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混在三国当军师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贪财好色

    “嘻嘻嘻……想明白了就好。”

    思考了一番后,王允又联络了自己的忠实同党,即司隶校尉黄琬、仆射士孙瑞等人一同商议除董事宜。

    黄琬这人就不用多介绍了。士孙瑞,字君荣,扶风人,是当初黄琬当右扶风时认识的。在后来王国叛乱时,曾担任鹰鹞都尉。丁原死后,补了他的执金吾职位。后来十八路诸侯讨董时,王允表举他为南阳太守,建议董卓派他去讨伐南阳的袁术。而实际上却是打算让他掌握一支军队后反水,与讨董联军一起夹击董卓。

    可惜当时被李儒看出端倪,劝董卓把士孙瑞留下了。于是王




第三百零二章 董卓之死
    董卓唤李肃进来,问何事。李肃便献出天子诏书曰:“天子病体新痊,欲会文武于未央殿,议将禅位于太师,故有此诏。而王司徒已命人筑受禅台,只等主公到来。”

    董卓听后大喜,心说这皇帝还真是识时务啊!本来还准备等过些年,待他长大了再废掉他呢,没想到他现在就要禅让于我,那我登基后必然要好好善待他!

    嗯……就封他个……算了,还是陈留王好了!

    又想起昨晚上的梦,道:“我昨夜梦一龙罩身,今日果得此喜信。真是上天安排啊!哈哈哈!”

    当即对李肃道:“等我当了皇帝,就封你为执金吾!”

    李肃心说你早干嘛来的要不是你迟迟不给我升官,我今天能来劝你赴死么

    不过嘴上还是不断称谢的。

    董卓让他先出去安排车架,自己则进入后庭,先拜见自己的老母亲。董卓的母亲池阳君已经九十多岁了,自从董卓迁都长安以来,一直居住在郿坞里,每日养尊处优伺候着。上次郿坞大规模刺杀行动时,老太太侥幸没死。

    董卓对老太太说道:“儿将往受汉禅,母亲早晚为太后也!”

    他母亲听了这话却没有感到高兴,反而担忧地对他说道:“老身这几天总觉得肉颤心惊,恐非吉兆啊!”

    董卓却不以为意,安慰道:“母亲即将为国母,这是惊喜的预报!”

    又去见貂蝉,道:“我为天子,当立你为贵妃!”

    貂蝉自然也拜谢,她早知道计划,知道这一切就要结束了,所以脸上的笑容都是发自真心的。

    不过等董卓走后,她又感到有些惋惜……唉,毕竟是同床共枕过一段日子的男人,虽然自己一直在利用他,欺骗他,他长得也丑,但是……一想到他要死了,却又有些不舍。

    毕竟他对自己还是很不错的,抱起来也暖和……

    唉,这就是命啊!

    董卓见郿坞再没有可以通知的人了,这才出了郿坞,直奔长安而去。心想着,要是翠花还活着就好了,我若当了天子,怎么也得给她个妃子当当。

    行不到三十里,所乘之车,忽然折了一个轮子。董卓没想太多,毕竟自己的身体实在太胖,压坏车子也正常。于是改为下车乘马。又行不到十里,那马口吐白沫,生生被董卓压死了。

    董卓就奇怪了,问李肃道:“车折轮,马横死,是什么征兆啊”

    李肃心说不妙,这怎么回事,难道是上天不想让他死吗况且他还说自己昨夜梦见龙罩身……难道他真有天子之相

    这个……这个……唉,罢了!现在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就算临时向董卓告发,事后自己也免不了责罚,索性一路黑到底!

    于是笑着对董卓解释道:“此乃太师应绍汉禅,弃旧换新,将乘玉辇金鞍之兆也。”

    董卓听了自然大喜:“哈哈……此乃天助我也!”

    于是临时从旁边民家借了拉货的驴车继续前进。又走了一段,忽然狂风骤起,昏雾蔽天。董卓又问李肃:“此何祥也”

    李肃觉得这天象简直是……只得再度硬着头皮道:“主公登龙位,必有红光紫雾,以壮天威耳。”

    董卓又信了他的话。

    终于到了长安,李肃心说进了城里,总算没有什么天象阻挠了吧

    刚这么想着,便听到不远处有几个熊孩子在那里唱童谣,唱童谣也就罢了,偏偏唱的还是那首:“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这显然又是哪个痛恨董卓的反贼大臣编出来的,居然让董卓给听见了!

    董卓又问:“童谣主何吉凶”

    李肃转过脑袋不让董卓看见,哭丧着脸解释道:“亦只是言刘氏灭、董氏兴之意。”

    终于,董卓的队伍走到了皇宫门口,李肃刚要送一口气,却又见到一道人,青袍白巾,手执长竿,上缚布一丈,两头各书一“口”字。

    “此道人何意”

    李肃快被这接连不断的预兆给郁闷死了,偏偏那董卓为图喜庆,随便见到点什么就让李肃解释。

    李肃这次是真没词了,纵使他平时自诩嘴皮子厉害,也难以招架这么多征兆来跟他作对啊!

