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80当大佬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浙东匹夫
过去咱们老是讲咱中国既无内债,也无外债,全靠人民储蓄发展经济。但新时代新形势,有些能加快我们发展速度的新东西,也要尽量借用嘛。
副主任,我知道您的意思,我懂信托债。顾骜肯定地回答。
他知道,桌上这两份文件,如果有任意一份办成了,那确实是新中国第一次对境外融信托债。也算是为改开初年缺乏外汇的窘迫现状,打开了一条全新的资金解决思路。
在此之前,比如78年疯狂使用外汇扩大投资后,79年国库结余最少的时候,连2亿美元都拿不出来了。
这时候,让外国资本家直接认购中信的投资型债券,然后专款专用投到标的项目上,无疑比靠出口慢慢赚外汇要快得多。
无非是将来需要给外国资本家一些比较高的利息(债券利息肯定比银行贷款要高)
80年代,巴西阿根廷都是这么发展经济的,不过后来阿根廷借得太多汇率又波动,所以崩了。巴西则经济体量比较大,挺了过来。
所以说外汇债券不能多买,也不能不买。把握好偿还能力和周期,别陷入利滚利和汇率陷阱,那绝对是有益的。
而顾骜眼前看到的这两份文件,绝对是外资委和中信信托成立后发外债融资的第一枪,历史意义和政治意义极为重大。
弄好了,成为一个样板典型,将来西方国家的资本都愿意来认购中信债。
弄不好,说不定会堵住一条重要的融资渠道。
副主任与顾骜反复确认,相信他完全理解了这事儿的重要性后,才有些难以启齿地说:
不过,这几天我和主任老板反复开会,发现要打响这融资100亿日元信托债的第一枪,难度不小啊。
目前中信公司缺乏一笔能让曰本富商们信服的在曰盈利稳定知名度够高的投资历史业绩。曰本人不相信中信的选项目眼光,依然怕中信是被国家的行政意志逼着选项目盈利前景不好
这两个工程要融日元债,顾骜是心知肚明的。因为宝钢的立项,就是去年伟人访日参观君津钢铁厂后定下来的,用的是全套君津的技术和设备。后来的仪征化纤,也需要大量曰本设备。
买日货,当然融日元债就行了,不用多此一举搞美元债。
而事实上,按照原来的历史发展轨迹,无论是仪征化纤还是宝钢,其日元债发债确实不太顺利。
谈判持续了很久,找让日方信服的历史投资业绩也找了很久。大约到1981年才最终谈妥,发出了第一笔的100亿日元债。
而仪征化纤也因为缺钱停工了两年,到82年才正式开工一期84年投产,比最初计划耽误了两年。
可以说,如果国家能让中信提前一两年证明自己的投资信用拿出历史业绩,打响外汇债第一枪。那么这两项国家级的超重大工程,都是有可能早两年开工投产形成创汇现金流的。
有什么我可以做的吗?尽管有不详的预感,但顾骜还是只能硬着头皮问。
他相信对方应该不是直接耍横,而是会给一些交换条件。
毕竟自己也是鞍前马后立了功的人。
何况如果真的不尊重个人财产,国家尊重投资的信用会受损的,外国人会不敢来的。这是做给曰本人看的样板工程,容不得任何强迫与瑕疵。
副主任便开门见山了:从你跟邵爵士的洽谈合作过程中,我们也知道的,你在一家港资公司有股份,那家港资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是个香江的知识产权业主,另外,还有一位内地刚刚过去的原外交部的女同志,有5的股权。
这家公司是电子产业的,属于高新技术,产品创汇的绝对金额虽然不大,但我们也注意到,全部是在曰本市场创汇,而且利用独有技术占据了大型游戏机这个细分市场的第一名市场份额。示范效应很好。
不知道你能不能跟港方联络一下,促成两地合资办厂呢?具体模式可能是这样的:
中信信托出面近期马上对港方发布一轮港币债融资需求,专款专用把融来的钱用于投资这家电子企业。港商不允许直接以个人和企业投资者名义直接投钱给这家公司,必须是通过中信的间接融资。
我们也知道,目前那家港资电子公司只有研发设计和市场渠道能力,没有生产能力,产线是外包给了内地的加工厂的。中信的港币债到账后,完全可以在深市为这家电子公司建造自己的生产基地。
上个月粤省的刚刚向中央申请为深市特区弄到了第二片优待规划区沙角免关税工业区。如果这项投资成立,立刻就可以在沙角区设厂,3年内关税全免,并且享有国家目前能提供的一切优惠政策。这样还能扩大产能,不至于每个月一千台产量都不到。
另外,根据《中外合资企业法,外商持股比例一般不低于25。即使合资之后,依然会给原最大的股东保留30股份那位林先生和其他人加起来也可以保留10,中信的信托投资只占股60。
