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之名士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水鬼游魂
一旦赵军推进到了帝丘,没有十万人,庞爰有足够的理由告诉国君赵章,臣做不到用几万人就攻破一个中等诸侯的国都,少于十万人,绝无成功的希望。
估计到时候,赵章就算是心中不爽,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下来。不仅要捏着鼻子认下来,还要极力的勉励一番庞爰的情绪,甚至加官进爵,赏赐无数来让庞爰给他卖力的进攻。因为他的臣子正在为他做一个臣子能做到的最大限度的功绩——开疆扩土。
让公子岐等卫国守将想不到的是,结束了一日督战的赵军主将庞爰回到军营之后就陷入了两难的处境之中。
又有一队押送粮草的赵军
军被卫军伏击了,就在渡河不远处的平原之上。而且这并非是一支人数很少的押运粮草的军队,而是一支规模不小的押送队伍,仅仅训练有素的士兵就足足有一个旅的人马,还是边军之中战斗力不弱的一个旅。但就是这么一支规模不小,战斗力还不差的军队,却让卫军偷袭了,不仅被偷袭,还近乎全军覆没。仅有的几个逃兵也是惊魂未定的将消息带到了大营之中,将他们遭遇的伏击禀告给主将庞爰。
按照军律,他们在丢弃袍泽的那一刻,就已经是一个死人了。
“将军,我等万死!我军授命押运粮草从陶丘出发来大营之中,一路上还算平安。可是,眼看就要到大河边上,却遇到了卫军主力埋伏在大道两边偷袭。我军毫无准备,而卫军却足足有一个师的兵力,二千五百人以上,还有一千多骑兵,我军连结阵的机会都没有,就被埋伏在道路两边的卫军打了个措手不及,军队一下子就被冲散之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袍泽被卫人屠杀。可是我等想到将消息带给将军,只能苟活而来。”说完几个逃兵跪在大帐之内,低声哭泣着,似乎为自己的行径而忏悔不已。
逃兵生死难料,全凭主将的一时之喜好。主要看主将是否心情好,如果心情不错,就算是军法中必死的罪责,也能免除。毕竟,他们逃跑是为了将消息带回来,告诉将军,也算是好心吧!说不定打板子都能免了。可要是主将心情不好,小命不保也说不准。所以,跪倒在庞爰面前的那个赵军小军官飕飕发抖着,仿佛静等风暴来临之前的小树,沙沙的响个不停。
庞爰皱着眉头,沉吟了一阵,问道:“陶丘守军还有多少”
“之前有过两次次伏击,其中一次我军退守及时,伤亡不算太大。还有一次就不太走运,撞上了骑兵,只有数人逃脱。小人押运粮草出城后,如今城内的士卒已经不足千人。”小军官根本就不敢隐瞒,竹筒倒豆子般的快速回答。
深怕说慢了,会引起庞爰的怒火。
一千人,这已经是一个很危险的数字了。
&nbs
第450章 陶丘空虚
“我就知道,我就知道!”公子岐似乎在给自己打气,捏着拳头在空中滑动了几下,很用力。似乎信心和力量再一次回到了他的身体内,当他站起来的那一刻,他似乎恢复了以往的样子,回头对公叔简道:“如此一来,本公子就是豁出去也要守住马邑一个月,但愿边子白不要让本公子失望!”
看着踏出了坚毅步伐,从背影看给人一种忠臣被陷害后上刑场的光明磊落和坦荡的卫国公子。
公叔简使劲揉了揉眼睛,他发现自己没有看错。
公子岐这家伙闹这一出,让他很看不懂,这位曾经在卫国有着不少支持的公子,难道是吃错药了
可是他又不敢明着问公子岐。
而公子岐呢
他会说吗
根本就不会,因为这关乎到信念。
信念很重要,如果说边子白让他守住马邑,黑不提百不提,就为了阻止赵军进攻的步伐,拖延一日算一日。纯粹本着消耗下军的兵力的念头。估计公子岐的心中再也提不起坚守马邑的念头了,因为这对他来说,不值得!
