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民的问题一直是当朝十分头疼的问题,在治理黄河的过程中,虽然需要大量的民力,但是也能起到“以工代赈”的作用。
另外还需要减免赋税,减轻人民负担,采取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应当大力推广均瑶法,努力减免杂役赋税。
明朝时,政府征收赋税、徭役都是交由里甲负责的。里甲是田赋和一切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田赋和一切徭役均是通过里甲征收的,十户为一甲,一户欠收由其他九户补足,一甲欠收由其他九甲补足。
里甲法的弊端在于里长的权利太大了,除了正役是依照黄册编排次序的,其他的一切杂泛差役大多是每年里甲长在上中下三等户内临时选取的,三等户是按照财产多寡来决定的。
均瑶法自正统年间出现,多地皆有实行,但是还没有大力推广,均瑶法最大的变革便是将一些固定的杂役名额加以确定,将里长的人事权收归政府,只剩下小部分临时性的杂役仍由里长分派。
在大力推广均瑶法的过程中重新另造均瑶文册,因为里甲法的弊端导致之前的黄册多有不准,隐户、逃户均不在其中。
军事上鉴于蒙古鞑靼部小王子的实力日益雄厚,除了开通互市用经济手段制衡外,仍需要大力整顿边防,防患于未然。
如今的卫所制度日益废弛,军户多有逃亡,虽然如今没有大规模的战事发生,但是小规模的入侵袭扰还是十分多的,卫所人员不满额就导致边境敌寇入侵时军伍空虚,边境居民苦于侵扰。
弘治二年,孝宗下令实行佥民壮法,令州县选民壮,选取二十岁以上、五十岁以下健壮之人,按照区域抽调民壮,春夏秋月每月操练两次,冬季操练三次,但是这个只能解一时之需,如果发生了大规模战役是完全不够用的。
李杰在文中写到应该小规模的实行募兵法作为试点,将后世关于募兵法的好处写在策问之中,如果发生大规模战争时兵源不足,则可依例而行。
在文中最后李杰言道,要想大治必然要使民富,而民富无外乎开源节流,根据后世的一些观点适时的提出了部分建议。其实李杰真正想写的是开海禁,不过这个论题可不是他现在能够讨论的,需要静静蛰伏,等到拥有一定的话语权之后才去做,以后世的发展来看海洋实在是太重要了。
这次殿试李杰早已打好腹稿,所以是直接写在正卷上的,不需要在誊录一遍,写完后李杰看了看殿外的天色,还未到午时,殿试提交交卷可要不得啊,只能静待交卷了。
&/div>
第八十六章 分等
林瀚见李杰已经辍笔,面露微笑,只是可惜如今殿内大佬太多,没法前去一观,只能在评卷之时看看有没有机会看到,李杰的文风他还是十分熟悉的,只要看到一眼就能认出。
内阁大佬们在皇帝离开后没多久也相继离开了,毕竟整个帝国的事务还需要他们先行决断,不可能因为殿试而荒废,剩下的官员以兵部尚书马文升为首监临考场。
殿试交卷后,李杰同林澜二人一同走出奉天殿,跟着小太监一路走出皇城,同行的士子脸上均是一脸轻松,寒窗苦读数十载终于熬出头了,在皇城内畏惧于皇城肃穆的氛围众人完全不敢大声交流,出了大明门后纷纷放飞自我,言谈之间放开了拘束。
有福建士子走到李杰身前问道:“林会元,不知此次殿试夺魁有几分把握?如若夺魁那可是开朝以来第一位六首状元啊,届时我等福建士子也是与有荣焉。”
李杰心道这次自己可是没有把握,被内阁首辅惦记上了还能讨得好?不过其中缘由勿需向外人解释,李杰微微一笑道:“这个可不敢说,只能说得之我幸,失之吾命。”
那人人说道:“会元郎真是好心态啊,真名士自风流!”