副主任如此说,倒也没什么心理障碍。
顾骜也知道,大家都觉得这是合则两利的合资合作,并不是侵吞。
顾骜目前确实没有自己的电子厂,只有一个皮包公司和研发市场能力,供应链是整体外包的。
可是,顾骜也不得不认识到一个严峻的现实:国内如今对于虚拟资产的估值是严重低下的。如果按照社会注意的固定资产评估方式,那他可就亏到家了。
副主任看出了顾骜的犹豫,委婉地说:国家不会贪图这么点小利的,港商有什么要求,你可以尽管帮忙传话。这只是一个样板工程,为了向日商展示‘我们发行的信托外债,都是投资在能在曰本市场上创造高回报的优质资产上’的。
这么一个电子厂,国家最多融300万美金/1500万港币。而且只在增资后的公司里占股60,那就是相当于承认公司的目前部分已经值200万美元了,难道一个只有技术和业务渠道的公司,折价200万美金还不赚么?如果林先生那边说得通,我这就可以带你去见中信老板,当面表示诚意。
也辛亏顾骜一直把林国栋和韩婷推到前面,所以明明他是大股东,还能扯一层我只是传话的遮羞布。
对方其实也心知肚明,但乐得如此,以免谈话尴尬。
如今的国家法律,可不限制国人持有境外公司股份,这是绝对合法赚来的。
顾骜觉得,自己能做的,无非是在那个被折价200万美元的公司里,到底塞多少东西,来做文章了。
另外,就是在对方注资合营之前,把已经赚到手的红利全部分红分掉。
至于雷电战机和植物大战僵尸的软件版权和电路著作权,肯定是要跟着新公司走的,顾骜不敢耍花样。再说对方肯估200万美金,给他们这些东西也是应该的。
至于另外三款开发中的街机,以何种方式授权给增资后的公司电子厂,顾骜可能还有点操作空间。
他不是无原则为国做贡献的人,一切还是以如何更有利于综合发展为准绳。
相比之下,他更怕一门本来很有前途的生意,被国营之后,自己搞不好衰败下去。如果经营方向的决策权能控制住,钱少赚一点也就罢了。
毕竟时代背景如此,胳膊扭不过大腿。真要自己彻底单干赚大钱,还是82年之后才渐渐安全起来。
我请示一下林先生吧,原则上他应该会乐于帮助国家的。顾骜找了个借口冷静一下。
第68章 干大事
顾骜仓促给香江的林国栋打电话,归档一下手头的产权资料。另一边则偷偷找顾敏和马风,把公司的无形资产都捋清楚,以便到时候具体操办。
还能假装用这些借口拖延时间。
他估计,整个谈判还是能把控在友好合作的氛围内达成的。
国家需要的是为刚成立的中信竖标杆,而不是从汉乐电子这个单子本身赚到多少便宜——他的这笔生意,融资规模也就相当于仪正化纤一期工程的二十分之一左右,或者说宝钢融资的百分之一。
中信老板是干国家级的大事儿的,根本看不上顾骜这点小钱。
如果是和地方上的基层机构合资,说有蝇营狗苟之辈想伸手多黑点顾骜的股权还有可能。到了中信信托这个层面,完全犯不着因小失大在日商面前丢了脸面。
因为汉乐实现信托投资后,老板是会立刻带曰本财团去现场参观样板投资的,向日资财团证明我司信托债投的都是绩优项目,收益安全性绝对好。
要是被投的原股东对估值有怨言,到时候偷偷跟曰本财阀说几句不恰当的话,让曰本人觉得原来所谓的样板工程是靠强买强卖造假出来的其成功经验根本不可能复制,那后面100倍的信托就别想发了。
不过,如今国内无法充分评估商誉和品牌的无形资产,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大问题。
同时,中信需要求名市义不错,但也不可能真的千金市骨那样同样会显得不真实。
所以要证明汉乐电子的现有资产就值200万美元,主要得靠专利软件著作权了。
顾骜跟对方稍微接触了一下,初步敲定雷电战机和植物大战僵尸的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相关设计,全部要确实转让到未来的合资公司,作为港方的技术出资。
这个没什么回旋余地,毕竟是汉乐电子目前正在经营的主打产品,没有这些产品公司就只剩皮包了。
而且因为黄金暴利期的钱都捞得差不多了,新厂投产后,即将面临残酷竞争,从垄断利润跌落回竞争性利润,这两个游戏后续整个生命周期能创造的利润也不会有200万了。
别的不说,顾骜当初10月份第一批货,每台毛利有60万日元,而如今整机售价打个六折,毛利砍到了30万日元——这还是只有太东一家竞争的情况。
将来五家公司分市场,再加上曰本人的民族注意情绪支持国货曰本货质量优势,每台毛利跌破20万也是很快的。一款街机的销售寿命也就一年,然后大家就进新货了。
另外三款开发中的游戏,炸弹人和吃豆人一来开发周期太慢,二来与目前的热销游戏品类差距很大。中信方面的人肯定不会相信这些东西的销量。
