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烽帝国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咸淡刚刚好
“滚蛋。”
第二日,唐曦正式向内阁提出王后人选,以陈相陈庭玉的女儿陈梓萱为王后。这一点,大家其实早就达成了共识,毕竟是唐曦曾经亲口应允的,内阁和礼部有就算有想法也只得赞成。
其实,在唐曦刚刚登上烽王位的时候,大臣们就上书让大王早点敲定王后人选,以便母仪天下,教化万民。想想看,连君王都不想着早点娶妻生子,那些在朝堂的帮助下堪堪吃饱饭的百姓那里会想这些,而烽国朝堂现在的第一政策就是鼓励生育。大臣们巴不得唐曦多纳一些夫人、美人、良人,他这一脉人丁太过单薄,除了他,就只剩个唐辉了,而现在这两个人因为各种原因都还是单身,更没有子嗣,万一出了什么状况,烽国又将大乱。
在唐曦下达旨意之后,内阁便负责起草文件,礼部则负责制册造宝,并且会同宗人府、内务府,备办各种用品。而钦天监则正式开始测算良辰吉日,以便“执六礼”。
礼部很快便将一切都置备妥当,就等纳采、问名的那天。纳采,是六礼中的第一礼,简单来说就是提亲;问名,就是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以便测算男女双方结合是否合适,当然,王族的婚礼是没有媒人的,一般都是君主任命礼使前往。
这一天,唐曦盛装打扮,在雍咸宫正殿太极殿隆重登场。身后的高珂手捧诏书,缓缓的走出大殿,来到东侧的丹陛上,高声宣召:
“诏:命亲王唐辉为正礼使,次辅司马良玉为副礼使,前往陈府采纳、问名。”
“诺!”唐辉、司马良玉两人躬身接过旨意,在高珂的引领下来到礼部大院,脱下朝服,换上礼使的礼服。乐曲声中,两位礼使手捧奉节、奉诏在仪仗队和鼓乐队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奔向陈府。
此时,陈府所有人员早已等在大门口了,他们接受礼品后,将写着女儿姓名、简历、生辰八字等项内容的“表”呈交礼使,并设宴招待唐辉、司马良玉二人。席间,三人相谈甚欢,几杯酒下肚,脸色微红的陈庭玉便做起了月老,不断的向两人介绍未婚的少女。
“王爷、良玉,您二位现在也还是单身吧,这可不行啊,大王现在都定亲了,你们也得抓紧啊。这狄秋城内的小娘子,老夫是略知一二。比如刑部的刘侍郎,有一个女儿,年芳二八,老夫为小儿选媳时曾见过,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肌肤柔滑如脂,长
第四十三章 大婚(三)
前边五礼后,重头戏是亲迎。寻常百姓一般是新郎带着迎亲队伍,去岳父家中接新娘。到了国君身上,由于地位至尊,于是改成派一个有儿有女的大臣,做代表去迎亲。而唐曦委派的大臣是唐曲,内阁辅臣,原烽国的宗正,面子里子都给了陈庭玉,算是对他支持自己的一种奖励。
天不亮,雍咸宫内就燃起了爆竹,火盆里的嫩竹子通过燃烧,猛的爆裂开来,发出“噼噼叭叭”的响声。一队队穿着新衣的宦官、宫女忙的脚不沾地,有的不断的往火盆里填竹子,有的捧着一双红色烫金双喜字儿大蜡烛,有的在宫中御道上铺红毡子。
宫内的门神、对联焕然一新,各宫门、殿门红灯高挂,正门太和门、太极殿、宣政殿,两仪殿等都悬挂双喜字彩绸,门上的双喜字是一早就贴好的。
看着热闹的雍咸宫,看着外面忙碌的宦官、宫女,一夜未眠的唐曦任由宫娥们为自己穿上红色的袍服。等一切穿戴妥当,他挥退所有人,缓缓的走到窗前,背着手看着天上那轮还未落下的明月。夏大陆的夜空很清澈,可以看到漫天的繁星,这里的月亮要比地球的更大,像是一块悬挂在天际的磨盘,以唐曦的目力甚至可以看到月亮上那些被陨石砸出来的巨坑。
越是热闹的时候,唐曦越是觉得孤单,自己带着记忆来到这个世界,与这个世界的人是那么的不同,即便自己很努力的想要融入进去,但依然如同那黑夜里的萤火虫,那般显眼。温柔的母亲去世了,疼爱自己的父亲也去世了,这让唐曦的内心更加的孤寂,前世的自己孑然一身,今世的自己依然如此。
