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重生2005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金蛮豆
我的重生2005
作者:金蛮豆
【第三届网络原创文学现实主义题材征文大赛】参赛作品
第一章:一不小心重生了
李正夫浑身一颤,满目诧异的望着远处绿油油的高山,然后便无神的望起了天空……
暖暖的太阳,地上已经晒的火热热的了,几只老公鸡带着几群母鸡正在地上找食吃,田野里的雄蛙正呱呱呱的勾引着雌蛙。
天上有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使人觉得憋气。
他mmb的,重生,他居然重生了,看着身后那几间破旧的瓦房,他还是有点不敢相信。李正夫大口地吸着气,脸上有些魔怔。
他明明记得前门那棵老核桃树在自己09年打工回来的时候就没了,怎么会…
但是很快,李正夫脑子里就浮现出很多陈旧的画面,类似于电脑重新加载某个程序。
这些画面本来已经变得很模糊,经过重新加载一次,又变得无比熟悉。
只是这种事实多半有些令人窒息。
但是墙上的日历确确实实显示的是:2005年4月11日。
李正夫记得他去上厕所还唱妹妹胸前两个包诶我想摸诶,中间还有一条河诶,弯弯溪水,,,,,想着明天放假,准备去那玩,吃点什么好吃的,小歌唱着去尿尿了,这小日子过的,就一个字“爽”.他李正夫虽然无权无势,可因为老爸老妈身体健康,无病无灾,他们一个月工资一万多,也在县城里买了房,自己没有后顾之忧,每个月有二三千的工资,又因为厂子包吃包住,又没远大志向,所以小日子过的悠哉悠哉的。
可妈的谁在厂里堆棉包的时候不堆稳定,还堆了三层楼这么高,上千斤重啊,就这么给我砸下来了我的小命啊,就这么没了,纺织车间的小姑娘们再见了。
记忆到此为止,他真的重生了。
那个世界的父亲母亲怎么办啊,不知道他们得有多伤心
他们苦了一辈子还没享福了,我还没有尽我的考道了。
现在他觉得上辈子挺没用的,不管不顾家里情况,读书不行,初中毕业以后没考上高中,在家里混了两年吃他们的,还经常和他们吵架,惹他们生气,并没有尽到什么家庭责任。
李正夫顿时就像被某种无名的伟力扼住咽喉,呼吸困难,胸腔里挤满一丝苦涩,竟然止不住地开始往外冒眼泪。
这贼老天,自己不是人。
“
哥,哥,你怎么了!家婆.(这是老家对外婆的叫法,外公叫家公),你快来,我哥不知道怎么了!”
弟弟王磊有些慌了。
杨娣兰放下手里的鸡食盆,手往围裙上一抹,火急火燎地跑出来。
乍一看吓了一跳。
外孙正夫竟然哭的跟个泪人似的,这要不是自个一直在家里干活,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被谁揍了【…… ¥免费阅读】
难道孩子想他爸妈了,可不才出去打工没几天吗
这么快又想了,可这孩子和他爸妈经常吵架吗
“怎么了这是!正夫!正夫,有什么事快跟家家说!”
“闻在贵!闻在贵,你这个死人哪儿去了!正夫啊,你这是怎么了磊磊,快去喊你家公。”
平息下来。
明白自己再也回不去,李正夫也就索性不去想那些东西了。
他在家里排行老大,现在17岁,今年刚刚参加完中考,不、应该叫初中会考,拿毕业证的考试,中考在6月份去了,离现在还早,但会考4月份就考完了,考不上高中和不上高山的就可以回家了。
重生在2005年会考完的第二天,如果没记错多了话,我应该不上学了,就算重生他也考不上高中,上辈子就是个学渣,
而且这么多年过去了,以前学的早就还给老师了,自己也不是读书的材料,所以这辈子也不准备上学了。
我好像依稀记得今年高中收学生分数线特别g县里还只有二个高中,内陆教育还很落后,上高中比上大学还难。
初中一个班六七十人,能考上高中也就一两个两三个什么的,少的要死,所以我也就没什么希望了。
家婆家里住着四个孩子,一个个都不大调皮的要死,是四个姨的孩子,从断奶后就在家婆家里住下了,一直供养到现在。
他上面有个大姐李凤,是大姨家的比他大二岁也19了,不过没在家婆家住,大姨家离这也不远,都在一个村里,走路半小时就到了。
现在我还记得小时候大姨家有好吃的都给我送过来,大姐都得不到吃。
想来是那时农村重男轻女思想比较重,而我家婆家里母亲那辈都是女的,我有四个姨却一个舅舅都没有,而我爸又是入赘的,所以当我这个小外孙出生后可想而知我有多受欢迎,当时把我宠爱的不行了,现在想起那幸福的时光,真是爽死了。
.
