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推理悬疑

诸天万界之大拯救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放羊小星星

    “好!你没说什么上报朝堂下安百姓之类的虚话。对于你所提的事情本官也有所耳闻,好在福州府周边的武人颇服管教,不敢肆意妄为,武林人士不过癣疥之疾,不足为虑,真正的顽疾还是在。。。”

    “哎!不说也罢,以后你须时刻谨记踏入官场后,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不可轻易得罪小人,本官的老师耿裕便是得罪奸佞才被贬至南京。”

    听到陆珩提到他的老师李杰颇为诧异,一般这种话不该对自己说的,看来陆珩是打算拉拢自己一番,不过这位陆知府的来头也不小,耿裕是谁官至礼部尚书,因为速来与当朝首辅大学士万安不和,加上李孜省想推自己人上位所以从中作梗,二人合谋将其贬至南京,等弘治上位之后才会重新起复。

    而万安和李孜省虽然现在还是风光无限,不过明年也就是成化二十三年李孜省就会失势,最终病死于狱中;不过相比于李孜省,万安的下场就好多了,万安将会在明年致仕,弘治二年病亡,死后弘治皇帝还追赠太师,加特进左柱国,得了个‘文康’的谥号,古时大臣死后可不是什么人都能有谥号的,虽然‘文康’是排名相对靠后的谥号。

    “学生相信终有




第四十四章 院试下
    院试主考官是提学官,一般以监察御史、各部侍郎中的进士出身者充任。任期三年,一般由皇帝钦命派遣前往各省。院试分两场进行,第一次是正试也是最重要的一场,试两文一诗,第二次为覆试,试以一文一诗,考完发一“长案”列第一名者为案首。

    院试考过了便是秀才了,正式称为“生员”,凡录取的生员都送入府州县学,有秀才功名便可见官不跪,同时免除徭役,算是初步脱离平头百姓的行列了。

    随着搜检有条不紊的进行,很快便临到李杰了,惯例的搜过李杰之后便放他过去了。

    走入考场后能看到一个身着朱红色官袍正伫立在正堂上,应当是朝廷派来的提学官了,提学官相当于现在省教育厅最高长官了。

    李杰顺着号牌找到了自己的考房,位置不错考房内的环境算是考场里面最好的一批了,这就是明星选手的待遇,有本事走到哪里都会让人高看一眼。

    简单整理一番之后,李杰从考蓝里面依次拿出笔、墨、砚台放在案上,院试同府试、县试不同之处在于开始实行糊名制了,和现在高考一样阅卷官是看不到考生的姓名的,杜绝舞弊的手段之一,到了乡试、会试会更加严格,不仅仅糊名,还会进行誊录,也就是将士子写好的答卷抄录一份,举子亲笔试卷为真卷,誊录后存档,考官们只能看到誊录后的试卷。

    考生们全部进场之后,咚的一声鼓响,考试正式开始。

    衙役们举着考试题目在考房中的甬道四处走着,方便所有考生看到所有题目。

    院试考试第一场考的是一道四书题,一道五经题以及赋诗一首,和之前府试区别不大。

    李杰先将题目抄写在稿纸上,第一题,四书题:《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其题目取自《论语》中的《<诗>三百》一节题文,孔子以“思无邪”来说明诗歌的内容特征,大意是《诗经》三百首,用一句话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没有邪念。

    朱熹在《四书集注》中谈到《诗经》时也说:“凡诗之言,善者可以感发人之善心,恶者可以惩创人之逸志,其用归于使人得其情性之正而已。”

    朱熹的意思翻译过来便是,诗经三百篇,好的部分可以引人向善,而其中不好的一部分(例如郑卫之风)则可以惩戒人心中之恶,故诗经的作用就是“使人得其情性之正”,不走邪路。

    想了片刻之后李杰便有所得,提笔破题。

    “圣人约《诗》之为教,不外乎使心得其正而已。”

    即孔子主张用诗经来教化,主要是因为诗经的作用可以让人心得其正,明朝八股文破题不仅要理解经典原文的意思,同时也不能偏离朱熹的注释,要恪守传注。

    随后短短数百字一气呵成,随后根据朱熹的注释在文中写到。

    “《诗》之有善,非徒《诗》之善也,是劝之而归于无邪也。”

    “《诗》之有恶,非徒《诗》之恶也,是惩之而归于无邪也。”

    将朱熹的注释用另一种方式在文中写了出来,即《诗经》中的内容不仅仅只是说善恶,而是通过好的部分引人向善,不好的部分惩戒恶人引人向善,最终达到思无邪的境界。

    等将全文写完之后,如同三伏天喝了冰水一样,酣畅淋漓。

    稍微歇息片刻打算开始写第二题,第二题,五经题,李杰选的本经乃是《



第四十五章 排名(求推荐、收藏)
    咚!咚!咚!

