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烽帝国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咸淡刚刚好
    元帝当时也是心中忌惮,便打消了封侯的念想,将先祖留在身边。失去元帝的信任,这对先祖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他意志消沉,再也没有早出什么新式的器物。

    但是,那名大匠师还是不肯放过先祖,在一次宫廷宴席上,蓄意将先祖灌醉,然后悄悄的送到元帝一位妻子的房中。

    元帝发现自己妻子的房中有别的男人,盛怒之下,欲处死先祖,但是感念其功业,便罢了他的官,夺了他的爵。先祖无奈,明知被陷害,但苦无证据,便只得趁夜色悄悄的出走京都。

    此时,那大匠师又进言,说不能放走先祖,这是一个祸害。元帝觉得他说的有理,便派了士兵寻找,结果当然是找不到的。

    元帝见找不到人,便下了必杀令,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先祖不管到哪,都会被人发现。幸亏先祖的机关术了得,这才躲过了数次杀机。

    就这样,一路跑一路杀,来到了蜀郡之地。当时,这里还是一片蛮荒,追杀之人不敢贸然进入,怕丢了性命,这才作罢。先祖带着妻儿,跋山涉水,最终在眉黛山落了家,消失在了世人的眼中。

    先祖曾留下祖训,不得子孙后代入朝,不得带外人进山。”

    姬宏达一口气将故事讲完,唐曦也耐着性子听完,听到最后,发现了不对,这是委婉的拒绝自己啊。他看向姬宏达,依然是那副笑眯眯的样子。

    “前辈的意思是不愿意出山”

    姬宏达摇了摇头回道:

    “殿下莫急,老朽的故事还未讲完。”

    “前辈请继续。”

    “姬盘先祖一直对朝堂深恶痛绝,严禁子孙后代进入。但是,在先祖弥留之际,却发生了一件事情,让先祖改变了心意。”

    “哦什么事”唐曦好奇的问道。

    姬宏达仰起头,看向屋顶,脸上露出一副激动的神色。

    “先祖得到了上天的指示。”

    “什么!上天的指示!”

    唐曦一脸不敢置信。在夏大陆,这姬盘算是封建时代最出名的科学家,怎么也会相信这鬼神之说。

    “是的。姬盘先祖本已断气,但当先祖的儿子,姬孽先祖要为他盖上白布的时候,姬盘先祖却猛的做起,拉着姬孽先祖的手说他看到了“圣光”。”

    “圣光可是今日看到的那道圣光”唐曦疑惑的问道。

    &nb




第七十章 蜀郡奇人(六)
    唐曦听完姬宏达的解释,稍稍释然,他决定,回去之后,要好好的查一查天眼、地煞,看看是不是有别的什么人混进来。

    天眼、地煞的事情可不是什么小事,万一混进了太多的细作,那等于是把自己暴露在敌人的剑下,任人宰割。

    姬宏达递给唐曦一块玉佩,说道:

    “殿下回去之后,可将这玉佩交给姬琛,他看过之后便会明白的。”

    唐曦伸手接过玉佩,仔细的看了看。玉佩呈月牙状,墨绿色,两头有明显的断痕,玉佩应该有两枚,这只是一半其中的一枚。见唐曦在翻看玉佩,姬宏达笑着继续说道:

    “当年唐辉亲王组建天眼,姬琛因交游广阔被吸引进入,在知道殿下的事情之后,便一直默默的关注您。他多次向老朽表示,遇到了明主,希望能够向您透露身份,但都被老朽拒绝了,祖训不敢违啊。”

    “原来是这样,是寡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望前辈不要介怀。”

    唐曦对自己的误解并不尴尬,作为君王,时时小心,事事谨慎是必修课。即便姬宏达这样说,唐曦也没打算马上任用姬琛。

    用人就要不停的观察,一遍两遍是看不清楚的。诸葛孔明曾经说过:醉之以酒,以观其性。按姬琛的才学,只能是被安排到格物院,才能发挥他的用处。

    只是,格物院是什么地方,那是烽国最机密的所在,常年有数千神武卫把守。里面的匠师,皆是唐曦数年来,千辛万苦的从中原各地搜罗来的。

    那些匠师的家人也都是被接进格物院里安置的,一应吃食皆是由专门的人负责,一年只有一次外出的机会,还必须有神武卫和地煞的人陪同。

    唐曦给了他们以前不敢相信的待遇,当然不希望他们背叛,虽然,照目前看来,那些人都是感恩戴德的,没有一个叛逃的迹象,但是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啊,小心无大错。

    不说里面的匠师失去一人是多大的损失,单单是里面的机密图纸,也不允许遗失一张。“神匠”一族太过神秘,谁知道他们有没有什么后手。

    当年姬盘的事情,谁又能说得清楚呢元帝能够统一中原,教化万方,绝对算是一个千古明君。

    唐曦不信,元帝会看不出其中的纠葛,也不信他会被自己的臣子利用,更不信姬盘逃走他才想起灭口。如果是这样,他就不可能做到这千古霸业,这事情本身就透露着邪性。

    “殿下折煞老朽了。”

