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之名士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水鬼游魂
不打仗有不打仗的死法。
水土不服。
痢疾。
甚至用两个最为简单粗暴的答案——暴毙,也能解释一位监军在出征之前含泪归西的场景。要是在战争时期,就更简单了。安排个必死的任务,将他诓骗出城。这小子要投敌叛变,就这一个理由,就能让他死无葬身之地,且根本就不用任何证据。反正,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意外等着他。要不是他已经过了貌美如花的年纪,脸上皱纹和干巴巴的桔子皮似的,让人提不起兴趣,他的军旅生涯会更丰富一些。卫国是中原腐国,好男风也是传统,反正国君都迷恋过美男子,更不要说一群整日见不到荤腥的糙汉子了。
想到这里,贾弃吓得一哆嗦,战战兢兢的看着边子白,给了一个讨好的媚笑。
可惜,边子白不为所动,举止之中对贾弃的反应让他惶惶不可终日。
翌日,子南靳正准备带着人去云梦山造访列御寇,按照太子临行前的嘱托,带一份足够表现诚意的礼物给列御寇,以彰显卫国仰慕人才的举动。当然至于天下人怎么看,就不管了。按照约定的时辰,贾弃迟迟没有出现。子南靳让身边的家臣在营地里寻找了一圈,却怎么也找不到贾弃。最后,不得已,他带来的一个小宦官说出了真相:“贾宦官昨日半夜就走了,一个人走的,谁也没有打招呼。”
“这个半夜里朝歌的城门应该关闭了吧”子南靳不解道。
小宦官古怪道:“贾宦官是从城墙上用绳索下去的,你老也知道,朝歌城大,戍卫根本就巡视不过来。”
面对这个结果,子南靳苦笑不已,不由埋怨边子白道:“你好好的去吓唬他干什么贾弃不过是一个小人,正所谓敬而远之,才是与小人之道。可你看你,将这个人得罪死了。少不了回到帝丘之后他会在太子面前诋毁你,真要是出了变故,到时候你怎么办”
边子白朗声笑道:“不碍事。再说了,他早就看我不顺眼了,不管我如何对待他,他回去之后只能是诋毁我,不可能在太子和国君面前说我一句好话。既然横竖都是如此,我为何要和巴结他再说了,昨日我虽然有开玩笑的意思,但是就怕他弄巧成拙,真要是让太子不放心我,只有两个结果,换将和派监军。”
“您猜太子会如何选”
子南靳慢慢回味边子白的话,很快就明白了边子白是有恃无恐,只好苦笑道:“里外都让你占了便宜,算了,老夫也不过问了。老夫问你已经话,列先生真的在朝歌隐居了”
面对子南靳的询问,边子白沉吟了起来,对于老丈人的遭遇,他确实难以言说。主要是列御寇看着挺高兴,颇有游山玩水的雅兴。可不管是他身边的人,还是边子白,都知道这是个八十多岁的老人在外人面前强颜欢笑。郑国亡国之后,已经一个多月了,复国的希望一天比一天渺茫。
作为一个郑人,列御寇是绝对无法忍受被韩人统治,也不会吃一口已经属于韩地的食物。
他做梦都盼着郑国能够复国,但是郑国的公族都已经覆灭了,基本上在新郑破城之前死的死,后来又在破城之后,集体自杀。郑国复国不过是成了一部分郑人的念想而已。这一点列御寇很清楚,在历史上,列御寇在郑亡之后不久就死了。
对于这位天下闻名的名士的故去,众说纷纭。
有为了气节郑国亡国之后自杀的说法。
也有抑郁而终的说法。
甚至有被韩侯征召不从,羞辱而死的说法。
众说纷纭,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列御寇如今极度痛恨韩人,绝对不可能在韩人统治下做一个顺民。而眼下支撑他身体的,就是四国联军对韩国的武力干涉,要求让郑国复国。可是一旦复国失败,恐怕老头极度悲伤之下,就要生一场大病了。
但对于列御寇的本心,边子白也说不好,他只是沉吟了很久之后,才长叹道:“他老人家恐怕回不去了。”
子南靳没想到是这么一个结果,似乎也被亡国的悲观情绪所笼罩。卫国虽然内斗逐渐消弭,但是国力不如郑国很多,而
第416章 国君,怒了!
