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宋第一状元郎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日日生
第三百章 蔡杨翻为社稷臣
    王黼和杨霖不同,他没有那么多心腹。

    心腹不是想培养就培养的,光是一个忠心就不易得。随随便便拔上来一个人,能有追随他几十年的人可靠么?

    王黼没有一个两淮盐王的爹,他的手下多是梁师成的亲旧之辈,让他们手刃一个进士,谁都得犯嘀咕。

    但是王黼乃是特进,官职犹在杨霖之上,他下了命令谁又敢违逆。

    所以押送的差人你推我我推你,迟迟不肯下手,却每日折磨于他,实指望张叔夜经受不住自己死了,那不是皆大欢喜。

    没料想,张叔夜却是个硬骨头,饱经折磨却愈发坚挺。

    原本的张叔夜四十出头,眉目清朗,衣冠楚楚,气质不凡,乃是一员儒将。

    如今却是浑身血污,微闭着眼睛,在来回晃荡的囚车中一言不发。

    几个押送的公人,都是王黼从汴京带出来的虞侯,看着他这副样子恨得咬牙切齿。

    走在最前面的一个,一脚踢在囚车上,让张叔夜脖子碰到狭窄的木栏,吃痛之下张叔夜忍不住发出一声嘶嘶的声音。

    四个差人一起大笑起来,听得出里面有一丝畅快,对于他们四个来说,张叔夜已经成了一块烫手山芋。

    眼看就要到大宋境内,若不趁着在大理处理了他,到了宋境到处都是人,万一走漏了风声他们可吃罪不起。

    这几个人不敢怨恨王黼,只能把气撒到张叔夜的头上。

    “张知府,你这骨头还真够硬的,莫非是石头做的?”

    张叔夜冷哼一声,并不答话,显然是到了这般田地,也没把几个人放在眼里。

    几个人趁着生火的时候,凑在一块,商议道:“若不下手,到了王特进跟前,必没有我们的好果子吃。”

    “你们如此拖延,无非是想让其他兄弟动手,要俺说不如一块下手。这山势陡峭,一会将他推下山去,就说是他畏罪逃跑,脚下一滑跌落而死。”

    “就这么说定了。”

    张叔夜远远瞧见他们聚在一块,便知道聚无好聚,此番多半要结果了自己的性命,好去跟王黼交差领赏。

    他眼光一凝,心道此番或许是最后的机会,他环顾四周,前面的陡坡处,遍布灌木丛,并不是恶石嶙峋,便高声叫道:“本官要如厕。”

    四人大喜,上前笑道:“还本官,不过是个贼犯官,早晚要剥了你这身官服的,到时候怕是连个黔首都难当。”

    张叔夜趁着他弯腰低头解开枷锁的瞬间,撕咬了一块烂掉的衣服,紧紧咬在嘴里,免得一会滚落时咬到舌头。

    四个人站在张叔夜身后,互相对视几眼,慢慢靠了上来。

    还没等他们下手,却见张叔夜自己挑了个平缓的,侧身一跳进了一堆低矮的灌木中。

    四人大惊,叫骂着摸起兵刃,却不敢下去。年长的几个搬起石头,往看不见人的灌木丛中乱砸,嘴里骂声不停。

    “这一番若是叫他逃了,我们必吃挂落,特进岂会饶了我们。”

    一个略显瘦削的虞侯,冷笑道:“这厮不逃,尚有威胁,吃饭畏罪潜逃,他还敢露面?

    莫说这丛林九死一生,便是侥幸活了下来,他最多也就是在大理的穷山恶水,躲藏起来,还敢如何?”

    其他三个一听,大有道理,又顺着小路到山下搜了一圈,然后准备回去复命——

    汴梁城中,梁师成正在发火,他拍着桌子骂道:“王黼这个鸟杀才,恁是如此无能,我给他争来南线主帅,正是难得的机会,这猢狲就这般不堪大用么?”