殿试阅卷相较于乡试、会试少了誊录这一环节,由受卷官将试卷送弥封官弥封糊名,弥封之后由掌卷官送至读卷官处审阅和品评,读卷官多为朝中重臣,基本上都是四品以上的官员来评阅,如大理寺少卿(正四品)、国子监祭酒(从四品)、詹士府詹士(正三品)、六部左右侍郎(正三品)、六部尚书等。
翌日,充当殿试读卷官的群臣来到东阁,东阁是殿试的阅卷指定场所,原先殿试阅卷时间为一天,这次殿试刘吉建言一日太短,恐有错漏,申请延长一日,弘治帝应允。早上5点入阁直到下午7点才能够出阁,读卷官晚上不能归第,均住在皇城外城的礼部官署。
东阁内,以首辅刘吉为首的十二位读卷官均已到齐,由掌卷官将答卷分发给各位读卷官,其中会试前十的试卷由内阁阁臣亲自阅览,从中选出一甲人选,其他答卷分送诸位大臣,最终分为二等,上一等为二甲,次二等为三甲。
此刻李杰的答卷正在刘吉手上,刘吉照例先看看文章上受卷官有没有标注出纰漏之处,一览而下发现没有任何纰漏之处,反而被这一手好字吸引了,不过细细一看发现不太对劲,昨日殿试结束后,刘吉特意让人收集了李杰的文章,越看此卷字迹越像李杰写的。
不过好歹是内阁首辅,就算要将他列入三甲也要好好看看挑出毛病,好让他人无从辩驳,起初看着李杰的策问时还感叹不怪老对头徐溥极力举荐,这位会元确实不负其名,实乃栋梁之才,可惜站错了队。
刘吉一边暗自赞叹,一边惋惜。直到看见李杰文中写的“先朝妖佞之臣,需尽皆放斥”时,刘吉气的浑身发抖,大骂道:“黄口小儿!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其他人见状均是不知究竟考生写了什么,居然让首辅大发雷霆。
正在众人惊诧时,刘吉招手叫来掌卷官说道:“将此卷置于三甲!”
掌卷官正准备将试卷拿走时,徐溥起身而立:“慢着!且容我一观,究竟是何缘由居然将会试前十的考生落入三甲。”
言罢便从掌卷官手中接过试卷阅览起来,一看答卷的上的字迹,徐溥便认出了到底是何人所写的,对于李杰的一手好字他的印象十分深刻。
细细品读之后徐溥嘴角不由露出一抹笑意,刘吉看到徐溥嘴角含笑便知他这是在嘲笑自己,气的是七窍生烟,不过让他疑惑的是徐溥在看完答卷后便将试卷交由掌卷官了,并没有同自己争辩,不知道他葫芦里到底在卖什么药。
徐溥并没有这时候发难的打算,此刻东阁中读卷官多以中立官员为主,即使自己据理力争也不一定能够改变结果,反而容易落下口实。
徐溥当初一力举荐李杰作为会元后,京中便有流言传出,不少御史也跟风弹劾。反正最后一甲人选是由皇上亲自评定,当初将李杰的会试三策呈上御览时,圣上对李杰的策论也是高度赞扬,印象深刻。待到评定一甲人选时没发现李杰的答卷,定然发问,到时候在将答卷呈上便可。
其他考官见徐溥不发一言,起先还以为两位阁老又要当堂激辩,没想到最后徐溥只是将答卷交由掌卷官,众人更加疑惑了,平时里两位阁老可是没少争辩,你赞同的我必然要反对一二,你反对的我反而要支持一下。
林瀚此时倒是心如明镜,大概率那份答卷便是李杰的,真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见徐溥没有发作心里不由的暗自焦急。
想当初自己老师彭华在先朝时对他多番笼络,刘吉也亲自出面伸出橄榄枝,只是碍于理念不和,没有同对方同流合污,梁子在那时便结下了,待到徐溥上位后,自己作为铁杆支持者,双方的矛盾更加激烈。
第一天阅卷结束后,众人来到礼部官署。林瀚独自找到徐溥,徐溥一见林瀚便知道他为何而来,笑呵呵的说道:“亨大,可是为那份答卷而来?”
