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天魔弈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乱码者

    正当他胡思乱想之际,七个洞穴中原本平静的水面忽然涌出白气,七股白气极速弥漫扩散,瞬间就凝结成雾气大茧,将洞穴及周边围裹了起来,也包括易九霄。

    站在洞穴旁的易九霄大吃一惊,但已来不及躲避,神情恍惚间,便感觉自己被卷进了一个巨大的空间中,这是一个奇怪的所在,其中有山有水,有花草树木,一切跟生活中的世界没什么区别,只是没有日月,死气沉沉。

    突然,一个人影出现在易九霄的视线中,只见此人黑发白袍,环目虬髯,长相威猛,年龄约莫三十多岁,负手站立在这天地间,如同一杆标枪、一支长戟般矗立着,似乎随时可刺破苍穹。

    “千百年来,我终




第五章:武道
    易九霄前世生于武林世家,自幼酷爱习武,在武术修炼中不断寻求上进、寻求突破,今日得遇高手传授,此等良机他岂能错过,于是一躬身给白衣人施了一礼。

    “可惜老夫不能亲自教诲与你!”白衣人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老夫盘吉,其身早死,在你面前的不过是残存的一缕神念,今日之后,将会彻底消失于这片天地间。”

    满眼的惊诧闪烁在易九霄的脸上,原来站在面前的这位前辈不是活人,只是残存神念,神念又是什么,是鬼魂吗在宋朝时鬼魂之说颇为流传。

    “神念就是神念,不是鬼魂,武道修行到一定境界,自会产生神念,我的魂魄早已消散,此山谷就是我当年殒身之地。”

    盘吉接着说:“我武道传承于开天辟地之际,乃是盘古规则所化,后为天道所忌惮,先后教唆修真者与武道为敌,我当年就是被祝融氏所杀,**坠落在这山中,砸出这个山谷。”

    原来这个人形山谷是你砸出的,易九霄觉得不可思议,山谷长度百丈有余,宽度也是几十丈,这要多大的人才能砸出。但怀疑之余,却又有几分相信。

    “老夫当年的法身就有百丈高,如你将来武道有成,亦可达到甚至超过。唉......我等待今日已经很久了,岁月差不多耗尽了我的神念,不能再与你多说了,马上就传授你武道秘籍,以后自行修炼吧。”

    只见白衣人的身形虚幻了起来,化作一本经书模样,落到了易九霄的头顶后消失不见,就连周边的空间也一起消失,易九霄再次回到谷中,面对还是七个水潭,一切如同大梦初醒。与做梦不同的是,他的脑海里出现了一部经书,封面上有三个大字“开天经”。

    易九霄意念一动,想看一下经书中的内容,谁知经书居然就自行翻开,进入意识中的是一些上古的文字和图形。好在易九霄是世家子弟,自幼除了习武还饱读诗书,那些上古文字大多认识,至于图形更是直观易懂。

    作为世家子弟,易九霄前世对武学也算精通,各类典籍从小到大读过不少,其中有外家功夫也有内家修炼。但是《开天经》序言中记载的所谓武道,跟他前世的武术修炼迥然不同。

    首先的区别是在境界划分上,武术修炼没有明显的境界,只有新手、熟手、高手之区别。而武道修炼在境界上有着鲜明的划分,分为:武师、武宗、武王、武帝、武皇、武仙、武神、武圣、武尊共九个层次。

    其次在修炼方法也有区别,普通武术的修行讲究“内炼一口气,外练筋骨皮”,通过站桩、马步、沙包、石锁等练习来提高身体的强度和柔韧性,或者通过打坐和呼吸吐纳修炼体内真气,达到以气御力的效果。而武道的修行则是通过炼体、炼脉、炼神来实现。

    同为炼体,武道又不同于武术的外家功法,外家功夫主要着重于身体强度和力量的训练,再辅以一定的武技,闪展腾挪,以动制静,刚猛霸道。在宋朝军队外家功夫最为盛行,那些武将多数是外家高手。

    武道的炼体,是从人的肉身改造开始,所谓人之出生,肉身处于混沌状态,如同土坯一般,只有不断凝练,不断焚烧,才能变成瓷质和玉质般坚硬和密实,再加以洗精伐髓,去除体内杂质,让身体变得柔韧轻盈,如同鸿羽一般。炼体大成之际,身体如玉之硬,如金之柔,如羽之轻。

