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表哥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北冥老鱼
第七百二十章 干陀利港攻防战(上)
干陀利港,平时繁忙的港口却早已经人去船空,整个港口除了零丁几艘来不及逃跑的船只外,其它船只全都逃到了港口外,胆大的将船停在数里外远远的观看,胆小的早就跑的没影了,因为就在昨天,佛逝王国的大军终于从海上杀到了。
不过佛逝王国的大军并没有急着进攻,而是派出使节来见董清等人,要求他们交出港口,并且向佛逝王国献上十船货物请罪,并且将当初攻打港口的主事之人交出来,这样佛逝王国可以放其它人一条生路。
对于佛逝王国下达的最后通碟,董清却连看都没看,直接就让人大军准备迎敌,不过他可不打算与佛逝人打海战,虽然佛逝人的船小,但佛逝人靠海吃海,对海战十分精通,再加上董清他们被堵到港口,水域十分狭窄,反而不利于他们的大船作战,所以还不如引诱敌人登陆,他们再给对方迎头痛击。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海面上的佛逝人也终于消耗掉了耐心,随着主将的一声令下,数百只小船齐头并发,佛逝人的战船狭长,船上一般只能乘坐十几个土人,但却十分的灵活,在海面上如果被这些土人小船围上的话,一般的商船也很难摆脱他们。
不过董清这段时间也不是干等着,周亮手下的人本来就是军中退下的老兵,他们趁着这段时间打造了一些防守用的武器,其中最多的就是投石机,这东西结构简单,使用的木材随处可见,缺点就是太笨重,射程也有限,不过对付这些土人已经足够了。
“放!”随着周亮的一声令下,几十架投石机一同抛射,投石机并不是只能扔一枚弹丸,事实上把投石机换成皮兜的话,一次可以扔数十枚小的石弹,这些石弹被抛上半空,经过重力加速之后,也如同雨点船砸进土人的船队之中。
虽然这些石弹都不大,顶多也就是成年人的拳头大小,但对付土人的小船还是没问题的,就算砸不穿船底,但落到土人的脑袋上也能让他们瞬间失去战斗力。
虽然也有土人举起了盾牌,但他们的盾牌大都是为了防御弓箭设计的,一般都不怎么厚,毕竟土人身材矮小,太厚重的盾牌他们也举不起来,结果现在也吃了大亏,薄薄的盾牌根本挡不住沉重的石头,不断有盾牌被石头砸破。
佛逝人明显没想到董清他们的反击如此犀利,一时间也被打得措手不及,第一批进攻的土人也是惨叫连连,不少人更是跳进海中以求躲避头顶的石弹,这让后方的佛逝主将也气的大吼一声,但他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催促船只加快速度,只要冲上码头与对方展开近身战,投石机就没什么用处了。
佛逝人这次调集了一万大军,这对于一个南洋土著国度来说,已经是十分庞大的军队了,毕竟佛逝王国的人口并不多,虽然没有经过统计,但撑死了也不过百万人,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都只是他们的附庸,平时根本调集不动。
人海战术有时候还是十分有用的,很快有土人的战船冲过投石机的封锁,船头以最快的速度冲上码头,随即有身材矮小的土人挥舞着刀枪杀上码头,然而迎接他们的却是密集的弓箭,哪怕有盾牌挡着,但依然有土人时不
第七百二十一章 干陀利港攻防战(下)
登陆的土人越来越多,周亮手下的将士也是一退再退,很快就彻底的放弃了码头,而佛逝人也组织起成规模的大军,步步紧逼的追在港口守卫的后面。
董清看着港口的守卫一直往兵退,整个人都吓的脸色惨白,生怕周亮守不住港口,特别是现在佛逝人已经占据了港口,虽然他停船的地方还在掌握之中,但如果再这么下去的话,他们想撤退恐怕也会遇到很大的阻拦。
不过周亮这时却十分沉得住气,只见他将一道道的命令下达下去,而前线的大军在撤退时也是有条不紊,同时也一直与土人的军队保持着距离,只是用弓箭相互还击。
很快,周亮就指挥着手下退到一处防线后,这里似乎是用土石临时修建的一道防线,前面则是一片开阔的空地,而在退到防线之后,大军也不再后退,反而借着防线用弓箭死死的压制住前面的土人,使得对方窝在空地上不得寸进。
周亮看到防线前的土人大军越聚越多,防线后的守军压力也越来越大,而他这时却忽然露出一个冷酷的微笑道:“是时候了!点火!”
