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山沟里的榨油帝国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山村养殖户

    “主任大爷在家吗二哥,我找大爷有点事。”

    “来吧,都在呢,今天你大爷生日,刚喝完酒,在喝茶呢。”

    阚洪业两个儿子,大儿子今年三十岁,已经结婚几年了,生了两个儿子。二儿子就是阚光汗,现在还没有结婚,不过听别人说女朋友已经换了三四个了。

    人家有这个条件,挑挑选选的,也算正常。

    当然了,村里闲话的可不少,阚洪业听到孙振海的老婆背地里说自己儿子不成器,心里老大不痛快,寻思着能有个机会的话要搞一下孙振海一家。

    “爸,村油坊张老板来了!”

    “哪个张老板”

    阚洪业手里拿着蒲扇走到门口一看,看到张有矿背上背着的猪腿,立马对自己儿子说道:“哎呀,还真是张老板!快进来,有矿,你扛着猪腿干什么”

    “打听着买了个自家养的大肥猪的猪腿,孝敬您老人家




第九十章 发展孙振新入伙
    村主任答应给张有矿到乡里问问关于办土地手续的事情,然后张有矿便高高兴兴得回了油坊。

    回到油坊,他看到自己母亲坐在沙发上听收音机,抬头一看自己儿子回来了,忙站了起来,同时将收音机关掉了。

    “有矿你回来了。”

    “妈,不早了,你回去休息吧。”

    现在已经快到九点钟了,这个时候公路上还有好多晚上乘凉的,所以张有矿也不用担心自己母亲一个人回老家,要是再等个把钟头,大家都回去睡觉了,那自己可就不敢让自己妈妈一个人回家了。

    “哦对了,有矿,刚才你二婶来过,问你明天有没有空,让你去帮着送有金去一趟四中。”

    宋道燕走到门口,忽然想起来,然后对张有矿说道。

    “哦,行,没问题,妈,明天我帮我二婶送有金去。”

    虽然说自己每天都挺忙的,但是送自己弟弟上学这件事情,肯定是更重要的。明天自己本来什么打算呢50亩地已经承包好了,建造图纸也有了,下一步,就是联系建筑队了。

    各村都有建筑队,一个包工头带着十几个人,然后再弄一套架杆,每个人自备瓦刀小锤头什么的,然后这就算一个最普通的民间自发组织的村级小建筑队。寨子村是大村,这种小建筑队,张有矿认识的就有三个。

    村级别的小建筑队,顶天就能承建老百姓家盖的宅子,建造的时候也不用什么建筑图纸,然后包工头和主家商量好了怎么盖,包工头亲自指导大家干活,完了图纸就在包工头的脑袋里面。

    村级别的小建筑队,完全是个人自发组织,不用交税等等,主要服务于农户翻修房子和盖新宅子。

    比村级小建筑队再高一级别的,就是那些从村级别小建筑队发展起来了的乡镇级别建筑队。这个级别的建筑队呢,可以承建学校楼房建造等较为复杂的建筑任务。像钢城县范围内的寨子建筑队、西冶建筑队和黄庄建筑队,到2002年的时候,都已经发展为级别较高的建筑队。

    到了这个级别,建筑队就已经注册成公司了,然后公司里面的设备也比较齐全,包括混凝土搅拌机,拖拉机,铲车,甚至于说挖掘机等等,都已经有了。

    这个级别的建筑队,已经开始承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修建学校、修路等工作,到处都可以见到他们的身影。

    后来西冶建筑队这样的建筑公司,慢慢发展,到2002年的时候开始涉足房地产,十年时间,已经发展成为鲁中市范围内比较有实力的房地产公司了。

    张有矿数来想去,觉得现在这些建筑队里面,比较靠得住的,还就是西冶建筑队了。所以,张有矿初步打算着就找西冶建筑队施工。然而,自己并不认识西冶建筑队里的人,这事还得找个中间人给联络联络。