    高俅在一旁,心里乐开了花,我让你一心就知道提拔金睛小儿,让你帮我挤走蔡卞,你就是不肯。

    他心里暗爽,脸上却丝毫看不出来,甚至有些忧虑,弯腰道:“恩府,王将明是个不知兵的,当今之际,是快些瞒住陛下,想办法帮他遮掩一番。”

    “混账、无能的东西,若不是念着咱们之间,互相维护这点情分在,咱家管都不管他。”

    在场众人,无不在心中冷笑,你不管谁也不可能不管王黼,这金睛小儿在官家面前最是得宠,不保下他来对梁师成的打击太大。

    毕竟他的权势,全部来自于官家,大宋也就是到了赵佶这里,才有了这么强势的太监。

    因为他自己的权柄大,太监作为赵佶的家奴,自然是水涨船高。

    既然如此,他就需要维持官家的宠信,王黼在这方面是他的左膀右臂。

    梁师成恨恨地骂完,问道:“你们有什么主意?”

    这时又匆匆跑进一个小太监,说道:“爷爷,兵部侍郎王宁到了,在外面候着,说是要求见爷爷。”

    “嗯?王宁?他来干什么?”梁师成暗想:“兵部尚书上个月刚刚致仕回乡,莫非是来送礼的?这尚书之尊,哪是侍郎轻易能补的。不过自己现在正在筹划的几件事,都是兵事,兵部拿到手倒是不错。”想到这里,梁师成在椅上坐了,说道:“唤他进来”。

    兵部侍郎王宁,已经有四十多岁,正是年富力强官场黄金年纪,进来之后,一见梁师成便弯了个大腰,说道:“下官王宁拜见恩府。”

    梁师成笑道:“王侍郎,来内侍省所为何事?”

    王宁心道,不拿出点诚意,如何能让这宦官出手,帮自己夺去尚书之位。

    不加停顿,王宁当即说道:“兵部刚刚收到消息,王特进率兵已经到了羊宜咩城,南线战前拟定的计划已然破产。

    征吐蕃乃是蔡京、杨霖一力促成,他们岂能没有怨言。我看此事最难办的,多半就是他们在官家面前发难,若想把官家的怒火将到最低,只能是弹劾两人,官家再听他们的话,多半就以为是有些携私怨报复的意味,便有可能对王特进网开一面。”

    梁师成一听,总算来了个能办事的,乜斜了他一眼,慢条斯理地道:“既然如此,便由王侍郎上书如何?”

    “恩府有令,下官不敢推辞。”——

    “汴京一夜雪纷纷,蔡杨翻为社稷臣。大观年来无定论,不知奸党是何人。”

    突然之间,由兵部王宁掀起,朝中兴起了一股弹劾蔡京杨霖的浪潮。




第三百零一章 琉璃世界一点红
    漫天的攻讦,并没有伤到蔡京和杨霖。

    但是,癞蛤蟆趴在脚面上,不伤人,它恶心人呐。

    很快蔡京的反击就开始了,王宁本打算交好梁师成升任尚书,却被蔡京告发他毁谤官家,惨遭流放。

    蔡京的大舅哥韩木吕升任兵部尚书,小儿子蔡眥任侍读,蔡京心腹白时中拜吏部侍郎。

    短暂的交锋过后,纸醉金迷的大宋文臣们,才知道大宋的天变了。

    蔡京不动声色,暗中已经把持了朝廷大权,新政的实施让他超过了梁师成,大宋如今就一个宰相。

    所谓的隐相,已经是明日黄花,宰执天下的就是首辅蔡京。

    此时,杨霖正极有默契地把朝堂交给蔡京,自己专心忙着搞掉王黼。

    上元佳节将至,这可以说是汴梁城内最大的狂欢。

    大街之上,行人如织。

    为了招揽顾客,两边的店铺都是在门头上高高的挂起一串灯笼,每到晚上便映得街面灯火通明。

    不仅店铺,就来拿街边摊贩,也在摊头上刮着各色有趣的彩灯,唱着成调成套的吆喝,来吸引游人的耳目。

    当下虽是白天,也有不少转灯已经点着,大宋汴梁的富丽,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节俭。