随着周亮“点火”的命令传达下去,防线后的一伙将士也立刻用火把占据了地面的一根引线,这根引线是从地下埋着的一根竹筒里延伸出来的,点燃之后,引线也以飞速的速度缩回了竹筒之中,同时防线后的将士也接到命令,将一面面世盾也竖了起来。
“轰隆隆”随着一声声巨响,只见本来汇聚在一起的土人脚下猛然间腾起一片片的尘土,被埋在他们脚下无数枚地雷终于被引爆,残肢与鲜血在半空中飞舞。
到处都是死尸,到处都是鲜血,哪怕存活下来的土人,这时也全都被炸懵了,无数受伤的土人在嚎叫、在呻吟,而更多的人则是茫然的睁大眼睛,脑子里也一片空白,他们完全被这种超出他们想像之外的情况吓傻了。
其实也不怪这些土人,当年火药第一次用在党项人身上时,党项人的表现也不比这些土人好多少,要知道当时的党项人经常与汉人接触,文明方面比南洋土人高出数个档次,连他们都无法理解火药,更别说这些土人了。
“杀!”周亮当然不会放这么好的反攻机会,当即一声令下,防线后的将士也立刻扑了出来,战场上的土人被火药炸死炸伤大半,剩下的也全都吓傻了,这时竟然不敢反抗,眨眼间残存的土人也被他们清扫一空,只有一些离的远的土人侥幸逃回了船上,然后飞一般的驾着小船逃到海上,再也不敢登岸。
岸上的佛逝主将也看到了火药的威力,走到那些残存的土人逃回来时,他这才反应过来,可是这时佛逝人已经被火药的威力彻底的吓破了胆,这时就算他再下令也没有人敢登陆,更何况他手中的大军损失近半,兵力上已经不再占据优势,这时就算是想进攻也没有任何的把握。
另外佛逝主将也同样被火药吓破了胆,他根本不知道岸上的宋人使用了什么武器,竟然能让数千人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失去战斗力,难道说这就是传说中天神的武器
&nbs
第七百二十二章 汴河角门
东京城有十座城门,再加上汴河横穿城墙而成的两座角门,算是十二座城门,而在这十二座城门中,朱雀门是东京城的正门,有什么重大仪式都要在这里举行,比如将军出征,使者来朝等等。
不过朱雀门虽然重要,但却不是东京城最热闹的城门,事实上因为朱雀门的政治意义重大,所以一般中间的正门是不开的,只开放朱雀门的两个侧门,一个城门进一个城门出。而对于京城来说,最热闹、人流量最大的城门并不是十座真正的城门,而是汴河东南角的角门。
汴河从西北向东南穿过京城,为此城墙上也建造了两座水门,不过水门平时关闭,一般不允许船只直接进入京城,这主要是因为汴河的河道在进入京城后变得有些狭窄,如果进入的船只太多,会造成河道阻塞,所以水运来的货物一般需要在京城外卸下,然后再由陆路运进城中。
当年李璋生活的汴河镇,就是汴河上的一个码头形成的城镇,而为了方便码头卸下的货物进出京城,在水门旁边又开了角门,其中最热闹的就是东南角的角门,因为这里直通运河,很多货物都从这里进出,值得一提的是,大名鼎鼎的清明上河图就是取景自这里。
以前东京城有宵禁时,汴河角门因为其特殊性,有时晚上也会允许一些货物进出,后来宵禁放开了,城门也不再封闭,这也使得这座角门彻底的爆发出它的光彩,从早到晚几乎从来没有停歇过的时候,每时每刻都有无数的人或货物从这里进出。
今天也不例外,早饭的时候刚过,角门这里也正是一天中最繁忙的时节,晚上虽然也可以进出角门,但角门的排查也会十分严格,有些货物也不方便进出,所以每天上午时,晚上积压的货物都急着进出城门,这也使得上午时的角门尤其拥堵。
其实对这座重要的汴河角门,朝廷已经数次扩建,名义上座角门,但其实在东京城的各个城门中,除了南边的正门朱雀门外,还真没有哪座城门的规模比得上这座角门,甚至有人认为这座角门太大,已经破坏了东京城的城防,如果有敌人来攻的话,这座角门将成为东京城的弱点,不过现在大宋暂时没有外患,所以角门的安全问题也不怎么受人重视。