“唉,老哥你听说了吗齐国又要攻打燕国。”
“这可了不得了,几年前齐国不就是用军队攻破了燕国的国都,要不是魏国和君上干预之下,燕国就是齐国的天下了。”
“可不是,不过眼下又要发动一场大战。我等但愿不会被征召。”
“你是不是傻了,君上不是说要攻打卫国吗就算是被征召,也去卫国发财,不用燕国这等苦寒之地。”
……
邯郸城内的酒肆,女闾之地,甚至是市场商人小憩的凉棚之中,都有这类的谈话。一开始或许只有几个人在说,但是时间长了,几乎市场内所有有头有脸的人都成了邦交问题的专家,说起来头头是道的,颇有章法的样子。
这里面,有多少是故意散布谣言的密探,有多少是跟风的闻人,就不清楚了。
分不清楚不要紧,赵国戍卫有的是办法让他们开口。
哐啷啷,颇为笨拙的木头铐子摔在了案上。刚才还如痴如醉倾听的听众却露出了一副暴虐的面孔,指着当事人恶狠狠道:“你们两个妄谈国事,非议君王,不知死活,来呀,给我拿下。”
自从赵章觉得自己被魏击欺骗了之后,邯郸城内到处都是戍卫抓人的场景。从市场上,酒肆里,女闾中,一个个被五花大绑的倒霉蛋叫苦连天的被押解去了戍卫的牢房之中,等待他们的将是一场堪比经历生死的拷问。
戍卫不同于司寇府的府吏,凡事都有个度。
戍卫是国君爪牙,他们是怎么方便怎么来,怎么直接怎么来。
一进入戍卫的牢房,连问都没问,就上酷刑的也不少。一时间,邯郸城内风声鹤唳,百姓是噤如寒蝉却敢怒不敢言。
因为对赵人来说,他们的国君可不是什么明君,而是数得着的昏君。
身为这个时代最奇葩的昏君,赵章总是在昏昏沉沉之中度过,原因就是他极度好酒。喜欢喝酒,也从来不会节制自己喝酒,甚至臣子觐见他的时候,总是看到他拿着酒杯,时刻做出要喝酒的姿势。从某种状态来说,赵国的国君赵章的人生只有两种状态,醉了和没醉。
按理说,行事乖张,举止反复的赵国国君赵章是不太可能带领赵国获得一份不错政绩的,而他治理下的赵国也该是一个混乱不堪的诸侯国。
可奇怪的是,赵章当政之后,赵国在邦交上从来没有吃过亏,内政上颇有建树。邯郸城就是在他的手中给建起来的,可以说作为一个国君已经做到了内政颇有成效,国内没有反叛;对外邦交维护了年轻赵国的国体,没有发生丧权辱国的过错。经常能够欺负了一个诸侯之后,然后再和对方签订盟约。比如说齐国,就被赵军经常欺负,但是却在关键时刻,无法拒绝赵国抛出的橄榄枝。
这样一个国君,简直和这个时代所有的国君都格格不入。
更要命的是,这家伙还小心眼的很。稍微对他有所不敬,甭管是什么身份,多大的官职,都免不了一死。
在赵国,没有人胆敢对国君有任何微词,因为赵章的脾气古怪,只要听到不好听的话,就会在醉酒状态下杀人。甭管身份高地,官职重要与否,都没用。赵国的臣子甚至赌咒认为,赵章甚至有可能在醉酒状态下将儿子都能杀了的狠角色。
之所以他会有这样的性情多半和少年时期的经历有关,他父亲死后,因为他年纪太小,他的叔叔被拥立成为国君。这本来就很寻常,当时三家分晋不久,赵国要面临齐国,中山国,燕国,甚至魏国的威胁,让一个小孩子当国君,显然不符合赵国当时的国情。
十多年后,他叔叔死了,于是赵章就被拥立成了国君。原因就是,他长大了。
这个理由,赵章根本就不接受。他是正统的国君继承人,凭什么连自己应当得到的身份都要朝臣来决定
这让他和朝臣之间出现了关系上的断裂。