所以顾骜就挑选了坦克大战的相应知识产权,作为补充条件转入合资公司。以弥补雷电战机可能赚不了几个月钱必须拿出一款新锐产品接档。
换句话说,顾骜(和他的港方白手套)拿出了汉乐这个品牌,以及2款赚得差不多了的老游戏1款新游戏,作价200万美元技术入股。
至于他目前赚到的所有现有利润,当然是可以先分红分掉;炸弹人和吃豆人也完全掌握在他自己手上;这些都和合资公司无关。(炸弹人和吃豆人目前也不是汉乐电子的,是顾骜个人的私活)
而信托公司拿出300万美元现金融资,在沙角工业区建设一个电子厂,负责土地厂房人员设备供应链。
顾骜后续再搞别的游戏,开发别的技术,都和成为合资企业的汉乐电子无关,他还可以继续搞自己的私活儿。(当然还要拿港商白手套顶在前面)
如果开发出好东西,没有自己的生产力,也可以委托已经成为合资厂的汉乐电子代工。或者按收技术授权费的方式授权汉乐电子以自主品牌生产,都行。
有了合资厂后,至少弥补了顾骜在产能和原材料方面被窘迫的现状卡脖子的风险,也不用再每月500台小打小闹了。短期内实现每月数千台的产能还是能做到的。
具体的合资谈判,自然是比较冗长的,即使是顾骜比较忍让,老板也比较大气,但仍然要到元旦之后才正式谈妥。
这已经算火箭速度了。
当天下午和夜里,只能先达成一个初步意向。
在双方的设想陈述完毕后,外资委这边还有一名陪同评估的处长小声嘀咕:同志,新游戏值不值这么大销量也不知道啊,万一将来这几款产品创造的全部利润,都还不足200万美元的话,岂不是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了?
要不要让港方增加担保确保将来提供至少5000台游戏机的技术授权如果旧货加起来卖不满5000台,就拿新游戏的版权授权填坑?
说这话的龙套处长,显然是个思想比较保守的,满脑子都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殊不知他的提法很不专业,到时候连履约的责任人都找不到,就算签了也是枉做小人。
中信信托的谈判人也有些嘀咕,表示要请示一下老板。
请示后不久,老板就亲自来了,一个有些白发的气度不凡六旬老者。
他其实已经到了一会儿,刚才在跟聊天呢。
我们中信是企业化经营,投资当然是要看眼光担风险与国际评估惯例接轨的,何来国有资产流失?
老板一句话便让龙套处长闭嘴了。
中信发的并不是政府国债,而是公司信托债。
老板两个月前刚刚拿到伟人的亲口承诺:不干涉用人财务经营。所以中信确实有很大的自主权,老板觉得什么值,都能投,不用开什么档委会决定,也没什么集体领导责任制。
摆平了龙套处长后,老板和蔼地扫视了一圈:这位就是小顾同志了吧,感谢你帮中信公司解决了最初的信用难题。觉得初步谈判划算么?有没有什么难言之隐?
顾骜谦逊地微微鞠躬:我觉得还行吧,凭我的经验估计,这几项技术和品牌,作价200万美元,你我都有赚有赔的可能,关键看动作快慢。
老板找了个沙发坐下,翘起二郎腿:此话怎讲?
顾骜毫不掩饰:按照汉乐电子原先的生产速度,靠这几款产品的知识产权,赚回200万美元利润是没问题的。你们还能小赚一些。
但是,如果合资公司接手后,投产速度太慢,产量比合资前还低。那么一旦等到未来曰本国内的南梦宫科乐美竞品扎堆上市,利润率就会暴跌。
所以,关键是看‘每一样新产品在对手来得及仿造之前,我们能趁着窗口期生产出多少推销出多少’。各个环节都拖拖拉拉的话,两百万只折回一百多万也是有可能的。手脚麻利,换三五百万利润也不是梦。
小顾同志说得好,快速投产加快市场响应速度,非常重要。对于时效性的产品,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呐。拿到了一手好牌,能不能合则两利,还要看管理和规划。老板点点头,深以为然。
说罢,他就让自己的秘书帮他拨了两个电话。
几分钟后,打完电话回到会议室里,他直接告诉顾骜:我刚刚跟包船王和邵爵士谈妥了,他们各认购1000万港币信托债,明天公司再补个发行手续。
钱一到账马上会成立公司新的管理机构,立刻负责在深市沙角区设厂。咱一边谈判具体条款一边建厂!再让同志协调厂房和配套,尽量用现成的厂房装修,尽快投产。
这竟是不等谈判细节彻底敲定,先有个意向,就把钱砸下去了。
不是总共只要1500万港币融资额吗?顾骜有些紧张,怕对方又临时增资稀释他的股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