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明星有些咸鱼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在乡下
黄坚沉吟道:“这个不好说……”
陆长鸣:“……”
……
现场的众人在遗憾之余,也突然有人想到了李寒。
“嗯我们怎么把李寒给忘了。李寒既然能用一句‘飞入芦花总不见’,让一首纯粹玩笑的无聊之作,变成一首堪称绝妙的咏雪赞诗。现在,他也许能够再一次让我们感到惊喜呢。”
“我倒是一直都在期待李寒的诗,但他真的能够让我们再次感到惊喜吗”
“至少有可能啊,反正我觉得有可能。”
“李寒的诗的确是值得期待的。不管是上午的‘飞入芦花总不见’,还是以前的《咏鹅》和《悯农》,都能看出他在诗词方面的才华不低。那么,这一次以‘夏景’为题,他会写出一首怎样的诗”
“但是他到现在都还没有作诗,不会是不打算作诗了吧”
“也有可能是还没有构思好。”
“这个可能也有。但如果真是还没有构思好的话,等到他构思好了,估计也很难让人感到惊艳了。”
“可能吧。”
“……”
……
就在所有人都认为李寒不打算作诗,或是还没有构思好的时候,站在荷塘边上,正在和几人交谈的李寒,忽然走到了旁边的一张案桌前,拿起桌上的一只毛笔。
要写诗了
凡是注意到李寒动作的人,都在心里这样想。
然后眼睛大亮,十分期待。
点评席上,黄坚、陆长鸣、王昌等人,也全都注意到了李寒的动作,都是神色一喜。
终于要写诗了吗
荷塘边上,原本和李寒一起交谈的几人,全都走到了案桌边,将李寒围在了中间。
附近一些注意到李寒动作的人,也全都围了上去。
大家都想亲眼看到李寒下笔。
李寒的确是打算写诗了。
本来,他是不打算写的,想着和大家交流一
第一百三十二章 我们立刻去现场
李寒见了,也赶紧给陆长鸣、黄坚、王昌等人问好。
陆长鸣、黄坚、王昌等人回礼,说些“客气了”之类的话后,便迫不及待的看向李寒刚刚写成的诗。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看到第一句之后,几人就已经感到了惊喜。
就是这种感觉,这就是只看一眼,便能够让人感到惊艳的诗。
这种可遇不可求的诗,今天果然让他们遇到了。
旁边的荷塘左侧,有一小池,小池的里侧有一泉眼。
泉眼里有一股细小的泉水,正涓涓流出,那是小池的泉源。
李寒的这一首诗,明显就是在写荷塘左侧的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一股涓涓细流的泉水,没有一丝声响,可见泉水流得很细、很小。
泉水之所以流得这么细、这么小,自然是因为泉眼很小。
但李寒用一个“惜”字,却将泉水流得这么细、这么小的原因,说成了是泉眼很爱惜泉水,舍不得泉水流走。
所以才让泉水流得这么细,这么小。
整句诗立刻变得生动起来,变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性。
当真是妙不可言!让人惊艳!
陆长鸣、黄坚、王昌等人喜不自禁,感慨连连。
而接下来的一句“树阴照水爱晴柔”,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树阴在晴朗柔和的风光里,遮住水面。这本也是极平常的自然之事。
但一个“爱”字,却让这一自然之事,变为了是树阴在用它的阴凉遮住小池,以免水分蒸发而干涸,它在爱护小池。
无情瞬间化为了有情。
一个“惜”字,一个“爱”字,实在是让人忍不住的就要赞叹出声。
而最后两句依然绝妙。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荷才把它的含苞待放的嫩尖露出水面,就发现早有一只蜻蜓已经立在了它的上面。
这只蜻蜓似乎是要捷足先登,领略这荷塘风光。
小荷与蜻蜓,一个‘才露’,一个‘早有’,妙趣盎然。
按理来说,小荷既然“才露”尖尖角,是不应该“早有”蜻蜓立在上头的。
但这一个看似不合理的“早有”,却将蜻蜓想要领略荷塘风光的迫不及待,体现得淋漓尽致。
妙不可言!