加上他性格乖张,冲动,多疑,造就了他如今的行事风格。在中山国给魏国难看不是目的,而是赵章的手段,就是要让魏国知道,赵国也能够威胁到魏国。魏国如果在卫国的事情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赵国或许就会高抬贵手,要不然,如今魏国在中上的五万大军就是榜样。
这个威胁对魏国来说颇为难受。
这五万人对于魏侯来说,属于国内一支不可忽视的军事力量。有了这五万军队,和没有这五万军队,魏国的军力将受到很大的损失。
但是……魏侯魏击绝对不能容忍,他竟然被一个曾经的小弟给威胁了。
邯郸,临淄,蓟城等城邑传播齐
第417章 贪婪
“邯郸大夫,赵坡,欺君罔上,治理无方,导致邯郸城内奸人当道,道路不禁,不杀不以平民愤……”
“邯郸城司马,乐安,不尊法令,尸位素餐,导致国都宵小窝藏于内城,居心叵测,不杀不以平民愤……”
……
听着内宰阴森森的嗓音之下,大殿内的朝臣仿佛眼前看到了一个个血淋淋的冤魂在大殿外飘荡。赵国的臣子们再一次经历了一场生死交错的危机,这一刻,他们才会记起,赵国的天从来没有晴朗过,赵国的国君喜怒无常,动不动就杀人,赵国的官很不好当。
甚至大部分都不知道,国君赵章杀了这么多人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他们现在还没有转过弯来,对国君杀人的反应都是懵逼的反应。只有军方的官员知道一些隐秘,但是也只是猜测。毕竟赵章杀人,从来没有原因。有时候甚至是因为听到一句对他的非议,就能将大臣一家子都铲除了。
“君上,我等有罪!”
“臣等有罪!”
国相见状,也觉得国君做的太过分了,可问题是,谁敢当着赵章的面说他的不是还要命不要最好的办法就是承认错误,虽然他并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
赵章见大殿内都是吓傻了的朝堂官员,是时候表现了一点满意的表情。他今天破天荒的没醉,也没有拿着酒上朝,面南而坐,一如他当年入主晋阳宫廷的样子。只不过他并不喜欢晋阳,对他来说,晋阳千年的积淀之下,没有属于他的任何痕迹。他更喜欢邯郸,喜欢这座国都,因为这是他宣布营建的国都。这里的一切都有他的影子,每一座坊市,每一条街道,都有他的设想。
在他的心中,他要将邯郸建设成为中原最大的城邑,成为整个中原的中心。
但是很不幸的是,赵章遇到了魏击。邯郸注定成不了中原最重要的城邑,至少在几十年内没有任何希望。作为赵国的国主,赵章自认为赵国不算弱,不仅不弱。但是要看和谁相比,和魏国相比,赵国总是差了那么一点。
国力不如人家。
人口不如人家。
军队的战斗力不如人家。
更要命的是,这两个诸侯还是背靠背的邻居,还是恶邻,这就让人郁闷了。好不容易给魏国下了一次套,还都快要成功了,他怎么允许最后功亏一篑。在赵章原本的计划里,魏国的这五万大军根本就不能回到魏国。必须要全军覆没在中山境内。为此,他甚至不惜败坏了名声,私下里支持中山这个异族诸侯。可意外终究还是出现了,燕国竟然要做好人,破坏他好不容易想出来的计划。只要魏国没有了这五万大军,实力顿时少了至少三成,赵国不是没有机会击败魏国。
按照以前他的脾气,燕国这么不识抬举,必须要狠狠地教训一段才能解恨。但是,赵章已经看不上燕国了,太穷,比赵国都穷,根本就没有打劫的价值。赵国不是没有和燕国打过仗,双方一度在边境大打出手,没有意外,赵国都赢了战争。
