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战国之名士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水鬼游魂

    这可不仅仅是写字累的原因,更多的是因为《千字文》中有着太多的典故,并不适合出现。

    就比如说‘赵魏困横’吧。

    这四个字是说赵国和魏国受困于张仪的连横之术,可张仪都还没生出来呢让他哪里去秦国求官,然后周旋在列国之中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只能改。

    而且这种坑实在提多了,尤其到了文章的后半部分介绍历史的部分,几乎都是这样的困扰。边子白冥思苦想好几天,改了又改,只能将这些关于历史的语句都改了。比如说‘赵魏困横’,就改成‘赵产良驹,魏有安邑’、‘稻米楚熟、刀伐齐铁’……

    好好的一本《千字文》的历史部分,被边子白硬生生的改成了一部专门介绍各地土特产的采购指南。

    可他有什么办法

    战国时期的历史,能说的很多,但是说出来楚国人高兴了,齐国人就要恼火了;齐国人开心了,赵国就要拍桌子……反正都是狗咬狗的腌臜事,说出来大家都不高兴,还不如不说的好。

    官舍内,大字不认识几个的仲叔牙得意地摇头晃脑,他家里是靠着武士才获得贵族身份,还是那种很低的贵族,士一级的那种。

    读书认字是少不了的,可家里没有什么像样的家传,就只能在别处求学。不同于公卿世家,大夫封君家族对子弟的严苛。本来就是靠着武力获得‘士’身份的仲叔家族,对于读书浪费钱是深恶痛绝的,尤其是在自己家的孩子笨的惊天动地的时候,更是果断,会写名字就差不多了,家里八辈子干的都是刀口舔血的买卖,根本就出不了读书人。

    可话说回来,这个时代求学真的是难。别看孔夫子不选择弟子,想要听他讲学,谁都可以。可问题是他老人家不负责蒙学,认字的事他老人家不管。

    不识字,去听孔老夫讲学,这不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找不痛快吗

    如果有一天孔夫子饿的前胸贴后背,倒霉催的车子的大轴还坏在了路边,坐在田埂上,围着一群学生,然后孔老夫子有气无力地说了一句酸话:“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行,就有道而正焉!”

    孔夫子门下的学生听了这句话,如同置身于深谷幽兰,品味出一种高洁的君子信念。可要是田埂边上劳作的农夫呢

    恐怕咧开嘴笑话孔老夫子:“饿的脸都白了,还冒酸水,该!”

    这就是差别,也是很多底层年轻人想要求学,却无法入门的真正原因。能够教授蒙学的老师,水平太低,恐怕自己识字都不多,更不要说教学质量了。有名望的名师教授的不是文字,而是思想,求学的门槛高到了天际。真正的大家族大贵族,自然不会缺少家学渊源,从这些家族出来的子弟,才是哪些名师们目标弟子。因为只有大家族的族学才有一套完整的蒙学体系,这也是为什么大家族出来的子弟能够获得更多的出头机会。

    从内心深处,仲叔牙对读书人有种发自内心的敬畏。

    就像是他曾经在宫门口听到一个大夫呵斥公正的对话。起因就是那个小小的宫正禁卫小军官对公卿大夫车马的羡慕,说了一些不合时宜的话。

    比如说:某立志终有一天获得高官厚禄。却引来哪位大夫的质问:

    “知礼乎”

    “如乐乎”

    一连两个问题,让那个小军官哑口无言。《礼》这本书都是公卿大夫家族的标配,肯定有。但是低级的武士恐怕就连见都没有见过。《乐》是至高礼仪,从祭天地、君王、先祖,都有一套非常严密的制度。

    当时哪个质问的大夫在看到小军官一脸的窘境之后,傲然道:




第122章 署名
    全文在仲叔牙的书简上描完了最后一个字之后,戛然而止。很多字他不认识,都是照着边上的南卓写出来的样子,用毛笔极其认真的描了出来。担任拿刀的手拿起笔来不太熟练,很多描的地方成了一团黑黢黢的墨迹。

    但这不印象仲叔牙对《千字文》的珍爱,认真地在简牍的第一行写上了书名《千字文》,留白的部分是给著作者署名用的。看了一眼周围,仲叔牙耿直的认为自己应该说点什么。于是他那标志性的军人嗓音在官舍内炸响:“还请大令立名!”

