必须



第六百零三章 打起来了
    宫中规矩森严,比如垂拱殿属于皇帝办公之所,平时虽然也会召集一些大臣议事,但大臣想要来垂拱殿,也需要内侍的禀报,只有皇帝同意后,大臣才能进殿。

    吕夷简和王曾身为宰相,自然懂得宫中的规矩,但这次却在无人禀报的情况下闯进垂拱殿,实在是因为他们手中的消息太过重要,而他们也太过高兴,这时自然也顾不得什么规矩,直接就闯了进来。

    而当赵祯和李璋听到辽国打起来的消息时,当即也兴奋的站了起来,至于之前的家事全都被抛之脑后,赵祯更是急切的追问道:“消息准确吗”

    “千真万确,这个消息是几个渠道一起传回来的,绝对不会有假,而且其中还有一封刘平的战报,他已经调集各路大军到河间府,现在说不定已经出兵了!”吕夷简这时再次兴奋的道。

    刘平身为主将,赵祯也给了他极大的自由,比如出兵的时机也由他决定,毕竟河北距离京城有点远,如果辽国有变,河北送请求出兵的奏折来,赵祯再批复回去实在太慢了,说不定会耽误战机,所以刘平才有了便宜行事之权。

    听到刘平都准备出兵了,赵祯和李璋也再次激动起来,这也意味着宋辽之战马上就要开始了,虽然之前他们已经准备了许多,而且还选在辽国最为虚弱的时候出兵,但事到临头,他们在激动之中又禁不住有点担心。

    当下赵祯把刘平的战报要过来亲自观看,李璋也探头看了一下,发现这封战报写的有些凌乱,有个别字都变形了,看得出来应该是刘平激动之下亲手写的奏折,上面先是禀报了辽国大战爆发的事,然后又讲了一下自己准备调集大军出兵,因为之前为了不让辽国察觉,大部分军队都分散在河间府附近,并没有入驻边境,但大部分距离边境也只有一两天的路程。

    看完刘平的战报之后,李璋和赵祯这才知道辽国内战爆发的详细情况,前段时间耶律宗真忽然出兵打下光化州,但却又主动放弃,这也是十分明智的选择,毕竟耶律宗真手中兵少,只能集中一处,如果分散兵力简直就是自取灭亡。

    不过耶律宗真之前拿下光化州的目的已经达到,辽国内部的一些贵族也开始动摇,有些更是主动投靠耶律宗真,这让萧耨斤也感受到极大的危机,于是她在调集了大军后,也不再耽搁时间,准备速战速决的解决掉耶律宗真。

    就在上个月的下旬,萧孝先率领大军到达仪坤州,与耶律宗真占据的上京隔着潢河相望,而在这个月初,萧孝先指挥大军渡河,双方在潢河岸边展开一场残酷的登陆战。

    耶律宗真亲自率兵想要趁着萧孝先渡河时击溃对方的主力,但萧孝先手中的兵力却是对方的数倍,光是登陆点就有十几个,耶律宗真根本防守不过来,最后只能集中兵力击溃了一部分萧孝先的大军,但自己也差点被其它路的大军包围,最后损失了上万人才逃回上京。

    潢河一战也拉开了这场帝后争权的残酷序幕,萧耨斤召集了十五万大军,而耶律宗真手中只有五万人,哪怕经过潢河一战,双方的兵力差距依然在三倍以上,所以现在耶律宗真只能凭借着上京坚固的城墙



第六百零四章 战前
    河间遂城,呼延守信提着鞭子,对着手下的一帮将士就是一顿狠抽,一边抽一边怒骂道:“平时都他娘的人五人六的,怎么一到战场就给老子熊了,你们不是看不起人家西北军吗,怎么全他娘被人家给揍趴下了……”

    呼延守信打的狠,骂的更狠,事实上这还是他来到遂城后第一次这么生气,但挨打受骂的将士却一个个低着头,连躲都不敢躲,也没脸躲,因为之前西北曹俣带着火枪军前来,也同样驻扎在遂城。

    两支火枪军早就彼此闻名,特别是曹俣的火枪军在西北屡立战功,把河北的火枪军给压得抬不起头来,偏偏河北军一向觉得自己对抗的是强大的辽国,而西北的党项与辽国相比,只是土匪山贼一流,根本上不得台面,所以他们也看不起西北火枪军。

    在这种情况下,河北火枪军就借机挑事,与西北火枪军较量了一下,呼延守信与曹俣虽然交情不错,但两人同为火枪军的主将,自然也想比试一下,结果西北火枪军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几乎是把河北火枪军压得打,呼延守信感觉自己的脸都快丢光了,同时也为自己这帮不争气的手下生气,这才又打又骂。

    “呦,守信兄这是在练兵吗”正在这时,忽然只见曹俣笑呵呵的走进了营帐,看到这帮挨打的将士也不由得笑道,他们火枪军被调到遂城后,也直接与呼延守信的火枪军混编在一起,这次也是攻辽的主力之一。

    看到曹俣进来,呼延守信也不好意思再训斥手下,当即把这帮不争气的家伙全都赶了出去,随后这才向曹俣笑道:“不打不知道,以前我觉得自己练的兵已经相当不错了,却没想到仅仅只是一场演练,就让他们现原形了!”