他需要一个值得让他付出高昂代价的理由,而且这个理由不能太廉价。这是他在马邑城内,面对赵军如同潮水般的攻势,苦苦挣扎的原因。
他要体现自己冒险的价值,击败赵军这个理由足够,如果仅仅是延迟赵军的时间,这简直就是对他的侮辱。
关于这一点,公叔简根本就理解不了。
他虽然是士大夫中的一员,身份也不差,是公族的子弟,公叔一族本来就出自于卫公正统,在卫国也算是最为高贵的几个姓氏之一。但是他咸鱼一般的职业生涯,让他失去了继承先祖高傲的性格,如同一个黔首一样卑贱的为了一口食物而活着。
可是公子岐不一样,他的身份和地位不允许他成为一个无足轻重的牺牲品。他可以去死,但必须要像一个英雄一样去死,而不是如同炮灰一样死的毫无价值。就算是欺骗自己,他也必须要这么做。事实上,在马邑城内,端木方已经看出
出了公子岐的一样,他们其实是一类人。作为端木家族的继承人之一,端木方从小接受的教育也是如此。
可是端木方不能说,因为说出来,将帅们的心境可能都不稳定,更不要说普通的士兵了。
活着。
为了一口食物而卑贱的活着,普通人虽然不屑,但在生死考验来临之际,他们一般都会忍耐下来,委屈求全。
但是公子岐不能。
端木方也不能。
一个是承载着卫国文王后裔的荣耀,一个是承载着端木世家子贡传承的门风。注定他们在绝望来临的时候,会选择悲壮的死,而不会选择苟活。
连端木方也感觉到在赵军的全力攻击之下,马邑应该守不住多久。唯一的区别就是兑子,用马邑城内的卫军和精锐的赵国边军进行兑子,不同于赵军,马邑不太可能有援军。但是庞爰指挥的赵军如果能够顺利拿下马邑的话,他就有足够的理由要求邯郸方面派遣援军。
因为接下来,不管赵军的目标是戚邑和帝丘两座超级大城中的一个,两座大城仅城内的居民就超过十万人,加上军队和商队,躲避战火的卫人,每一座城至少有二十万人。仅仅凭借五万边军想要拿下这两座大城邑的任何一座,都不可能实现。
事实上,拿下马邑,庞爰也想过至少要伤亡一万人,甚至更多一点。但是这重要吗
一旦赵军推进到了帝丘,没有十万人,庞爰有足够的理由告诉国君赵章,臣做不到用几万人就攻破一个中等诸侯的国都,少于十万人,绝无成功的希望。
估计到时候,赵章就算是心中不爽,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下来。不仅要捏着鼻子认下来,还要极力的勉励一番庞爰的情绪,甚至加官进爵,赏赐无数来让庞爰给他卖力的进攻。因为他的臣子正在为他做一个臣子能做到的最大限度的功绩——开疆扩土。
让公子岐等卫国守将想不到的是,结束了一日督战的赵军主将庞爰回到军营之后就陷入了两难的处境之中。
又有一队押送粮草的赵军
军被卫军伏击了,就在渡河不远处的平原之上。而且这并非是一支人数很少的押运粮草的军队,而是一支规模不小的押送队伍,仅仅训练有素的士兵就足足有一个旅的人马,还是边军之中战斗力不弱的一个旅。但就是这么一支规模不小,战斗力还不差的军队,却让卫军偷袭了,不仅被偷袭,还近乎全军覆没。仅有的几个逃兵也是惊魂未定的将消息带到了大营之中,将他们遭遇的伏击禀告给主将庞爰。
