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宋第一状元郎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日日生

    杨霖也不是小气的人,拍了拍大腿,妙儿马上顺从地躬下腰,把酒杯递到他嘴边。

    “大郎,你要在这密州待几天”妙儿笑着问道。

    杨霖叹了口气,恋恋不舍地道“怕不是这几天就要出发了。”

    妙儿作势偎到他的怀里,腻声道“在这儿多舒服啊,多待几天不行么”

    要是能多待,杨霖也不想走,但是巡视天下岂能因为耽于享乐,在此长留不走了。

    什么时候彻底肃清了地方,才是享受的时候,强敌在北,烽火不断,地方上也没有完全靖绥。

    站起身来,杨霖几个箭步,迈步跑到泳池里,不一会就传来了徐月奴的惊叫。

    ---

    汴梁,杨霖已经离开四个月了,这段时间却一直风平浪静。

    通政司和典教司合并为文教司,直属中书门下,由老公相蔡京出任提举,应该算是最大的新闻了。

    皇城依旧被围的结结实实,深宫之内的赵偲,唉声叹气愁容不减。

    桃红柳绿,城东的一个府邸内,柔惠帝姬生下一个女儿。她自己当然是千娇万宠,就只恨孩她爹不在跟前,此时驸马已经死了快一年了,这样的丑事,自然被瞒得密不透风。

    但是还是有些许闲言碎语传开,人人都说是少宰杨霖的种,除了他没有这么胆大的。

    还有几个露宿街头的混混,天天嚷着曾经见过少宰深夜从墙上翻进去。直到凌晨才翻墙出来,传的绘声绘色,就差说没有亲眼看见少宰和帝姬的大战了。

    很快这几个人就被都尉府叫去,再出来的时候三缄其口,什么都不说了,老老实实谋了个差事,从此不再在街头乱逛。汴梁城中多了几个老实巴交的居民,却少了一些流里流气的泼皮。

    在昭德坊内,徐家的两个小姐妹,一人生下一个儿子。杨霖大喜之下,传回信来,要自己回来之后再取名字。

    皇城禁中内侍省,对面而坐的两个老头,全都是两鬓斑白。

    蔡京看着杨戬,笑道“你如此急着让人,把我从明堂喊来,究竟所为何事”

    “不是咱家托大,太师,此事实在非同小可。”杨戬看了一眼四周,低声道“官家近日郁郁不乐,精神萎靡,前几天竟然咳血了。”

    蔡京闻言眉毛一挑,满面狐疑地看着杨戬,后者眼神有一丝的躲闪,但是很快镇定下来。

    蔡京眼皮一抹,苍老的脸上,皮肤皱起一道道的沟壑。他端着茶盅,啧了啧嘴,道“若是如此,须得早做打算,若是官家出了事,风言风语传出去可就难听了。这么多年,你们费尽心思,让官家消失在众人的视野中,几乎是没有任何一点的影响。而且还是得位不正,不是很受世人拥戴,正是最好的禅位人选。

    若是官家出了事,我等必受猜疑不说,少宰也难以独善其身。最重要的是,再来一个新君,我们没有这么多时间了来等了。”

    杨戬赶紧附和道“太师言之有理,杨少宰最看重太师的话,是不是亲自写一封信,我派人快马加鞭送到密州。”

    蔡京突然轻轻一笑,问道“难道就不能再等半个月么,交趾是一定要去的。”

    杨戬老脸一红,他心里知道,自己的这点小九九,已经被蔡京看破了。

    官家郁郁不乐是真的,却没有咳血,他继承了老赵家人的运动天赋,身体一直不错。

    咳血的是杨戬,他老了,年轻时又太过操劳,和蔡京不一样他是一个宦官。

    一旦自己死了,在接下来杨霖的篡位过程中,他这一支的功劳就算是白费了。

    他有个儿子还可以继承余荫,若不快些让杨霖下手,自己死不瞑目啊。

    杨戬叹了口气,眼前这个老东西,实在是个人精。想要骗他太难了,看来还得自己想办法。

    。




第六百三十三章 等待时机
    密州官道,已经修的足够平整宽阔,来回用黄土夯实,周围还有青石板,马车走在上面,也没有过多的颠簸。

    杨霖挥手告别了身后的官员,准备去往两淮。

    马车内气氛有些尴尬,刚刚从幽燕赶来的黄玄芝和灵云小道姑,怯生生地看着大姐头模样的徐月奴,后者正来回打量这两个小女孩。

    站在一旁的妙儿,时不时煽风点火,低着头在徐月奴耳边叨咕。

    杨霖干笑一声,道“这是玄芝,这是灵云,都是我在洛阳纳的新人,你们都认识一下,以后都是好姐妹。”

    “姐姐好。”两个小女娃十分懂事,一看这高佻丽人就知道不好惹,乖巧地率先打招呼。

    徐月奴轻轻点了点头,用胳膊捣了杨霖一下,在他耳边问道“这还不如杨天爱那黄毛丫头大。”

