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之名士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水鬼游魂
多次战争之后,人口不仅没有恢复,还在持续下降。
而人口下降之后带来的恶果更加严重,赋税越来越少,耕种的土地也减少,导致粮食产量下降。赋税减少,粮食不足,导致秦国不得不采用更加严厉的赋税,农夫种地的热情就更少了。这简直就是一个恶性循环,导致秦国的国力在这几年不仅没有恢复,反而在下降。
如今的秦公,也仅仅是通过设立华山附近的四个县,将秦国一再下降的国力稳定了下来。可要说恢复国力,对于秦国来说,恐怕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国库空虚,甚至没有多少存粮可以支撑一场规模超过十万人的战役半年。
种种迹象表明,秦国已经是过气了。这一点,魏侯魏击非常清楚,秦国的国力已经威胁不到强大的魏国,这也是为什么他同意了秦公赢师隰提出的割地赔款的条约,选择和秦国在河西战场停战。并将魏国的军队倾向于放在中原。尤其是对魏国威胁很大的赵国身上,出兵叛乱的中山郡,就是魏国将战略重心东移的一大变化。
可是,刚刚稳定了国内局势的赢师隰开始琢磨了起来,他需要让秦国再一次走上列国的舞台。他不是一个能够忍气吞声的人,魏国加在秦国身上的屈辱,他会加倍的要求还回来。只不过,如今的秦国已经没有和魏国开展的底气和实力了。
不仅实力不足让人看轻,而且国内封君的力量却似乎得到了加强。
尤其是他预感到,国力衰弱,可是秦国的人口并没有下降,只是能够交税的人少了。更让他气得牙痒痒的是,他这个国君管辖的人都跑到了封君的地盘去了,国人太不爱国了。反倒是国内杜氏和甘氏这些大封君的财富不降反升,其中的原因不言而喻。人都逃到了这帮白眼狼的封地去了,而他却没办法对这些封地征税。
当初将迁都,将从治理了几百年的雍城迁到了位于潼关附近的栎阳,最大的原因就是雍城附近的土地都不是国君的,属于朝堂上哪些卿大夫们。一旦自己的一些做法引起这些人的不满,这些土地上数量庞大的农夫配备了武器之后,就是一支庞大到国君也无可奈何的军队。
不得已之下,他只能将国都迁移到了落魄的栎阳。
如果放任这样的结果继续下去,那么对于秦国和秦公来说,都将是一个绝对无法容忍的糟糕局面。他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被地下的官员们联合起来罢免掉。可以说,是主弱仆强,除非他愿意当一个毫无存在感的傀儡。可赢师隰又是一个拥有远大理想的君主,他心里不甘心成为一个不管世事的国君。三家分晋,田氏代齐,都是在近二十年内发生的事,一旦放任秦国的封君们继续强大下去,秦国很可能步晋国和齐国的后尘,祖先的祭祀都要断掉,他就算不想和封君们冲突,最后也不得不在不断削封君实力的过程之中,双方放下虚伪的假装大打出手。
当然,他还有一个办法。通过战争来破局,让他变成一个有号召力的国君,至少这样一来,他的君位会稳固很多。赢师隰需要破局,继续划分设县恐怕已经不现实了。毕竟甘氏有十二个城邑,杜氏十个,这两个士族拥有的城邑就快超过他这个国君的了。渭河中部,最为肥美的土地都是这两个氏族的,连后来秦国的国都咸阳,如今都是甘氏的城邑而已。可见,秦国的封君的实力有多么强大了。仅仅甘氏一族,只要他们有造反的心思,一个月之内,恐怕就能组建一支超过三万人的大军。
可见,赢师隰的这个国君,是随时随地都可能被封君们造反推翻的一国之主。
