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表哥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北冥老鱼
第六百一十五章 燕云大捷
在赵祯知道之前,李璋还经常担心害怕,但是现在事发了,他反而冷静下来了,反正事情都已经这样了,是杀是剐他都认了,而妙元这时也轻轻的抓住他的手臂与李璋相依在一起,以自己的动作来表明心迹。
看着眼前的这两个人,一个人是自己最信任的大臣,同时也是自己唯一的朋友与兄弟,而另一个则是他从小宠到大的妹妹,这让赵祯也露出痛苦纠结的表情,如果把李璋换成另外一个人的话,说不定他这时已经亲自提刀砍了对方了。
不过就在这时,忽然只一个被赵祯留在外面的内侍飞奔而来,一脸喜欢的大叫道:“陛下,燕云大捷!”
“什么”正在对视的赵祯和李璋听到‘燕云大捷’这四个字时,全都震惊的看向那个报信的内侍,至于刚才的私人恩怨则全都被他们抛之脑后,毕竟现在国事要紧。
“燕……燕云大捷,刘将军攻克析津府城,活捉城中守将韩南望父子,现在大军已经开始攻取周围的其它州府!”内侍这时兴奋的再次大叫道,如果不是这么重要的消息,他也不敢这么冒失的闯进来。
确认了自己刚才没有听错,赵祯也兴奋的一拍巴掌,随即对李璋道:“其它的事先放在一边,随我回宫议事!”
“好!”李璋也当即答应一声,随后就与赵祯一同快步离开了这里,而妙元看着刚才还像斗鸡似的两人,现在却像是打了鸡血似的兴奋离开,这让她也有些好笑,不过身为公主,她还是知道燕云对大宋的重要性,所以对赵祯和李璋两人的兴奋也能够理解。
当下李璋和赵祯以最快的速度回到宫中,吕夷简与王曾等人这时也全都从政事堂赶了过来,而赵祯率领群臣来到垂拱殿,吕夷简也立刻把刘平的捷报送上,赵祯看过后也随手递给了旁边的李璋。
李璋这时也立刻仔细的把这份捷报看了一遍,这份捷报是刘平在打下析津府城后送回来的,据捷报上说,刘平他们用火炮轰开析津府的城门杀进城中,遭到辽军的顽强抵抗,双方在城中展开了残酷的争夺战,最后厮杀了整整三天三夜,这才彻底的打跨了辽军。
值得一提的是,析津府的守军韩南望,以及他的儿子韩非凡在最后宁死不降,在被刘平派兵围困下依然想要顽抗,但却没想到身边的辽军有人背后,拿下他们父子向大宋邀功,这才使得韩南望父子成为大宋的阶下囚。
虽然是敌人,但刘平对韩南望这个人却十分欣赏,而且韩家世代都是南京留守,在辽国南部拥有极大的声望,所以刘平在捷报上也建议招降韩南望父子,只要对方愿意为大宋所用,那么日后控制燕云十六州就容易多了。
捷报的最后则是刘平接下来的行军计划,析津府陷落后,辽国南部虽然还有不少的城池,比如涿州、儒州、怀来等大城,它们也都属于燕云十六州,但这些城池的兵力之前就被抽调大半,每城守军多则三千人,少则可能只有一千人,根本不可能抵抗宋军的攻势。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刘平建议夺取燕云十六州的其它部分,最后再攻打燕云十六州的另一块硬骨头,也就是西京大同府,做为与析津府不相上下的坚城,大同府同样也是
第六百一十六章 析津府城中的韩琦
析津府城,熬了整整一夜,韩琦将面前堆叠的公文终于处理完毕,这才长长的伸了个懒腰,随后揉了揉有些肿涨的太阳穴,这才站起来活动了一下。
窗外已经是拂晓时分,只是韩琦这时却没有什么睡意,这段时间刘平率领着大军在外攻城掠地,负责后勤的韩琦等人也都是忙的晕头转向,特别是第打下一城,后勤都要面临很大的压力,比如这次韩琦一夜没睡,就是因为刘平他们刚打下来武州,再加上前段时间打下来的逐鹿与蔚州,可以说已经扫平了析津府到大同之间的道路。
当然了,按照刘平之前的计划,大同肯定要放在最后才去打,接下来还要打下山阴、朔州等地,最后才是集中兵力攻打大同,不过大同的守军肯定不会眼睁睁的看着宋军清除周围的城池,所以辽军很可能会主动出兵,这对刘平他们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而且山阴等城距离析津也更远,但距离大宋边境的雁门关却很近,到时后勤不用从析津府调集,而是可以从雁门关调集,这肯定也需要韩琦他们去协调,恐怕到时又有得忙了。