    农村里面办事,啥事都得找熟人,要是不找熟人啊,一方面是自己不放心,另一方面是别人不放心。

    明天有事,看样子这件事,只能往后推了。

    明天自己一上午都不在家,好在孙秀能顶大台,自己也比较放心,然而问题是送花生油的工作,自己必须得另找人安排了。

    好在这段时间,每天送油的时候,张有矿都叫着孙振新,就是以备不时之需的。

    当然了,张有矿也不白让孙振新帮忙,他早就跟孙振新说好了,他只要跟他出去送一趟花生油,然后就拿10块钱的工钱。

    现在张有矿路线也熟了,一般早晨七点半出发,然后上午十点之前就能回家了。

    就干这么短的活儿,而且还相当轻快,孙振新没有拒绝的理由。

    看看时间,这会儿孙振新应该还没有睡觉,于是张有矿便给他打过去电话。

    对方一听说明天帮着送花生油,完了工钱



第九十一章 送张有金上高中
    2002年6月份,张有矿走出鲁中四中,而在9月1日这天,他又一次回到了这里。

    他曾经一度以为这里是地狱,后来才知道,原来这里是天堂。

    花季和雨季都在这里度过,大家一块学习,按照相对来说最公平的方式进行比较,然后最后再经过一次可以说全世界范围内最公平的考试选拔竞争上大学的机会。

    这世界上,还有比高考更公平的事情吗

    有人可能说高考什么的地域差异了,地方保护主义了,暗箱操作了等等,但是,瑕不掩瑜,相比较而言,高考就是公平。

    9月1日是全鲁中市高中开学的时间,拿着用红纸打印的高考录取通知书,张有金显得特别兴奋。

    要知道在2002年的时候,能考上高中,也算是一种骄傲了。

    2002年,整个钢城县就只有鲁中四中一所高中,然后只招收12个班,正式录取600名高中生。

    当然了,到最后,加上三限生,转读生,关系生等等,每个班还要再增加15个人左右,最后一级学生大约是780人。

    而竞争这780个上学资格的同龄人有多少呢

    整个钢城县,参加2002年中考的学生大约有1800人,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三十多。

    而如果按照这同龄人上小学时候的数字的话,这录取率就更低了,和张有金一块上小学的同龄人,整个钢城县,大约有四千人。

    而当年这些学生在考初中的时候,就已经淘汰了一批,张有金的同龄人里面,能上初中的大约有三千二百人,全钢城县范围内没有上初中的人数大约是八百人。

    国家是2006年才开始强制进行九年义务教育的,在这之前,好多地方生源流失严重。

    哪怕是经济并不落后的钢城县,仍然有大量适龄学生没有读完初中,更别说高中了。

    张有金一开始上初一的时候,他们班有63名学生,然后最后参加中考的,则只剩下三十几个人了。

    那个年代农村初中,每一次开学,最后一排都会有几个人不上了,甚至于说一整排的学生一商量,然后就都不上学了。

    张有金能顺利上完初中,然后还能考上高中,而且他根本一点都不用功刻苦,整天就知道踢球,这不能不说这小子确实聪明。

    四中的大门是钢筋焊接而成的栅栏推拉门,使用时间长了,轨道上了锈,推拉门推动的时候会发出异常尖利的声音。

    大门朝南开着,门前有片空地,距离还没有改扩建的佛前大街还有二十几米的距离,然后等到府前大街在2007年改扩建之后,大门距离路边就只剩下十米了。

    大门敞着,今天是新生报到的日子,允许家长将车开到学校里面。

    张有矿让刘开培将面包车开到大门里面,进门之后是宽达二十米的校园主干道,同时这里也是四中学子早晨绕圈跑步的场所。

    2002年的时候,四中的操场还是简陋的土操场,一到下雨天便泥泞不堪,根本不堪重用,所以很多时候呢,早操在学校前广场上出操还是比较安全的。

    今天来的人很多,都是来送高一新生报到的,停在主干道两边的车辆多是摩托车和面包车,自行车也不少,鲜见有小轿车。这个年代能开上私家车的,不是有钱人,就是有权人。

    下车之后,张有矿让刘开培稍等一下,然后安排自己的二婶方光珍看着两个皮箱子,而自己则带着弟弟去找分班的公告。

    在四中办公楼门前,学校将总共12个班的分班情况,用12张红纸分别张榜公布,每个班级旁边,还有两个负责向家长学生答疑的老师。

    哥俩挨个找寻,最后在8班倒数第三名的位置找到了张有金的名字。在找寻张有金名字的时候,他还看到吴茂秀的名字也在这个班里,皱了下眉头。吴茂秀的成绩很靠前,在办理排第三名。

    这名字是按照中考成绩来



第九十二章 收购花生仁的新问题
    张有矿回到油坊门头房门口的时候,听到油坊里面说说笑笑的声音,笑声是孙秀的。然后进门一看,他看到阚洪业的二儿子阚光汗正坐在沙发上,翘着二郎腿。

    一看到张有矿回来了,阚光汗连忙站起来,对张有矿说道:“张老板,我爸让我过来给你捎个信,说是你那个土地手续得花五百块钱,让我给你跑跑腿给办出来。”

    一听是这个事,张有矿立马高兴得说道:“那太谢谢二哥了,孙秀,快给二哥拿五百块钱。”

    孙秀答应一声,然后从柜台抽屉里面拿出来五百块钱,给了阚光汗。

    阚光汗接过钱之后便说道:“有矿,我下午给你办这件事去。”

    看到阚光汗要走,张有矿忙说道:“二哥不着急,中午我请你喝酒”

    “中午我得请鲁中钢铁厂销售处的领导吃饭,有机会你小子真得好好请请我。”

    “行,没问题!”