    边上的南卓还在纠结《千字文》后半部分的文字功力不足。没想到让仲叔牙吼了一句,吓得他将手中的毛笔跌落在简牍上,沾染了一片墨迹。

    可这并不是最糟糕的,让他如同一口干了一杯宿尿般的恶心的是,明知道《千字文》并不是边子白所著,只不过是他蒙学时候的读物,反正边子白是这么说的,他也这么认。再说,南卓可不认为边子白能写出如此文章来。可仲叔牙还是如此献媚,让边子白贪这不世之功。这让眼巴巴的等着边子白倒霉,心头才会舒坦的南卓会怎么想

    南卓气恼道:“仲叔牙,你可知贪他人之功,欺世盗名之辈为天下诸子所不齿”

    “什么不齿,都是酸书生的嫉妒,就和傻婆娘照鉴自以为天下美人都不如她一样。”仲叔牙说的这个叫理直气壮,就从他小小一个士,就敢在朝堂上反驳公卿的建议,就知道这家伙是一根筋的主。

    南卓气地半死,低头看到了书简的那团墨迹,小心的用铜刀刮掉,重新誊写之后,吹着书简上的墨迹,等待墨干。他真不想继续和仲叔牙理论下去,因为他发现自己的学问在这个傻军汉面前一点用处都没有。

    什么君子立德,立言,立功。

    可能在仲叔牙的眼中,甚至还不如烤肉来的实在。

    仲叔牙就是要用他的耿直告诉所有人,他是一个实在人:“在某看来,《千字文》这等美文非大令不能作出。”

    好家伙,这几乎是一个不管不顾的脑残粉的思路。南卓张了张嘴,心里冒出的一丝丝想要理论一番的念头也熄灭了。

    好在边子白没有功夫去争论,也没有应承下仲叔牙的恭维。他需要对这部来到这个时代属于自己的一个文字印记的书籍有一个认真的态度。《千字文》终于算写好了,查看校对端木方的一份,觉得没有什么问题。可仲叔牙却还迫不及待的要求边子白立言

    立言

    什么叫立言

    就是承认《千字文》是他的著作,并且以后传播之后,都知道边子白才是《千字文》的真正创作者。这就是立言,是对文人功绩的最大褒奖。

    就算是边子白脸皮已经练到了水火不侵的地步,听到仲叔牙献媚般的肺腑之言,也不觉有点额头发热,脸颊有点发烫。他就算是完成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三年高中,四年大学,可是就他的文学功底,说白了就是替领导写一个发言稿的水平。

    《千字文》这等旷世奇文,也是他能写出来的

    连他自己都不信,心里虚的就想上厕所。

    边子白略做镇定,才开口:“这个《千字文》可不是本官能够写出来的佳文,写这本书的人另有其人。”

    “大令!”

    边子白摆手道:“授予本官《千字文》的老师说过,这本书是一位修行于名山大川的高士所做。原先不过是游戏制作,经过多次修改之后,发现这本书似乎给蒙童启蒙也不错。这才让我有幸获得学习的机会。”

    “这样啊!”仲叔牙略显失望。

    南卓满意的点头,这才符合他对边子白的预期。边子白很强,但还没有要他仰望的地步。如果《千字文》都是边子白所作,那么南卓估计这辈子都要仰望边子白一生了。这对于同样骄傲,拥有显赫家世,不乏智慧的南卓来说,简直是无法忍受的事实。

