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表哥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北冥老鱼
消息已经传递出去了,董清又和许松聊了几句闲话后,这才送他们离开,而许松这时也一脸兴奋的赶回自己的船上,只是这时其它人还有些不明所以,甚至他们有些人之前根本没听懂董清的话,更不明白董清与许松后来的对话,只是当时也不敢多问。
“许叔,刚才您和董清在打什么哑谜,为什么我都听不懂啊”这时终于有人忍不住问道,这个人正是一行人中最为年轻的那个商人,这人名叫张丰,他父亲与许松是多年的好友,所以他也算是许松的子侄罪。
“几年前董家被灭门,只有董清一人逃了出来,而这件事正是泉州的一帮胡商干的,可是前段时间有人奉朝廷命令到达泉州和咱们广州,后来那些胡商的下场你们应该都知道吧!”许松这时得意的一笑道。
“许叔您说的是定北侯”张丰听到这里也立刻反应过来,当即也震惊的大叫一声道,之前沿海各个港口的胡商被杀的人头滚滚,哪怕有几条漏网之鱼也全都逃出了大宋,这让许多海贸都空了出来,为此他们这些海商也抓紧时间抢占,连张丰自己也捞到不少的好处。
“不错,董清背后肯定就是那位定北侯了,而这位定北侯可是陛下的亲表兄,当朝太后的亲侄子,他又与陛下从小一起长大,感情极其深厚,更难得的是定北侯博学多才,连火器都是他发明的,咱们用的钱钞更是人家的产业,现在定北侯对海贸产生了兴趣,你觉得这会对海贸产生多大的影响”许松说到最后也再次激动起来,光是想想日后海贸的发展前景,他都感到从灵魂中涌出来颤抖。
“我知道定北侯的影响力,可
第七百一十章 周家
京城定北侯府,李璋拿着南洋传来的情报正在仔细的观看,这些都是董清收集来的情报,包括南洋的人文、地理、海况等等,当然在这些情报之外,董清还告了周亮一状,因为两人在守卫干陀利港这件事上发生了很大的分歧,为此还大吵一架。
干陀利港虽然被打下来了,但接下来肯定要面临佛逝王国的反扑,所以对于如何守卫干陀利港也是他们现在最需要考虑的事,而董清的想法则比较保守,那就是在港口周围修筑工事,同时再从大宋招募一批人增加守卫的力量。
不过周亮的想法却完全相反,这个疯子根本不按常理出牌,他信奉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所以他不但不同意董清的防御想法,反而决定主动出兵清扫周围佛逝王国的城市,要知道干陀利港周围还是有不少土人的城镇的,而这些都是港口潜在的威胁。
看完了手中的这次资料,李璋也长长的出了口气,南洋的情况比他想的要复杂,主要是土人之间的争斗实在是太频繁了,哪怕同一个王国,内部也分裂为无数的大小势力,彼此间争斗不休,王国与王国之间就更不必说了。
当下李璋把手中的这些资料事理了一下,然后放到案头,准备明天带给赵祯看看,虽然赵祯把南洋的事情交给他全权处理,但有些事情还是需要让他知道。
至于董清告周亮的状这件事,李璋也并不怎么在意,事实上无论周亮做出什么事他都不意外,因为明眼人都能看出这个家伙是个疯子,不过周亮却是个有本事的疯子,当初周亮的父亲把他送到武学,他也以最优异的成绩毕业,可惜这家伙实在太过嗜杀,甚至有些变态,哪怕呆在军队里也不合适,索性就被李璋送到南洋去了。
干陀利港对于李璋来说,其实就是一个试探,就像是把一枚石子投进湖中试一下深浅那样,现在石子已经投下去了,湖面荡起什么样的风波都是可以接受的,而且周亮做的越是离谱,激起的风浪也许就越大,这也更方便李璋试探出湖水的深浅。
当然了,董清和周亮能守住干陀利港最好,这样日后大宋出海也就多了一个据点,如果守不住也没什么,反正现在大宋的海军还没有准备好,等日后把这些事情交给海军也一样,到时还可以让海军练练兵。
“咚咚咚”就在这时,忽然只听外面有人敲门,紧接着书房的门被推开,青织端着一碗散发着怪味的药走了进来笑道:“夫君的身体不适,就少操劳一些,快把药给喝了吧!”
