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三国当军师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贪财好色
众官惜蔡邕之才,皆极力替蔡邕开脱。太傅马日磾亦私下对王允曰:“伯喈旷世逸才,若使续成汉史,诚为盛事。且其孝行素著,若擅杀之,恐失人望。”
王允一看,你们要干什么我要杀他,你们居然群体反对。你们是不是没看清楚,现在朝廷是谁说了算
王允当即训斥道:“昔孝武帝(即汉武帝)不杀司马迁,却让他去写史书,这才导致毁谤我大汉的《史记》流于后世。方今国运衰微,朝政错乱,怎么能令佞臣执笔于幼主左右,让我们蒙受他们的非议!”
马日磾无言而退,心说这王允怎么变了,以前不是这种人啊!于是私下又对众官曰:“王允不积德,注定无后啊!善待人,国之纪也;著史书,国之典也。灭纪废典,岂能久乎”
当下王允不听马日磾之言,命人将蔡邕下狱,然后缢死。当时的士大夫们闻知此事,无不为之流涕。后人议论蔡邕哭董卓这事,固然觉得不对;但王允杀了他,则罪孽更甚!
有诗叹曰:“董卓专权肆不仁,侍中何自竟亡身当时诸葛隆中卧,安肯轻身事乱臣。”
俗话说有赏有罚。该罚的人都罚了,接下来便是赏了:首先居头功的就是吕布,升为奋威将军,假节,仪比三司,进封温侯,与王允同掌朝政。
当然,名为同掌,实际上以吕布那脑子,也只能依赖王允来掌。
皇甫嵩被封为征西将军。士孙瑞拒绝了封赏,声称自己什么也没做,都是王允的功劳。王允听了虽然高兴,但还是升他为大司农。
黄琬称病不出,王允便没有立刻升其官,等他病好了再行封赏。
李肃被封为执金吾,也就是当初董卓许诺的官。其他功臣亦论功行赏。
至于王允自己,因为本身就已经是三公了,所以只能弄个录尚书事,总览朝政了,亦跟董卓打算许诺的官一样。
赏罚都完毕了,王允看天色已晚,便回到了自己宅院。
“怎么样权力的滋味如何”
嗯,是不错!
“掌握生杀大权,天下人都归你掌控,站于众生之巅……这辈子也算值了!”
是呀!
这二位今天还真是一片和谐!
而黄琬府里则没那么
第三百零五章 贤侄张绣
再说王允那边,今日上朝,又安排了一些事情,散朝之后,王允便听群臣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议论。他侧耳听了下,居然都在为蔡邕的死而惋惜。
这帮混蛋,居然惋惜同情董贼之人!真是不分善恶!
第三天,又是如此。第四天,亦然。
王允不由怒了,心说你们这帮人有完没完能不能谈点别的
“他们这些人,比起你,更向着蔡邕呢!”
哼!
“当初董桌当政时,他们也是这样,不向着掌权者,却同情被处死的人。”
这帮混蛋!
“你要小心啊,你看他们现在都很少找你联络了。他们不去联络你,就只能背后自行联络了,至于商议些什么……嘿嘿嘿!”
反贼!他们要造我的反!
“不能对他们仁慈啊!”
我知道!
就这样,又过了些日子。
这天,朝堂上正在讨论对凉州军的处置问题。原本他们与王允商议好的策略是,只诛首恶,余党不论。所以李傕郭汜他们,尽可饶恕。
但是王允忽然又变主意了,他觉得这些人当年恶事可没少做。包括淫污百官家眷,刨开百姓坟墓之类的,这些可都不是董卓下令,而是他们自行去做的。
如果就这么放过他们,那么那些受害的百姓,岂不就白白遭罪了他们的冤屈,谁替他们伸张
更关键的是,董卓刚死时,他们居然还敢派兵去救李儒,杀害我军将士。这说明他们根本没有悔改之心!
“是的,是的,正义必须得到贯彻!嘻嘻嘻……”
朝堂上又有人提议,说不如让皇甫嵩去统领这支军队。皇甫嵩乃是正直之士,而且在西北颇有威望,足以压服他们,使他们不敢再作乱。
王允却不同意,反驳道:“不行,这帮凉州军队太过危险了!况且皇甫将军年事以高。万一突然病逝,底下一乱,又生祸患!不如干脆把他们都解散掉!”
这个皇甫嵩也不是很可信,此人与董卓素来暧昧,据吕布说之前查抄郿坞时,皇甫嵩居然替董卓家眷求情。
甚至连那个董白都很有可能是皇甫嵩私自放走的,只为给董家留点血脉!
王允最后说道:“还有,李傕、郭汜、张济、樊稠这几个人,是他们的头领。只要他们还活着,就随时可能反叛,别人可以饶恕,他们四个必须处死!”
当即不顾群臣反对,下达了对这四个人的追杀令。
“这帮大臣,真是拎不清,你做得如此正确,他们却要反对你!”