    无奈只得道:“就是个神经病道人,没啥征兆!”然后命军士将道士轰走。

    那道人被轰走后,对着皇宫小声嘟囔道:“唉,你们这是逆天而为啊!那董卓本来是有短暂的皇帝命的,就这么被你们破坏了……你们都要遭天谴啊!”

    叹了口气后,又仰头道:“那心魔应该就是在这里不远,到底是钻入了哪个正直之士的体内了呢”

    再说董卓,行到北掖门,所带军兵尽被挡在门外,独有亲卫二十余人同入。他看到百官都聚集起来,感到很高兴,忽然发现群臣之中没有了李儒。便问左右道:“怎么不见李儒啊”

    自有人回复说:“李令君他正染病在家,不能前来恭迎!”

    李儒此时的职位为郎中令,故而被称作令君。

    唉,可惜!他见不到我登基时的场景了。

    之后吕布迎了过来,董卓便又跟他说道:“待我受禅之后,由你总督天下兵马。哈哈……”

    吕布自然也是拜谢,随后先一步去了受禅台上等候。

    而董卓则在此问候了一下百官,并许诺自己登基后,他们也会各有封赏。之后才被引到了受禅台前。

    只见那王允站在台上,一脸严肃。

    董卓想着,他应该是主持禅让的司礼之人吧,也没多想,命亲卫在台阶下等着,自己与李肃拾级而上。

    一边走,一边想着,自己当了皇帝后,要封王允一个什么官呢自己可是记得,他是第一个劝自己登基的,这是劝进之功啊!

    自己可不能亏待他了。

    董卓走到了台上,靠近王允时,刚要对他说自己登基后,会让他录尚书事,总览朝政时。那王允却突然一拔剑,大喊道:“反贼至此,武士何在”

    反贼

    在哪

    正在董卓纳闷时,却见到那王允居然把剑尖对准了自己!

    “司徒,你这是何意啊”



第三百零三章 笑而谢之
    李儒正奇怪这人是谁时,那人主动出示了自己的身份:一块黑色的半鱼。

    “原来是阴组织的人啊,找我这个将死之人何事”

    既然主动出示了信物,那就肯定不是来杀自己的,必然是有事找自己。

    “令君,如果您想逃,我们可以帮您。”

    李儒摇了摇头,道:“我若想逃,又何须你们”

    那人劝道:“令君乃当世一流之才,如此赴死,一身才华就此浪费,岂不可惜”

    李儒不由一笑,道:“来挖墙角的有趣!不知道是哪位诸侯看上在下了在下可是逼死弘农王,擅杀百官无数,又出主意火烧雒阳之人。犯下如此滔天大罪,儒真不知哪位诸侯还敢担此恶名,冒天下之大不韪来用我。嗯……你先别说,容儒来猜猜。”

    刘辩还活着的消息毕竟只是传闻,并没有人真正见过,所以李儒也只是当成谣言,并未采信。

    “袁氏兄弟出身名门,重视荣誉,更与儒有杀亲之仇,首先排除。孙文台亦是重义之人,且他现在忙于稳定豫州各世家之心,也不会干此自污之事。三位宗室(刘虞、刘焉、刘表)皆守成之辈,没有野心,也排除。刘岱的兖州一团乱局,自顾不暇,哪有精力来关注长安之事。公孙将军颇有野心,亦有魄力,然而他是纯粹武夫,只关心战场之事,派人暗中来长安招揽我不是他能干出来的。陶刺史年事已高,早晚为他人做嫁衣。曹操……未来或许会这么做,但现在的他还不是那种人,更没那个资本来招募我。西凉诸寇(韩遂、马腾)皆匪类,黑山诸贼及波才亦如此,难成大事。唯有……”

    李儒顿了一顿:“赵州牧一向行事古怪,尚还还有几分可能。”

    那人听罢哈哈大笑,道:“令君果然不凡,这天下英雄,居然能分析得如此透彻。不过,这次令君可没猜对啊!”

    李儒看了看他,又想起了对方出示信物之举,忽然道:“难道是你们打算招募我”

    那人当即称赞道:“不愧是李令君,正是如此!不知李令君意下如何”

    果然!这些阴组织的人,在为雇主执行任务时,是从来不会出示信物的,无论是去杀人、侦查还是挖人。他们主动出示信物,只会是在代表他们组织时。

    李儒盯着他看了一会儿,然后饶有趣味地问道:“说说吧,你们是怎么想的,又有什么安排”

    那人也不隐瞒,当即把一切都说了:“令君,关于我们组织,您之前在董太师身边时也接触过,大致的情况就不用再跟您重复一遍了。我们组织的高层人员,除了由普通成员积功晋升进去外,便是经过高层一致商谈,然后直接在组织外邀请有足够才能之人加入。而您就是经过我们组织高层一致认可,有资格加入的人选。现在的您,在阳光下已经很难生活下去了,而黑暗世界的大门,却随时向您敞开!我们怜惜您的才能,不想让它被白白浪费掉,故而在此邀请您的加入,我们只能向您保证,您的才能可以在组织里尽情地发挥,而不用受任何限制。”

    李儒想了一会儿,似乎过了很长时间,又似乎只有一瞬。随即站起身来:“好吧,儒就来见识下你们黑暗世界!”