    本该欢庆的日子里,却像是有一股阴云笼罩在汴梁的上空,一则消息正在以飞快的速度传播,闹得整个汴梁人尽皆知。

    大宋军队在南线,被四分五裂的吐蕃人打败,十万禁军男儿死伤惨重。

    这些人都是开封府的健儿,很多人的亲眷就在汴梁城中,全都郁郁寡欢,整日以泪洗面。

    茶楼酒肆中,一条条让人闻之惊怒的消息,通过一些“大有来头”的内幕人士透漏出来。

    文士打扮的赵佶在路边缓缓走着,他以前都很有兴趣逛铺子街摊,买回各种稀奇玩意,赏赐给宫内的家人。

    但是今天,赵佶却面色阴郁,走了没几步,就听到很多行人在商议西南兵事。

    一场大败,让汴梁百姓失去了往年的欢腾,近来捷报频传营造出的盛世气氛,几乎毁于一旦。

    在他身后,杨霖穿着文士襕衫,以方领矩步,还有皇城司的刘清水保驾护航。

    杨霖冷眼观瞧,很多的“行人”都是他安排好的,但也不乏有百姓也在担忧地讨论。

    当今天子,最好面子,一向以自己治下富丽风流的太平盛世而得意。

    如今,殷慕鸿发动自己手底下,为了给杨霖造势而建立起来的“水军”团体,这些诗词文章客、说书人,把西南的战败夸大了无数倍,搞得汴梁人心惶惶。

    而蔡京而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各级衙门十分克制,起到了纵容的作用。

    一时间谣言满天飞,就差没说凶恶的吐蕃人,要像唐末杀入长安一样,打到汴梁来了。

    百姓的想象是无穷的,汴梁城的上元佳节,历来是粉饰太平的最重要的节日,如今笼上这层阴影,不禁让赵佶对自己的近臣王黼生出一丝气愤来。

    杨霖要的,就是这个气愤,对于王黼这样的近臣,还有赵佶这种君王来说,这一丝丝的气愤失望,胜过了无数贪腐的铁证。

    赵佶,一向是不管自己手下的亲近之臣贪腐的,哪怕是很过分。

    但是谁要是破坏了他的太平盛世,就真的是触碰到赵佶的逆鳞了,那就肯定要倒霉。

    杨霖跟在他的身后,沉着脸一言不发,就连刘清水都感觉到了气氛不对,没有和平时一样谈笑。

    越是这个时候,杨霖反而不肯上前说半句王黼坏话,终于赵佶忍不住了,回头道:“今日逛得有些乏了,不如回去吧。”

    赵佶的精力和体力,便是逛上几天也不见得会累,杨霖心中有数跟着他回到艮岳,抱拳之后便行告退。

    在艮岳的楼阁内,赵佶才稍微舒缓了一下心情,这几天出去游玩,每次回来都生一肚子气,尤其是今日。

    如今在园中环顾四周,有雪漫名园,冰裹湖山,亭台新洗,松柏旧翠,赵佶这才感觉回到了自己的天地。

    什么西南遍地血腥,怒江浮殍无数,蕃兵吃人饮血,全都竭力地从脑中挥散了去。

    他轻轻地摆手,招来一个宫娥,不一会抬着画板进来,身后几个内侍端着笔墨纸砚。

    赵佶放眼望去,几处楼台,那飞檐铜铃,挂在碧云天上,衬着檐上残雪,不禁赞道:“杨爱卿建了好一座园子,真个是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他挥笔泼墨,完全沉浸其中,白雪、冬日、晴天、碧空、老枝、红梅一个个景物,只需要寥寥数笔,意蕴尽显。