老四王磊,6岁,四姨娘家的,也才小学一年级,但在农村三四岁就可以帮家里干活了。
老二邓平7岁,小姨娘的儿子,老三闻文也才六岁半,都是儿子,都和李正夫关系很好,都听李正夫的话,没办法,不听话要挨李正夫揍。
家婆和老五蹲在门槛上撕弯豆茎,老三带着老四出去捡柴了烧火做饭去了.那时农村是烧柴火做饭的,只有冬天才烧煤炭。
玉米秸、麦秸、棉花茬、豆子秆、都在柴火之列。家里人多,饭菜要做很多,地里的麦秆,稻秸肯定不够烧,所以经常全家一起去很远的地方砍柴火,晒干以后带回家烧。
李正夫看着那几列要塌的瓦房屋,欲哭无泪,没有一点人生豪迈,重头再来的勇气。
三列瓦房屋住着七口人,不知道家公到哪里干活去了,现在也就家婆杨传娣带着老三和老幺睡一间,他睡一间,家公和老四一间。
李正夫在这里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时光,十分怀念这童年回忆。
.记得小时候过的无忧无虑的,每天除了玩就是吃,又受家人宠爱,长大以后就不行了,考虑的事情多了。
小时候,出生在山村里的李正夫曾经无数次憧憬着住在大城市里的生活。电视里,高楼大厦、车水马
第二章:童年的原野
第三章:捉黄鳝
李正夫带着几个孩子全部分开行动。
虽然炒股他不会,股票是涨是跌他都看不懂,跟别提什么炒期货,什么杠杆了。
可捉黄鳝,捉螃蟹,抓泥鳅摸鱼,这些偏门活,李正夫都是无师自通,他认第二,真没人赶出来争第一。
手里拿着黄鳝夹,带着手电筒。
“这儿有一条黄鳝!”二弟邓江弟因兴奋过度而大声尖一叫起来,然后又下意识的捂住嘴。
我们看了看田里,幸好,黄鳝没溜走,李正夫神速地拿起钳子,“扑通”一声,钳子伸进了水了里,.把黄鳝稳稳当当地钳了起来,不过,黄鳝可不是个省油的灯,它的筋骨硬的可是名不虚传啊!它他把尾巴死死地盘住钳子,
小山村里的梯田,一望无际,一晚上只能走完一小片地方。
没走几步,又发现这儿有条泥鳅!好大!,李正夫欣喜若狂,急忙跑过去,本想喊邓平拿小网兜来抓的,可是我看见邓平已经走远,来不及了,我只好自己动手抓,虽然我知道,能抓住的几率非常小,但现在也只能这样了,放手一搏吧!他小心翼翼地把手放到水里,可还没等我下手,泥鳅就一头扎入水中,不见了踪影。
再走就是危险地区了,为什么说是危险地区呢因为那里是个小沼泽地,经常有蛇出没,草又非常深,他们三个小孩子怕被蛇咬,就屁颠屁颠地跟在李正夫身后,连大气都不敢出。
终于越过了蛇的租界,他们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在这里真可以说是度分如年,现在他们安全了,李正夫也就放心了,毕竟把他们三个小孩带出来,不能让他们有危险,需要照顾他们的安全。
他们三个小孩磨磨蹭蹭地往前走,因为捉黄鳝捉了这么久,也比较累了,而桶里面黄鳝也差不多快装满了,桶也很重了,下次来应该带个尿素肥料口袋来,比较方便,桶这玩意本身它就有一定重量。
“给哥呗”,看着后面双手提着桶的四弟磊磊哼哧哼哧的走着路,李正夫一脸笑容的看磊磊的小胖脸。.
“哥哥(sc方言读锅锅),我拎得动”
“恩,那走慢点”.
低头就又看见了好几条黄鳝,因为挨着田埂比较近,连黄鳝夹子都不需要用。
他不慌不忙,大拇指和食指同时用力,一条足有三两重的黄鳝被单手掐了出来。.
