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之名士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水鬼游魂
然后送去邺城
苟变忽然发现邺城好像不是卫国的城邑啊!
这是魏国的重镇。
苟变不淡定了起来,他觉得边子白交给他的兵法都是假的,你自己玩起来如此骚气,可是教授给他和公子虔的却是一板一眼的套路。他很想拉着边子白的耳朵,在一旁大喊大叫道:“某也要骚气的操作,不要死板的兵法!”
可惜,边子白恐怕听不到苟变的心声了。这家伙如今对边子白有了一种说不出道不明的畏惧,他甚至觉得自己一开口,愚蠢的主意很容易暴露他让人堪忧的智商。他是不太赞成优待赵军俘虏的,因为卫人对赵人很不待见,甚至是仇恨。这种仇恨会让士兵在对待俘虏的问题上比较激进,尤其无法理解的是高高在上的将主还要让他们优待俘虏。
可是给俘虏优待,是上古一直流传下来的美德。
没有人能指着边子白说:你做错了。
唯一伤到的就是卫人的感情了。
可现在呢赵广就差感激道潸然泪下,估计回去就会将好消息带给俘虏营的赵国俘虏们。可是……边子白一转眼就要把赵国的俘虏卖一个高价,当然是背地里的出卖。
要不然怎么可能将俘虏送去邺城
就算是送去朝歌也要好过送去邺城啊!之前军中的打算确实如此,将赵国的俘虏送去朝歌。唯独让边子白不放心的是朝歌的军队太少了,而上军俘虏的数量超过三千,这还是基本上没怎么受伤的士兵,加上伤兵的话,还能多七八
八百人。
数量庞大的俘虏,捉襟见肘的守军,一旦俘虏哗变,朝歌城就危险了。
而送去邺城,这是最好的打算了。
见苟变还是傻傻拎不清的样子,边子白气道:“你怎么还不走”
“将主,陶丘的守军真的没有吗”苟变担忧道。
边子白凑到火堆前,拿起一根一头烧焦的树叉子拨弄了几下火堆,火星顺着热气一下子窜了上来,很快就消失在夜空之中,而跳跃不定的火苗在边子白的脸上化作一团妖异的光影,忽明忽暗之间,给人一种阴翳的气氛:“你没有谎报军情吧”
“怎么可能”苟变跳了起来,这事可大可小,可是任何一个将领被贴上谎报军情的标签,就等于同时被打上了贪生怕死的记号。这等羞辱,苟变怎么肯认
“去请公子虔来一趟。”
边子白突然对大帐外喊道。士兵离开的脚步声传来,苟变幽怨的小眼神不满的盯着边子白,后者却还能笑得出来,甚至让苟变怒火冲天的是,边子白还信誓旦旦地告诉他:“我不是信不过你,而是让公子虔来求证一番。基本上所有的伏击秦军都参与了,他的话能够洗清你身上的清白。”
这不是信不过,还是什么
很快,公子虔来后,团坐在火堆边上。
边子白用手中的树杈在地上划了一条线,然后再圈了几个点出来,开口道:“这里是陶丘,而这是赵军控制的大河渡口。中间的是荡阴,这里是大野泽。上军自从赵军渡河之后就由副将苟变带兵在这一带伏击赵军的后勤运粮队,大小战斗不下十起。”
“是十二战。”苟变较真道。这时候关乎到他的荣誉,容不得他发扬风格。再说了,这些公子虔都是参与者,苟变指挥的步兵偷袭赵军运粮队,然后秦军在外围围猎逃跑的赵军士兵。一度让赵军主力的粮食供应减少了三分之二以上。
这些都是通过放走的赵军运粮队得出的结论。
有时候是因为军队没办法及时集结,让赵军躲过一劫。有时候是因为赵军护送的军队人数多,而偷袭的部队太少。
总之,偷袭赵军运粮队成绩斐然。