    对此,公孙鞅表现出一丝怀疑。他并不是不信任边子白,可是处于对边子白性格的了解。他判断边子白的话,或许另有实情。

    “这位名士性格高洁,自然不会看得上这点虚名,但是吾承载其所学,不能让其泽被万民,是本官的过失。”有的人脸上露出愧疚之情,看到的人都不信,可有的人,假戏都能做成真的,自然少不了有人追捧。边子白就有这等本事:“先师,周氏,讳兴嗣。不知其何许人也,子弟羞愧。”

    说着,边子白从官舍里穿堂而过,走到了台阶前,对着虚空作揖,一而再,再而三,三而止。

    架势摆的十足,就连对边子白所言有所保留的公孙鞅也相信了,更不要说其他人了。

    仲叔牙恍然道:“原来授予我等绝学的是周师”

    南卓冷言冷语道:“你不知道的多了去了!”对于一个浑人,一个连家学底蕴都没有的破落户。当然,也可以是普通百姓眼中的暴发户。毕竟仲叔牙家族从平民到士,成为最底层的贵族,还是托了卫国多次的内乱。

    再后世,功劳之中最大的几种,仲叔牙家都赶上了。

    护驾之功!

    拥立之功!

    可惜出身太低,没机会凑到前几任卫公的跟前,所以最后论功行赏的时候,给仲叔家的赏赐低了一些。

    不过仲叔牙这个人有一个优点,或者说这是仲叔家族的优点。就是认死理,他就算听边子白说著书立说的另有其人,《千字文》的原作者是周兴嗣的一个隐士。但是……将《千字文》带给世人的可是边子白,这也是功劳,而



第123章 高大上的猪油拌饭
    在明堂(国君办公和寝宫之一的卫公,第一时间就收到了内府送来的《千字文》范本,抄录者是南卓。这是边子白要求将抄录者写在书简最后,目的就是有迹可循。

    卫公姬颓靠在软垫上,看上一句《千字文》慢慢细品,摇头晃脑的得意劲让站在一边的丁祇有种非鱼不知鱼之乐的痴呆状。

    “美哉,美哉!”

    《千字文》丁祇也听过,听了也就听了,甚至在心底起不了哪怕一丝一毫的波澜。

    可为什么换一个人就如痴如醉了呢

    边子白有毒,胡说八道都有人信。

    其实丁祇想不明白也是正常,这时候的宦官,来源一般只有两种。一种:生活艰难活不下去了,进宫当宦官,只要熬过蚕室的日子,基本上一张到老的饭票是混着了,破产农民,流民,都有;第二种,就是犯官和家眷,主要是犯官的家眷子弟被牵连的居多;第三种,也是来源最大的是奴隶。

    第二种的数量太少了,但是第二种出身的宦官都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很大几率是识字的群体。

    就算是当太监,都不算是个完整的男人了,以为混吃等死溜须拍马就能混好了。学习文也很重要。至少在宫中,识字的宦官就有很大几率获得提拔和晋升。

    可惜,丁祇是第一种来源,属于活不下去进宫混一张饭票的可怜人。他运气很好的是,他遇到了一个教他认字习武的老宦官,当然付出肯定也有,只不过年代久远,丁祇他不说,估计也不可能重见天日里。

    所以,丁祇认字,但不学经义,更不通《诗》、《书》。只是单纯的能看懂一些公文而已。他根本就无法体会到卫公拜读《千字文》时候的那种心胸豁然开阔的感受。

    没过多久,卫公停住了,眨巴了浑浊干涩的眼珠子,还以为看错了书。

    上下通读之后,有种戛然而止的难受劲。嘀咕道:“一篇雄文,怎么到了这里就好像被拦腰截断了似的,狗屁不通”