唐曦非常讨厌这样的政治联姻,但是时事所迫,让他不得不勉强自己、说服自己。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自己的地位,怀疑自己能不能统领偌大的烽国。
殿外轰鸣的爆竹声打乱了唐曦的心绪,让他数十年来练就的那颗坚韧的心出现了一丝裂缝。唐曦眼神逐渐的开始迷茫,自己为什么会来到这里为什么要重新经历这些痛苦自己到底在做些什么前世种种如同一幕幕的电影画面,不断的出现在自己的脑海中,最终定格在了那个破碎的花瓶。
唐曦脑海中的画面一转,今世自己遭遇的一切再次浮现眼前,贫穷、孤独的小子一跃成了王子,他很满足,想要像前世一般,一辈子碌碌无为下去。但是事与愿违,一切都来的太快了,让他根本没有机会去反抗,他唯有不停的鞭笞自己。是的,自己不能软弱、不能犹豫,慢慢的,唐曦的眼神开始变得坚定,心中的那丝裂缝开始愈合。
“二哥。”“二弟。”
身后传来了两道熟悉的叫声,唐曦不用回头也知道是谁,不用通禀就能进入自己寝宫的,只有自己的姐姐和弟弟。
“是啊,自己还有亲人,有家族,还有烽国,在这个世界,有无数的人跟着自己,自己必须对他们负责。我不在是前世那个孤苦无依的唐日秀,知道了母亲的不舍,尝到了父亲的爱护,有姐弟,有袍泽。最重要的是,有千千万万的烽国百姓,为了他们,为了烽国,也为了自己的抱负,牺牲再多也是值得的。那么多人为此失去了生命,我不过就是娶一女子,有何想不通的,烽国的稳定才是最重要的!从今往后,我就是我,吾乃烽王,吾名唐曦!”
心里的那丝裂缝轰然愈合,再也没有一丝痕迹。唐曦缓缓的转过身,脸上没有了茫然,还露出了微笑;眼神也不再迷离,黑色的眼眸愈发的深邃。只不过一夜未眠让他脸色稍显苍白。
“寡人没事。”唐曦看着眼前两人露出担忧的眼神,便摆了摆手,示意自己很好。
“二哥,时辰差不多了。”唐辉今日同样是一身红色的锦袍。
“嗯,走吧。”
&
第四十四章 城长万里
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五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是却给烽国带来了极大的变化。一场蝗灾,一场兵灾,搅的烽国风云涌动,七郡大乱,导致人口锐减。百姓们食不果腹,衣布遮体,唐曦接手的烽国已是百业凋敝、民不聊生,全国人口不足三百万户。
为了恢复国力,五年来,唐曦以唐太宗李世民为师,励精图治,时刻注意叮咛自我克制**,嘱咐臣下莫恐上不悦而停止进谏。由于初期剥夺世家贵族的封地和爵位,导致朝廷上下不满,内外不稳,百官惫懒,唯恐唐曦再行霸绝之事。唐曦命天眼秘密传播消息,说只等烽国恢复国力,便要一雪前耻,大业一成,封公封侯,良田千顷,旦夕之间。满朝文武这才放下心头的忧患,毕竟他们都不是傻子,不会认为这只是谣言,如果烽王没有开口,谁敢说这话。
政治上,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既往不咎,整饬吏治。唐曦熟读华夏五千年的史书,明白什么叫官逼民反,所以十分重视吏治的清明。曾命萧贺、司马良玉等内阁大臣为黜陟大使,巡察全国,考察风评。
唐曦亲自考评各郡郡守、郡尉等地方官,为此还特意命人制作了一十四道屏风,将各地方官员的功过写于其上,作为升降奖惩的依据。
唐曦担心下面有事而朝廷无人接手,便规定五品以上的中央官员轮番值守内阁,以便随时廷见,垂询民间疾苦和施政得失,百官遂自励廉能,直接提高朝廷效率。
三年前,唐曦曾想开办各种学馆,他太清楚广开民智的好处,奈何烽国无人。他多次派人前往各文化教派,却都一一无功而回,像儒教、道教、法教等都视西北为蛮荒之地,百姓不足教化。见此,唐曦只得放下胸中的打算,将其深藏于自己的心中。
经济上,唐曦真正的做到了轻徭薄赋。在这样的一个科技不发达的冷兵器时代,粮食的重要性要远大过金钱。所以,农业的发展就很有必要,他施行的均田制和摊税入亩,让百姓耕者有其田,安定生产。