陆长鸣、黄坚、王昌几人赞不绝口!
李寒听后则连声谦虚。
这个时候,后面围上来的人也都知道了,的确是李寒写出了一首让人惊艳的诗。
只是,他们现在看不到诗,人群里面有人将诗念出声,又听得不是太真切,只是依稀能够听到一些,这让他们很是有些心痒难耐。
有人喊道:“里面的朋友,让我们也进来看看呀!”
陆长鸣听到了喊声,哈哈一笑,对身边一个认识的人说道:“小刘,你去把这首诗举高一些,让后面的朋友都能够看到。”
叫做小刘的人连忙答应一声,拿起案桌上写诗的宣纸,举过头顶。
这下子后面的人也都能够看到了。
大家都是懂诗的人,自己写不出让人惊艳的诗,但鉴赏能力都是不差,这一看之下,也不禁极是惊喜。
果然是一首让人一看之下,就能够感到惊艳的诗。
这正是他们最为期待的感觉。
这首诗与前面几首脱颖而出,被点评席选出点评的诗一样,写的都是旁边的荷塘景色,但这首诗的境界,明显就要比前面几首高出数个档次不止了。
能够在现场亲眼见证这样一首诗的诞生,让所有人都感到兴奋,感到幸运。
等以后这首诗在诗词界,甚至是外界流传的时候,他们这些今天在现场见证其诞生的人,无疑都是非常幸运的。
这种机会可遇不可求。
很多人都已经参加了大大小小无数次诗会,但还是第一次在诗会现场,亲眼见证到一首让人惊艳的诗诞生。
这让他们兴奋不已,以后和人聊诗的时候,这将会成为他们的重要谈资。
然后,所有人心里又不禁感慨,李寒能够在现场作出这样一首诗,其在诗词方面的才情,怕是比大家之前认为的更高。
&
第一百三十三章 想将诗刻于石壁之上
诗会现场。
陆长鸣对李寒说道道:“李寒老弟,这一份原稿可否赠于我们诗词协会,由我们诗词协会收藏”
李寒的毛笔字只能说拿得出手,能够看,但《小池》这一首诗,却让这一份原稿完全值得协会收藏。
陆长鸣很希望能够收藏这一份原稿。
李寒笑笑,说道:“陆会长客气了,这是我的荣幸。”
陆长鸣大喜,连声表示感谢。
黄坚微微笑道:“恭喜陆会长了。”
陆长鸣哈哈一笑,说道:“我接受黄老的道贺。”
……
侯月森、林旭二人急匆匆的赶到了现场,来到人群外围,一路说着“麻烦、麻烦,借过、借过”之类的话,颇为艰难的挤到了案桌前。
陆长鸣、黄坚、王昌几人都认识侯月森,这个时候看到侯月森过来,都有些疑惑。
陆长鸣说道:“侯经理,你这是”
侯经理
周围不认识侯月森的人,听陆长鸣如此称呼之后,也都猜到了侯月森的身份。
不禁也全都十分疑惑,全都在心里想,“这会所经理这个时候来这里做什么而且,看其样子好像还颇有些急切。”
侯月森哈哈一笑,说道:“陆会长,非常抱歉,前来打扰你们了。”
然后又给黄坚、王昌几人问了好,再给现场的所有人表示了歉意,最后说道:“其实,我是来找李寒先生的。”
然后,走到李寒面前,说道:“李寒先生,非常抱歉,打扰了。”
他之前没有见过李寒,但在现场这样的情况下,要知道哪一个是李寒并不困难。
来找李寒的
包括陆长鸣、黄坚、王昌在内的所有人都有些意外,不明白侯月森这个时候,急匆匆的赶来找李寒是为了什么
不过,陆长鸣、黄坚、王昌几人隐隐有所猜测。
李寒自己也有些意外,说道:“侯经理客气了,侯经理找我有什么事吗”
侯月森笑道:“是这样的。我看到了李寒先生刚刚所写的诗《小池》。这首诗非常明显的表明,写的就是这荷塘边上的小池。因此,我们北郊荷月想要将李寒先生的这首《小池》,刻于小池的石壁之上,还请李寒先生允许。”
原来如此。
