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他改变了罗马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一毛家二毛

    “女王陛下,对面一定是萨拉森人派来劝降的——陛下不必出面,只要让老臣和他们交涉便好。”

    雷纳




第一百九十一章 阿格妮丝(上)
    当耶路撒冷陷入了和萨拉森人残酷战争并且摇摇欲坠的时候,千里之外的君士坦丁堡,此刻首都的市民们为新皇庆祝大胜的呼喊却响彻云霄。

    在击败了西西里的干涉军之后,匈牙利人也如约退走,因此安德洛尼卡志得意满之下,便在皇都召开了一场盛大的凯旋仪式。他穿着皇帝的盛装,身后是一众士气昂扬的将军和战士。

    安德洛尼卡骑马站立在巍峨耸立的狄奥多西墙之下,仰头注视着灿烂辉煌的金门。此刻,道路两旁已经站满了热烈欢呼的群众,他们不断地呼喊着安德洛尼卡的名字,并祈求上帝保佑他们的皇帝。

    篡位者注视着从高强之上飘落而下的玫瑰花瓣,耳旁回荡着神秘而悠扬的钟声,似乎回到了许多年前,想起了自己的哥哥曼努埃尔,一时间甚至有些痴了。

    “娜塔莉,你还记得吗,你还记得那个时候吗”

    安德洛尼卡转过头去,望向旁边的“盾女”,而米尔哥罗德的女大公亦无限唏嘘的点了点头。“是的,我当然记得,那个时候,先皇远征匈牙利大胜而归,君士坦丁堡的市民也如同今日一般,热烈欢迎着他们的崇敬的皇帝。”

    “那时的我站在那个男人身后,而你又站在我身边。”

    篡位者微笑的注视着他的罗斯情人,温和的目光却让娜塔莉脸上有些发烧。“我的小月亮,来与我并肩而行。”

    他对着娜塔莉伸出手来:“你曾经为朕招募三千名精强的罗斯武士,让朕在匈牙利的战场上大放异彩,又在朕对危难的时刻率军南下,娜塔莉,这是你应得的,现在,跟我来,与朕一同享受胜利的荣耀!”

    “巴塞琉斯万岁,巴塞琉斯万岁!”

    身旁是无数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但是安德洛尼卡却在金门之前下马,同时把娜塔莉的右手紧紧攥在手中。他大踏步的朝着金门走去,任凭无数的玫瑰花瓣掉落在自己身旁。

    此刻,老态龙钟的大牧首迪奥多西亲自来到金门迎接得胜归来的皇帝,同时无数帝国重臣也早早的侍立在那里。感受到无数目光的注视,来自北方的罗斯公主竟然罕见的慌乱了起来,她的脸瞬间变得通红,有些尴尬的轻声说道:“我......我只是个北方草原上粗野的乡下女人......”

    听到这句话,安德洛尼卡一突然之间停了下来。他伸出自己的右手,此刻一片花瓣缓缓落到他的手中。他用两根手指夹住了这鲜艳的一抹红色,然后送到了正用左手扭捏不安的攥着衣角的女大公手中。

    “帝国在我的统治下必会涅槃重生,而崭新的秩序将在这里重新铸就。,站在我身边,与我一同见证这一切!”

    当南面隆重而热烈的凯旋仪式正在金门进行的时候,北城的布拉赫奈宫,一名身材娇小的少女正孤零零的趴在窗台上,怔怔的望着远处帆影幢幢的金角湾。

    她约莫十来岁的年纪,满头卷曲的金发如同波浪一般披散在肩上,身上仅仅穿着一件白色的丝绸长裙。她栖身的房间虽然金碧辉煌,却如同一个华丽的牢笼一般。

    女孩正是如今的法兰西国王腓力二世的妹妹,被安德洛尼卡篡位的阿莱克修斯二世的未婚妻,阿格妮丝。篡位者为了保持同法兰西王的联盟,在登基之后便强娶她为巴塞丽莎;但是很显然,身经百战的罗马炮王对幼女毫无兴趣——之后阿格妮丝便一直被软禁在布拉赫奈宫,深居简出,仿佛被世界遗忘了一般。

    也许是觉得有些乏了,阿格妮丝便走出寝宫,到御花园散步。她此刻已经学会无视了跟在后面寸步不离的两名希腊侍女,三人就这样沉默的走在皇宫的过道之上。

    &



第一百九十二章 阿格妮丝(下)
    作为科尼亚先代苏丹马苏德一世的女儿,吉利基.阿尔斯兰二世的姐姐,才华横溢的娜菲莎在遍地文盲的科尼亚宫廷简直就是一个异类。也是由于她对粗野不文的突厥贵族不屑一顾,因此轻易便对谈吐不俗的安德洛尼卡产生了好感——即便对方只是一个被她父亲俘虏的希腊王子。