但是有一个很难统计的数字就是,这十二次偷袭杀了多少赵军,有多少是陶丘的守军这才
才是边子白要给苟变搞清楚的问题。边子白再次询问:“我军常备一万二千五百人,战时会有一万五千人甚至更多。但是掌管军中辎重的司马,能够动用的军队人数不过一个旅,五百人,战时增派一个旅,总数不过一千人,民夫不在其内。赵军人数庞大,就算他拥有两千五百人,军中战功能够辨认吗”
“赵军有时候伪装……具体数字难以确定。但是一千多人应该没有问题。”苟变有点心虚,他也无法得出一个确切的数字,只能用一个大致的数字去估算。这么一来,就比较模糊了。
边子白见苟变吞吞吐吐就有些不满意道:“所有的赵军士兵难道都不确认生死就撤离了战场吗”
这是算是一个失误。按照边子白的估算,庞爰应该还不清楚卫军伏击他粮道的具
第471章 大捷
苟变睡了一晚上,如同烙饼似的在毛毡上怎么也睡不着,他就是搞不明白,为什么边子白和赵广看似闲谈的示好之后,就得出了陶丘兵力空虚的结论
这个问题他还问了,应该是赵广不经意间说出来的陶丘守将镰仓的身份是军司马,属于边军之中的将领。
同时,这个将领似乎在邯郸不怎么被信任。
难道是边子白故意给赵广埋坑后者傻呼呼地往下跳
看来只能这么解释了,毕竟赵广投靠卫人恐怕真不太现实。就算是赵广因为怕死,也会担心家人被国君处死而慎重。更何况,一个赵国将领投靠一个卫国将领,这本来就是奇耻大辱。试问,赵国和卫国的战争,什么时候输过
被一个举国上下都看不起的弱国将领俘虏之后投降,估计赵章知道后真要吐血了。
而国君一怒,就不知道有多少人要人头落地了,唯一的区别就是死多少人的问题。
翌日。
让苟变惊愕不已的是,仲叔牙带着一千五百步卒,还有三百骑兵真的信心满满的准备出发,去攻打陶丘了。这家伙还傻乎乎的跑到自己的面前说了一堆不着边际的话。
“大丈夫功在千秋,此战很不能与贤弟在上阵杀敌!还请护住将主万全,仲叔牙没齿难忘。”
这话听着就让苟变脑仁疼,他很想一脚踹醒仲叔牙这傻子,你丫没睡醒怎么着带着这么点人,就敢去攻打陶丘
能打下来吗
陶丘在赵国不算是大城,但是这是一个手工业城邑。听名字就能知道,这个城邑有一种非常悠久的技艺,制陶业。陶丘的名字恐怕就是从此而来。一般来说,手工业城邑的城墙都会比普通城邑高一些,因为建成年代久远,多次修缮之后,其城邑的防御能力不弱于普通的要塞。
可是仲叔牙手里有多少人
骑兵三百,步卒一千五。这么点人看似要比边子白估计的陶丘守军要多了一半,但是两倍兵力都不到,怎么可能攻下一座城池坚固的城邑这不是开玩笑吗
尤其是陶丘如今是赵军最为重要的后勤补给的要地,城内盘查严密,想要偷袭几乎不可能。只能硬着头皮去攻城,苟变仿佛看到了仲叔牙这货惨死在战场的恓惶场景,于情于理,他都不忍视睹这等惨剧的发生。拉着中刷牙的手臂就说:“仲叔兄,我等同为袍泽,某实在不忍兄长受次厄难。陶丘虽然看似兵力不足,但是偷袭几乎不可能。这北地的赵军口音就和我等不同,要是邯郸的守军,多半能够诓骗过去,但是赵国边军口音特殊,你等一开口就要暴露。”
仲叔牙瞪眼道:“苟副将,你说什么胡话。谁说某要带着士卒去诈城了”
“除了这个办法,你还有别的办法”苟变愕然不已,他有种智商几天内下降不少的隐忧,最让他气愤的是,智商下降也就罢了,可是武力值没涨。
难道现在连仲叔牙都能玩计谋了,而自己却不知道
可是仲叔牙却自信道:“某已经有十足把握破城,副将不必担心,就等着捷报吧!”