按照军律,他们在丢弃袍泽的那一刻,就已经是一个死人了。
“将军,我等万死!我军授命押运粮草从陶丘出发来大营之中,一路上还算平安。可是,眼看就要到大河边上,却遇到了卫军主力埋伏在大道两边偷袭。我军毫无准备,而卫军却足足有一个师的兵力,二千五百人以上,还有一千多骑兵,我军连结阵的机会都没有,就被埋伏在道路两边的卫军打了个措手不及,军队一下子就被冲散之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袍泽被卫人屠杀。可是我等想到将消息带给将军,只能苟活而来。”说完几个逃兵跪在大帐之内,低声哭泣着,似乎为自己的行径而忏悔不已。
逃兵生死难料,全凭主将的一时之喜好。主要看主将是否心情好,如果心情不错,就算是军法中必死的罪责,也能免除。毕竟,他们逃跑是为了将消息带回来,告诉将军,也算是好心吧!说不定打板子都能免了。可要是主将心情不好,小命不保也说不准。所以,跪倒在庞爰面前的那个赵军小军官飕飕发抖着,仿佛静等风暴来临之前的小树,沙沙的响个不停。
庞爰皱着眉头,沉吟了一阵,问道:“陶丘守军还有多少”
“之前有过两次次伏击,其中一次我军退守及时,伤亡不算太大。还有一次就不太走运,撞上了骑兵,只有数人逃脱。小人押运粮草出城后,如今城内的士卒已经不足千人。”小军官根本就不敢隐瞒,竹筒倒豆子般的快速回答。
深怕说慢了,会引起庞爰的怒火。
一千人,这已经是一个很危险的数字了。
&nbs
第451章 曙光
“公子,大喜啊!赵狗退兵了!”高亢一只手捂着头盔,一只手捂着佩剑,小跑起来,还穿着一件不太合身的铠甲,跑起来全身上下叮咚直响。
公子岐正好在和人议事,却被惊地跳起来抓着高亢的手臂,问:“此言当真!”
高亢喘着粗气,道:“没错,城头上就能看见赵狗的骑兵正在往大河以北撤军,那驾驶,都拥挤在河滩上,少说也有几千人马。”
“走,快去看看!”军事会议开不下去了,公子岐迫不及待的想要验证高亢报告的消息的真实性。
马邑城内的卫军,有一个算一个,都眼巴巴的盼着赵军退兵。可是赵人眼瞅着啃掉马邑这块硬骨头之后,是一大锅香喷喷的炖肉,能走吗
虽说,马邑城内的主将和士兵,一个个的都巴望着赵军退兵,可是当真有一天赵军退兵了,所有人都不自信起来,感觉赵军是不是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和阴谋
公子岐张了张嘴,脸上有意外,也有吃惊,更多的竟然是怀疑:“赵军退兵了怎么可能”
一行人急匆匆的登上了城头,眺望远处河滩上,战马嘶鸣,舟船交错,看似一片混乱之中,却带有一种有条不紊地次序。没错,在不远处的大河渡口,赵军收集的大船正载着人和马从大河的南岸往北岸运送,满载着士兵和马屁的大船,船工打着赤膊努力将大船用木杆退出河滩,齐刷刷的吆喝声中,一艘艘大船缓慢的离开了岸边,朝着对岸而去。河滩上一派忙碌的景象,似乎不像是作假。
可这毫无征兆的反应,顿时把公子岐等人难住了,赵军为什么要退兵
庞爰也很无奈啊!