藏富于民,这是唐曦的施政宗旨,百姓富了,那烽国自然就强了。为了减轻百姓的负担,他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又将曾经的十五税一减为三十税一,还经常减免各地的赋税。并且带头戒奢从简,节制**。
对于所谓的“士农工商”的说法,唐曦嗤之以鼻,每个人、每个岗位存在必然有其道理,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最为现代人,他不排斥商业,甚至大力发展,提供各种便利。其中,被收了封地的各家族也是获利最丰的,不然,那会那么乖乖听话。在唐曦有意的引导下,各国的商人纷纷涌向烽国,新兴的商业城市像雨后春笋般地兴起。
百姓吃饱了饭,还有了余粮,这才让得唐曦松了一口气。他决定巡视一下七郡,而第一站,就是永安郡。这几年唐曦奉行远交近攻的策略,大力交好铁厥,抑制乌朔,乌朔数次南下也都无功而返。
麦城城外,镇北将军孟阔,出城十里迎接。看着这个先王时的猛将,唐曦感慨万千,此人是被埋没的帅才,一生被困于北境三城,如今也已是两鬓斑白。他离孟阔还有百步之遥便下了銮驾,步行前往,以示尊重。孟阔见此,赶忙疾步上前,一甩战袍,单膝跪地。
“大王使不得,老将怎敢受大王如此大礼。”
“孟卿快快请起,您为烽国镇守北疆,寡人理应如此。”唐曦扶起孟阔,看着眼前这位烽国的功臣,忍不住说出心头的话语:“老叔啊,是我唐家对你不起,您可千万不要怪罪啊。”
听到这话,孟阔吓了一跳,又要跪倒,唐曦一把拖住,对他点了点头。孟阔哪能不知道唐曦的意思,万般滋味涌上心头,忍不住老泪纵横。唐曦也是眼眶微红,不过很快便忍住了,他轻轻的拍了拍孟阔的手背,他高声说道:
&n
第四十五章 鲁子安
“回大王,小人名为鲁成,字子安,只是一介书生,曾经有幸结识司马大人,得司马大人赏识,将我带在身边。”青年躬身回道。
“哦良玉的眼界可是很高的。那你便来试试吧。”
“诺。”
鲁成走到桌案前,闭眼沉思,好一会他才睁开双眼,眼中闪着自信的光芒,然后俯身提笔便写。
南来北往走西东,人生杳杳在其中,天也来空地也空,换了多少主人公;
夜静听得三更鼓,翻身不觉五更钟,从头仔细思量起,便是周公一梦中;
一场辛苦一场空,死后还归泥土中,身归泥土气随风,一片顽皮化臭胧;
在身置得万倾田,死后只得三步地,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万里长城万里空,百世英雄百世梦,沉舟侧畔轻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一首长诗,一气呵成,鲁子安放下毛笔,退后几步。唐曦走上前,认真的看完这首诗,沉默了好一会,才缓缓的开口道:
“好!”
“好一句万里长城万里空,百世英雄百世梦!”
唐曦心里其实是吓了一跳,他差点以为张廷玉也穿越了。后来想了想,便被否决了,如果穿越那么容易,那还叫穿越吗但是不放心的他还是轻轻的说了一句。
“大清”
见鲁成毫无反应,这才放下心头的巨石。继而他转头看着众臣
“你们知道他这首诗的意思吗”
见众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司马良玉等人欲言又止,唐曦笑着继续说道:
“他的意思是说这座长城是空的,是个没用的东西。子安,寡人说的对吗”
“回大王,是的。”鲁成弯腰九十度,躬身回道。
“嗯,能跟寡人说说为什么吗”唐曦同样脚伸直弯下腰,背着双手,与鲁成面对面,和颜悦色的问道。
见唐曦弯下腰,似乎是被吓到了,鲁成赶忙跪倒,一揖到地,头都不敢抬。唐曦见此,哈哈一笑,拍了拍鲁成的肩膀,示意他不用害怕,然后直起身,那手中的扇子指了指鲁成,说道:
“子安啊,你无须害怕,照实说。就算你说错了,寡人也不怪你。”