磊磊看到哥哥抓到了黄鳝,兴奋的送上了桶子。
这个年代农药污染较少,吃这玩意的又少,奶奶个熊,狗日的,个个都快成黄鳝大仙了,隔以后能挖出一条六七两的黄鳝,都能上新闻,一会就整了七八斤,桶子算满了。
“抓的真多”,老三闻文捉黄鳝捉的也差不多了
“你把这些桶子送回家,带空桶子回来,也把磊磊带回去,现在起风了,有点凉了”,李正夫抬头看看夜空。
“哥哥,不冷”,满脸泥点.的磊磊还是很兴奋。
“听话,跟闻文回家”,闻文也没废话,直接一手抓起了磊磊的手,一手提桶子回家了。
李正夫来到梯田最低处,把旁边的小河沟子拦了一个网笼子,用泥把笼子两边拦住,然后让邓江从河沟上游开始驱赶。
沟里一下水声四起里面鲫鱼,草鱼,甚至还有一大群万年鱼(家乡一种永远也长不大,只有指甲盖大小的一种鱼)往笼子里钻,还有不少泥鳅、黄鳝在笼子里乱蹦,扒开笼子缝还有螃蟹。
这次真是发财了。
“磨叽什,赶紧过来,把鱼先捡起来送回家,大鱼用水养
第四章:入城卖鳝
大白天里站在大太阳底下,空中水腾腾的热蒸汽便直往人身上扑,夜晚起了凉风,才渐渐将那股子憋气闷热压了下去。
忙完了一切,洗好脚,李正夫就让邓江别看电视了,赶紧睡觉,明天要早起,也好跟着赶集的摩托车去镇上,再转车去县城。
他虽然不因也直接上床了,这年头,电视节目也就那些,看着没意思。
没手机,没电脑,没wifi,除了每天到处玩,田野里捉黄鳝、摸泥鳅。山上逮兔子,追野鸡,没有任何可以称之为娱乐的活动,不然哪来的这么多皮孩子。
大概在鸡叫二遍的时候,李正夫就赶紧催促邓平起床,如果去晚了就赶不上车了,
虽然这几年经济好多了,但是跑客运的车还是太少,路有三四十公里,还带着一百多斤多黄鳝泥鳅干鱼去县城做生意不可能走路去。
路过村旁,到处狗叫,还响起人们起夜的声音。
红泥镇,yn县下最大的小镇之一。
地处中间位置,四周所有的乡村都是要在这里交易。唯一通往县城的道路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总的来说这里就是一个交通枢纽。
很多的小贩都是在这里摆摊交易,不管是卖菜的还是卖水果的,或者是卖衣服的。不算宽大的街道上上,全是小贩。
“上街走,下街转,都快到我这里来看一看。十块钱买三样,三样只要十块钱。”
“土鸡,老母块一斤。”
“二十五元一件,所有的衣服都只要二十五元一件,你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啊。”
“我的这个中药乃是家传的,不管你是腰间痛,或者是脑袋疼,只要三幅药保管有效。不相信,不相信你买一副回家试一试就知道了。”
苗族特效药,治风湿,二十块钱,你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阿,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今天,是红泥镇的赶集日。每逢三六九,就是红泥镇这个酒城市边缘小镇的赶集时间。周边无数的农民都要到这里来卖自己的蔬菜,或者是来这里买上一些自己家里的需要。
一辆笨重的五羊太子摩托车,从西边的一条水泥路道上进来。来人就是李正夫这邓江两人,此刻的两人都是全身颤抖。
废话,能不颤抖吗寒冷无比的早晨,骑摩托车行驶几十里路,两人早就冷的不行了。
即便李正夫因为前不久重生,对于他第一做买卖,内心火热无比。但是,不管内心如何的火热,都是抵挡不住寒风对于身体的侵袭。
他怕黄鳝闷死,每过半个小时就往蛇皮口袋里倒一次水,这样袋子更沉了,时间悄无声息过了一个多小时,面包车到达了yn县城,下车把黄鳝搬到菜市场,累的兄弟俩大喘气,走了一里路左右才到了县城菜市场。
天还刚开透,光线不甚明亮,将周围零碎的物事映得影影绰绰。
来的早点的小贩已经开摊,叫卖身是肯定和红泥镇差不多的,都还不是投机和城管打游击战的年代呢。
城中和乡村的各种相异之处,几乎是从每天清晨就开始展现的。
李正夫赶快占好位置,然后就从怀里掏出干饼子让邓江赶快吃一点,他趁着买菜的还不多,赶紧跑步去了三姑家的菜摊,在三姑那里拿了一把电子秤和塑料袋,又端了一大碗豆浆回来。
天慢慢的越放越亮了,路上的行人也渐渐多了,买菜的人也多了。
他转了一圈,看到旁边有个猪肉摊子,问了价格,心里有了数,这年头只有猪肉才算荤菜,油水多。
黄鳝泥鳅要卖出的价格比猪肉价格高,这也是物己稀为贵麻。
“大姐,给你捞几条,补虚劳、祛风湿”,好不容易看一大姐在他摊子上留着不走,现在不卖吆喝,要等到什么时候。
“什么价”。
“大姐,九块五”,李正夫这几十顿饭吃土豆,大白菜嗓子都吃的疼,肚子里没有一点油水,真的需要挣钱买几十斤肉吃,不然他才不会卖这么便宜了,刚才李正夫去问了问猪肉价,也是九块五一斤。
农民穷,肉吃的比较少,每年就靠自己养的过年猪,一头猪吃一年,农村每家每户还人口众多,农活是个体力活,每年一头猪根本不够吃,有钱的可以去买,可农民又有几个有钱呢每年养几头猪牛卖的钱堪堪够交子女的学费,不少农村人买农药、种子都需要借钱。
&nbs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