邪魔,你最近说得话我越来越爱听了。
“嘻嘻嘻……我一直都没有变,只是你对我的偏见消失了而已!”
这样啊!
再说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等人逃到凉州后,听闻朝廷宣布只诛首恶,协从不论。想着首恶是董卓,他们四个应该算协从,便派人到长安上表求赦。结果王允给他们的答复是:“卓之跋扈,皆此四人助之;今虽大赦天下,独不赦此四人。”
使者回报李傕。李傕等人当即就慌了,吓得不知所措,最后只得道:“求赦不得,咱们各自逃生去吧!”
说着就准备遣散军队,然后隐姓埋名,跑去乡下度过余生。
这时一个人拦住了他们,劝道:“各位叔伯,小侄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四人一看,居然是张济的侄子张绣。樊稠当即训斥道:“大人说话,小孩子不要乱插嘴!”
李傕却阻止道:“哎,现在事情都这样了,就听听大侄子的话吧!”
张济了解自己这个侄子,自从一年半前大病一场后,就忽然变得特别成熟稳重起来,经常语出惊人,颇有远见。便鼓励道:“绣儿但说无妨!”
张绣朝众人行了一礼,而后分析道:“诸位叔伯若弃大军而独行,则一小小亭长就能绑了你们去献官。你们难道想受那种屈辱吗你们想想看,当初跟着董太师的时候,你们过得是什么日子,连三公大臣都不被放在眼里,说杀就杀。金银珠玉论秤量,锦衣玉食,娇妻美妾……难道你们舍得放弃这样的生活”
李傕点了点头,而后问他道:“贤侄言之有理,只是我们应该怎么做才好呢”
张绣一看四人表情,发现李傕是真心求教,樊稠一脸不屑,郭汜若有所思,张济一脸鼓励。心说还是这李傕稍微有点出息,郭汜次之。张济纯粹是因为信任我,而樊稠……怪不得这货先死!
随即答道:“当初十常侍与何进争斗,十常侍伏杀了何进后,亦是对宫外众将声称只诛首恶,余党自行散去,不予追究。而当时袁绍、曹操、袁术他们是怎么做的他们可没有天真地幻想自己散去后,十常侍真的不追究他们。而是果断地冲入宫门,以为大将军报仇的名义,杀尽了阉党!若不是后来董太师及时进京,那朝政说不定就归了他们掌控!而我们亦当效仿此例,现在应趁人心未散之时,聚集兵马。再联络其他董卓旧部,一起杀回长安!只要咱们打着为董卓报仇的旗号,大事未必不可成!”
李傕等人觉得张绣说得太有道理了,这个小伙子还真是个人才,居然有如此见识!
&
第三百零六章 张绣显威
长安那边大臣们一听这消息,可慌了,心说瞧瞧你王允干的这破事!当初要是听我们的,赦免他们,再让皇甫将军去坐镇,万无一失。哪会有今天!
王允却更生气,心说都是你们的错,要不是你们……
要不是你们处处跟老夫唱反调,老夫能不听你们的吗
不,不对,老夫就不能听你们的!有叛乱,趁势剿灭就好,正好有理由永绝后患!
王允当即询问吕布道:“吕将军可有把握克敌”
吕布一拍胸脯,自豪地说道:“司徒放心。量此鼠辈,吾视之如草芥!”
心说我当初跟义父……丁刺史时,就轻松把你们打得屁滚尿流的,现在我照样可以像当年那样,轻松收拾你们!
上次有炮灰矛救你们,这次就不行了,炮灰矛可是在我手里!
正想着,李肃却走过来,泼了他一头冷水:“温侯小心,李傕他们可不像牛辅那么好对付!之前咱们是趁着牛辅与董越内讧,军心不稳时突袭,才侥幸得胜的,这次可不一定有这种好机会了。而且虽然咱们手里有炮灰矛,但斯巴达可在他们手里!”
吕布当即冷汗就流下来了……那帮疯子!
唉,好后悔,当初董贼刚死时,自己怎么就只顾着收编炮灰矛,却忽略了斯巴达呢
不过……炮灰矛的战斗力,应该是强于斯巴达的……
李肃再度给吕布泼了冷水:“温侯,炮灰矛打一个少一个,那斯巴达因为训练方法简单,是可以量产的……”
吕布顿时大怒,心说你这个李肃怎么回事,总涨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气得当即下令让李肃去做先锋迎敌,不胜就斩了你!
李肃无力抗拒吕布的命令,只得听从。
张绣营地中,张绣正与自己的谋士杜畿商议着下一步的计划。
杜畿是京兆人,祖先有杜周、杜延年父子这样的名人,然而到了他这一代,就沦为普通人家了。后来被举为孝廉,又做过郡功曹、郑县令,汉中府丞等官。
董卓乱政时,天下动荡,杜畿便辞了官,带着后母打算去荆州避难,不想中途被张绣拦了下来。张绣向其表露出了自己的志向后,杜畿深感佩服,遂成为张绣的入幕之宾。
“牛辅急于报仇,故而冲在最前。然而此人志大才疏,无能之辈。此战必然讨不了好!”