不过忙归忙,这段时间韩琦心中却满是兴奋,当初他还在少年时,就曾经和李璋说过,希望能够日后驰骋沙场,为大宋收复燕云,从而解决掉北方的边患,当时李璋笑他不自量力,毕竟他区区一个书生,打仗这种事根本不是他所擅长的。
当时韩琦虽然无言反驳,但内心深处还是有些不太服气,不过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也越来越认识到李璋的话是正确的,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总有他擅长和不擅长的地方,比如韩琦他自己,让他写文赋诗肯定没问题,行政更是他的长项,别说治理地方了,哪怕让他去做宰相的事他也有信心。
但是打仗这种事却实非韩琦所擅长的,以前他倒是也读过不少兵书,甚至有时也觉得自己不输于历史上的那些名将,可是当他真正的来到军中却才发现,真正的军队远比自己想像的要复杂,指挥一支大军更不是一件易事,至少他绝对无法像刘平这些大将那样得心应手。
也正是有了上面的认知,所以韩琦这段时间也就甘心做为大军的后勤,毕竟这也算是参与到了这次大战之中,每次打下一座城池,韩琦都感觉像是完成了一个梦想一般,更加促使他努力的保证大军的物资供应,毕竟这些战功中也有他的一份功劳。
想到少年时的梦想就要完成了,韩琦的嘴角也不由得露出几分微笑。这时东方的天际已经出现一抹明亮的光线,看样子太阳马上就要升起来了,只是韩琦虽然感觉有些累,但却依然没有丝毫的睡意,索性他就出了房门,叫上自己的护卫来到城中巡视。
析津府城虽然打下来了,但城中的百姓却还在,析津府城中生活的百姓七成是汉人,剩下的两是契丹人,另外一成则是渤海人、溪人之类的辽国少数民族。
不过虽然汉人居多,但辽国汉人在契丹人的统治下生活了数代,早就从心底里认同自己是辽人,特别是其中的汉人儒生,更是比契丹人还要激进,他们视辽国为正统,视大宋为南朝,可以说在辽人眼中,大宋只是当初反叛辽国的一个割据势力,根本算不正统。
在这种情况下,再加上宋辽两国本来就对立多年,所以析津府虽然打下来了,但城中也并不太平,之前甚至还发生过反叛,参与反叛的有契丹人也有汉人,而且还是以汉人为主,毕竟析津府是辽国的南京,也是汉人读书人最集中的地方,而这些读书人大都是契丹人统治汉人的帮凶,也是即得利益者,现在大宋拿下了析津府,他们自然也是最不甘心的人。
对于这些叛乱,宋军上下也进行了十分残酷的镇压,甚至所有敢于参与反叛的人全都是死罪,头颅也被挂在城门口,现在城门口附近的城墙上几乎已经挂满了人头。
经过几次的镇压与清洗,析津府城总算暂时安定下来,不过韩琦现在代替刘平镇守析津府,平时他出入也有重兵守卫,免得遇到辽人的刺杀,毕竟他现在的身份实在太重要了,若是出了什么意外,恐怕也会连累到宋军的后勤,所以不得不小心。
当下韩琦出了府门,只见街道上全都是巡逻的士卒,整个析津府城还处于军管之中,每天傍晚到日出都属于宵禁时间,而且就算是白天,城中居民的活动也受到限制,不过平时的一些正常活动还是可以保证的,甚至已经有大宋的商人运来米面贩卖,当然价格肯定要贵一些。
这时宵禁也刚刚解除,不过街道上的行人还很少,韩琦骑着马沿着析津府城的主道向前,一路上也不断的辽人偷偷打量着他,不过韩琦这时却是目不斜视,身上的官服也代表着他的身份,颇有一股不怒之威之态。
&nbs
第六百一十七章 古北口
对于韩琦的招降,韩南望依然不为所动,坚持等到宋军打下大同再考虑,其实韩琦也知道,韩南望无非是在拖延时间,他还寄望于大同能够挡住宋军的进攻,这样等到辽国反应过来,派来大军救援,而大宋又没能控制燕云十六州的全境,很容易会被辽军击退。
如果面临上面的这种局面,那么大宋很可能只能向辽国求和,而韩南望做为被俘的重要人物,肯定也要送回辽国,这样一来,韩南望也就可以保住他们韩家的名声,继续为辽国尽忠了。
当然了,如果大宋能顺利的打下大同,那么也意味着燕云十六州尽数落到大宋的掌握之中,到时辽国就算是派大军前来,恐怕也难以讨到便宜,到时韩南望说不定真的会投降大宋,毕竟他之前在城破时没死,就已经失去了为辽国尽忠的机会,毕竟不是谁都有杨老令公绝食而死的勇气。
韩琦虽然年轻,但对韩南望这位本家的心思也早就看得通透,不过他也丝毫不生气,当下再次笑道:“既然如此,那韩将军就等着刘将军的好消息吧,到时候说不定咱们还要同朝为臣,到时还望韩将军多多照顾在下才是!”