    随着三声鼓响,第一场院试已经结束了,李杰写完题目便开始打坐起来,内功一道需先打通十二正经,等到十二正经全部贯通之后,内力游走于手足、内外、前中后不同部位,构成一个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循环,这种武学上又称为小周天,小周天在江湖上差不多属于中坚力量。

    打通小周天之后,内力便会沿着十二正经逐步涌入奇经,奇经共有八条,分别为督、任、冲、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合成“奇经八脉”,当打通奇经八脉之后便是成就大周天循环,如今江湖上达到此境界的人屈指可数,此时的风清扬应该达到了,打通了四、五条奇经八脉便可称为一流高手。

    李杰自习练辟邪剑谱以来,日日勤修在去年已经完成了小周天循环,目前已经打通了阴、阳跷脉,暂时处于二流之上一流之下的位置,现在的余沧海还不一定能够打得过李杰。

    所有考生们经过一天的考试都已经精疲力尽,纷纷赶回住处休息,因为明天还要考第二场,现在还不是分心的时候,虽然第二场在考试中所占比重不多,但是如果第二场考的太差了也有可能被罢黜的。

    翌日,第二场考试如期而至,第二场考试李杰也是信心十足,基本上将自己所学尽皆写在其中,其中四书题是一道截搭题,而且属于偏难的,同府试那场《不幸而有——宿焉》差不多,估计六七成的人连破题都会出错。

    但是这难不倒李杰,李杰本事就属于十分聪明的一类人,加上这个世界还有系统的悟性加成,读书对于李杰来说就如喝水吃饭般简单,经过书院这些年的深入学习,用来对付这些题目易如反掌。

    顺利破题,行云流水的写完全篇,时间尚未到晌午,第二场覆试只有一文一诗,现在只剩下最后一道五言八韵诗了,赋诗题只要掌握基本技巧就可以做个**不离十了,想要出彩不是那么容易的。李杰印象中最深的一首明朝诗文就是明朝名臣于谦写的《石灰吟》了。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算是明朝难得流传下来的佳作,诗文中于谦不必千险万难,勇于自我牺牲,保持忠诚清白品格的精神激励了一代代仁人志士。

    第二场考试结束,书吏们将试卷收拢。

    第二天林提学将卷子拿到阅卷房,连同其他阅卷官开始院试的阅卷工作,因为院试的考生没有县试、府试那么多,仅有几百人而已,在两天的时间里大致的批阅完了,从百余卷中挑出了五十份作为取中。

    林提学在取中的卷子中,拿出三份作为前三名,初步定好排名,然后打算同其他人商量一下,虽然院试是糊名制,但是为了避嫌他也不好一言而决。

    林提学吩咐书吏将各个府学、县学的教谕叫来,将三份卷子放在桌案上向众人说道。

    “此次院试,应朝廷分配名额共取中五十人,其中这三卷在其中所做最好,我已初步定下名次,诸位传阅一番看看有没有什么建议。”

    听到林提学的话在场众人是敢怒不敢言,往年阅卷后的名次都是由众人一起商讨得出,哪像林提学一样先定好名次,再来征求他们的意见,谁会在上官面前怵他眉头呢

    众人分开传阅,一个教谕拍手叫道:“好文!多年未见此雄文!”

    “此文雄浑健雅,朴实淳厚,光辉日新,实能以韩欧之气,达程朱之理而吻合于当年之语义!”

    众教谕闻言听到此文有韩愈、欧阳修之风骨,便纷纷向其讨要答卷,分而传之。

    “好!好!精理明辨,如万斛源泉,随地腾涌!”

    “严词伟议,屹然如山,当浮一大白!”

    “才亦高,学亦博!”



第四十六章 小三元(求推荐、收藏)
    院试结束后,不少参考的童生逗留在福州城等待放榜。这些童生们在院试结束的那一刻,如同后世高考结束后的考生,肆意的放纵着。

    各种诗会、文会举办得不停,呼朋唤友齐聚一堂,每逢这时各大酒楼、青楼的管事们都收钱收到手软,这群考试结束后纵情高歌的读书人在他们眼里就是一群冤大头,这两天福州城的娱乐场所人声鼎沸,家境优渥的士子去的必是最上等的青楼会馆,期间不乏一掷千金的人物。

    而一些囊中羞涩的学子们一般去的都是酒楼,青楼是万万去不起的。

    放榜日,林氏夫妇早早便起床准备待会去占一个好位置,夫妇二人对于李杰能不能取中丝毫不担心,只是想去看看李杰的具体名次,之前李杰连中县试、府试案首,如果这次院试中还能在夺案首的话,就是连中三元了,俗称“小三元”。

    虽然和三元及第没法比,但是也是少有的荣耀了。三元及第即乡试、会试、殿试中连夺解元、会元、状元,开朝至今被承认的唯有商辂一人,可惜商辂虽然官拜内阁首辅,但是一生仕途多坎坷,成化二十二年也就是今年已经辞世了。

    王夫人见李杰来了,赶忙道:“小翠,把我新做的袍子给拿过来,平之,你今天换上这身出门。”

    等到李杰换上了新衣之后,一家人乘车前往府衙前等待发榜,院试发榜是发一“长案”即所有取中考生依次抄录在榜单上。

    此次参加院试童生几百人,而最终取中仅五十人而已,可以称得上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等到发榜完又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林氏夫妇同李杰赶到府衙前时,尚未贴榜门口已经是人头攒动,期间不时有人向李杰打招呼,作为县试、府试案首,加上之前的时文流出,李杰可谓是风头最劲的一位童生了,不少人认为此次李杰必能在夺案首,达成“小三元”的成就。

    见上不得前便找了附近的一个酒楼。

    酒楼二楼,李杰正站在窗台前凝视着发榜处,李杰目前武功有所成就,目力远胜常人,再加上一般榜文上的字迹比较大,站在这里的倒也不用担心瞧不真切,至于林振南因为武功稀疏倒是看不清。

    衙役们拿着榜文出现了之后,考生们更显激动。

    “别挤我!别挤我!”