    杨霖赶紧摆手,道“谁说的,都不小了。”

    “我十四岁啦。”黄玄芝抢先说道,灵云有些害羞,怯生生地道“十十五了。”

    徐月奴撇着嘴,一副不出我所料的样子,杨霖干脆挤到中间,一手一个,笑道“这都是符合大宋国情和律法的,你懂不懂法”

    日影微微西斜,绿柳荫下,马车内一阵欢声笑语。

    到底是徐月奴,性子大大咧咧,不一会就和两个小女娃厮混熟了。

    杨霖倒在一旁,睡得正香,天气渐渐炎热,马车窗子只挂了一层薄薄的帘子。

    陆谦提马过来,在外面轻声道“少宰”

    没有应道,陆谦又叫了一声,里面传来一阵柔糯的声音,“陆虞侯,大郎他睡着了。”

    “哦”了一声,陆谦摇着头笑了笑,去吩咐手下准备入城修整。

    眼前一个城门,写着莒县两个大字,城门口也有官员迎接。

    这小小县城,没有什么好查的,密州的公文上都有,杨霖来此就是歇息一晚,天亮了马上启程。

    进到城内,杨霖才伸了个懒腰,拧腰舒臂跳到车外。

    车内的女眷自去铺穿叠被,准备睡下休息一晚,陆谦来到院外,低声对杨霖说道“少宰,内侍省派人来,说是陛下半夜咳血,身体恐有暗疾。”

    杨霖一听,头皮一紧,眉心刚刚皱起,突然歪着头问道“谁来传的消息”

    “内侍省的一个宦官。”

    杨霖当即冷笑一声,道“这是杨戬等不及了,想我现在回去,他年纪大了可以理解,但是我们的事还没有做完。这岂是仓促办好的事,须得十全十美才是最好,你派人回去,随便给他侄子加封个什么官职,或者干脆取了仕给他个闲职,让王朝立看着办。”

    陆谦点了点头,道“不用去问官家的病情么”

    “官家有病,自有其他人会想我禀报,只有内侍省一家来人,显然是假消息。难道内侍省的宦官,会比我那精心培养的番子,动作还快么”

    杨霖当然不会把禁中这么重要的位置,全盘让给杨戬一个人把持,就算是内侍省里,日本直也是杨霖的嫡系心腹。

    陆谦走了之后,杨霖一边回屋,一边深思。

    自己还有足够的耐心,但是底下的人快呆不住了。

    大宋王朝,究竟还有多少死忠,现在看上去风平浪静,若是真的走了谋朝篡位之路,又会有哪些人出来反对。

    这件事非同小可,必须在最佳时机动手,太早了会有意料之外的阻力,甚至有可能搞得举国大乱;太晚了自己的这帮子心腹,会等不及,万一给自己来个陈桥兵变,黄袍加身,那可就被动了。

    自己年纪轻轻,没有什么皇帝瘾,还不至于这么心急。等待最佳时机,万事俱备,顺水推舟登上帝位,才是最好的。

    那样就可以把这件事的动荡降到最低,夺了这赵宋的江山。

    满腹心事地进到房内,只见两个少女抱着一层薄被,想要在外面和妙儿一块睡。

    红菱般的小嘴,微微嘟起,说不出的委屈。姐妹俩眼巴巴地看着杨霖,都不敢说话。

    杨霖一手一个,将她们横腰抗在肩头,这般娇小的身躯在杨霖手里轻若无物。

    徐月奴诧异地看着他,杨霖笑道“莒县地方小,条件差,大家挤一挤凑活一晚。”

    徐月奴含羞带怒地嗔了他一眼,随机转过头去摆弄自己的头发,杨霖嘿嘿一笑,把两个少女往床上一丢。

    莒县虽小,给这个大官备的行辕着实不差,尤其是这个大床,深得杨霖之心。

    黄玄芝和小道姑十分害羞,一左一右缩在杨霖怀里,杨霖手摩挲着薄薄丝滑的亵衣,轻轻笑道“明天天一亮,就都是一家人了。”

    天色微明,晓风拂来,依然有淡淡的幽香,昨夜的狂欢似乎随风而逝,没有留下丝毫痕迹。

    初升的阳光下,趴在自己胸口的灵云,精致的面孔宛如明玉雕成,散发出淡淡的光华。

    杨霖轻轻将她摆在床上,越过几道娇躯,才来到床下穿好衣服。

    简单地漱口洗脸之后,杨霖到院里,照例打了半个时辰的拳。

    陆谦兴冲冲地进来,说道“少宰,刚刚治河司的人来说,从这里出发不远的运河,可以直达两淮。我们去淮阴,还是去山阳”

    杨霖思前想后,擦着汗说道“去淮阴好了,然后直下扬州,在扬州待几天,渡江之后去杭城,最后再去福州。”