韩琦的话明显有些揶揄之意,毕竟他年纪轻轻就已经担任转运使这样的要职,日后几乎是铁板钉钉的要入政事堂,而韩南望仅仅只是个降将,大宋只是需要他们韩家的威望安抚燕云,日后肯定也不会重用。
韩南望父子也听出韩琦话中的揶揄之意,其中韩非凡年轻气盛,当即对韩琦怒目而视,不过韩南望却是十分沉得住气,当下十分淡然的道:“韩转动使客气了,日后说不定我们韩家还需要上使多加照顾!”
韩琦看到韩南望竟然如此沉得住气,当下也不由得对他高看了几分,随后也没有再说什么,转身就离开了这里,不过走之前他还询问了一下军医关于韩南望的伤势,毕竟韩南望对大宋还颇有用处,否则也不可能让他们尽心招降了。
回到自己的住处后,韩琦发现案头又堆放了不少公文,这让他也是叹了口气,虽然他身边也带了不少的幕僚与官吏,但军务繁多,而且件件都十分重要,这些都需要他亲自审阅过才行,否则下面的人也担不起责任。
不过韩琦暂时没有理会这些公文,因为这时他感觉一夜未眠的劳累全都涌了上来,这时眼皮都快睁不开了,最后他强撑着吃了点东西,随即躺下就鼾声如雷。
然而韩琦睡了大概不到两个时辰,就被身边的人给叫醒了,因为京城送来一份加急的公文,必须要交给韩琦手中,这让他也无奈的起床,然后洗了把脸让人把公文送来,而当他打开公文时,却是精神一震,之前的疲惫也被他抛之九霄云外。
“李兄果然没有让人失望,远在京城还能帮我解决这么一个大麻烦!”韩琦看完公文后当即拍手大笑道。
这份公文的内容不多,除了关于安抚燕云的几件指示外,最主要的就是指明了战俘的安排,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这些战俘日后都将做为劳力,修复年久失修的古长城,辽国占据燕云后,长城就失去了它原来的作
第六百一十八章 无敌庙
“那可太好了,末将这就带转运使在附近转一转!”马周听到韩琦的话也立刻兴奋的道,自从他来到古北口后,也一直是提心吊胆的,主要是因为古北口的长城残破的厉害,他手中的兵力又十分有限,如果真的有敌人来袭,他这点人根本守不住古北口,顶多只能向析津府那边发出示警的信号。
古北口是山海关到居庸关之间的这段长城,一共分为四段,分别是卧虎山、蟠龙山、金山岭和司马台4个城段,这四个城段大都建在山岭之上,能够供通行的道路极少,而在卧虎山与蟠龙山之间,刚好有一条通道,而长城在这个关口设城,将这个通道守的死死的,这里也是马周等人主要驻扎的地方。
“转运使请看,这座瓮城刚好位于长城通道上,两侧的山岭都建有长城,大军想要越过长城,就必须从这里通过,而这里的地形易守难攻,如果敌人强攻的话,必然要付出数倍的伤亡!”马周带着韩琦来到关口的瓮城,然后向他介绍道。
韩琦这时也在打量着这座北齐建造的瓮城,这里是个纯军事要塞,城中没有百姓居住,整个城池并不大,但却形如大瓮,把关口堵的严严实实,就算是敌人杀进城中,城头的守军也可以把敌军封死在城中从容消灭,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当下韩琦跟着马周进了城,然后登上城墙向四处张望,不过当看到两侧的长城时,韩琦也不由得暗叹了口气,只见两侧的长城城墙早已经破败不堪,有些城墙更是倒塌一片根本无法起到防御的作用。
甚至韩琦他们脚下的这座瓮城,在外面看起来似乎还不错,但登上城头才发现,整个瓮城也有许多地方十分破旧,而据韩琦所知,这里本来有一支辽军驻扎,只是辽国对这里并不重视,驻扎这里的辽军也主要是收税,之前听说析津府被宋军打下后,这里的守将立刻率人逃跑了,留给马周他们一座什么都没有的空城。
“这段长城几乎都是当年北齐为了防备境外的奚人所建,所以这里也叫奚关,当年北齐国力不是很强,建造长城主要是用砖土垒成,并不是很坚固,后来隋唐时期对长城也不怎么重视,所以这里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修缮,后来被辽国占据后更不用说了,所以这么多年下来,这段长城也已经倒塌多处,如果不重新修缮的话,恐怕也难堪大用。”马周这时再次开口介绍道。