    多稀罕呢

    上面还在讲述三皇五帝,尧舜禹汤,后面就变成了特产风俗的介绍,怎么读,怎么别扭。

    “君上,是否不妥,我去叫人让边子白来一趟。”丁祇也不客气,边子白没有出仕的时候,他还有所顾忌,太过张扬了会让人误解。可边子白已经在卫出仕为官,为国君分忧,他自然没有推辞的理由。

    姬颓摆摆手,制止了丁祇的念头,转而放下了书简,长叹道:“可能是这篇《千字文》让寡人期待太多,可上半部分确实惊才艳艳,让人赞叹不已。可是……下半卷的一些句子,通读起来缺乏那种让人有感而发的感觉。不对劲,不对劲。”

    “君上的意思是这本书不好”丁祇也疑惑了,姬颓的意思是期望落空了,显然是不太满意的。

    姬颓摇头道:“不然。是寡人期待太高了,有一部分内容没有达到寡人的预期。但总体来说,还是好的,可谓瑕不掩瑜。是一部好到不能再好的雄文。算了,这本书就放在案头,不要让人收入府库了。”

    姬颓表示出对《千字文》特殊的喜好,放在他寝宫的书案上,意思就再明白不过,没事的时候他会经常翻阅这篇文章。

    《千字文》的集结成书,也给卫公姬颓带来了片刻的安宁。

    可这种安宁犹如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平静,越是风平浪静的时候,天地之间积蓄的力量就越是强大。肆虐的风暴越是强大,最后倾覆的可能也越大。对此,卫公内心是愤怒的,更多的是无奈。他的年纪恐怕已经做不出杀伐果断的铁血镇压了,可如果压不住几个想要入主宫廷的儿子,恐怕他就死后也不会安宁。

    事实上,公子恒的举动根本就逃避不了丁祇的眼线,丁祇既然认定了太子会对他不利,根本就没有必要替太子隐藏下来。

    姬颓的困扰还刚刚开始,他现在还能吃能睡,也有一批忠与他的朝臣,或许几个儿子之间的争斗还停留在表面。可万一他病了呢

    这种无法控制的恐惧深深地刺痛着这个已经风烛残年的老人。

    且不说卫公,但说南卓。

    他黑黢黢的脸上看不出一丝一毫的惊喜,为了‘感谢’仲叔牙的慷慨行为,他特意在云楼的二楼包下了一个包间,价格不菲。更让他感觉吃亏的是,包间的增值服务他一样都没有选。他还等着将《千字文》抄写下来呢。

    可仲叔牙的字……

    并不是难看而已,这家伙很神奇的会在不会写的地方打上一个圆圈。

    太坑了!

    南卓都开始心疼自己花出去的大笔铜钱,太不值了,就算是让他看不起的公叔朋的记录也要比仲叔牙好太多了。

    可仲叔牙呢

    咧开大嘴,大口的吃着猪油拌饭,喜滋滋的问:“南卓老弟,你说平日里我也吃过猪油拌饭,怎么今天入口的味道完全不一样呢”

    说话间,筷子飞快的扒拉了几下,又下去小半碗。而他边上已经堆砌了一摞饭碗。当兵的都能吃,这是打熬力气辛苦所致。在古代的军队,习武的军官更能吃。廉颇六十多岁的时候,还能吃一斗米,几斤肉,吃完了骑马射箭。这等体力全都是靠着



第124章 谋算(求订阅)
    费尽千辛万苦,南卓终于将抄录好的《千字文》递到了老爹南丰的手中。

    大宗伯南丰也是饱读诗书之士,眼界肯定是非常高的,可对于《千字文》还是难掩其喜爱之情。迫不及待地诵读起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就开始读了一句话,就赞叹不已:“此等雄文,气势,如长虹贯日,划破天际!”

    没办法,南卓只能配合老爹一起诵读《千字文》,并且将自己在内史府誊写的《千字文》被边子白选中,送入明堂之中。

    南丰顿时满意道:“小时候逼着你学习篆书法度还是有用的,我儿自然要比他人高上良多。”
1...3839404142...18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