    当吉利基在士麦那的前线被哈萨辛刺杀之后,一方面是对于弟弟尸骨未寒,侄子们便不顾大敌当前,开始为苏丹之位争的你死我活而感到寒心不已;另一方面,也是安德洛尼卡本人的要求,科尼亚人的公主毅然作为人质前往了君士坦丁堡的宫廷。

    由于西西里人突然入侵的原因,安德洛尼卡并没有在皇都久待便匆匆踏上战场。而作为罗马帝国的人质,科尼亚的公主平日也无法随意踏出布拉赫奈宫。不过她原本就是一个安静而豁达的性子,索性准备就在这里养老——她早在看到了弟弟吉利基的尸体之后便已经做好了这个思想准备。

    娜菲莎穿着一身朴素的棕色长袍,用一块棕色的头巾把头发草草包了起来。她怔怔的望着自己笔下的画作,仿佛回到了几十年前,她还是一个小姑娘的时候,在小亚的溪水旁和那个帅气的希腊王子的点点滴滴。

    “回忆什么的,已经无所谓了。”

    年长的科尼亚公主闭上眼睛,然后缓缓摇了摇头。想起这几十年来,她为了抗议父亲强行把她和安德洛尼卡分开,拒绝了所有给她安排的亲事,只为了能够下一次和恋人见面的时候,能够光明正大的注视着他;但是她等来的,却是曾经和她海誓山盟的希腊王子犯下无数的通奸丑闻,甚至连他的侄女也没有放过。

    娜菲莎内心喃喃道:“已经不再有歌,值得去唱了。”

    说完,她张开了自己的手掌,里面一颗陈旧而纯金的纽扣正在那里熠熠生辉。她摇了摇头,小心翼翼的攥紧了自己的左手,仿佛其中便是整个世界一般。

    当科尼亚公主对上了身后阿格妮丝的视线,她便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那个女孩......”娜菲莎心疼的看着法兰克女孩清澈但是了无生气的眼角,情不自禁的摸了摸她的头。

    虽然理论上这是十分无礼的举动,但是阿格妮丝只是名义上的巴塞丽莎,而在隐藏在幕后的宫廷宦官看来,小皇后在皇帝内心的地位是远远比不上他曾经的情人的。不过法兰克女孩并没有惊诧着躲开,而是微昂着头,如同一只小猫一般,仿佛十分享受这种爱抚,甚至嘴里面还不自然的发出低低的呼噜之声。

    “真是个......乖孩子。”

    娜菲莎微笑着摇了摇头,同时在内心叹了口气:“可怜的孩子。”

    她来到布拉赫奈宫之后,由于本身温和的性子,又被宫廷宦官们重点关照,因此和许多侍女都相处的不错,也因此知道了这座辉煌的宫殿之中,竟然囚禁着它名义上的女主人;而那个巴塞丽莎的遭遇也十分令人扼腕叹息。

    此刻看到眼前如同猫儿一般的阿格妮丝,科尼亚公主的内心只有对她不幸遭遇如同感同身受一般的痛惜。她看着女孩儿明亮却几乎了无生气的眼睛,仿佛看到了几十年前的自己一般——彼时她的父亲在驱逐了安德洛尼卡之后,准备让她嫁给手下一名凶悍的将军。那时的她,大约也是这种了无生气的眼神罢!

    那个蛮勇而粗鲁的突厥人在婚礼之前便死于一次打猎事故,而这也让所有的科尼亚贵族顿时对柔弱的公主殿下敬而远之。他们口口相传着恶毒的谣言,说马苏德苏丹的大公主不是



第一百九十三章 初来乍到(上)
    在幼发拉底河以东,托罗斯山脉的南麓,矗立着这样一座城市。

    埃德萨,这里传说之中是亚伯拉罕的故乡,她的西面毗邻着起伏不定的丘陵和山地,东面和北面则是被称为德萨河的河流,由南向北汇入幼发拉底河,南面则俯瞰着富庶而肥沃埃德萨盆地——这是一片被群山环绕的丰沃之土,面积将近两千平方公里,是安条克平原的两倍;又有德萨河的浇灌,乃方圆数百里最为富饶的膏腴之地。

    从罗马帝国时代这里便是重要的粮食产区,甚至还承担了一部分安条克的粮食供应。同时,从遥远东方而来的丝绸之路在这里交汇,一条通往北面的黑海和特拉布宗,另外一条则通往西面的安条克和耶路撒冷;物产丰富,商业通衢,同时城市还易守难攻,最终共同造就了埃德萨的繁荣景象。

