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回80当大佬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浙东匹夫
    85年的香江娱乐圈,影视歌三栖发展还是极少数。唱片公司就是只抢唱片公司的生意,没人会觉得他们有能力逐渐跨圈威胁到影视公司。

    邵氏对顾骜的迂回发展戒心不足,权衡之下觉得没必要交恶,也就不奇怪了。

    顾骜跟韩婷聊了一会儿,选秀比赛的中场休息已经结束,节目也逐步进入了高朝环节,顾骜已经内定好的周惠敏也开始上台,一展歌喉。

    不得不说,包装的效果真的很到位,周惠敏的歌声本来只是柔情清冽,谈不上质感,但配合上清冷的舞台灯光和凉爽的扮相,在这个7月暑日的夏夜,给观众带来了巨大的视觉冲击。

    连带着演播厅看台上的观众们,都发自内心摇晃起发光道具来。大家并不鼓噪呐喊,而是顺着调子低吟,不过所有人的声音合到一起,还是很有共鸣感。

    韩婷都微微为之动容,嘴型基本不动地冷冷说道:“这就是你‘发明’的所谓走‘清纯玉女’路线吧真是为了赚钱不择手段啊,不但要靠唱功、硬实力赚取观众,还指望卖人设赚取观众。”

    要说卖人设,后世的娱乐圈偶像制造机们肯定比顾骜黑心得多得多。

    顾骜只是凭借着普通人的常识,稍微点拨了杨守城手下的策划人员们两句,其余都是下面的人自行发挥的。

    不过,灵光一闪的东西本来就不用多,有时候一个超出时代的小创意,好好发挥一下,就能起到很强大的效果。

    在85年的行业氛围下,影视演员也好,歌手也好,经纪公司在包装宣传的时候,主要还是侧重于他们的专业技能,很少跟踪她们的生活人设、出道背景。

    这也很好理解,因为在邵氏独霸天下的时代,邵氏本来就不希望观众记住或者追捧具体的明星,他们希望的是“公司捧谁谁才红,公司让谁红谁才红”,这样明星就没有要挟邵氏跳槽的资本了。

    你只要展现工作的一面就行,至于生活中你是怎么样的习性、人品,你自己去跟狗仔和花边周刊宣传,公司是不给资源的。如果你自行宣传跟公司口径不合,公司还能处罚你。

    真正全方位展示艺人生活和人品人设的,都是那些扮演了反抗邵氏的新秀角色的娱乐商人们。毕竟他们资源少,做不到捧谁红谁,只能指望手上不管有几张牌,最好每一张都尽可能更红。

    对于他们来说,资方和艺人之间的矛盾,是远不如资方和争夺外部市场的矛盾大的,前者必须让位。

    不过,因为前些年香江歌坛整体不景气,这种宣传终究还没来得及发展、总结到“包装清纯玉女人设”的高度——谁让历史上第一代在香江娱乐圈玩“清纯玉女人设”的,本来就要等到周惠敏这一波呢。

    顾骜只不过是顺势而为,还略微提前了两年:按照原本的发展轨迹,周惠敏其实是85年选秀获胜后,先去电台当dj历练了一两年,然后到87年前后才开始歌手包装、次年出的唱片。

    现在顾骜手头的资源多,天鲲音乐本来就比另一个时空杨守城的yh唱片早发力两年,手下捧的人也就一步到位了。

    面对韩婷的质疑,顾骜并不否认这一点,不




第557章 捧谁红谁
    中肯地说,后世的互联网上,尤其是黄易云音乐上,对中岛美雪的作曲能力吹捧有点用力过猛。

    顾骜也承认,垄断此女原曲的翻唱、编曲权会有非常重大的商业价值——否则他也不会果断趁着对方溢价还不值钱的萌芽期,就砸一亿日元先买断。

    不过,“中岛美雪一人养活半个香江乐坛”,还是有点夸张了。

    历史上,香江娱乐圈那些翻唱过程中作词、重新编曲的创作者,贡献并不比原曲作者小。

    有相当一部分中岛美雪被翻唱,日语原作也并不是很红,但翻了之后在华语乐坛翻红了——这主要得益于日语歌的歌词确实絮絮叨叨碎碎念,不容易唱出意境。

    关于日语歌歌词烂的问题,后世矮大紧为代表的国内音乐人也是抨击过多次了。

    包括他做脱口秀《晓说》做到最后,请了次日系导演岩井俊二来访谈,也问起对日语歌歌词素质的短板。

    岩井俊二当时说了一个生活中的感悟:有一次,他被同事问到“你不是很喜欢xxx的那首歌yyy么那么,歌词里发生的故事,你生活中遇到过么”