“除了咱们脚下的奚关外,长城上还有没有其它的通道”韩琦这时终于开口问道。
“有,转运使请往那边看!”马周这时带着韩琦来到城墙的另一侧,然后伸手一指道。
韩琦也顺着马周指点的方向看去,结果发现对方指的竟然是一片密林,这让他也是一愣,但随即他就发现有些不对,因为他听到一阵阵的水流声,而且还颇为湍急,这让他也立刻开口道:“那边是一条河”
奚关的城墙不是很高,再加上这时是夏日,树木十分的茂盛,所以河岸的树木也把河面都给挡住了,韩琦站的位置也就看不到河面,但因为河流离的不远,因此在城头能清楚的听到水流声。
“不错,那里就是横穿析津府的潮河,这条河就是从辽国境内穿过古北口,然后流经析津府城,因为潮河水流湍急,水声如潮,因此而得名,但也正是这条河,把长城截为两段,如果辽人南下的话,就算我们死守奚关,对方也可以顺流而下,直抵析津府城墙之下!”马周当下也有些无奈的道,奚关的确是守死了陆路,但水路却不在奚关的防卫范围内。
韩琦听到这里也是一皱眉头,潮河他当然知道,析津府那边的取水几乎全都靠这条河,只是他没想到潮河竟然是从古北口流过去的,而且有了这条河,长城防线也有一个巨大的缺口,哪怕辽人不擅水战,但毕竟是个不小的隐患。
“将军,如果日后要重修长城的话,末将觉得可以把这座奚关的范围扩大,然后把潮河也纳入城中,这样一来奚关横跨潮河,可以在河上设水闸,如果敌人来落,水闸落下之后任何船只都别想进出!”这时只见马周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开口建议道。
韩琦听到马周的建议并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沉吟了片刻这才迈步道:“走,你带我去潮河边走走!”
马周听到这里也立刻答应,随后两人一起下了城墙,然后迈步向潮河边走去,奚关本来就在潮河边上,两地距离不过里许,因此两人直接步行来到河边,只见这里的树林茂盛之极,而且大都是高大的桐树,只是为了取水方便,所以才从奚关修建了一条小路通往河边。
“以前辽军在奚关驻守,对来往的客商收取重税,为了逃税,许多商人就铤而走险,将货物
第六百一十九章 参观
杨业战死在陈家谷口,可是他的庙却在古北口,两地相上千里,所以韩琦也有些想不明白,幸好马周对杨业的事迹颇为熟悉,再加上又在古北口驻扎,曾经询问过当地人,所以才对其中的缘由十分清楚。
原来当年宋太宗赵光义兵分三路,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最后三路大军会在析津府汇合,然后合兵一处攻打析津府,这几乎与刘平之前的策略完全一致,而且当时的古北口还不像现在这么破败,这里也驻扎着一支精兵,所以大宋的最终目标是在打下析津府后,再控制古北口,从而封死辽军南下的大门。
只可惜当年宋军出师不利,上面的这个战略目标也没有达成,辽人感叹于杨业的忠勇,希望他能在死后达成之前的战略目标,本来析津府更合适,只是析津府是辽国的陪都,为敌国将领立庙有些不太好,于是供奉杨业的庙就被立在了古北口,因为杨业生产号称无敌,哪怕他最后因战马受伤被擒,也照样杀的辽军胆寒,无愧于“无敌”之名,所以这座庙也就叫“无敌庙”。
听完了无敌庙的由来,韩琦也不由得露出感慨的表情,遥想当年杨业勇猛无敌,可是个人再怎么勇武,却无无法改变当时的大势,如果杨老将军处在自己现在这个时期,肯定会立下更多的功绩,就像刘平与赵振一样,以前虽然也是军中的大将,但算不得名将,可是经历了党项与辽国之战,他们却可以永留史册,成为历史上的名将之一。
“既然来了,那咱们就一起祭拜一下杨老将军吧!”韩琦当下迈步向前道,无敌庙就在前面的山坡上,他既然来了,不去祭拜一番怎么也说不过去,更何况他对杨家满门忠烈也十分的敬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