李璋前天受了点风寒,不怎么严重,但青织却很担心,让大夫开了药,而且还每天都亲自熬好,并且要亲眼看着他喝下才放心。
“我感觉身体已经好了,不用再喝药了吧”李璋闻着药碗里散发出来的怪味也不由得苦笑一声道,哪怕来到大宋这么多年,他还是喝不惯中药的味道,特别是每味中药的味道都不一样,混在一起更是组合出无数种怪味来。
“我终于知道安然和谁学的了,有你这样的爹做榜样,也难怪她不喜欢喝药。”青织听到李璋的话却是开玩笑道,不过她说的也没错,安然这点和李璋很像,最怕就是生病时喝药。
听到妻子都把女儿拉出来了,李璋也只能无奈的接过药碗,然后捏着鼻子一饮而尽,而青织这时也把旁边准备好的糖块塞到李璋嘴里,这个时代的糖还是一种奢侈品,主要是糖的提纯技术还不成熟,产量一直上不来。
“对了,今天周夫人来送了不少礼物,还说让夫君为她不成器的儿子操心了。”青织这时接过李璋手中的药碗随口道,家里每日来拜访的客人不少,其中有不少女客,毕竟有些事情家里的男人不好出面,女人反而更好说话一些。
“周家那个小子倒不是不成器,就是心理上有些问题,不过如果用的好的话,也许成就不比他的祖辈差。”李璋听到这里也是一笑道。
周亮也是将门出身,他祖
第七百一十一章 上将军周宁
旬日,这本来是个休息的日子,以往这个时候,李璋肯定会呆在家里,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他越来越不喜欢出门了,放在后世也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宅男了,不过今天李璋却带着礼物出了门,因为他前几天就将自己的拜贴送到了周府,约好了今天要登门拜访。
周府也就是周亮的家,他父亲周宁官拜捧日军上将军,捧日军与天武、龙卫、神卫三军合称为禁军上四军,算是禁军中的精锐,当然这么多年来,京城禁军退化的厉害,走到前两年赵祯大力整顿禁军,不但缩减了禁军的规模,淘汰掉一批老弱病残,而且还让京城禁军与边军互换,这才使得禁军恢复了一些往日的气象。
李璋的马车很快来到周府门前,虽然周家在将门中并不算显赫,一个捧日军上将军虽然听起来威风,但其实仅仅是上四军之一,而且上头还有三衙管着,再加上京城禁军除非是遇到造反或皇帝御驾亲征,否则一辈子都不可能上战场,所以周宁这个上将军其实主要还是靠出身和混资历,与之前立下大功的赵振和刘平等人根本没办法比。
周家在将门中虽然不怎么显眼,但却很有名气,因为周家很有钱,周家虽然是将门,但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进入军中为官,有些周家人主要是经营周家的产业,比如周宁的大哥周海,对方是庶出,不能继承父亲的爵位,反而对经商很有兴趣,而事实证明他在经商上也十分有天赋,所以周海也是京城有名的大商人。
周宁与周海虽然是异母兄弟,但两人的感觉很好,而且周家兄弟十分团结,所以周海的财富其实就相当于周家的财富,这也使得周家成为将门中有名的富豪,钱虽然不是万能的,但也能为贵族带来不小的便利,为此也有不少人想和周家联姻,不过周亮除外,这个家伙的名声在贵族圈中早就臭了,没有人敢把自家的女儿嫁给他。
李璋下了马车,周宁这时也早就在门口等候,看到李璋急忙上前行礼道:“定北侯大驾光临,寒舍也是蓬荜生辉啊!”