    即便罗曼努斯皇帝在曼奇克特大败,突厥人在帝国境内横冲直撞,甚至整个小亚瞬间糜烂,新月教徒如入无人之境的时候,埃德萨的亚美尼亚人依然率领全城军民奋勇抵抗,和北面的特拉布宗相互呼应,直到十字军和努尔丁的到来。

    作为东征领袖的鲍德温一世以一个十分不荣耀的行为攫取了埃德萨的统治权并自称为埃德萨伯爵。虽然他迎娶了亚美尼亚人的公主以增强自己的合法性,但是埃德萨人却不会忘记他如同小偷一般的行为。他们不断朝着西面的奇里乞亚移民,去投奔那里的亚美尼亚人真正的领袖和大公,使得埃德萨的人口不仅没有恢复,反而持续不断的下降。

    但是真正的毁灭却来自于赞吉王朝。当时的王储努尔丁为了拔掉这一颗阿勒颇和摩苏尔之间的钉子,率领大军将埃德萨团团围困,并在攻破城池之后悍然屠城——从此埃德萨便成为一片白地,原本这里的亚美尼亚人不是西迁便是惨遭屠杀,原本精致而繁华的城市也遭到了彻底的毁灭。

    经过了数十年的变迁,富庶的城市遭到废弃,城墙也被拆毁;原本肥沃的农田被荒草掩盖,成为了一些萨拉森人的牧场,而这里原本的主人却杳无音讯;新月教徒们从南面的领地自发的迁移过来,加上一些改宗的亚美尼亚人,他们在埃德萨平原中央南部的哈兰重新建立了一座新的城市,作为如今的地区中心;至于现在的埃德萨和以前比起来,却是已经彻底萧条下去了。

    这里似乎成为了被遗忘的地方。原本整个地区有着将近二十万基督徒,城市繁荣,人民安定;但是如今这里却充斥着劫匪与强盗,原本肥沃的农田被荒废成了无用的土地,似乎整个地区都被高高在上的贵人们遗忘了。

    大部分新月教徒都长于破坏却短于建设,而萨拉丁却毫不犹豫的是个异类。不过他的帝国无比广袤,有待重建和开发的地区实在太多,因此也并没有多余的精力来看顾这个边境城市——和埃及比起来,埃德萨只能算一个乡野之地了。

    为了表现自己的慷慨,萨拉森苏丹直接大手一挥,以叙利亚沙漠为界,把北面直到和科尼亚人接壤的庞大地区都赠予了阿莱克修斯,这使得可怜的皇帝瞬间便成为了一片东西三百公里,南北一百五十公里的庞大地域的统治者——不过这片区域的东部,以迪亚克巴尔为首的一大片地区,如今被赞吉王朝的余党所占据;他们臣服于摩苏尔的赞吉王公,是努尔丁哥哥的后裔。后者虽然早就向萨拉丁递交了臣服的誓书,不过却仍旧处于半独立的状态。

    虽然这里如今城垣残破,人口稀少,仅仅只有一万余人;但是对于阿莱克修斯来说,他已经受够了无休止的流浪;况且,如今他也不是孤身一人。

    “好了,今天晚上我们就在这里扎营,明天再继续前进。”

    幼发拉底河边,一支数百人的队伍正朝着埃德萨前进;此时天色已晚,在首领下令之后,这些脸色疲惫的士兵们终于三三两两的开始休整,营地里面也升起了袅袅的炊烟。

    “祖父,我们还有好久才能到达埃德萨”

    如今的阿莱克修斯没有一



第一百九十四章 初来乍到(中)
    作为本地贵族的领袖,的黎波里的雷蒙德不可避免的和外来贵族的领袖雷纳尔德针锋相对;他们已经相互争斗了数十年,原本双方关系就已经恶劣到无以复加,远远不是几场战斗就能够挽回的。

    本来就因为雷纳尔德的坚持,致使王国的主力大军没有北上去救援他的老巢提比里亚,这已经让雷蒙德颇有微词了;只不过前任摄政王慨然的把自己安排在“必死”的耶路撒冷之中,而居然不顾双方的龃龉,让自己坐镇安全的阿克港后方,这让雷蒙德对雷纳尔德的态度还稍稍有些改观。

    特别是当的黎波里的爵爷兵败被俘之后,还曾经一度对自己一辈子的敌人产生了些许愧疚之情;他一直以为雷纳尔德会坚守圣殿山,最后和萨拉森人的金顶绿庙同归于尽,甚至还在内心喟叹不已;但是,雷蒙德内心中圣地的柱石,王国的栋梁,居然,居然......