林瀚面色尬尴:“回阁老,是的,那份试卷到底是不是我那侄儿的?”
徐溥微微颔首:“是的。”
林瀚虽然早已猜测那份试卷是李杰的,但是在徐溥这里得知确切消息时,仍旧感到有点失落。
“那份试卷是否有忌讳不妥之处?”
徐溥摇了摇头说道:“并无任何不妥之处,反而字字珠玑,每论必查之有据,言之有物,行之有效。”
见林瀚张了张嘴打算说什么又没说,徐溥道:“是不是奇怪我为什么没有同刘吉辩一辩?”
林瀚点了点头,徐溥微微一笑:“且待圣上御览之时便可见分晓,刘吉不知我早已将你那侄儿的会试三策呈上御览,在圣上那里留下了深刻印象,到时候且让他好看!”
林瀚听完徐溥的话,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div>
第八十七章 廷议
乾清宫内,弘治帝仍然在挑灯夜读奏章,读完后向身边的老太监问道“怀大伴,近日暗卫的奏报可送到了”
怀恩恭声回道“回陛下,昨日刚刚送到,不过臣在其中发现一条奏报十分有趣。”
弘治帝轻咦一声,能让这位经历过大风大浪的老臣感到有趣的事情可不多了,自己年幼时几度危难,多亏了怀恩极力保护才得以保全自身。
怀恩只见弘治帝轻咦一声,知道这件事情引起了皇上的兴趣,然后从袖中拿出那份密保呈上。
“陛下,原来这位新科会元的身手可是高明的紧,前日临轩发策时臣下便注意到他,以臣的推论,恐怕他的武功即使在高手如云的大内也能位列前茅。”
朱佑樘看完暗卫的密报,轻轻一笑“没想到我们这位林会元真是深藏不露啊,不仅仅文能提笔安天下,好好栽培一番,武恐怕也能上马定乾坤。对了,我见奏折中提到他的老师是醇儒陈献章”
怀恩道“是的,也算是师出名门,当年陈献章在京城时,臣见过他,文学一道上可称宗师,武道上此时恐怕已入先天。”
朱佑樘叹息一声,道“可惜自朕继位以来,屡次下旨传唤,这位醇儒一直不应诏,徒呼奈何。”
怀恩见状脸上露出一丝不悦“陛下,要不让老臣去那白沙春阳台走一遭我倒要看看他到底有何能耐”
朱佑樘摆了摆手“即使强令他入仕又有何用他如今这样也不错,培养出了两位优秀的弟子啊,前有梁储,后有林平之,不知日后还会培养出何等英才”
怀恩欲言又止的样子引得朱佑樘发问“怎么还有何事”
怀恩沉吟片刻,说道“陛下,密报中有提到林平之疑似修炼辟邪剑法。”
“怎么这功法有什么问题”
“辟邪剑法疑似与大内宝典葵花同出一源,修炼葵花必须要受过宫刑方可,这位林会元”
朱佑樘以为是什么事呢,微微一笑道“这还不简单,前些日子你不是将宫外趣闻说给朕听,其中一件便是侍讲学士李东阳欲与林平之结亲吗,到时候朕亲自赐婚,到时候便知晓了。”
翌日,朱佑樘来到文华殿,殿试阅卷工作在两日内已经完成,内阁三位大臣连同读卷官已经在文华殿等候多时,见皇帝驾到纷纷行参拜大礼。
“诸位爱卿平身。”
刘吉将殿试前十的试卷拿出,本来按照常例需要御前跪读,不过朱佑樘见他年事已高便特允他站着读卷,一卷卷依次读完后朱佑樘一直没有听到李杰的答卷,有点疑惑,便问道。
“此次会元林平之的答卷呢怎么不见爱卿捧读”