“周将军客气了,你这里要是寒舍的话,那我家里就只能称之为茅草屋喽!”李璋这时也笑哈哈的道,说着也打量了一下颇有些金碧辉煌味道的周家大宅。
周宁的这座府邸极其豪奢,哪怕是站在门外,也能看到里面的雕梁画栋,据说有好事之人排了一个京城十大豪宅,其中周宁家的府邸就位列其中,要知道这可是京城,有钱有势之人如同过江之鲫,周家的府邸能位列之中也足见他们家的奢华。
周宁听到李璋的话也是哈哈一笑,随后就请李璋进府,两人虽然没有什么深交,但以前也多次见过面,特别是李璋和曹玮父子交好,周宁又是曹家的女婿,所以两人在曹府的家宴上也坐在一起聊过,只可惜去年曹玮终于还是走了,为此李璋也悲痛了许久。
李璋与周宁一起进到府中,然后在客厅分宾主落座,而周宁这时也与李璋寒暄了几句,随后这才露出担心的表情试探着问道:“定北侯,你这次前来,可是因为我那个不成器的儿子又给您惹麻烦了吗”
周宁有四个儿子,其它三个儿子都很不错,特别是三儿子也是武学毕业,之前攻打燕云时也立下功劳,现在已经成为军中的中层将领,唯一让他担心就只有
第七百一十二章 吕武与李太后(上)
周府客厅中,周宁看着李璋递给自己的情报,满脸都是不可思议的表情,他万万没想到自己那个不成器的儿子竟然真的打下了一座港口,虽然对方只是一群没开化的土人,但也算是不小的功劳了。
“事情就是这样,周亮的性子你也比任何人都清楚,与其放任他呆在大宋闯祸,还不如放到外面随便他怎么折腾都行!”李璋笑着开口道。
“是是是,还是定北侯想的周到,不过朝廷打下南洋的一个港口做什么,那里是化外蛮夷之地,瘴气毒疫横行,又有吃人的土人,而且我也没听说朝廷有对南洋用兵的打算啊”周亮最后忽然又有些疑惑的问道。
“不瞒周将军,南洋的事还属于机密,本来只有陛下与我知道,而且前段时间海军从水师中独立出来的事,也与南洋有关,不过现在朝廷不方便直接出兵,所以就由我私下里组织了一些人,周亮主要是负责武力方面,另外还有其它人的与他一起合作。”李璋这时似乎犹豫了一下这才把南洋的事讲了出来。
周将军听到南洋的事竟然属于机密也是吓了一跳,不过紧接着又激动起来,这么机密的事李璋肯告诉自己,这也足以说明他对自己的信任,这让他一时间也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另外”李璋这时忽然顿了一下接着又神秘的一笑道,“周将军你有没有兴趣与我合伙做一桩生意”
“生……生意”周宁还有些不适应李璋跳跃的思维,这时也愣在那里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不错,周亮他们占据南洋的港口只是第一步,另外朝廷还会鼓励商人出海经商,不过你也知道,海上的危险重重,所以必须要有人给他们做个榜样,而我刚好也对海贸有兴趣,只不过我自己做这种生意没什么意思,于是就想拉几个人合伙。”李璋这时笑吟吟的再次道。
大宋的海贸虽然兴盛,但也只是与前朝相比,与后世那种真正的海贸相比,大宋的海贸还十分的原始,参与的人更是只限于南方沿海,远远达不到李璋的要求,所以为了推动大宋海贸的发展,他也只能亲自动手了。
“太好了,承蒙定北侯看得起,我们周家一定鼎力相助!”周宁听到李璋的话几乎是毫不犹豫的就大声答应道。
“呃我还没说具体做什么意思呢”李璋听到这里也是一愣,海贸也包括很多种,他为了说服周家参与进来,之前也制定了一个可行的商业计划,可没想到现在根本没有用上对方就答应了。
“哈哈,整个京城谁不知道定北侯有一根点石成金的手指,只要是您的生意,就没有不赚钱的,我虽然不管家里的生意,但以我对大哥的了解,他肯定会同意的!”周宁大笑一声回道。
李璋擅于聚财的本事在京城早就无人不知,别的不说,光是一个钱行就让他富可敌国,当然更难得的是李璋根本不贪财,直接把钱行转交给了朝廷,再加上李璋又是陛下的表哥,与这种人做生意简是稳赚不赔,所以周宁自然没有理由拒绝。
既然周宁如此爽快的就答应了,让李璋也节省了不少口舌,而且周宁还急切的
第七百一十三章 吕武与李太后(中)
李太后来了,而且就在内宅中与青织、燕娘等人聊天,不过李璋得知这个消息时,却扭过头看着自己搀扶着的吕武,他一直十分好奇李太后与吕武的关系,毕竟如果仅仅只是旧识,吕武怎么会冒着杀头的危险,帮李太后把狸儿偷偷的带出皇宫,而且还帮她隐瞒了那么多年,连刘娥都不知道这件事