    “守信兄也不必生气,其实和你说实话,你的这些兵训练的并不差,有些地方甚至比我们西北军还要强,只是缺少实战,确切的说是大规模的实战,所以在配合与协调上有一些问题,相信只要打上几场大仗,你手下的这些将士也绝对不会比我们差。”曹俣这时也正色道。

    曹俣并不是在安慰呼延守信,事实上呼延守信在练兵方面的确很有一手,只是河北这边承平日久,偶尔有辽军南下,数量也不多,根本不足以练兵,所以呼延守信的这些手下将士缺少实战经验也正常。

    听到曹俣这么说,呼延守信也感觉心中好受了些,当下也是哈哈一笑,随后吩咐送来酒菜,他与曹俣本就是好友,只是分开数年也有些生疏了,这次虽然比试了一番,但却把之前的生疏给打没了。

    “曹兄,李兄这次应该也给你写信了吧”呼延守信亲自给曹俣倒了杯酒,随后这才开口问道。

    “不错,李兄写信叮嘱我一定要抓住这次机会,如果能一举拿下燕云的话,你们等人皆将永留史册,甚至还能在功绩上超过咱们的祖父!”曹俣这时也笑着端起酒杯品了一口道,虽然军中禁酒,但那只是在战时,平时他们这些将士在没事时都喜欢喝上几杯。

    曹俣的祖父是曹彬,呼延守信的祖父则是呼延赞,全都是大宋的开国名将,特别是曹彬,死后被追赠中书令、济阳郡王,谥号“武惠”,哪怕是以现在曹玮的战功,也不敢说超过自己的老子,至于曹俣更是差得远,不过他们还年轻,心气也颇高,一直以超过自己的祖父为目标。

    “哈哈,李兄在信中也是这么说给我说的,而且他还说了,夺回燕云十六州只是第一步,甚至日后如果有机会的话,直接灭掉辽国这个大敌才是最终目标,而这就要看咱们这一仗打成什么样了。”呼延守信这时也大笑着将杯中酒一饮而尽道。

    身为大宋的武将,他们平时虽然待遇丰厚,但地位却十分低下,连在军中都是束手事脚的,再加上大宋对外的策略,几乎很少有用兵的时候,而武将不打仗,自然也没有军功,这对于呼延守信这些满怀抱负的年轻将领来说自然是一种折磨,不过自从认识了李璋后,他们却似乎不用发愁没有仗可打了。

    “灭辽自然是我等武将心中最大的愿望,只不过辽国哪怕内乱,但依然不可小视,这次出兵收复燕云,恐怕也要付出不小的代价,这点呼延兄你也要做好准备。”曹俣这时却是沉声道,他是参与过大仗的人,比呼延守信更了解战场上的残酷,所以对于战争他一向是抱着十分敬畏的态度,哪怕占据着优势也不会轻视任何敌人。

    “曹兄放心,我好歹也和辽人打了这么多年的交道,自然知道辽人不好惹,否则以刘将军的傲气,也不会在上次议事时多次吩咐咱们要小心行事,绝不过小看了辽人。”呼延守信当即再次笑道。

    刘平早就到了河间府,前段时间更是召集他们这些人议事,也正是在那天



第六百零五章 拒马城之战(上)
    拒马河,属于海河水系中的一个小支流,与另一条唐河在下游汇聚为大清河,最后又汇入大名鼎鼎的大运河之中,而大运河的最北端则已经落入辽国之手,拒马河同样也在辽国境内。

    拒马河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河水即深又宽,马匹根本无法过河,据说当初契丹人南下时,曾经被这条河挡住了去路,最后还是强征汉人搭建了浮桥这才过河,所以就留下了拒马河这个名字。

    拒马河与永定河离的很近,两条河几乎是平行的,最后也一起流入大运河,两条河最近的地方不过相距十几里,而永定河的北岸就是辽国的献宝析津府,同时辽国最重要的产粮地,凭借着海河水系的灌溉,再加上河北大平原的肥沃,这里几乎供应了辽国过半的粮草,这里也是辽国强盛的根基之一,如果丢失了这里,对辽国来说简直是个毁灭性的打击。

    而在拒马河靠近永定河的北岸,则有一座拒马城,这里本来是自然聚居而成的一座城镇,后来辽国看中这里的地形,于是在此设城,城中也驻扎着一支三千人的军队。

    而在拒马城南侧的拒马河上,则修建有一座坚固的木桥,这座桥也是南边去析津府的必经之路,当初李璋出使辽国时,就曾经从这座桥上走过。

    值得一提的是,拒马城沿河而造,当初建城时,拒马河其实是城南的护城河,拒马桥本来只是一座吊桥,每晚都可以把桥头吊起来,这样敌人进攻时,也根本过不了河。

    但是后来随着澶渊之盟的签订,宋辽两国也多年没有战争,反而彼此间的商业来往十分频繁,每天都有无数的车马过河,但区区一座吊桥承重有限,甚至还发生过车辆太重,导致压塌吊桥的情况。

    再加上辽国强势,大宋一直处于防守的状态,这也让辽人根本不担心大宋的进攻,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拒马城外的拒马桥就从吊桥变成了固定的木桥,据说还是请大宋的匠人修建的,毕竟大宋的修桥技术远胜辽国,比如开封城的汴河上就横跨数座规模庞大的木桥。

    平时白天的时候,拒马桥上也是人来车往,其中主要都是大宋来辽国的客商,毕竟辽国对大宋的货物十分依赖,比如茶叶、瓷器、布匹等等,这些都是辽国急需的货物,根本不愁销路,而辽国则向大宋出口各种皮货、山货等,价格也被压的很低,可以说辽国对大宋常年处于逆差之中。

    不过最近因为辽国的内乱,萧耨斤虽然不管不顾的从边境抽调了大批的兵力,但也并非完全没有防备大宋,而是暂时关闭了国境,大宋那边的商队一下子全都进不来了,导致拒马桥上一下子变得人马稀少,拒马城的辽国商贩更是全都无所事事。
1...217218219220221...2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