为了解决汴河角门的拥堵现象,朝廷也对这座角门做了严格的划分,进出都有专门的通道,而且延伸到城中分属到两个不同的区域,这样一来,也就避免了进出的冲突问题,不过每到上午,进出角门的通道还是因为车马太多而导致排出老长的队伍,有时还会因为碰撞而发生一些冲突,为此这里派驻了大批的禁军维持秩序。
今天却有些不一样,排队等候进城的队伍中有一支队伍格外引人注目,因为这支队伍上面打着定北侯府的旗号,李璋在商人中简直太有名的,最主要的就是他搞出来的钱行,现在几乎垄断了整个大宋的纸币,而李璋名下的其它产业同样是日进斗金,人人都说李璋有一根点石成金的手指头,无论做什么生意都能赚钱。
不过这支打着定北侯府旗号的队伍却有些不一样,因为押送车队的全都是一个个脸色黑红,衣襟敞开的精壮汉子,一个个都带着几分剽悍之气,如果不是因为定北侯府的旗号,说不定
第七百二十三章 金子
金子,确切的说是金沙或金豆子,随着箱体的破裂飞贱的到处都是,在阳光的照射下,这些金沙散发着让人目眩的金光,街道上所有人全都目瞪口呆的盯着眼前的场景,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做梦,因为只有在梦里才会见到这么多的黄金。
不过面对这种突变,押送车队的汉子也全都吓了一跳,领头的那个也是气的大骂一声,随即让人把金子围了起来,角门的守将也怕出事,毕竟周围这帮人看着金子的眼睛都绿了,这让他也立刻下令,一队守卫将车队与围观的人群隔开,免得出现哄抢,从而造成踩踏的事故。
也幸亏城门的守将反应及时,金帛动人心这句话可不是说着玩的,一下子看到这么多的黄金摔在自己面前,许多人本能的就想上前,毕竟只要抢上一两把,就足够他们买田置地,再也不用像现在这么操劳了。
不过看到守卫手中明晃晃的腰刀,总算是给这些人的冲动浇了一盆凉水,使得他们暂时冷静下来,毕竟黄金虽然诱人,但生命也更加可贵,再何况这些黄金可是那位定北侯的财产,哪怕他们能抢走,日后恐怕也别想在大宋呆了。
那帮汉子的手脚也是极快,不一会就把地面的金沙收拾干净,随后立刻离开了这里,不过这支车队刚一离开,立刻有人跑过去在地面上寻找,毕竟刚才掉了那么多金子,说不定会有遗漏。
还真别说,竟然真的有人找到了,毕竟掉的金沙太过细小,刚才那些人收拾的也太过匆忙,所以很快有人找到了一颗金豆子,结果这让其它人也更加的疯狂,把城门都给堵住了,最后还是角门的守将把人群驱散才结束了这场闹剧。
与此同时,距离角门数十步的一座酒楼里,李璋与周亮的父亲周宁正笑呵呵的看着角门那边,刚才发生的事情全都被他们看在眼里,确切的说,这本来就是李璋故意安排的。
“定北侯,这么做是不是有些太张扬了”周宁这时有些忐忑的向李璋问道,虽然他们周家平时也十分的张扬,特别喜欢炫富,家里吃的用的甚至比皇宫里都要奢华,可是像李璋这种做法却还是闻所未闻。
“周将军放心吧,我不但要让整个京城的人都知道咱们拉来十几车的黄金,而且还要把这件事登到报纸上,让全天下都知道这件事!”李璋却是得意的一笑道。
“还要登报纸”周宁听到李璋的话也是大吃一惊道。
报纸经过这段时间的发展,不但在京城站稳了脚根,而且已经在其它城市开始发行,比如洛阳、长安等地,只不过因为距离的原因,所以报纸上的消息可能会有些滞后。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咱们在南洋赚了那么多钱,自然要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李璋再次笑道。
“这……这……”周宁听到这里露出为难的神色,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前段时间李璋联合周家等几个贵族,在泉州那边买了船队下南洋,李璋之前杀了那么多的胡商,手中也掌握着不少价值连城的航线,为了吸引这些贵族,所
第七百二十四章 茶坊