“诺!大王,数百年来,我中原各国为了抵御北方的侵略,便修筑了这万里长城。但是草民认为,这万里长城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中原地区各国纷争,诸侯国改朝换代已是家常便饭,但是不管是哪个国家都没有能抵御游牧名族的南下。遥想当年,洛天睿统一中原各部落,成立了天睿王朝,何曾有过这万里长城,而草原部落对中原却不敢有一丝的不敬,洛天睿率领十万大军便能撵的草原人惶惶如丧家之犬。草民认为,在国力强盛时,我们根本不需要长城保护,而在国力衰微之时,长城又不能完全起到作用,所以才说万里长城万里空,百世英雄百世梦。”
鲁成双手抱拳,低着头,声音却非常的坚定有力。唐曦没有对他的话给出肯定的答复,只是继续称赞了一句他写的诗。
“自天睿王朝到现在的数百年间,有无数歌颂长城的诗句,但在寡人看来,唯有这一句才真正的有意义。”
说完转身就走,也没有去管跪在地上的鲁成,各大臣急忙跟上。司马良玉见鲁成还跪在地上,走到他面前,用力将他扶了起来,替他拍去身上的尘土。
&
第四十六章 麦浪滚滚
护卫着唐曦的这十数名军士是神武卫中的高手,算是士兵里精锐中的精锐,他们的高头大马皆装备了马鞍、马镫、马掌,只是被黑布盖了起来,让人看不出来。
马鞍一侧装有得胜钩,上面放着一杆长约一丈(2.5米左右)的马朔,矛尖寒光闪闪,锋利异常。马鞍另一侧挂了一把巨弓和几壶箭矢,弓是八石弓,这样的弓,能拉开的人寥寥无几,唯一不同的是弓的两边分别装有一个滑轮,样子极像现世地球的复合弓,但是不像复合弓那样能折叠,格物院将这种弓命名为“射日”。马尾处还配置了一把流星锤。
十数人连夜赶路,终于在第二天傍晚,进入了山源郡境内。此时的庞鸿畴骑在马上已经是摇摇欲坠了,大腿内侧被磨得的起了水泡了,唐曦骑在马上无情的嘲笑着,而庞鸿畴却视而不见。唐曦自起兵复国,几乎有一大半时间都是在军营里渡过,与士兵们同吃同睡,一起训练,训练量更是普通士兵的数倍,所以这点路程对他来说只是小菜一碟。
唐曦命令神武卫脱下钢甲藏好,换上常服,将武器全部遮盖起来,便牵着马走进了一座小山村。山源郡连接着横断山脉,土地肥沃,数次兵灾都没有祸及此处,所以百姓相对富庶,现在烽国的税赋有三成来自山源郡。
走近村落,农户们似乎刚从地里回来,都忙着赶回家吃午饭。因为唐曦这个烽王有一天三餐的习惯,导致富庶起来的烽人现在也开始一日三餐,美其名曰:“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路过的农人看到唐曦也没有露出对外乡人的排斥,大多都是笑笑,点头示意一下就走了,唐曦每回都会礼貌的回礼,而其他的也都只是好奇的盯着他们这群一看就是富庶人家的家伙看两眼。
沿着农户们反方向走去,不一会,唐曦便看到了一副人间盛景。现在正值春分,无边的麦田,一片绿油油、清爽爽,微风吹过,飘来阵阵麦香。唐曦忍不住深吸了几口气,闭着眼睛,一脸的享受,如果不是肚子发出了抗议的叫声,他能站一整天。睁开眼,尴尬的笑了笑,缓缓的走近细看,麦田里,麦穗儿粒粒饱满,风一吹,麦浪滚滚,让人心旷神怡。
夏炎即将到来,麦子也快到了收获的时节,看着那被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的麦秆,唐曦仿佛看到了一缸缸的小麦、一个个热气腾腾的白馍馍、一碗碗飘着油花的面疙瘩,顿时感觉自己的精气神猛的升起,浑身有使不完的气力。似乎有水滴划过脸颊,唐曦伸手打算抹去,发现原来是自己的泪水,他擦干泪水,自嘲的笑了笑,转过头。
“这样的美景,寡人真是永远也看不厌。这是上天送给寡人最好的礼物。”
说完,便看到了庞鸿畴脸上流满了泪水,已经泣不成声。唐曦低低的叹了口气,五年前的蝗灾同样波及到了山源郡,当时的庞鸿畴正被唐曦派在龙寒身边当参军,谁都没有想到庞鸿畴的家人会被活活的饿死。等庞鸿畴收到家书的时候,家人已经离世多时了,对于这件事唐曦一直都非常自责,认为是自己没有照顾好下属的家人,所以对于庞鸿畴,他是能赏则赏,能让则让,还亲自为他保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