    “啊!谁是谁谁踩到我的脚了”

    “前面的让一让,让一让,让我看榜!我已经考了四次了,此次我必中!”

    见状林提学先让衙役们暂停张榜,随后站到台前高声呵斥。

    “尔等成何体统!所读的圣贤书都白学了吗还知不知道何为礼如若再这样乱糟糟一团,今日便不发榜了!”

    众考生闻言顿时一惊,见提学大人怒发冲冠的样子考生们纷纷噤若寒蝉,维护秩序的衙役们听到学政大人的斥责声,立即走入人群中隔离考生以维护秩序。

    林提学见场面稍作安定之后大手一挥:“发榜!”

    负责张榜的衙役上前张贴榜文,随着榜文一幕幕呈现在考生面前时。

    “我中了!”

    “我中了!”

    这种声音不绝于耳,不少中了的考生纷纷喜极而泣,考生们寒窗苦读数载甚至数十载,此刻终于得中生员,从此踏入士之一层。

    也有不少因为落榜而嚎啕大哭的士子,李杰看着榜前呈现出的喜、怒、哀、乐,好似一场即兴上演的舞台剧,所有人均是真实出演。

    榜文是自下而上张贴的,待到榜文张贴完毕后,只见最上面一行写着:“成化二十二年八月庚辰,福州府院试第一名,福州府闽县,林平之!”

    四周围观的人顿时议论纷纷。

    “果然,这次第一乃是林平之。”

    “小三元!”

    &nb



第四十七章 簪花宴
    翌日。

    李杰按照惯例早早来到了衙门,院试发案后此次录取的生员需要先去提学衙门先拜会提学大人,其次确定府学以及各州、县学的入学名额,原则上是由士子们自主选择的,实际上如有特别优秀的生员基本上都被府学垄断,譬如此次李杰夺了“小三元”后,府学的张教谕早早便找到李杰希望他入读府学。

    张教谕找到李杰时,李杰提出会出去游学一段时间,可能在府学的时间比较少,张教谕随后问了李杰去哪里游学,李杰将之前周秀才的建议告诉他,说是去大儒陈献章那里,张教谕答应了李杰的游学申请,白沙先生的大名在岭南、闽中等地的儒生中可谓是如雷贯耳。

    李杰赶到衙门前,已经有不少士子们赶到了,待到约定时间,人齐了再一同进入。

    时间临近,一众新晋秀才们全员赶到,李杰作为案首当仁不让的站在了首位,吉时一到,步子一迈进入衙门,其他秀才们纷纷紧随其后。

    林提学坐在正堂上,新晋生员门齐齐向其行拜师之礼,礼毕,林提学正式与本次院试录取的生员门定下了座师关系,明朝作为主考官,凡事录取的士子们便视主考官为座师,座师也是大部分士子们迈入官场中结交的第一道人脉。

    等到所有生员的学籍办理完毕后,今天的重头戏簪花宴即将开始。

    簪花宴一般是每年院试结束之后,由提学衙门主办的一场筵席,以提学大人为主,知府也会陪同参加,届时会由提学大人亲自为生员们簪花,以彰荣耀。古时簪花可不是女子的专利,男子们簪花的也不少,自唐兴起之后,到宋朝日益普遍。

    在官场上,人脉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士子们热衷于参加簪花宴、鹿鸣宴等等宴会,除了因为这些宴会是荣誉的象征之外,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拓展自己的人脉圈子,座师和同年(同一批录取的士子)在古时都是非常重要的人脉,可能在为官之后,其中的某一位就能在关键时刻帮你一把。

    能参加簪花宴的士子,很少有蠢人,大部分人都是抱着相同的目的而来,当然偶尔也不乏有想一鸣惊人赢得主考官关注的人,这类人成功的是天才,失败了只是徒增笑料而已。风险比较大,所以历年来这种人还是比较少见的。

    李杰作为此次案首,同时连夺县试、府试、院试,并且年纪尚小,在众人眼中可谓前程远大,故而李杰一出现便汇聚了全场的焦点,不时有士子同他攀谈结交。

    少顷,十来名身着大红外衣的衙役们分列两旁,齐声喝到。

    “提学大人有令,请诸位新晋生员赴宴!”

    话音刚落,礼乐之声齐鸣,众人纷纷将目光投向李杰,让他先行。

    李杰微微颔首,稍微整理一下衣袍,将长袍一撩,在差役的引导下昂首走入会场。
1...1011121314...32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