这种局面对他来说,是绝对不被允许的。赢师隰流落在外三十年,世态炎凉是这么滋味,他最清楚。从国君位子上下来的倒霉蛋,只有两个选择。死,或者逃。他一,不愿死;二,不愿逃;唯一的办法就是削弱世家的实力。而通过战争来稳定国内势力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站在栎阳城的封丘上,整个城市尽收眼底,可是作为大秦的国都,栎阳太寒酸了,是无比落魄的国都,甚至是有辱国体的一座城邑。
残破的城市就不说了,栎阳城内就没有几座像样的府邸。没有商业区,也没有娱乐区,城内的住宅也是低矮破败,似乎唯一看着有点气派的就是那高高的城墙了,大秦的国都竟然如同死气沉沉的墓地,到处都散发颓废的气息。
“君上,司马予回来了。”身边的宦官悄无声息地走到了赢师隰的身后,轻声开口道。
赢师隰回过神来,扭头看着宦官,问:“是渠梁回来了吗”
“二公子没有来,只有司马予回来了。昨日抵达的蓝田大营,今日一大早,城门刚开,他第一个就进了城。”宦官的描绘之中,似乎司马予的举止给人一种忙碌的错觉。透着为王事颠簸的匆匆之态。显然,这小子给好处了。
赢师隰右手握着腰间的剑柄,径直下了高台,背影渐行渐远,却留下一句话:“让他去正厅候着。”
整个栎阳竟然没有一座宫殿,就算是贵为国君的赢师隰,也只能收拾收拾之后,住在一出原本城守的官衙之中。以至于他很少会住在栎阳城内,而是经常住在不足二十里外的军营之中。
“君上,二公子在卫国都城遇到了一个奇人,让某带着书信回来一趟,交于君上。”一边说着,一边从胸口的衣服夹层里摸出了一片书简,递给了秦公。
秦公摊开书简,注意力都放在书简之上,没有抬头,随意的问了一句:“渠梁这些时日都在做什么”
“君上,二公子先遵从你的命
第302章 抠门的秦公
正所谓:人穷气短,马瘦毛长。
秦公的府库里倒是有这么多的黄金,可是都给了儿子,自己不过了这可是他一个子,一个子,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黄金啊!让老二在中原胡乱花出去,这不是打水漂了吗
他还有三万精心训练的军队要养,还有文武百官的俸禄要发,连带着老婆孩子一大家子人,难不成都去吃西北风吗
赢师隰气地瘫在了榻上直运气,秦国府库如此的困顿,国君如此的憋屈,其实和如今的秦公赢师隰没有多少关系。很大一部分原因都要算在他叔叔的头上,他婶婶也逃不过去。也就是秦简公夫妇。
当年简公篡位之后,赢师隰不得不逃去了魏国。可秦国在简公手里,仅仅河西战场就输了个底掉,府库的积累如同溃堤一般消散不见。尤其是在简公死后,他婶婶带着还襁褓之中的堂弟,一个妇道人家,试图用财富来笼络国内的势力,分封土地也就算了,还将秦国数百年积累的府库都搬空了,送给国内的各个家族。妄图用恩惠来阻止赢师隰回到秦国。可是遇到一群不要脸的臣子,太后赐下的财物他们没少拿,最后该叛变的时候,还是非常愉快的叛变了。
赢师隰回到了秦国之后,就将他婶婶和堂弟绑上石头沉了渭河。而他自己却要面对一个空荡荡的府库,嗷嗷待哺的国人,欲哭无泪。
如今,好不容易攒下一点家底,做儿子却崽卖爷田不心疼,也就是嬴渠梁不再面前,要不然就他这脾气非暴打一顿儿子不可,好让这傻小子长一长记性。可嬴渠梁不在他眼前,司马予可就倒了血霉了,钵头大的拳头一拳重似一拳,几拳之下,司马予就蜷缩在地上,呜呜地死扛着,连开口辩解的机会都不给。
不仅如此,赢师隰一边动手,一边还念念有词道:“你小子快说,记错了!”
“不是黄金三百镒,而是金三百斤。”
一镒黄金都能抵一百多斤的金,这些钱根本就不用司马予回一趟秦国,嬴渠梁手里紧一紧就拿得出来。
好不容易狂风暴雨般的殴打才停了下来,司马予嘴巴也歪了,眼也肿了,可是还是死不悔改道:“舅姥爷,孙儿真没有胡说八道,二公子真的这么说的。”
心急之下,司马予连两人的亲戚关系都喊了出来。可是亲戚哪里有黄金来的实在
赢师隰瞪眼咬牙,心说:“这小子死不悔改!欠调教,没办法,继续揍吧!”
“让你小子胡说八道!”
“让你小子死不悔改!”