    画完之后,赵佶长舒一口气,却突然不知道想起什么,砰地一声将墨汁打翻,一副本可传世之作被尽数污染。

    几个内侍宫娥,赶忙弯着身子收拾起来,赵佶眼睛一闭,沉声道:

    “传蔡京、杨霖、梁师成,一起来见朕。”

    上元节前夕,活跃在徽宗朝中多年的特进王黼,终于结束了惊世骇俗地升官之路。

    由通议大夫超升八阶,被任命为特进,已经是破了大宋开国以来的记录。状元出身的杨霖,与之相比也稍逊一筹。

    西南大败,官家将主帅王黼贬谪出京,贬他为崇信军节度副使、籍没家产。

    蔡京和杨霖对视一眼,随机都低下头去,这番算是除掉梁师成一根臂膀,至于梁师成脸上没有丝毫的神色。

    杨霖躬身道:“陛下无须震怒,西南战事尚有回旋余地,有此大败实则是主帅王黼无能并不是将士羸弱。臣愿亲赴西南,收拾残兵败将,整顿旌旗军马,为吾皇踏平吐蕃。”

    蔡京神色一动,乜着眼看着杨霖的侧脸,心中骂了一句:奸猾猢狲。

    把梁师成这个老阉宦点着,自己溜出去带兵,如今官家震怒自然不敢有人再拖你后腿,梁老太监的怒火就由老夫一人担着?

    赵佶点了点头,道:“正事还是要看爱卿,此番需大胜而回,挽回局势,安抚百姓,勿失朕望。”

    杨霖叉手抱拳:“臣,敢不竭忠尽智,扫平吐蕃,涤荡西南,开疆拓土,报效吾皇!”



第三百零二章 千骑破晓别汴梁
    昭德坊内,杨霖一夜好睡,甚是香甜。

    这些日子,闭上眼就是张叔夜的惨像,以及湖州军官的无头尸体,让杨霖困乏难堪。

    其实张叔夜自己只见过一面,还是在万分紧急的苏州城下,早就忘了他的模样。

    杨霖一心以为张叔夜已经身死,心里十分难受,为国而战落此下场,难让英雄不垂泪。

    王黼那厮一旦失了势,正不知多少人憋着要弄死他,完全不需要自己操心。

    后世历史上,王黼失去相位不久,开封尹聂山与王黼宿怨未解,就派人将其杀死。

    天蒙蒙亮,杨霖便已经起身,徐家姐妹俩打水来伺候他洗漱,拿热毛巾洗了脸,她们的小姑姑徐赛月站到他身后,取个犀角梳子,替他梳头发,一边还抱怨道:

    “朝中那么多将军,怎么总让咱们大郎一个文官出征,吐蕃人可凶着呢。上次我们和凝儿夫人去月瑛巷买胭脂,就碰到一个吐蕃番子,眼睛瞪得像铃铛,胳膊比人家的腰还粗。”

    杨霖让她逗得差点笑出来,回手在徐赛月的tun尖上轻薄一把,隔着衣衫也拍得她的软肉乱颤,笑道:“正宗的吐蕃人又粗又矮,你碰到的八成不是吐蕃番子,倒有些像鞑靼人。这一回我出京,不光是为了征战,你们几个在府上也无聊,上元节便找芸娘带些礼物,回娘家去吧。”

    三女大喜,徐赛月搂着他的脖子,用力啄了一口,其他两个端着木盆也十分开心。

    杨霖起身之后,外面一阵窸窸窣窣的脚步声,刘蓉娘端进来一木餐盒进来,里头一个汉陶漆碗,三个仿陶小碟,盛着稻米粥一小碗,还有四个小包子,一碟是豆豉泥,一碟是炸春卷儿,都腾腾冒着热气,瞧着颇是香甜馋人。
1...114115116117118...32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