吕武这时的脸色也颇为复杂,似乎有些激动,又似乎有些苦涩,不过最后全都化为一声长叹,然后默默的转过身向他住的小院走去。
看着吕武离去的背影,李璋也不由得感觉有些心酸,其实这些年他一直想搞清楚李太后与吕武之间的故事,可是无论他怎么旁敲侧击,两人都对彼此的事守口如瓶,甚至从来没有见过面。
李璋最终忽然迈着大步追上吕武,犹豫了一下终于还是开口提议道:“武叔,姑母好不容易来一趟,您要不去见一见她如何,毕竟再怎么说你们也是旧识”
“不了,你去见太后吧,我有些累了,就先回去休息了!”吕武却是头也不回的道,说完就进到了自己住的院子,还把门给关上了,这让李璋也是一愣,随后无奈的摇了摇头,然后迈步回到内宅。
当李璋见到李太后时,发现她正在与青织、燕娘聊天,安然带着弟弟也在一旁玩耍,不过狸儿并不在这里,因为前段时间李太后在慈孝寺礼佛,狸儿就陪在她身边,现在好不容易回来,狸儿估计是回家了,反正两家本来就紧挨着。
“拜见姑母!”李璋这时急忙上前行礼道。
“不必多礼,我听青织说,你是去接吕……吕御带了”李太后看到李璋也露出一个亲切的笑容,随后又犹豫了一下这才开口问道。
“吕御带姑母你说的是武叔”李璋听到这里也是一愣,御带是个官名,全称是“带御器械”,也就是皇帝身边可以带武器的侍卫,民间一般称之为“御前带刀侍卫”,没错,就是包青天传说中展昭的官职。
“嗯,你不知道吕御带以前的官职”李太后这时也有些惊讶的看向李璋,不过随即就反应过来叹了口气道,“不过这也不奇怪,以他的性子,的确喜欢把什么事情都藏在心里。”
李太后的话一出口,李璋和青织、燕娘也都是彼此对视一眼,因为他们都听出李太后话中的意思,那就是李太后与吕武之间肯定十分的熟悉。
李太后这时也很快发现自己有些失言,当下也有些尴尬,随即就转移话题道:“我听说吕御带他们去了燕云,怎么这么久才回来”
“武叔他们在燕云买了座养马的庄子,所以就在那里多住了一段时间。”李璋笑着解释道,吕武他们不光是去游玩,而且还买了田地庄子,那边刚打下来,土地是最便宜的时候,所以不少人都跑去了那里买房置地。
“原来如此,不过他年纪大了,总是在外面乱跑也不好。”李太后听到这里也是叹了口气,说完也露出担忧的神色,看得出来,她其实是很关心吕武的。
“嗯,这次武叔回来我肯定会好好的劝劝他,希望他日后不要再出远门了,实在不行我就亲自陪着他。”李璋听后也点了点头道,他和吕武情同父子,虽然李用和才是他的
第七百一十四章 吕武与李太后(下)
定北侯府的后花园中,今天阳光不错,李璋陪着李太后在花园里散步,狸儿今天也来了,但却在青织那里聊天,而且她也怀孕了,最近在养胎,所以只有李璋陪着李太后。
“你说陛下怎么那么倔呢,家和才能万事兴,我都说过他多少次了,让他对皇后好一些,皇后也是个听话的人,也主动做了不少事,按说就算是一块冰也该被捂热了,可是你说陛下怎么就是一点也没改变呢”李太后边走边长叹一声对李璋报怨道。
赵祯和曹皇后之间的糊涂帐,几乎是李太后见到李璋后必说的节目,这也不能怪她,毕竟这种事她也只能在李璋和狸儿他们面前抱怨几句,现在狸儿怀着孕,她不想让女儿操心,所以能抱怨的人也只剩下李璋了。
“姑母您对这件事也别太在意了,这么多年过来了,陛下和皇后估计都已经习惯了,让他们再改恐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李璋这时也有些无奈的道,当年他也曾经想让赵祯和曹皇后改善一下关系,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赵祯竟然都没去过曹皇后那里过夜,所以他也早就放弃了,也就只有李太后这当娘的才一直不肯放弃。
“谁说不是呢,其实我也看出了,连皇后她自己都已经放弃了,只不过碍于我的面子,所以我说什么她才去做什么,至于陛下平时宠爱哪个妃子,晚上在哪里过夜,她也完全不在意,现在她倒是跟着我种花养草了,完全一副修身养性的样子。”李太后再次叹息一声道。
“儿孙自有儿孙福,陛下也是当爹的人了,姑母您也不必事事都替他操心,我相信陛下肯定有自己的打算。”李璋这时再次委婉的劝说道。
“罢了,也只能这样了,也多亏了皇后是个大度的人,平时从来不争不抢,也不吵不闹,宫里也被她治理的井井有条,这么好的人儿为什么陛下就不懂得珍惜呢”李太后这时也无奈的回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