    炼脉一说,武道也不同于武术的内家功夫,内家功夫讲究的是气的修炼,让体内真气游走身体各处,提升局部和全部的身体强度和柔韧度。其修炼核心是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在大宋的江湖门派和术士中颇为盛行。

    武道的炼脉,是指人体血脉的修炼,人体各部位都是靠血脉联通在一起,通过血脉进行滋润和修缮。而人之初生时,血脉单薄纤细,或堵塞,或淤积,如同洪荒伊始的江河,泛滥不可控。

    所谓炼脉就是对血脉的疏通、扩张、巩固,同时让体内的三百六十五处穴位,与血脉串联在一起,成为血脉的节点。如果说肉身是山,那么血脉就是江河,江河冲刷着山体的杂质,带走了山体的污垢,同时也滋养着山川树木,山川更为灵秀。

    武道所说的炼神,是指在炼体和炼脉到一定境界后,可以修炼出



第六章:脱险
    易九霄感觉身上黏糊糊的,于是脱光了上衣,发现内衣已经湿透,再看了看胸口,发现几乎每个毛孔都冒出一点点黑泥,嗯这是体内的杂质吧,他伸手一搓,黑泥滚成细长条,脱落在地。

    原来这开天拳居然能清除**的杂质和污垢,起到淬炼**的作用,看来也不能操之过急。他是练武出身,知道欲速则不达的道理,于是停止了修炼,拿着内衣沾着潭水擦洗着身上的污垢。

    三天过去了,易九霄都在苦练开天拳,每天只能练两遍,多一遍都不行,但是练习他以前所学的武功则不受影响。练完拳就烤虎肉吃,他练拳体能消耗很大,相应虎肉的食用量也比第一天成倍增加,好在虎肉够多。

    练了三天,也出了不少汗,易九霄决定测试一下修炼效果,他来到山谷周边的树林里,纵身一跳,居然跳了六七尺高,之前他最多也只能跳到四尺左右的高度。再伸手抓住了一根枯死树干,“咔吧”一下就拧断了,这根树干三天前他曾拧过却没拧断。

    果然有效果,身体的力量和灵活性都提高了很多,如果再修炼一段时间,脱困应该很有希望,本来有些沮丧的易九霄顿时信心满满。

    山谷四周悬崖上杂生着许多树木和藤蔓,其中间距不一,如果他能跳跃两丈高,就可以通过树木和藤蔓爬到悬崖顶部而脱身,所以易九霄修炼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能跳到两丈高。

    后面的日子都是在修炼中度过的,每次打完两遍开天拳之后,都尝试着能不能打第三遍,终于在第十天的时候,他可以打三遍开天拳了,能打三遍,说明他的身体强度有了较大的提高。

    于是又来到树林里,进行跳跃尝试,发现自己可以跳到一丈高了。易九霄很是欣喜,按照这个进度,自己能打六遍的时候,应该能够跳到两丈,如果每十天增加一遍,还有一个月就能脱困,食物正好够了。

    第二十天的时候,还是每天只能打三遍开天拳,这让易九霄有点不解,原来不是十天晋级一次啊,原来没有规律啊。

    第二十五天到了,还是每天只能打三遍,跳跃的高度几乎没什么变化,按照这个进度,食物会不够吃的,最后等不到功夫练成就饿死在这谷底。

    虽然有些着急,易九霄没有放弃,决定战斗到最后一刻,就像他前世在战场上一般。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第三十天的时候,他可以打四遍开天拳了,这次突破来得太迟了了,简直就是度日如年啊。

    他照例来到了树林里,纵身一跳,结果再次让他出乎意料,他竟然跳了两丈多高,这增幅也太夸张了吧,不是他想象中等比增长,无论如何,既定的目标已经完成。

    终于可以走了,离开这个山谷,这个囚笼,一个月的紧张情绪在此刻烟消云散。但他没有立刻就走,他想把虎骨带走,虎肉已经吃得差不多了,虎骨还没有动,虎骨是老虎体内的精华,大补之物,他舍不得放弃。

    一副虎骨有几十斤重,背上之后还能不能跳起来果然,背上虎骨之后,只能跳个一丈多高,毕竟只是个少年,这副虎骨比他的体重轻不了多少啊。

    办法总是想出来的,易九霄跳到悬崖之上,扯了一些藤蔓,将虎骨捆扎妥当,再留三丈多的长度系在腰间,这样跳跃的高度几乎不受影响。于是每跳跃一步,就停下来就虎骨扯上去,如此反复,终于到达了崖顶。