任店、矾楼,这两处酒楼都是东京城最有名的酒楼,更巧的是两座酒楼相距不远,仅仅隔着一条街,而且这两家酒楼也都是百年老店,甚至还有两条街以它们的名字命名,而在两条街的交叉口,北边就是矾楼,南边则是任店。
两家酒楼相对而建,自然是生意上的对手,不过这两家酒楼各有特色,谁也压不倒谁,而在两家酒楼的侧对过,则是一处更加热闹的地方,那就是北城瓦子,这里也是京城最热闹的瓦子之一,每天都有相扑、皮影、杂剧、傀儡戏等等各种表演。
王老爷提着鸟笼来到北城瓦子,一边溜鸟一边看着各家勾栏准备的表演,如果感兴趣他就会记下来,到时会来观看,说起来他也是各家勾栏的常客,各家的小厮看到他也是纷纷打招呼,而王老爷也丝毫没有架子,笑呵呵的与人还礼。
不过王老爷虽然没有架子,但整个北城瓦子的人却不敢小瞧他,因为王老爷的祖上就是大宋的开国大将王全斌,不过王老爷的父亲不是正房所出,现在也属于王家的旁支,但这位王老爷却颇懂经营之道,虽然没有出仕,但却经营着几家有名的布庄,平时与王家正房也来往颇密,看在王家的面子上,一般的官员见到王老爷也要以礼相待。
王老爷虽然有钱有势,不过他这个人却天生随和,平时最喜欢溜鸟看戏,无论达官贵人还是贩夫走卒,他都能与对方聊到一起,估计这也是他生意做的那么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王老爷今年也五十多了,家里的生意他也慢慢的交给几个儿子打理,平时最喜欢的就是提着鸟笼来北城瓦子听戏,今天也不例外,不过现在时辰还早,各家勾栏的曲目都还只是在准备,等到快中午时才会开场。
王老爷并不急着看戏,而是提着鸟笼来到一家茶坊,他喜欢在家里吃过早饭后来这里喝茶,店里的小厮也都认识他,看到他进来也立刻迎上前,然后按照王老爷的习惯上茶和点心,另外最重要的就是一份大宋日报,因为他们都知道,王老爷喜欢在喝茶时看报纸。
只见王老爷捏起块点心逗了一下自己养的八哥,他也不急着喝茶看报,而是侧耳听着茶坊里其它人聊天,茶坊这地方什么人都有,有时候也能听到一些特别有趣有消息。
“你们说定北侯私吞那些胡商财产的事是不是真的”只听旁边一桌有人低声向自己的同伴问道,这件事也是最近京城最火的一件事,甚至连朝廷那边都有谏官弹劾李璋。
“怎么可能,以定北侯的身份,想要多少钱没有,怎么会看上胡商的那点钱”这时只听有一人回道,看样子他是根本不相信李璋会私吞胡商的钱。
“这可说不定,那天的金子不少人都看到了,足足有十几车,别说是定北侯了,恐怕就算是天家见了都要心动。”另一人却有些不同意的反驳道。
提到前几天汴河角
门撒下的那些黄金,这几人的议论也更大声了,甚至连茶坊里的其它人也参与进来,毕竟这可是最近最热门的话题,所有人都想知道那十几车黄金到底是哪来的,又和李璋有什么关系
听着茶坊中那些人的议论
第七百二十五章 连载漫画
随着报纸上刊登的关于海贸的消息,京城中关于汴河角门的那些黄金也终于有了结果,只不过绝大部分人都没有想到,一次海贸竟然能带来如此丰厚的利润。
其实许多人都知道海贸的利润丰厚,但一来海贸的风险太大,二来海贸这种事只能集中在沿海,距离内陆实在太远了,所以许多人根本没有关注过海贸。
但是这次却完全不同,李璋与几家贵族联合做起了海贸生意,第一次就赚回来十几车的黄金,特别是那些黄金的来源曝光之后,李璋还大张旗鼓的与几家合伙人举行了分红,请了不少人前来见证,结果当黄金出现时,引得许多人眼睛都红了。
上面这些当然全都是李璋自己的设计,为的就是用黄金来刺激那些连大海都没见过的贵族富商把眼睛投向大海,其实也有明眼人看出了他的用意,毕竟李璋用的办法并不怎么高明,甚至还十分的刻意。
但就算是被人看破李璋也不担心,毕竟海贸是真的,黄金也是真的,而且有了这次成功的海贸,李璋与几家合伙人也决定加大投入,不但要再次组织货物,同时也要扩大船队的规模,甚至李璋提议收购几座造船作坊,研究新式的海船,提高海船出海的安全等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