    陆谦常年贩盐,对这些地方都十分熟悉,面带忧色说道“少宰,若是这样,只能是回来时候走荆楚,荆楚一带可不好走啊。”

    “荆楚怎么了”

    “荆楚一带,开国之时,几员宋将就杀戮太狠。再加上那些地方山多,水多,很多山河湖泊里,都藏着不少匪类。就拿洞庭湖来说,就是一个贼窝。”

    北宋这百十年,虽然把汴梁经营的有声有色,但是地方上的百姓实则苦不堪言。

    士大夫活的跟神仙一样逍遥快活,自然是有无数的升斗小民,为他们卖命。不然的话社会资源就这些,难道是凭空出来的不成。荆楚川蜀一带,也是有宋一朝的造反大户。

    杨霖皱着眉头,道“我们巡狩天下,就怕遇不到这些魑魅魍魉,但凡见到一个就要解决一个。”



第六百三十四章 宰相之才(给盟主苏铭989加更)
    天色一亮,莒县的官员早早前来拜侯。

    杨霖笑着褒扬他们几句,便要匆匆启程,离开这个小县城。

    突然,官吏之中,有人高呼一声“少宰留步。”

    所有人顿时愣住,举目望去,是一青衫文官。

    这个是书院的院长官服,杨霖疑问道“你有何事”

    “下官范宗尹,主掌城阳书院,今日有一事要问少宰。”

    杨霖见他一脸苦大仇深,便找了个地方坐下,轻笑着问道“范院长,请说。”

    这厮也不客气,直接开门见山,“下官自从初闻杨学,便以为是富国强民之道,心中深以为然。少宰开书院进学之法,确实让无数寒门子弟,有机会读书识字。但是进学制颁布以来,却无规章可循,士子进取,全凭书院裁定。

    如此一来,岂不是变为了人情买卖。不瞒少宰说,下官执掌城阳书院短短两年,已经有七八位官阶比下官高的同僚,前来为子侄谋一个进学名额了。”

    进学制是蔡京的手笔,他当时估计也抱着方便走后门、受贿赂、结党羽的心思,所以故意留了这么大一个纰漏。

    杨霖暗道一声惭愧,问道“那么范院长,你给他们名额了么”

    “有一个比较优秀,下官便让他进学了,其他的都是滥竽充数之辈,故而现在还在书院待着。”

    杨霖点了点头,道“诚如此,你有何想法”

    范宗尹没想到杨霖听了之后,既没有暴怒,也没有生气,反倒心平气和地跟自己讨论起来了。

    他往前走了一步,周围的官吏有些嫌弃地避开了他,这小子什么话都敢往外说,这些人心里可是有鬼,那些为子侄谋出路的,就是他们。

    无论如何,这范宗尹得罪了整个莒县的官场,是待不下去了。

    他自己好像不知道这些,往前走了一步,神色有些激动,道“少宰,下官一直以为,杨学之道,在于发现每个人的才能。同样的,朝廷要做的,就是让决定每个人前途的不再是出身的郡望门第,而是每个人的智力和才干。”

    “这谈何容易啊。”杨霖叹了口气,说道“一个人的成就与地位确实不应该受出身的束缚,我所梦想的事,也是贤者得其位,而愚者受其惠。”

    范宗尹继续侃侃而谈,他对杨学的理解十分深远独到,甚至已经超过了杨霖。

    这并不罕见,杨霖只是给他们开了一道门,他从未怀疑这些古人中的人杰,你给这些人开一道门,他们就能还你一个世界。

    他轻轻上前,就像是一个探讨问题的老友,没有被杨霖的官职所吓倒。

    他的脸上十分平静,也不慷慨激昂,但是目光中闪动着一种光芒,让他整个人都有一种难言的风采。

    “少宰,下官从得中进士,便来这书院任职。接触的年轻学子多了,发现他们都是各有所长。朝廷的官职以往是由科举所定,科举也有其弊端。我们大宋承袭唐制,只定官,不定吏。比如知州由科举出身的士人担任,知州下面的胥吏却有世袭的、推举的、派定的,不仅良莠不齐,而且弊端丛生。”

    “这些位置实际上,需要很高的专业才能方可胜任,绝非简单地派个人去就能做好。下官以为,我们进学制,也应该取消大家一起读死书,而是要分门别类的进行考试,挑选对口的人才。考试内容也不应该仅限四书五经、诗词歌赋。数算、技艺、辩才都在其中”

    杨霖越听越兴奋,拍着他的肩膀,环顾四周对在场的人说道“范宗尹,有宰相之下”

    人群中的官吏们,惊得说不出话来,这厮怎么一下子就有宰相之才了。

    关键说这句话的是杨少宰啊,那这范院长可就不是光有宰相之才了,他很有可能坐到宰相之位。

    杨霖伸手一挥,道“来人,那纸笔来”

    很快有人,捧着笔墨纸砚过来,杨霖当着众人的面,亲笔写了一封举荐信。
1...284285286287288...32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