“乃翁当年在魏国一住就是三十年,吃了魏国三十年的黍米饭,酒肉管够,也没有花一个大子。连带着睡了魏国的美女,还生了儿子,养儿子女人的钱都没有出过。临了乃翁回国的时候还带来了一百多辆车的财物,一万虎贲的军备。可一转眼,你们几个就去了一趟中原,就把老秦的传统都丢了,我们老秦人在外,什么时候如此铺张浪费过”
赢师隰简直就是气坏了,也不称呼自己是寡人,反而是市井的俚语称呼自己,下手是越来越重。就算是已经贵为秦公,赢师隰也丝毫没有因为自己在魏国吃了三十年白食而感到有任何的羞愧,反而还有点沾沾自喜的没脸没皮。
要说魏击对赢师隰还真不错,要钱给钱,给人给人,连暖被窝的女人都送到他的榻上。还养着他一干手下。最后临了,赢师隰回到秦国之后登上了秦公的宝座,第一支效忠于他的军队的装备,都是从人家魏人的府库里搬来的武器和铠甲。
按理说,魏击也不求赢师隰感极涕零,天天念着魏国的好处。魏击的要求很简单,就是希望秦国不要在魏国争霸中原的时候在背后捣乱。估计魏击也能料到,赢师隰这家伙估计也在暗地里积蓄力量,等待机会。可是作为霸主,魏击从一开始就没有重视秦国。甚至将秦国的崛起放在了齐国、赵国的威胁之后。之所以放赢师隰回秦国,就是因为河西大战,魏国把秦国打的太惨了一点。几乎三五家秦人就有人死在了魏国武卒的手上。
可以说当时秦国举国上下都是魏国的敌人。
而秦人接受赢师隰的原因,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被魏国打怕了;还有一部分原因是赢师隰是国君的正统继承人。
过习惯了苦日子的秦公,哪里受得了这等铺张浪费
他可不是那种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的文弱书生。而是一个打仗都要带队冲锋的疯子国君,武力值在秦国这等野蛮人遍地的国度都能排前十的存在。力气大,情绪备受压抑,长期生活在狂躁症的典型性犯病环境之中,性格能不暴躁吗
就见拳头虚影一般上下翻飞,就算是赢师隰在动手的时候刻意避开了要害,可不多时,司马予是吭气的越来越弱。
宦官害怕国君失手打死了司马家的独苗,跪在赢师隰边上求饶道:“君上,莫要动气,打死了人不要紧,关键是不能气坏了身子。”
虽说司马予被打得够呛,可是听了宦官的话,还是气地差点背过去。虽然他也知道宦官是为他好。可什么叫打死人不要紧他就这么不受待见
赢师隰是那种容易被气死的人吗
宦官的话表面上是关心国君,可实际上,他是怕赢师隰把人打死了。打死一个晚辈,对于国君来说不算是什么大事。汉朝的时候,太子刘启和堂弟吴国太子刘贤下围棋,然后没品的刘彻发现自己棋艺不精,眼瞅着要输,举起棋盘将堂弟当场砸死。对,就是那个秦皇汉武的汉武帝刘彻的亲爹,汉朝初年文景之治的景帝刘启。可见,当皇帝和国君杀人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只不过亲自动手的比较少而已。
而对于赢师隰如今的境遇来说,他身边能用的人本来就不多,司马家族算是秦国的中等家族,可也算是旗帜鲜明地投靠他的心腹,真要是把投靠来的臣子的儿子给打死了,一是寒了臣子的心;二是,他恐怕也要坐实暴君的身份了。
不管是何种结果,对他来说都是非常不利的。
赢师隰骂骂咧咧道:“小子,算你运气,寡人今日就放过你,以后放聪明点,别动小心思。”
然后没事人似的走到了自己的国君宝座上,开口说了一句:“去让老大来见寡人!”