可是燕国很穷,就算是从燕国掳掠来的人口,连种地都不大会,根本就没什么用。这一点不像卫国,卫国到处都是工匠,就算是个农夫,也能够掌握最先进的农业工具,事半功倍。
他看上了富庶的卫国,有钱,地势平坦,还是中原重要的产粮地。
赵章固执的认为,卫国就该是赵国的,魏国不让赵国吞并卫国。赵国偏要这么做,不仅要做,还要当着魏国的面去做。
这也是为什么赵章几乎在近几年经常发动对卫国的战争。
除了打劫挣钱之外,恐怕还有故意恶心魏国的心思在里面。
当然,眼下并非是说他威胁魏国的筹码已经完全不存在了,就算是魏军去了燕国,这支五万人的军队想要回到魏国,就不得不从赵国借道回去。只要赵国拿住魏国的这个命门,至少在魏军回国,或者全军覆灭之前,魏国不得乖乖的就范。
高高在上的赵章,坐在国君的宝座上,小心翼翼的扭动了一下腰,很久没有参加朝会了,自然不习惯如此正式的跪坐。加上放眼望去,都是战战兢兢,深怕惹怒了国君的臣子们,赵章心中不太满意,没有一个有用的人才,悲哀啊!赵章心中想到,却摆摆手表现出很不耐烦的样子:“算了,此事就此为止。庞爰安在”
庞爰从大殿的右边武将区走出来,站在大殿中间位置,恭敬道:“臣在!”
“寡人问你,将五万大军,需要多久能够灭卫,为寡人开疆扩土千里”赵章一副吃定了卫国的笃定,让很多人头痛。
不仅仅是赵国的武将们,就连周围几个诸侯的国君都很头痛。
谁也不想和一个反复无常的人做邻居,可是有些事并不是他们不想,就不找他们了。别看魏国自从战败了秦国之后,就一直以为霸主自居。实际上,魏国确实有称霸中原的实力和底气。魏军这些年也是连年征战,但是中原主动发起战争最多的诸侯并不是魏国,而是赵国。
而且对手除了卫国之外,都不弱。
&nb
第418章 探子
不得不说,庞爰还是没有看穿赵章这个人。
身为国君,赵章很没有为赵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这位君上甚至能躺着喝酒,就绝对不会坐着喝酒,怎么可能去带兵发动一战劳心劳力,让他累死累活的战争
还御驾亲征,用赵章的标准来说,心里有这种念头的臣子,都是居心叵测之辈,是要被镇压的对象。
回到了府邸,庞爰看着着已经做好的作战计划,一直坐到了后半夜,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命令仆人道:“拿火盆来!”
一卷卷简牍被丢进了火盆之后,火焰照射的阴影,如同庞爰幽暗晦涩的心情,一点点燃烧,直到变成了灰烬。
前期做的所有的计划都付之一炬,不仅如此,赵章还对庞爰下达了更加让他棘手的命令,提前出兵。
如果目标是戚邑。
赵军的进攻方向就应该是从平邑,中牟,朝歌,一路和卫军对峙在戚邑附近,然后寻找机会渡河,步步为营。让卫国明知道赵军的作战意图的同时,却束手无策。但如果改变作战意图,对于庞爰来说,前期所有的作战部署都将毫无用处了。
因为他所有的计划都是以占领卫国的土地为目标。
而眼下,国君要求他将目标变成灭国,彻底将卫国在舆图上抹去。灭国之战的艰难,就看郑国和韩国三十年的战争就能看出端倪来。双方你来我往,几次先手交替,直到几个月前,才彻底有了分晓。这主要是因为韩国也好,郑国也罢,双方主力军队的进攻目标都是对方的国都。而国都的防御,肯定是这个国家最为坚固的防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