苟变直到最后也没法说动仲叔牙和他一起去找边子白放弃任务,他看着那个傻乎乎的仲叔牙,挺着后背,如同一直雄赳赳的大公鸡,傲娇的踏上了属于他的荣耀之路,苟变心塞不已。
很快,苟变也只能将仲叔牙的事放一边了。骑兵将领王镛带着一部分战马和上军骑兵主力,将和他一起押解赵军俘虏去平邑。他不敢耽搁,看天气恐怕要下雪。要是被风雪阻隔在路上,到时候恐怕真的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临走,边子白还将他的部将车渠要走了,连带着车渠的那个师也留了下来。
苟变无奈,只好另外找齐了两个旅的士卒,踏上了去平邑的路。
显然边子白留下这支军队,并不是让苟变难堪,而是边子白似乎也发现了一个问题。苟变麾下的步兵战斗力起来了,而其他师的战斗力要差很多。这是经历过铁与血考验的结果。上军士卒训练都不错,但是真正有战场经验,并且能够在战场上有调整能力的成建制军队,就车渠的这个师。其他的军队虽然经历过一场大战,但是战斗经验和临战应变能力还是差了一点。
而边子白留下这支军队的目的,苟变很容易猜到。
大河渡口。
卫军上下经历一场大胜之后,全军上下,除了边子白之外,其他人都认为战争已经快要结束了。分出胜负是绝对不可能,但战争通过邦交来结束完全有了机会。而且机会很大。如果拿下陶丘之后,手握赵军大量辎重,尤其是大批粮食之后,赵国想要不退兵都不可能了。
毕竟几万赵军没有辎重,没吃没喝,饿着肚子还要在冬日作战,只要军粮告罄,不哗变都不可能。
平邑,城头。
边子白走了都好几天了,可是每天天一亮,公孙鞅就会一个人登上平邑的城头,朝着边子白走的方向眺望,目光凝视的的背后有种被抛弃的悲凉。连平邑的守军都觉得之前那个化身洪荒凶兽的军法司马公孙鞅变成了一个整日以泪洗面的怨妇。
怨气真的有,可是公孙鞅绝对没有哭过,打死也不会承认自己会如此脆弱。
之所以如此神经质般的反应,最大的原因恐怕是因为他没有信心在赵军派兵来攻击的时候守住这座城邑。打仗,他真的不擅长。他更怕的是因为自己的无能,成为卫国的罪人。可是遇到个不负责任的上司,公孙鞅真的哭死在茅厕的心思都有。这些天,他做的所有事只有一件,稳固城墙,修建工事。他一刻也不敢让城内的数千民夫闲着,就怕那天天一亮醒来之后发现赵队打了过来。
踏踏踏
战马飞奔的马蹄声,急促,且有着一种强烈的韵律,公孙鞅在卫兵的提醒下,猫着腰靠在了城垛边上鬼鬼祟祟的偷看:“敌袭,敌袭,赵军打过来了。”
这一声吼不要紧,却将平邑这座城邑彻底从半梦半醒之中喊清醒了过来,就像是冬日里的清晨,一盆冰冷的井水洗漱过后,整个人打着哆嗦的清醒,城内顿时乱作一团。
“大人,赵军似乎绕过了我们挖的陷马坑。”
“咦,大人,他们朝着城门来了。”
“是自己人!”