    他还是顺着当时坠落的位置爬上去的,所花的时间远比坠崖的时间长,约莫两个多时辰。登上山顶之后,他开始顺着原路返回,一边寻找丢失的药锄和药篓,以及刀子,直至遇虎的位置,都一无所获。

    找不到就算了,他也不想继续采药,离开牧场一个月时间了,黄四叔肯定很着急,得赶紧回去。

    等到了牧场的时候,已经是傍晚时分了,进了院子大门,只见黄四跟一个年轻人正在院子里收拾东西,这个年轻人就是易九霄的前任,现在又调整回来。

    “黄四叔”,易九霄刚跨过



第七章:灵根测试
    易九霄见过了家主兄弟二人,黄策闪目观瞧,只见眼前的易九霄比几个月前又长高了,而且甚是健壮,十二岁的人俨然是个半大小伙子了,跟去年瘦弱干巴的小乞丐判若两人。

    “哈哈要说牛羊长得快,都不如小易子长得快!”黄策开心大笑。

    黄四见家主开心,也插话说:“这小易子天天练武,当然长得快了,最近我也在练武,身体好多了。”

    “练武是什么”黄策和黄略两兄弟差不多同时在发问。

    两人的话让易九霄大吃了一惊,看来齐国真的没有人练武了。如果说黄四不知道武功是何物并不奇怪,毕竟长期蜗居在山野,而家主兄弟,特别是黄略,那是见过世面的人,居然也不知道练武是何物。

    “家主,我来演练一遍给你看看吧。”说完,易九霄练了一趟家传武学七十二路易家拳,只见他上蹿下跳,闪转腾挪,犹如疾风闪电一般。

    练完之后,不用说话,易九霄从两位家主的眼神中就可以看出,武功他们真的不知道。

    “跟州府歌舞坊歌舞伎的动作倒是有些像,只是快上了许多。”黄略开口说道。

    易九霄一阵晕眩,心想,我这是武术,可不是舞技,跟歌女所跳的那是两回事啊。无奈之下,便问黄略:“二爷,州府有没有军队,他们不练武术吗”

    “军队也不练武术,他们都是修真者,修炼的是法术。”

    黄略在州府生活多年,每个州府都有驻军,平日经商与军队也有交往,对军队中的技能颇为了解。他见这孩子似乎不明白他的话,就补充说道:“我们齐国的有许多人都是修真者,他们从小就经过灵根鉴定,有灵根的可以修真,没灵根的就是凡人,有灵根的可以学习各种法术,小法术可以随手施展出水火和刀剑,高级法术可以在天上飞行。”

    法术在大宋也有存在,基本上都是些旁门左道,上不得台面,也没有多大威力。法术主要在大宋民间作为驱邪治病的较多,或者朝廷用来观星和祭祀,在军队中很少有人修习,行军打仗所用的法术也就是卜算而已。

    “修习法术要灵根,在哪里可以鉴定灵根呢”易九霄对灵根一说颇为好奇,大宋虽有法术修行者存在,但根本没有所谓灵根的说法。

    黄略在外闯荡多年,博闻广识,虽是富商,却也颇有耐心,见易九霄发问,就解释道:“灵根是一种天赋,是人与生俱来的东西,只有那些被天道眷顾的人,才有灵根,有灵根的人很少,千人中才会有一人。每个州府都有灵根鉴定处,可以免费进行灵根鉴定。”

    “我想有机会也去鉴定一下。”易九霄眼里折射出渴望的光芒,渴望中带着坚定和坚持,前世今生他都不断进取,不甘于平庸,他可不想做一辈子牧童,他还想驰骋沙场,虽百死而不悔。

    三人都在静静地看着易九霄,一个无父无母无家可归的孩子,目光透着好奇,好奇中也有几分欣赏。他们在这十二岁孩子身上看到了一种力量,一种值得尊重、不容鄙视的力量。

    是黄略的掌声打破了这份沉静,面容中露出了一种赞美,说道:“年轻人,有志气!这次我就带你去鉴定如何越早鉴定出灵根对修行有利。”