    府门外,有一群披着黑色流民袍的人,正聚集在门口不远处。其中为首一人对其他人低声吩咐道:

    “董卓这时候应该已经死了,一会儿王允他们就会派人来捉拿李儒。而李儒的家奴会把他绑缚出来。我们就在那时动手,一定要安全地把李儒带走!”

    过了一会儿,果然有一队军士奉命前来抓捕李儒,他们刚一进门,便发现李府家奴们押着一个披头散发、鼻青脸肿的人走了过来,声称李儒已经被他们制住,还请军爷们速速将其带走处置。

    那军士看了看李儒的脸,与画像上十分相似,便不疑有他,当即绑了,准备送到王允面前。

    黑袍人见时机已到,迅速冲出,杀散了军士,然后抢下了李儒。没想到那队军士却并没有放弃,很快又聚拢起来,黏住了他们。

    这些军士都是吕布的亲信,被下了死命令,一定要把李儒带走或者处死。故而不会轻易放弃,同时他们还派人去求援兵,打算召集更多人过来。

    黑袍人顿感不妙,他们且战且退,在走了一条街的距离后,吕布军士的援军到了。他们几面合围,打算拦下黑袍人,不想这些黑袍人战力异常强悍,援军根本拦截不住!

    正当黑袍人即将脱困而出时,吕布到了。

    吕布冷冷一笑:“哪里冒出的老鼠,居然想从本将军手里抢人真是痴心妄想!”

    他也不冲上去动手,而是从背后拿出了自己的弓,引弓撘箭,对准黑袍人手中的李儒就射出了一箭。

    吕布的射术那真没得说,相当精准,这一箭正穿透了李儒的头颅,一下就让李儒死得不能再死了。

    黑袍人见李儒已死,只得放弃,丢下尸体逃了。

    吕布刚要命人追击,这时李肃也赶了过来,阻止了他:“奉先不必追了,肃知道这些人是谁派来的,他们逃不了!”

    吕布问李肃:“是谁”

    李肃微微一笑,指了指地上一具黑袍人的尸体道:“奉先一看便知!”

    吕布便命军士检查了下尸首:“是凉州军!”

    众人回报王允之后,王允也没在意,冷笑道:“看起来董贼的这些部下很不甘心呢!”

    先下令将李儒尸首抬到市曹,公开斩下首级。而围观的百姓中,有一个文士对身旁几人低声调侃道:“你们组织还真是厉害,这个替身长得跟我真像!”

    “呵呵,应该说咱们组织咯!”

     



第三百零四章 随清风去
    皇甫嵩听吕布指责自己有私心,感到无奈,只得屈服:“好吧,就依吕将军!”

    于是董卓亲族悉皆诛戮,连董卓九十多岁的老母亲池阳君都被诛杀当场。至于董卓弟弟董旻、侄子董璜更是逃不了,皆被斩首号令。

    唯独董卓那尚未及笄的小孙女董白,不知所踪。

    众人回报王允,王允对吕布的做法十分赞同,而后大犒军士,设宴于都堂,召集众官,酌酒称庆。

    最后就是处置董卓的尸首了,这董卓罪大恶极,又足够肥胖,那么点他天灯无疑是最合适的处理方法了!

    当即在他肚脐上插了一根灯芯,以董卓尸体上的脂肪为燃料,据后来的人说,这灯火光明达曙,燃烧了好几天……

    那尸体也不掩埋,而是直接曝尸于市,供老百姓们随意侮辱、践踏。只要别把灯弄灭了,随便你们怎么折腾!

    百姓歌舞于道,长安城中的士子、女子们,皆卖掉自己的珠玉衣装,换来酒肉相庆,这样的人填满了街肆。

    正饮宴间,忽然有人来报曰:“董卓暴尸于市,忽有一人伏其尸而大哭。”

    王允大怒曰:“董卓伏诛,士民莫不称贺;此何人,独敢哭耶!”

    遂唤武士:“与吾擒来!”

    须臾擒至,众官见之,无不惊骇:原来那人不是别人,乃侍中蔡邕也!

    王允当时就怒了,叱曰:“董卓逆贼,今日伏诛,国之大幸。汝为汉臣,乃不为国庆,反为贼哭,何也”

    蔡邕伏下身请罪道:“邕虽不才,亦知大义,岂肯背国而向卓只因一时感叹知遇之恩,不觉为之一哭,自知罪大。愿公见谅:如果你对我施展刑罚,令我残废,使我有机会续写汉史,就像司马迁一样。以赎其罪,邕之幸也。”
1...109110111112113...15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