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明星有些咸鱼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在乡下
诗词现场。
网络上无数诗词爱好者们的议论,现场的一众人也都看到了。
看到网络上有那么多的人,都对他们在现场一事表示羡慕,羡慕他们能够在现场亲眼见证两首诗的诞生,这让他们十分得意,一种优越感油然而生。
就让网络上的那些家伙们羡慕去吧。
心里美滋滋的,对今天前来参加诗会的决定,更是感到幸运。
而时间始终在一点一点的过去,诗会也始终在一点一点的结束。
终于,时间到了下午5点,诗会正式结束。
所有人都还意犹未尽,怎么这么早就结束了呢
而在意犹未尽的同时,对于今天的诗会,每一个人又都感到极为的满足。
这是他们参过的,最成功,最让人感慨的诗会之一。
对于一些人来说,甚至是没有之一。
这一次诗会,将成为他们日后的重要谈资,将会一次又一次的提及。
对于陆长鸣、黄坚、王昌等人来说,这一次的诗会同样让他们感到极为满足。
通过这次诗会,陆长鸣不仅得到了两份李寒的诗词原稿,他吟江市诗词协会,也因为李寒的这两首诗事件,在网络上彻底了火了一把。
而且,还会继续火上一段时间。
他一个普通的市诗词协会能够这样大火一把,可以说是相当的幸运,相当的让人振奋。
黄坚哈哈大笑,现在他只想说,他昨天极力邀请李寒前来参加诗会,是一次多么正确的决定。
他昨天就相信李寒会带给他惊喜,事实果然如此。
而且,还是两次。
对于王昌等几位著名诗人来说,能在这样的诗会上,见到有人作出这样的诗,也无疑是非常幸运的,是可遇不可求的。
这是他们参加过的,最让人感慨的诗会之一。
而且,对王昌来说,还有一个大收获。
与诗词无关的大收获。
这一次诗会还让一方感到非常的幸运,非常的兴奋,那自然就是北郊荷月了。
&n
第一百三十五章 感受蔬菜作物的种植与收获(求订阅)
第二天上午。
李寒接到了王昌的电话,“李寒小友,我们已经到村口了。不过,不用麻烦你出来接。我在村口这里碰到一位来钓鱼的朋友,说是知道路怎么走我们跟着一起进来就好了。”
“好的,那我等着你们。”
李寒挂了电话之后,来到院子外面的堰塘边上,一边和钓鱼的客人摆龙门阵,一边等着王昌爷孙俩过来。
十几分钟之后,看到了王昌和一位客人的身影,还有一个十来岁左右的小家伙,虎头虎脑的。
李寒起身迎了上去。
客人已经是老熟人了,看到李寒之后,先说道“小伙子,这位先生来找你,我们恰好在村口那里碰到,就一起进来了。”
李寒道“多谢了山叔了。希望三叔今天能够爆护。”
客人哈哈一笑,说道“但愿真如你所说。你们聊,我就钓鱼去了。”
王昌赶紧向客人表示感谢,客人摆手示意不用谢,然后走到堰塘边,选了一个好位置开始钓鱼。
李寒对王昌说道“王老,欢迎,欢迎啊。这位小朋友就是浩龄吧”
王昌笑道“打扰李寒小友了。这的确就是浩龄。”
之后又对王浩龄说,让王浩龄喊人。
小家伙倒也不怕生,很是乖巧的喊道“李寒哥哥好。”
李寒哈哈一笑,说道“小浩龄真乖。”
王昌笑呵呵的说道“就是有些不太听话。”
两人就小浩龄的话题寒暄了几句之后,王昌道“李寒小友,听闻你种的蔬菜,养的鱼远比普通的蔬菜和鱼更好。现在看来,所言非虚啊!”
李寒笑道“的确要好一些,但也未必有传言中那么夸张。”
堰塘边上有钓鱼的人听到了,说道“传言并不夸张,的确要好很多。小伙子你这谦虚了啊!”