刘吉闻言心里咯噔一下,脸色微变,千算万算没算到林平之居然在圣上这里挂上名了,不过好歹是宦海沉浮几十载的老油条了,刘吉语气平淡回道“回陛下,臣当时觉得他的策问言无其实,便将他列入十名开外。”
这时徐溥轻咳一声示意他要上前奏报,徐溥上前一步道“陛下,刘阁老所说的十名开外倒也名副其实,三甲也确实在十名开外。”
朱佑樘道“哦三甲刘爱卿你且去将林平之的答卷取来读给朕听一听。”
刘吉此刻也是始料未及,暗道好呀你个徐老鬼,原来是在这里等着我呢,没想到皇上对于林平之的关注度这么高,事到如今只能硬着头皮读上一读了。
取到李杰试卷后刘吉抑扬顿挫的声音在文华殿内响起,直到读到那句“先朝妖佞之臣,需尽皆放斥”时语调微微发颤,脸色涨红。
朱佑樘还奇怪这份试卷前面写的非常好,很合他的胃口,为什么会被列入三甲,直到这时他方才明白,原来是这里出了问题,当初刘吉、万安、尹直三人乞求致仕时,他独独留下刘吉也是无奈之举,为了稳住朝政必要的容忍是必须的,自己又何尝不想将先朝妖佞一扫而空。
刘吉读完李杰答卷的全部内容后,朱佑樘也不由的陷入沉思,这位会元逐条逐句尽皆说道他的心坎里去了,其中不少言论自己也没有想到,确实是治世之良才。
朱佑樘从沉思中回过神,说道“好对的好就将他取为状”
元字尚未出口,朱佑樘转而想到这位新科会元实在太年轻了,将他点为状元怕他木秀于林,尚须磨砺一番,遂改口道“将他取为一甲第三探花吧。”
刘吉听到状字时心里一凉,后来见皇上改口取为探花,他还以为是皇帝顾忌他的面子改口的,心里还有一丝丝喜意,开口道“臣遵旨,陛下圣明”
徐溥见状也是面露笑意,虽然不是状元,但是也让刘吉吃了一次瘪,想到他刚刚亲自读出那句话时的表情,自己扇自己耳光的情形实在难得一见,可以笑他几年。
皇上亲自裁定三鼎甲,分别为状元钱福,榜眼刘存业,探花林平之,剩下的排名都是按照之前内阁拟定的,众大臣回到东阁后将二、三甲拆卷填榜,此次殿试评定工作就正式完成了,只待明日金殿传胪了。
此时的李杰还不知道他的答卷差点被点为状元,他一直以为此次能够名列二甲便是好运了,毕竟不论是二叔林瀚还是师兄梁储,此时在朝堂上都是人微言轻。
林瀚傍晚回府后,林澜急匆匆的拉着李杰去找他探问消息去了,林瀚看到林澜一脸急色,开口道。
“毛毛躁躁的还不如慎之,急什么急,急难道能改变你的名次吗”
林澜听到呵斥声讪讪一笑,道“二哥,我是为慎之的名次着急,之前听他说了我才知晓,此次殿试刘首辅对他颇为不喜,怕是名次不会太高。”
林瀚闻言面色缓和下来,道“放心吧,朝堂之上他还不能一手遮天,你此次殿试策问答得不错,刚好位于二甲榜尾,至于慎之,明日金殿传胪便知道了。”
林澜听到自己位列二甲喜笑颜开,李杰也在一旁恭喜他,二甲和三甲的差别还是挺大的,二甲是进士出身,三甲只有同进士出身,在日后升官上二甲进士的优势会更大一点,吏部可不管你是二甲第一还是二甲最后。
第八十八章 金殿传胪
三月十九日,传胪之日。
明朝的朝会分为大朝会、常朝,大朝会一般只在正旦、冬至、万寿皇帝生日举行,朝贺地点在奉天殿,朝贺不问政事,只做庆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