    说完眼神转向了黄策,似乎在征询哥哥的意见,只见黄策颔首同意。

    三日后,易九霄跟随黄略出发去州府,所坐的交通工具是马车,同行共有四部马车,黄略独坐一辆车,两部车是仆役,一部车载满家乡的土特产,易九霄坐在其中的一部仆役车中,同车有两人。

    马车在大宋也很常见,大户人家多有配备,但易九霄还是很好奇,因为他乘坐的这部马车上雕刻着许多奇怪的符文,行走的速度也比大宋的马车要快上一倍,而且很是平稳,一路上也不颠簸。易九霄透过车窗观察路面,路面虽很宽阔,但不是很平整,为什么如此平稳,难道是这些符文的作用吗

    马车有门有窗,门是关闭着的,窗户上有帘子,易九霄撩起帘子一路上观看,这是他转生一年来第一次去外面的世界,两只眼睛都看不过来。同行两人都没有打扰他,他们自行说话,只是偶尔抬眼看一下这个孩子。

    车辆行走在驿道上,来往人流和车流不断,道路两侧有许



第八章:歌舞坊
    门被关上之后,里面一片漆黑,几乎是伸手不见五指,突然间,在头顶部位出现了亮光。易九霄抬头上看,只见点点星光在穹顶的夜空中闪烁,接着四壁也出现了星光,随后连地面上都有星光在闪动,整个人仿佛置身于星空中。

    星空并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运动和变幻着,斗转星移间,星光不断洒落在易九霄的身上。一个轮回之后,星落沧海,日月又在穹庐上出现,风雷电、金木水火土开始幻化,每种幻景都在易九霄身上留下投影,接着消失殆尽。

    最后重新归于黑暗一片,门开了,外面的光亮投了进来。还是刚才的那位白衣官吏,带着易九霄走出了这间屋子,黄胜就等在门口,躬身施礼询问测试结果。

    官吏摇了摇头,嘴里不断嘀咕着:“真是奇怪,为什么一点反应都没有,就是一块石头都有反应啊。”

    “大人,请问是什么情况”黄胜看着官吏的表情,其实已经知道了结果,但还是想仔细问清楚。

    “我做灵根测试已经十年了,前后测试过几万人,见识过各种各样的灵根。是人都有灵根的,灵根分为五行灵根和异灵根,五行灵根为金木水火土,异灵根为风雷冰,有人具有单一灵根,有人同时具有几个灵根。”

    白衣官吏继续表达他的疑惑:“我们所说的凡人,并不是一丝灵根都没有,只是灵根很微弱,弱到很难感应天地灵气而已,可是刚才给他测试时,居然一丝反应都没有,根本就没有灵根,难道是检测台出了问题”

    齐国开州有几千万人口,每天来检测灵根的人很多,灵根测试坊一共有十座测试台,白衣官吏将易九霄带到另一座测试台进行重测,他非常怀疑是刚才的测试台出了故障。但结果还是一样,测试台上没有丝毫反应,连一丁点的灵根都感应不到。

    白衣相信不是测试台的问题,而是这个孩子很奇特,如此彻彻底底的凡人,他还是平生第一次看见。今日的灵根测试,也改写了开州灵根测试有史以来的记录。

    黄胜对这个结果并不感到意外,他少年时同样做过灵根测试,灵根很微弱、很驳杂,属于无法修行的那种,于是就安安分分地做些凡人的营生。做凡人也没什么不好,毕竟这世间有上好灵根可以修行的人是百里挑一,甚至是千里挑一。

    但易九霄很失望,他不是不想做凡人,而是不想平平凡凡地度过一生。在他内心深处,还延续着行伍梦,想从军,想驰骋沙场,做热血男儿建功立业。

    回黄府的路上,黄胜看着满脸失落的易九霄,安慰他说:“没有灵根不算啥,我们家主也是没有灵根啊,你看他经商有道,生活不是一样很好嘛!”

    “黄叔,在齐国没有灵根只能经商和做平民吗”易九霄低着头,问出了一句无奈的话。

    “哈哈,当然不是了,还可以做官啊,文官不一定要有灵根,但要读书和考取功名。”

    黄胜这句话让满头乌云的易九霄看见了一丝曙光,他一直执着在从军这一条道上,忽略了还可以通过读书去博取功名,做个文官也没什么不好,也可以经天纬地,治国安民啊。
12345...20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