王昌哈哈一笑,说道“看吧,李寒小友,你谦虚了。”
李寒道“这倒没有。只是传言总会有夸大其实的时候。”
王昌点头道“这话倒也没错。”
随后指着一个方向又说道“李寒小友,那几地里的蔬菜就是你家种的吗”
李寒点头。
王昌道“我过去看看呢。”
李寒道“好的。”
王昌拉着小浩龄的手,到了一块地前,这块地里黄瓜、辣椒、番茄,各自都有一些。
王昌仔细看了一阵之后,有些诧异的说道“从外表看,这些蔬菜就与其它的蔬菜有些许不同。具体是哪里不同,又有些说不上来,但真的能够感觉出有不同。李寒小友,你这种蔬菜的技术不简单啊!”
李寒笑道“王老过奖了。对了,王老昨天说想让小浩龄体验一番,蔬菜作物的种植与收获。不知王老想让小浩龄如何体验”
王昌道“种植的话,我打算借用李寒小友家的土地一用,只需要一小块就行了。就像是这些茄子之间的空隙区域就可以。然后我和小浩龄一起进行翻土、打窝、丢种、盖土、浇水等一系列的流程操作。我带了一些花生,等会儿就用花生当种。”
李寒点头,说道“这样可以。可是王老,要模拟这些操作的话,你们在自己家里也能够做到啊。有花台的话,可以在花台里进行。没有花台的话,用一个大一点的花盆也可以。何必要特意跑这么远来呢。”
王昌笑道“是这样的。在家里的确可以通过花台、花盆的等东西模拟。但那毕竟不是真正的土地,给孩子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周围的环境也不一样。李寒小友,你看这里,地与地相连,各种蔬菜争艳,这种环境是家里没有的。这才是真正的土地,只有在真正的土地上模拟,才能够真正对孩子起到作用。”
李寒点头,王昌说的有
第一百三十六章 怎么有些像是一款游戏?
小浩龄听得很是认真,似乎非常的有兴趣,时不时还会主动问一些问题。
王昌见小浩龄如此,很是高兴,看来自己的决定果然是正确的。
给小浩龄讲清楚了为什么要翻土,以及要如何使用锄头之后,王昌开始带着小浩龄尝试翻土。
半分地的当然不用全部翻完,只翻一小块区域就够了。
王昌用锄头翻了几锄头之后,让小浩龄拿着小锄头学着他的样子翻土。
小浩龄力气太小,自然不可能真正的完成翻土,但只翻表面一小层土还是可以的。
小浩龄学着爷爷的样子,抡起锄头挖土,虽然只能挖开浅浅一层,但看上去倒是有模有样。
李寒在一旁看着,连声夸赞,称小浩龄聪明、懂事,一学就会之类的。
小浩龄听了更是来劲,更是用力的轮锄头,小脸涨得通红通红的,很是有些可爱。
挖了一阵之后,王昌让小浩龄停下休息,示意已经可以了。
让小浩龄挖土只是为了让他亲自操纵感受一番,差不多就可以了,不能让他用力过度。
土翻完了,接下来就该打窝了。
不同的作物在打窝上很有讲究,主要就是横向、纵向两个方向,窝与窝之间间距大小的讲究。
间距近了,或是远了,都会对作物的产量产生影响。
不同的作物,横向、纵向之间分别用多大的间距最合适这就全靠农人们自己的经验了。
王昌现在就在给小浩龄讲窝与窝之间的间距问题,为什么间距要适中间距近了或是远了,会对作物产量造成什么影响等等。
这些问题小浩龄就听得有些似懂非懂了,王昌也不是要小浩龄完全听懂,只需要小浩龄知道,对于作物而言,窝与窝之间间距非常重要这一点就够了。
讲解完之后,开始打窝。
对于小浩龄来说,打窝比翻土容易。在王昌示范和指点之下,小浩龄一连打了好几个窝,十分高兴。
窝打好了,接下来就该播种了。
王昌带了一些花生来,就种花生。
将花生拨壳,取出花生米,放入刚刚打好的窝中就可以了。一个窝中,放两粒、三粒、四粒花生米都可以。
这对小浩龄来说更是容易。
播完种之后,还需要在花生米上盖一层泥土,这对小浩龄来说,同样轻松。
盖上泥土之后便大功告成了。