    姬宏达赶紧站起身,躬身施礼。

    “前辈不必如此,既然此间事了,那寡人就先回去了。”

    唐曦站起身,准备返回。毕竟现在在打仗,自己身为主帅,不能离开太久。虽然现在魏宋两国顾不上自己,但就怕万一出什么自己无法掌控的事情,再想弥补,就晚了。

    “殿下不如用过饭食再走吧,老朽让弟妹弄几个可口的小菜。”

    见唐曦要走,姬宏达赶忙起身挽留,身旁的姬宏成也起身说道:

    “是啊殿下,现在已是正午,想来殿下还未用过吃食,不如在寒舍将就一下,内子对厨艺一道,还是颇有研究的。”

    “不麻烦前辈了,军中事多,寡人得立刻赶回去。如果以后有机会,寡人再来叨扰。”

    唐曦摆摆手,拒绝了两人的邀请,带着一众巴图和龙元还有一众亲卫,直接往外走去。姬宏达、姬宏成两兄弟面面相觑,跟着唐曦走出房子。

    “两位前辈不用送了,回去吧。”

    走到院门口,唐曦朝两兄弟微微施礼,然后客气了一句,便径自朝来路快步而去。

    看着唐曦远去的背影,姬宏成微微叹了口气,对兄长说道:

    “好一个烽王,这天下怕是要大乱了,可惜我二人生不逢时啊。



第七十一章 孙缭
    宋国始终是不敌魏国的水师,经过近一个月你来我往的江面拉锯战,魏军终于突破了宋军的防御,一举登上宋国本土。

    这是唐曦回营之后收到的消息,除此之外,还有一条信息,是说魏王公孙博文大胆启用了一位年轻的主帅。据说,这位主帅名叫孙缭,出自一个落魄豪门,年纪不过二十几岁,是公孙博文能够坐上王位的最大帮手。

    当年,老魏王突然病逝,没有留下任何遗诏,致使魏国的几位世子公开争夺王位。老魏王原本是打算将王位传给大儿子公孙博文,因为这个儿子的文韬武略是最出色的。

    不过,人都是有私心的,魏国文武明知道老魏王的意愿,但是他们都有自己拥戴的世子,为了自己和自己家族能够成为豪门世家,公侯万代,便也不顾上君臣之义了。

    他们表示,既然老魏王没有明确的旨意,那就是所有人都有机会,既然有机会,为什么不争他一争。于是,在各自属臣的怂恿下,世子们忘记了兄友弟恭,抛掉了兄弟之义。

    整整五年时间,魏国被分割成了数个国中国,魏国朝堂成了摆设。幸运的是,各边军将军都没有参与其中,一心镇守边疆,让打算浑水摸鱼的宋、霄、越三国无功而返。

    直至五年后,势力最大、掌控最广、支持的官员最多的公孙博文,一举荡平了内乱。

    在内乱初期,不过十岁出头的孙缭通过豪门的特权,给公孙博文寄了一封密信。

    信上劝说公孙博文不要急于动兵,一定要先打好基础。他的势力最大,必定会成为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一个弄不好,就容易被其他人群起而攻之。

    收到信,公孙博文召见了这个小孩,看着十岁出头的孙缭,公孙博文忍不住一阵恍惚。他回过神来,语气疑惑的问孙缭:

    “小兄弟,这信是你写的吗”

    “世子,小子以为,应该没有第二个孙缭给您写过信了。”

    孙缭挠了挠头,他年纪虽小,但是说的话,却不是幼稚之言,相反,倒是颇为风趣。公孙博文点了点头,再次问道:

    “记得,你孙家祖上似乎也是大将军吧”

    “是的,世子,小子祖上曾担任镇北将军。后来因为家中没有出什么人才,便日渐没落,直到小子这一代,连一片遮风避雨的地方都没有了。

    小子从小便以行乞为生,曾去过宋国、烽国,听说魏国出事,小子觉得这或许是个振兴家族的机会,便赶回来了。”

    孙缭一五一十的将自己的情况都告诉了公孙博文,没有什么隐瞒,至于这几年孙缭是怎么过来的,公孙博文没问,他也不会说。

    “真是没想到,你小小年纪,就有如此的见识。也罢,不如你跟在我身边,他日我大业得成,不会亏待于你的。”

    公孙博文像孙缭做出了自己的承诺,但是孙缭却笑着拒绝了。

    “世子,小子现在恐怕还不能帮助您。这次回来,除了为您效力之外,还准备找一位奇人拜师。小子听说,在咱们魏国的川郡,有一位道士,才高八斗、学通古今。

    只是其人行踪飘忽,洗好游历天下,此次小子归来的时候,无意间听到有人说在川郡见过他,便打算上山拜师。如果错过这一次,下次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在遇到了。”