所有人恍然大悟,总算是明白了侯月森匆匆赶来的用意。
而后,不禁全都十分佩服,不愧是北郊荷月的总监理,市场思维能力就是强。
将这首诗刻于小池的石壁之上。
那么,等《小池》这首诗彻底出名之后,它所描绘的小池,将会比大家之前认为,更加因诗而声名鹊起。
小池出名,那也就相当于是北郊荷月出名了。
以后,甚至会有喜欢《小池》这首诗的人,慕名而来参观这口小池,参加刻在小池石壁上的这首诗。
还有,这诗一刻上去,无疑会让荷塘小池这一处景点的逼格,立马上升一个档次。
单纯的普通景点,从此之后将沾染上诗文气息,让更多的文人骚客愿意到这里来聚集。
即便是对于普通人来说,石壁上多了这么一首惊艳诗作,也会感觉整个小池更有看点了。
最后还有最重要的,李寒现在还只能说是小有名气,但就凭李寒现在展露出来的这些才情,在以后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人,成为诗词界的顶级大师,几乎可以说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到那个时候,石壁上刻着的这一首诗的价值,还会成倍的往上翻。这片荷塘和那口小池的影响力,只怕也同样会成倍的往上翻。
其好处简直不言而喻。
这尼玛不想不知道,一想好处竟然如此之多。
瞧瞧人家侯经理这市场思维!
佩服!佩服!
就看李寒会不会同
第一百三十四章 结束与满足
在感到惊艳之余,无数的诗词爱好者们,在网络上热议不停。
“一句‘飞入芦花总不见’,当真是奇峰突转。关键是前面三句还不是自己写的。写出这一句,感觉比写出《小池》的难度更大。”
“难度大小这个不好直接比较,都非常的惊艳。在诗会现场的那些人,能够亲眼见证这两首诗的诞生,实在是相当的幸运,让人羡慕。”
“尤其是第一次事件。大家都是在那里开玩笑的数数,发现数到‘无数片’数不下去了之后,突然看到有人写出这么一句。当时的感受一定非常的意外、惊喜和兴奋吧。可惜我没在现场,无法体会到当时的感受。太遗憾了!”
“第二首《小池》的诞生同样让人惊艳,在现场的人都是幸福的。”
“那会所经理要将《小池》刻在小池石壁上,这操作的确非常的牛逼。让那荷塘景点的逼格,瞬间上升了一个档次不止。搞得我想去现场看一看了。”
“以后有机会的话,是要去看一看。通过这两次事件看,李寒在诗词方面的才情,远比我们之前认为的更高啊!”
“的确如此!就算是那些著名的大诗人,也未必写得出《小池》这样的诗。如果李寒能够再多写一些这样的诗,这特么是要成为诗词大师的节奏啊!”
“这样的诗哪是那么容易作出的即便是对于李寒来说,也不容易吧。当然,李寒要成为诗词大师,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时间的早晚罢了。”
“真尼玛羡慕!”
“……”
越来越多的人在网络上热议,对于在诗会现场的人均是十分羡慕。
也纷纷感慨李寒在诗词方面的才情,特么的比他们之前认为的更高。
再这样下去,怕是要成为诗词大师了。
而第一次的“飞入芦花总不见”事件,又最是让人津津乐道。
不是因为这一句诗比《小池》更好,而是这一次的事件更有趣味性,更让人感慨。
这次事件已然有了,成为诗词界一段佳话的趋势。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