很快,一个看似满脸冷漠的武将装束的年轻人走入大殿之中,嗅到了空气中的血迹,轻蔑地看了一眼倒在地上装死不果的司马予。
不得不说,公子虔太像秦公赢师隰了,几乎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性格上,比赢师隰更加容易冲动,打仗不要命,而且还彪……按照他的外形,很容易就受到秦公的喜爱,乃至秦公身边的将领的敬重。因为和一个性格很像的继承人一起合作,会有一种很默契的感觉。这是其他继承人说什么也做不到的气质。至于秦公喜爱公子虔,就再简单不过了,当爹的自然喜欢长得像自己的儿子,越像越喜欢。难不成喜欢长的像隔壁老王的儿子吗
赢师隰彪,那是因为他当年在魏国长期寄人篱下,不得不装出来的假象。如果他当年在少梁的时候,就表现出一副励精图治的样子,文韬武略无所不能的才华。估计这辈子都别想要回到秦国。更不要说魏侯支持他夺回秦国国君的宝座了。
不得已之下,他只能伪装自己,装出很容易冲动,持强凌弱,性格暴躁,喜欢大排场奢靡的生活。总之,他将历朝历代昏君身上的缺点中他能学得像的,都学到了自己的身上。久而久之,他原本的性格潜移默化地被重新塑造了一遍。但是赢师隰从骨子里,并不是这样的一个人,这不过是他求生本能下的伪装而已,看着彪,其实内心的小算盘拨弄的叮当直响。而公子虔的
第303章 穷家富路
六国人说秦人粗鄙,这不是没有一点缘由的,最大的原因恐怕就是性格。
六国的人,喜欢一样宝物,可能会采用私下交易,说白了就是用交情换。或者干脆就是花钱买,正所谓钱货两讫,童叟无欺。可秦国人不这么干,他们会选择明抢。
可秦人的性格不这样,战国初期的秦国,基本上国内经济体系和义渠差不多,甚至还不如义渠,属于农牧经济并存的主导方式。这就产生了一个很大矛盾,农业搞不上去,不如魏国和中原也就罢了,甚至连韩国也不如。属于最简单粗放式的农业,甚至还坚持了早就支离破碎的井田制。
畜牧业需要大面积的草原,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优质的草场也越来越少。秦人养马的本事在诸侯之中是首屈一指的,他们的祖业可不就是给周王养马当然,诸侯之中也有一个诸侯也是靠着替周王养马而崛起的,那就是赵国。两个诸侯的公族,其实来源于一个祖先,商代大臣飞廉,或者蜚廉。秦国的始祖是恶来,是飞廉的儿子;赵国的始祖往上就是季胜,也是飞廉的儿子,只不过属于两个不同的支系罢了。
实际上,赵国也面临着这样的困境,国土之中平原,可以浇灌,大量生产粮食的产区很少,也面临着不够吃的困境。这也是为什么赵国的国君会一心想着将国都从晋阳搬到中原的中牟,最后选择了邯郸。因为邯郸周围已经是赵国最大的粮食产地,一旦失去,赵国别看地盘大,可也将沦落成为中山这样的三流国家。因为没有足够的粮食,赵国的人口根本就无法增长。没有人,还打什么仗,开拓什么霸业
秦国倒是不缺肥沃的土地,但是渭河沿岸毕竟不能和中原相比,缺乏成熟的灌溉体系,粮食种植坚持能用粗放来形容,而且地盘也不算大。
于是乎,秦国两大支柱产业都陷入了发展的瓶颈,属于搞什么,什么都不行的状况。
然而,秦人的血液里都流淌着属于游牧民族的暴躁,又穷又横的秦人,有着和六国迥然不同的性格特征。他们会将看中的宝物,放在心里,等待机会……抢回来。
买是不现实的,因为没钱。
加上秦人在学习周礼方面确实会让人耻笑,主要是肚子都没有吃饱,学什么礼仪有道是仓廪实而知礼仪,秦人的肚子一个个都空空荡荡的,让他们却学习温良恭谦让,这不是瞎扯吗
赢师隰毕竟是秦公,是秦国的国君,他的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秦国的脸面。公子虔还是他的大儿子,就算是不是嫡出,可也不是外头捡来的不是儿子好不容易去一趟六国,总不能让秦国丢了脸面。赢师隰拍着老大的肩膀,说道:“穷家富路,如今这世道变了,多带点钱去也好。就带三百金好了,一路上看到稀奇的东西,就不要节省。”
一席话,听地司马予嘴角直抽抽,这哪里是什么想吃啥就吃啥,听着像是老大方了,不知道的还以为带了金山银山出来耍阔呢。可实际上,就秦公给的这点钱在帝丘够干什么
几百人风餐露宿的跑上千里,处处都要花钱,这也就是堪堪够了路费而已。
赢师隰根本就不想去搭理司马予,这家伙开口就说三百镒,还黄金,你咋就不上天呢三百镒黄金,干脆说三千镒黄金好了,把秦国都卖了,都拿去挥霍。当家不知当家的苦,吃不穷,穿不穷,不会算计就受穷。老头子的钱都是拴在了肋巴骨上,抽一个子下来,都能痛的满地打滚的那种,怎么可能不把钱当回事呢
许是心里觉得也有点亏待了老大,赢师隰莫名其妙的多了一点愧疚,解释了几句:“老大,你还知道老二去帝丘从府库里拿了三十镒黄金,这钱是让他买一些宫中需要的用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