    居然放下武器投降了......

    雷蒙德并不是一个迂腐的贵族,相反他认为耶路撒冷在圣地想要立足,就必须和周围的萨拉森人保持好关系。他虽然理解西贝拉女王的决定,但是同时对雷纳尔德的观感却微妙的发生了变化。

    “你怎么就不殉城,你怎么就不殉国呢你这个贪生怕死的胆小鬼!”

    的黎波里的爵爷怒气冲冲的注视着在他面前无比粗鲁,完全不懂贵族礼仪为何物的粗野骑士,内心愤怒的吼道;而雷纳尔德的目光也如若喷火的一般注视着他。

    “饭桶,你这饭桶,你这该死的饭桶!”

    “我给了你整整一万精锐让你戍守阿克港,那里粮草充足,甲械齐全,将士们也士气高昂,可你竟然如此轻易便让萨拉森人攻破了阿克港!你这饭桶,你毁灭了整个王国的希望!”

    “就是一万头猪,萨拉森人也抓不完;而你竟然还有脸出现在我面前!”

    势若水火的两人根本不需要怒斥对方,他们只需要看到对面的眼神,便能够读懂对方所想了。看到空气中的火药味越来越浓,阿莱克修斯也无法安稳的坐下去了;他只能走到了两人中间,一边阻隔了他们的视线,另一边伸出双手,强行让他们分开。

    “够了!”

    阿莱克修斯的喉咙里面传来一阵低沉的声音:“两位,我们现在都是失去了家园的流浪者,正需要同舟共济,可千万不能起内讧了。”

    雷蒙德撇了撇嘴,然后忿忿的转身走了出去。他虽然和雷纳尔德格格不入,但是面对阿莱克修斯的命令,他又一向标榜为有恩必报的“忠义之士”,自然不能让他的恩人难堪。

    望着夜色之下营地中疲惫的众人,小皇帝突然想起了几天前,他在萨拉丁面前要求赎回基督徒俘虏的时候。

    为了赎回耶路撒冷的这一大群战俘,阿莱克修斯付出了相当的代价,这还是在萨拉丁有心帮衬,没有为难他,甚至几乎是半卖半送的情况下——

    面对天文数字一般的赎金,阿莱克修斯几乎要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但是这是他自己选择的,他也只能咬牙坚持下去;他虽然在萨洛尼卡的皇家铸币厂捞了一笔,但是那笔钱之前就在色雷斯战役的时候用了一大部分,剩余的还要用于埃德萨的重建工作,本身就已经捉襟见肘......

    不过,看到自己的朋友如今窘困的模样,伊瑞尔不由得拉住了哥哥的臂膀不断的摇晃着,恳请王兄高抬贵手;而萨拉丁和弟弟对视了一眼,看到为天文数字一般的赎金而焦虑的愁眉苦脸



第一百九十五章 初来乍到(下)
    “尊敬的阿莱克修斯陛下、罗马的正统皇帝、苏丹的密友、有经者中的义人——”

    “请允许我,阿卜杜拉,一个卑微的商人,向您献上一本有名的书籍。”

    几天前,当阿莱克修斯和萨拉丁敲定了基督俘虏的问题之后,突然有一名商人请求觐见他,而且还是他的熟人——把格鲁吉亚的塔玛丽公主当做一名女奴送给他的豪商阿卜杜拉,据说在为萨拉丁做事的同时,还是一名很大的奴隶贩子。

    曾经和阿莱克修斯有过一面之缘的萨拉森商人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变化;而他一来就远远地谦卑的朝着主位上的小皇帝恭敬的抚胸行礼,然后献上了自己的礼物。

    米哈伊尔从阿卜杜拉手中接过了那本装饰华丽的萨拉森书籍,而阿莱克修斯看到了封面上鎏金的萨拉森文字,不由得轻轻读了出来:“治国策”

    “没错,陛下真是慧眼如炬。”

    阿卜杜拉继续谦卑的说道:“这是大约一百多年以前,塞尔柱苏丹马利克沙的宰相,被称作‘有智慧的’尼扎姆.莫尔克应苏丹本人的命令所写成的一部书,供苏丹本人在施政之时有所参考。”

    “见博广闻的人都知道,在遥远的中国和契丹,有学问的官员在讨论国事的时候经常引经据典;我们不知道东方帝国的官员一般都引用他们的哪些经典,但是我们新月教徒,除了至高无上的经文和先知的圣训之外,这本书也是经常被提及的经典之一;它在尼扎姆宰相死后二十多年终于流传出了塞尔柱的宫廷,由此引起无数有学问的人的重视。”
1...3839404142...7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