张绣点了点头,道:“只可惜了他麾下那五千精锐!”
杜畿微微一笑,问道:“那就把这五千精锐收归己用不就好了!”
张绣恍然大悟,遂拱手道:“愿闻其详!”
第二天,张绣向叔父张济申请独领一军,前去配合牛辅。张济自然同意,派出一千精锐归张绣调遣。本来张济打算多给张绣一些部队的,但是张绣表示自己需要轻装简从,带大部队的话速度跟不上,张济只得由他。
而牛辅虽然疑心这个张绣可能有不良企图,但是也不好拒绝,一方面对方的理由光明正大,另一方面自己也确实需要对方的帮助。
毕竟自己手里只有五千步骑,虽然足够精锐,但能减小损失总是好的。然而牛辅亦防备着张绣,每次搭建营地时,都刻意同张绣部保持距离。
几天后,牛辅所部再度遇到了李肃的部队。双方无话可说,一见面就开打上了,旁边张绣却没有贸然参战,而是派侦骑仔细观察李肃的部队,侦骑回报说:李肃部队不多,只有三千余,比牛辅还少。而且没有炮灰矛的踪迹。
&
307章 李肃牛辅俱身死,郭汜挑吕凤凰显
再说牛辅,他如同惊弓之鸟一般向后逃窜了十余里地,累得气喘吁吁,差点从马上摔下来。他下意识地扭头一看,方才意识到……好像压根没有追兵追杀自己。
这才停了下来,不再逃跑。但是他又不敢回去探查,便只是呆在原地,同时命身边的亲卫们帮助自己收拢溃兵。好在牛辅手底下这群人确实是精锐,虽然他们的长官无能,但他们却没有嫌弃,忠实地跟随在牛辅身边,而不是就此遁入山林,脱离行伍。
经过一清点,发现居然还有三千余人!若是寻常部队,经过这么一败,溃兵能收回十分之一就不错了!
正当牛辅感到沾沾自喜时,张绣的传令兵过来了,告诉牛辅说他们已经将李肃成功击退,希望牛辅能尽快与他们汇合。
牛辅震惊于张绣的强悍,居然能以一千人击败李肃数千兵马,此子十分了得啊!
为了自身安全考虑,牛辅当即答应,前去与张绣汇合了。而经此一事后,牛辅感激张绣援手,遂对其防备之心骤减,开始允许张绣部在牛辅旁边扎营。
而那边李肃见张绣没有继续追击自己,便也停止了逃亡,停下来扎营休整,同时通知后方派遣援兵过来。
而张绣在探知李肃位置后,并没有立刻发起攻击,而是同牛辅商议道:
“牛伯父,虽然在之前小侄侥幸胜了那李肃一阵,但若是他选择凭借营防坚守的话,我军亦会损失不小。所以小侄想到了一个计策,希望牛将军能配合!”
牛辅先是对张绣的恭谦感到很满意,胜而不骄,很好。而后又赞赏这小子居然还会用计,真是智勇双全!比自己强!
当即答应道:“贤侄不必客气,有何计策尽管说来就是,伯父定当鼎力支持!”
于是张绣便说出了他的计划。
牛辅听后,当即派出手下部队,分成了几支小队,对着李肃的营地轮流发起了骚扰性攻击。那李肃刚刚经历大败,士气不振,自然不敢主动出击,只是凭借营地坚守。他想着等援军到来后再发起反击不迟,当前还是稳妥一些比较好。
而张绣则没有参与攻击,反而命令麾下所有部队提前睡下休息。当晚,张绣趁李肃部休息时,对李肃军发起了夜袭。
李肃部白天时候被牛辅部骚扰了一整天,早已疲惫不堪,此时睡得正死。在值夜的岗哨拉响了警报后,虽然醒来,但脑袋里还是昏昏沉沉的,连穿盔甲都穿了好几次才穿好,武器更是拿错了,弓弩手拿了长矛,长矛手拿了刀盾,刀盾手什么也没找到,捡了根木棍作武器。
而张绣则再度带头冲入了李肃军营地,他为了放火方便,居然直接把火把绑在了枪杆上,看到活人就拿枪尖刺,看到帐篷和旗帜就用火把点燃。
长枪舞动,如同一条火龙一般。
虽然事后枪被烧坏了,但张绣也不心疼,反正是一杆普通长枪,量产货。
就这样,李肃大败,军队折损过半,仓皇逃回了长安。而牛辅则对张绣更加倚重了。
吕布见到李肃后大怒,心说好你个李肃,在战前就唱衰我军士气,现在又战败坏我军心。之前王司徒跟我说过李肃这人首鼠两端,不可信任。我那时候还不听,替你开脱。现在看来,王司徒说得果然正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