    “魏国还有这样的奇人我怎么没听过”

    公孙博文非常奇怪,自己身为大世子,自己国家有哪些大能,



第七十二章 招揽
    唐曦背着双手站在一张巨大的方桌前,方桌上是一副完整的军事沙盘,沙盘是用泥沙、兵棋和一些材料堆积成。这东西在夏大陆还没出现过,是唐曦前世在电视上学的,真实的还原地形、地貌。

    以前,唐曦并没有多少重视军事沙盘,毕竟史书上对这东西的记载,也不像电视里演的那么重视,这就导致他一直忽略了。

    直到某一次,他出于好奇,自己亲自做了一副小型的沙盘地图,这才深切的体会到了这东西的用处。军事沙盘具有很强的立体感,比在地图上看要形象直观的多,并且制作简便、经济实用。

    说到沙盘的用途,那就极为广泛了。不仅能形象地显示作战地区的地形,表示敌我阵地组成、兵力部署和兵器配置等情况,还能让统帅以此研究地形、敌情、作战方案,并且组织协同动作,实施战术演练,研究战例和总结作战经验。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就是一个字,好!反正唐曦是极度后悔自己盲目的自大,错过了老祖宗留下来的宝物。

    深吸一口气,唐曦看着白括问道:

    “最近,公孙博文没有派使者催战吗”

    “是的大王,上次我们对外公布,与宋军一战,损失了十万人马,兵力已是严重不足,只能固守庄、蜀二郡。想来,魏王是得到了这个消息。”白括毕恭毕敬的回答。

    “呵呵,这个公孙博文可不好骗啊,况且身边又有孙缭和郑谭邱这样的人才。”

    唐曦摇了摇头,并不认同白括的乐观。为此,他准备了很多手段来应付公孙博文的试探,但是结果却大出他的预料,公孙博文不只没有派使者,更是连暗中刺探都没有。

    “先不说这个了,恒河一役,李朝天惨遭兵败,打破了他不败将军的神话。这个孙缭的本事,非同一般啊,我们可要小心敬慎,此人以后会是我们的大敌。”

    唐曦拿出背后的双手,摸着自己颌下的短须。白括点点头,又摇摇头。唐曦看着他怪异的样子,忍不住笑骂道:

    “有话就说,别又是点头又是摇头的,你脖子疼啊。”

    “大王说笑了,末将以为,这孙缭的军事才能,其实并没有比李朝天高出太多。但是,打战嘛,不全靠将帅的指挥,还有天气、地形、粮草辎重和将士的决心。”

    白括顿了顿,见唐曦点头表示赞同,便继续说道:

    “宋国国内的情况,现在是人尽皆知,谢书傲为了打击李朝天,可谓是不遗余力啊。而反观魏国,魏王下旨说宋国是无故挑起战争,他们只能正义反击,致使魏国上下同体,军民一心。

    不得不说,魏王好心机啊。加之宋军本就不善水战,将士又多有怨言,不愿久战。不知因何而战的战争,岂有不败的道理”

    听着白括的话,唐曦满意的点点头,欣慰的说道:

    “对于大局的把握,你是越来越有心得了。很好。”

    “谢大王...”

    忽然,一名斥候快步走入帐中,朝唐曦躬身抱拳道:

    “报。司马良贤、司马良杰两位将军带着一名叫周无极的人求见,此人自称我国使者,说是完成了大王出使宋国的任务,现在特来交旨。”

    唐曦听到是周无极回来了,赶忙问道:

    “现在人在何处”

    “正在帐外。”

    “快传。”

    “诺!”

    斥候又是一礼,然后疾步而去。不一会儿,司马良杰的大嗓门就传来进来。

    “大王,末将回来了,人也安全的给您带回来了!”

    看着边大喊大叫边往里走的司马良杰,唐曦并没有责怪他,



第七十三章 说服
    对于唐曦的招揽,马明阳似乎非常吃惊,他一脸难以置信的看着唐曦。

    “殿下,您是说让微臣加入烽国”

    唐曦也是一脸的惊讶,看着马明阳问道:

    “先生来的时候,周无极没有向先生说明”

    “那倒不是,只是微臣一直以为那是周大人自己的意思。所以一直以来,微臣都没有太过放在心上。”

    “原来如此。那先生意下如何”唐曦听了马明阳的解释,释怀的问道。

    “殿下难道不知,微臣是宋人”

    马明阳没有直接回答唐曦的问话,而是反过来问了唐曦一个尖锐的问题。唐曦却并不以为意,反而哈哈大笑两声,转而神情严肃的看着马明阳道:
1...1516171819...4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