终于能够看清对方的铠甲和军服之后,还有代表卫军身份的令旗。此时此刻,公孙鞅宛如吃人的眼神盯着那个多嘴的卫兵,后者讪笑着目光躲闪着不敢看人,他也很无奈啊!这几天最大的乐趣就是赵军的斥候远远的跑在了平邑军民挖好的陷马坑之中。折断马腿,人仰马翻的凄惨样子。
陷马坑很小,碗口大小,木箸深浅足矣。这种坑对高速奔跑的战马有奇效,五六百斤重的战马,在高速奔跑之中,一旦马失前蹄,折断马腿再也寻常不过。甚至有士兵当场摔死的惨样。不过都是赵军,对于卫人来说,赵人都该死。
他们原本好好的在家里过日子里,就算是在军队中,也能经常回家。可是战争开始之后,不但
第472章 陷马坑
欢呼,雀跃。
战争给人带来的一切负面的影响,在这一刻,都因为胜利,而被一扫而空。公孙鞅甚至有种要不是自己看好了家,边子白绝对没有可能获得如此成就的胜利。当然,他虽然这么想过,但是心底还是比较虚的,根本就不敢说出来。
可毛單跟在身后就难受了,他是带着任务而来,军中将令,不敢有丝毫的耽搁。
“司马,下官以为如今庆祝似乎有点为时尚早!”心直口快的手下,总是会在不经意间,将上司的好心情破坏的干干净净。
面对公孙鞅那张近乎刻薄的冷面孔,毛單不得不陪着小心,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这个道理谁都懂。公孙鞅大概还没有自己的名声在军中不佳的觉悟,发现自己有点兴奋过头了,脸上好不容易露出的那点灿烂收敛了下去,如同云收雨过后,一点都不带迟疑的。
“你说的极是,如今赵国俘虏马上要过平邑,得在城中安排俘虏的营地,此乃首要。”
公孙鞅想到几千赵国的俘虏就要住到平邑城内,就忍不住一阵头痛。平邑的军队就这么点人,当然了,赵军俘虏也不是吃人的老虎。要是来的是赵国攻城的军队,确实会让他龟缩不出,有种忍一时风平浪静的自欺欺人。可是俘虏
还没在他眼里。
可万一呢
哗变了呢
赵人彪悍,炸营了呢
想到这里,公孙鞅有种被吓出一身汗的担忧,犹豫道:“苟副将可有提议”
毛單终于能够松一口气了,至少公孙鞅看来正常了不少。没办法,关乎到性命攸关的事情,是个人在紧张过后少不了深思熟虑。做人咸鱼一点不要紧,什么都可以是别人的,但是性命的话,只能是自己的。
毛單躬身道:“副将的意思就是让司马带着将主的信件去一趟邺城,交于留守在邺城的大司寇。希望大司寇和魏国方面斡旋,解决我等的后顾之忧。而末将在平邑城内准备几千人的食物运出城,在押运俘虏的必经之路上等待副将带着大队人马而来,副将的意思不让俘虏进城,一面引起麻烦。毕竟平邑靠近赵国的都城太近了,不怕走漏消息,就怕赵军突然来袭,我军难以应对。对了,这里还有副将的私信,将军应该有所交代。”
公孙鞅看过之后,呻吟了一阵,却难以决断
断。
这让毛單等人很诧异,难道苟变的想法有失计议,并非是万全之策。可沉吟了一阵之后,公孙鞅抬手摸着自己的下巴,却没有摸到下巴上的胡须,有点失落的放了下来,道:“我走了,这平邑该怎么办”
公孙鞅如此解释,毛單一开始还以为这位军法司马对于平邑守的作用很大。
不解之处看向了平邑城内最高的军官,也是军中同僚纪邝,后者苦笑着摇摇头,表示没有的事。如今的平邑城内,谁缺都可以,就算是公孙鞅也是如此。事实上,众将对公孙鞅很不耐烦,这位爷太喜欢折腾了,要是去了邺城,大家都能省事不少。
当然,毛單是不敢当面戳破公孙鞅的面子,只好委婉道:“司马之能,我等仰慕不已。然军情似火,刻不容缓,将主还等着司马斡旋于魏国,说服魏人出兵,解决上军兵力不足的困境;副将等着司马的臂助,才能断绝我上军的后顾之忧,还请司马三思啊!”
原先的魏国之所以不出兵,更多的考虑是被赵国抓住了把柄。同时,兵力上也有不足的担忧。毕竟邯郸城随随便便十万人马是不缺的,而魏国在邺城只能布防五万人。可是如今情况不同了,赵军一半人马被卫国的军队拖住了,邯郸要是敢出兵,邯郸就空虚了。这等好机会,千载难逢。要是能够将邯郸攻克,赵国就算是不投降,其一半领土也会被魏国收入囊中,简直就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说服魏侯出兵已经不难,难的是,魏国什么时候出兵因为上军等不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