    张有矿笑着送阚光汗走出了油坊,然后回头的时候,看到孙秀一直在笑,便问道:“孙秀你笑什么”

    孙秀则说道:“哦,没什么。”

    已经是中午饭的时间了,估计这会儿,自己母亲应该去做饭了。

    看着孙秀的反应有点怪怪的,张有矿皱着眉头。不过,因为吃过饭之后,自己还要到西冶建筑队联系施工的事情,所以遍也没多想。

    他到榨油屋子里面看了看生产的情况,一切顺利,然后又问了问阚洪曾今天花生仁收购的情况。

    阚洪曾告诉自己,这些天,到油坊里面来卖花生仁的农户已经越来越少了。

    今天到现在,总共才收购了三千多斤花生仁。

    这也是正常现象,原先油坊里面收购花生仁,总共就收购十来天的时间,然后就能够收购完一年使用的花生仁了。

    而自己从开油坊到现在,一直在收购花生仁,光寨子油坊一个点,都已经收购了差不多二十五万斤花生仁了。

    然后油坊从开工到现在,总共也有二十天的时间了,这二十天的时间里面,油坊这边也消耗了六万斤花生仁。

    也就是说,实际上张有矿的花生仁库存,现在也只有不到二十万斤花生仁库存。

    然后其中的十万斤存在油坊的仓库里面,另外的九万斤则放在了自己二叔家的西屋里面。

    自己二叔家的房子是瓦房,地面也是水泥的,要比自己老家的土地面更容易防鼠。

    花生油的销售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然后下一步等到北河大田那边新油坊建好了,自己整个花生油的产量会直接翻倍,如果说花生仁储存量不够的话,下一步可就制约自己产量提高了。

    现在光寨子油坊和颜庄油坊这两个油坊,一年下来就要消耗二百万斤花生仁,再加上新油坊,一年再消耗二百万斤花生仁。

    这差不多是明年自己花生仁的需求量,总共四百万斤。

    而现在是花生仁收获的季节,花生仁集中上市,好多油坊都在收购花生仁,如果不能收购到足够的花生仁的话,到下半年买了机器设备之后,就要耽误生产了。

    新收购的花生仁暂时放在位于油坊院子东边的晾晒场上,一个个的麻袋就像是整齐列队等待指挥的士兵。

    “三千斤,太少了。”张有矿摇着头。

    “有矿,咱们寨子乡这边,差不多也就能收购这么些花生仁了。”阚洪曾一边抽着旱烟袋,一边说道。

     



第九十三章 销售组长的新任务
    鲁省是全国最重要的花生出产省,本省范围内三大花生产区,胶东丘陵地区占全省种植面积的百分之四十和产量的百分之四十二,鲁中ns区种植面积和产量占百分之三十,鲁西鲁北黄河砂土区占全省种植面积的百分之二十五和产量的百分之二十四。

    张有矿家所在的寨子村,位于鲁中ns区中间位置,它的东南西北都有大量花生种植。

    花生对于土地的要求比较特殊,土壤不能太肥沃,以砂土为好。如果土壤太肥沃的话,花生会只长叶子不结果子。

    而且花生抗旱抗涝,产量也不算低,在人口密度高的地方引种花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张有矿现在只靠着寨子油坊这一个花生收购点收购的花生,已经不能满足自己生产的需要,所以下一步,自己必须想别的办法了。

    方法呢,倒是也有多种。

    首先,他可以直接从各地的粮站里面购买花生仁。

    2002年的时候,鲁省各地的粮站里面都有花生仁储存,这些粮站除了完成上面下发的储粮指标以外,多余的粮食都会拿出来卖给老百姓。

    而且在2002年的时候,在一些比较大的农村里,都有专门从事粮食收购销售的个体户。

    在2016年以前,农民个人要想收购粮食做买卖,需要专门办理粮食收购许可证,这个证件得需要一定的关系才能够办理出来。

    然后2016年以后呢,国家废止了这个证件,允许农民、粮食经纪人和农贸市场粮食交易者进行粮食收购。

    张有矿收购花生仁,也必须要拥有粮食收购许可证,当然了,这个证件,他是继承的韩家胜的,要不然的话,他这样大张旗鼓得收购粮食,是会判刑的。

    不管是从粮站,还是从个体户手里购买花生仁,价格方面肯定要比自己收购高一些,大约要高百分之十。

    其次,张有矿也可以安排人到各村上门收购花生仁,而且上门收购花生仁的话,价格方面可以适当低一些,甚至于说比市场价格低百分之二十都会有人将花生仁卖给自己。尤其是那些比较偏远的山村里面,信息闭塞,老百姓根本不知道市场价格是多少,即便是故意压价的话,对方也不知道。
1...2223242526...5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