这一系列的操作之后,小浩龄显得颇有些兴奋,对王昌说道:“爷爷,花生什么时候才能够长出来我想看它们长出来之后的样子。”
王昌笑道:“现在是夏季。一般来说,夏季种的花生在5到10天之内,就会发芽出苗。到时候就可以看见这些窝里有泥土被拱开,露出黄绿黄绿的嫩芽幼苗。”
小浩龄一听,眼睛大亮,说道:“爷爷,我要看,我要看,我想看。”
“这……”王昌有些为难,这不好办啊,总不能真等这些花生发芽出苗吧
这是人家李寒的地,今天借用一次已经非常不错了,总不能一直占用着吧。
虽然只有一小块,但人家用这块地的时候,不可能特意把这一小块给你留着不是。
李寒明白王昌的心思,微微一笑,说道:“没有关系,王老可以在一个星期之后,再带着小浩龄过来看。这块地我们暂时也不用,空着也是空着。王老再多种一些别的,把这块地种满都可以。”
这块地不是说没用,但也不是非用不可。
况且,李寒这厮本来就不太想种那么多地,也不愿意老爸老妈多种地。
他现在已经不差钱了,不愿意让老爸老妈再继续辛苦种地。最多也就是适当的种一些,就当活动筋骨,锻炼身体。
现在做个顺水人情,把这块地借给王昌用一用,何乐而不为呢。
嗯
怎么感觉有些像是
第一百三十七章 竟然是丹顶鹤
王昌看着这么多喜人的幼苗,也很欣喜,给小浩龄介绍了各种幼苗之后。
选择了番茄、垃圾、黄瓜、苦瓜四种幼苗,一样拔了三株。
之后返回之前的土地。
李寒找了一个水桶,在堰塘里提了一桶水,幼苗栽种下去之后,需要浇一点水。
依然还是先翻地,再打窝。
窝与窝之间的间距要求,就与花生有了不同。且四种蔬菜的间距要求都不相同。
王昌将间距把握得很好,很明显以前是种过地的。
而且,还是能手。
窝打好之后,就该栽种幼苗了,这和花生播种就完全不一样了。
而幼苗栽种方法也非常讲究,直接影响到幼苗接下来的成长。
王昌一边示范,一边仔细讲解栽种的要领。
小浩龄听应该是没听太明白,但依照着王昌的示范照做,倒也像那么一回事儿。
等所有幼苗全部栽种下去之后,又给每一窝幼苗都浇了一些水。
之后大功告成。
小浩龄看着满满一地的蔬菜幼苗,比之前显得更加兴奋,直说好想快一点看到幼苗长大。
王昌的心情也是极好,今天的效果比他预想的还要好得太多。
而这要多亏了李寒提供了这么一块土地,又赠送了这些蔬菜幼苗。
想到这里,王昌又忍不住的对李寒表示感谢,直言今天的效果,大大超出了他的预期。
李寒摆手,表示看到小浩龄这么开心,他也十分的高兴。如果可以的话,他愿意让更多的孩子,来体验这种开心和快乐。
王昌听后感慨,直言李寒非常有爱心,并且表示,这种开心和快乐对于孩子来说,还有一种莫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非常难得。
还表示,现在是种植的满足和喜悦,等接下来看到自己种植的作物和蔬菜,不断的生长、变化,直到开花结果,还会有着不同的喜悦和满足。
更重要的是,在体会到喜欢和满足的同时,还会对作物、蔬菜的种植过程,成长过程中的形态变化,所开花朵的大小、颜色、形状等方面,以及最后成熟时的形态,结果的形式等等方面,都有着非常直观的和真切的认识。
这些东西是课本上难以学到的,对孩子们来说非常重要。
李寒听后深以为然,对王昌的这一番话非常认同。
接下来,又耽搁了一会儿之后,王昌想要带着小浩龄去村子里转一转,给小浩龄介绍更多的村里的作物和蔬菜。
李寒没什么事做,表示可以一起。
王昌大喜,有李寒同行那自然再好不过。
李寒将锄头和水桶留拿回家之后,三人选了一个方向出发。
很快到了一块花生地,王昌眼睛一亮,给小浩龄介绍说,这就是他们刚刚种植的花生。
他们种植的花生,以后也会长成这个样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