骑兵过河本来就费工夫,而且夜里根本就不敢渡河,一旦船在大河里出了事,损失的可不是一两匹战马而已。而且还是冬季,掉河里就差不多半条命就没有了。尤其是赵军都是旱鸭子,大白天渡河都战战兢兢的,哪里敢半夜渡河只能是白天,而且就赵军装船的速度,想要将六千骑兵从大河南岸运送到北岸,一天只能完成不了,两天恐怕也是够呛。这还是在大河枯水期,要是在丰水期,河面暴涨之下,这个速度更慢。
大河就是黄河。
也是华夏的母亲河。
而在先秦时期,大河水量之充沛,是后世之人无法想象的存在。
谁能知道,当时华夏最大的淡水湖群,一部分竟然在大河中下游的巨鹿附近
整整一个郡的地盘,差不多都是湖泊。就湖面的大小来说,仅次于无边无际的云梦泽了。黄河能够维持如此大的水体,其一年的流量肯定不小。而且河面肯定宽阔,用烟波浩渺来形容也不为过。当然,当时的黄河流域的植被好到爆。河西走廊还是牛羊遍地的肥美草原;黄土高原竟然是森林覆盖率超过90的原始森林林区;就算是下游很多地方,也是湿地湖泊星罗棋布的鱼米之乡,这时候的黄河农业区,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为富饶的区域了。
站在城头上,瞅着赵军骑兵从容的从大河南岸上船,然后悠哉悠哉的往北岸去,这种感觉很难受,半渡而击,只要是敌人,谁都想要在这个时候给赵军来那么一下子。收货一波胜利和人头,让军队增长一些信心和气势。可惜,马邑的卫军出不去,就算是能出城,公子岐估计也不敢。
城内的卫军只能眼巴巴的看着赵军离开。
而公子岐抬手指着赵军的方向,似乎感觉不太对劲,骑兵渡河,却不见步兵渡河,这不太符合常理啊!大为疑惑道:“这赵军为何只撤离骑兵”
按道理,大军渡河,步兵应该先行,这是常识。因为步兵可以在渡河之后,在对岸建立营寨,防止有人偷袭。骑兵的效果要差很多。一般来说,骑兵应该是夹在中间渡河的兵种,属于前后都有保护的宝贝疙瘩。
公子岐的问题真不好回答,但是有人能给出答案,至于说对不对,就不知道了。这人就是一直被忽视的公叔简。
公叔简开口道:“可能是赵军后方危机,骑兵速度快,可以快速增援吧”
他不是军队指挥官,甚至连军队作战都分不清楚的技术官员。但是他的回答却附和所有马邑官员的心情,他们并不是孤军作战。
公子岐激动道:“是边将主,一定是边子白,他成功了。”
这下子,连端木方都很吃惊,边子白手中的兵力真不多。虽然看上去比马邑的军队多一些。但也是多的有限。想要靠着上军那点兵力,威胁到赵军的后方,真不容易。因为赵军的后方,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卫赵边境,而且距离邯郸又很近。
万一赵国邯郸的大军要出动了,边子白手里的那点人马在野外,真不是赵人的对手。
端木方不解道:“公子,公叔大夫,你说的是”
“在我离开平邑之前,上军就已经派遣得力干将带兵偷袭赵军的粮道。同时可能对赵军的后方产生威胁。”公叔简可不敢把话说圆满了,赵军的后方重地是在赵国的陶丘。卫国什么时候有胆子将军队放到赵国的国土上作战了
“谁带兵”
端木方不同于公子岐,他考虑的问题更多一些。
 
第452章 恭喜大叔高升
平邑,又是一个宁静的清晨。
晨曦在地平线上搅起的轻雾,缓慢的舒展着。大地迎来了第一缕的阳光,金色的光密集的交错着,宛如一张轻薄的幕帐,将大地罩在身下。
一处位于城中央位置的小院中,鸟儿跳在枝头清脆的鸣叫,主人撑着懒腰站在门口,显然是刚刚起来。军法司马公孙鞅独享着这座边塞小城内的独门小院,这在拥挤不堪的平邑是不多见的。在军中,另外一个享受这等待遇的就是上军将主边子白了。
当然,边子白的院子是平邑最宽敞,最高大的院子,而且有花园,有池塘,如果叫来一群歌姬,这简直就不是打仗,而是享受纸醉金迷的土皇帝生活。
将主,自然有将主的特权。
不过公孙鞅的身份是司马,按道理是没有这等特权的。但是他却也享受了边子白一样的待遇,不得不说他在上军之中的身份特殊之处了。院子虽然小一点,但却生在安静淳朴,处处透着古拙的返璞归真的意境。按理说,想要住这等清净小院军中高层多得是,上军就上大夫身份官职的人有,中大夫十来个,凭什么就让公孙鞅给占了便宜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