    但他第一反应居然无法回答,下意识缓缓哼唱了的那首歌,仔细复读一遍那两句歌词,才反应过来歌词里说的是啥。

    也就是说,相当一部分曰本人在听歌时,脑子里是不过歌词的意思的。日语音节效率太低、太碎烦了,只能哼哈二将那样无脑哼。

    具体到此时此刻、今晚顾骜选了李科勤填词、周惠敏翻唱的中岛美雪原曲《最爱》,也是这种情况。真去看日语的原歌词,不但三句唱腔才能凑够一句话,而且非常单薄、没有意境。

    (当然曲子肯定是好的。编曲,个人觉得不如港台重编,但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日语歌词的节奏拖累了所配的鼓点。日语唱激情快歌是可以的,但是日语抒情慢歌的歌词真是折磨人。)

    这一次,如果是换个前世对互联网利弊见解不够深邃的小白、穿越过来生硬地当文抄公,那当然有极大的概率看不透这里面的本真玄机,被后世黄易云上的评论众烟雾弹干扰而押错宝,从而抄不得法、有一定概率扑街。

    可顾骜是什么人他前世就是阿狸系摸爬滚打几年的圈内人,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他完全知道,如何避开那些浮华的吹嘘,直击事物本源,所以他包装和捧周惠敏,自然成功率大得多。

    顾骜深知,后世的互联网,虽然让人检索信息方便了很多,但也一定程度上造就了“信息茧房效应”这一弊端。

    什么是“信息茧房”呢就是指“在非互联网时代,曾经不得不与主流价值社会社交、适应主流社会的极端孤僻小众的癖好者,到了网络上,都能轻松找到自己共同爱好、观点的同类”。

    这事儿不能说完全不好,毕竟小众价值也是应该被尊重的,个性多样性也是有益的。

    但其导致的“只要你够宅,你就无需再适应主流社会,也不在乎与社会脱节”,同样需要被重视。

    举个简单的例子,度娘上有两千万个贴吧,无论多小众的嗜好词,或者多冷僻的扑街艺人、游戏,你度一下都能找到这个吧。

    而且进了吧里看到的全是说这个艺人/嗜好/游戏好话的爱好者。给你一种“这玩意儿果然是被大家喜爱的”的错觉。

    比度娘贴吧更严重的,就是云音乐了。

    你点进任何一首小众到没人听的歌,里面的评论都是点赞溢美(毕竟不喜欢听的人也找不到这里),甚至于上升到档同伐异的高度——

    你可以在a小鲜肉的云歌曲评论里看到“我们家xxx和那些妖艳的小鲜肉不一样”;也可以在b小鲜肉的圈子里看到同样的评论。到最后谁才是那个“一般的、被公众唾弃的小鲜肉”,似乎就无解了,谁也不会认领,只看到具体小鲜肉的粉丝骂一般小鲜肉。(在具体某一本网文的贴吧里,也可以看到某本具体小白文的粉丝骂一般小白文,最后似乎世界上就没有一般小白文了,没人认领。)

    当然了,正如很多攻击性扩张的社会范式,都是靠把人群简单划分为“我们和他们”,并且制造矛盾,从而提升人群内部的凝聚力和信仰扩散力。比如异端歧视、种族歧视、地域歧视……云音乐以之反抗社交裹挟,抗击社交巨头的市场蚕食,这本身是没有问题的,还给了小众者自由的避风港,这是好事。它也没别的办法可以杀出一条血路来了。

    但作为小众,时时刻刻需要警惕的就是“我知道我始终是个小众”,而不会因为在茧房里待久了,产生

    幻觉了,飘了,误以为“我已经是主流”。

    互联网茧房的正确打开方式,就是享受自己的同好者、并始终保持清醒、不飘、知道自己还是小众。

    只有这种人,才可以既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人生,又不陷入认知陷阱、导致与社会脱节、协作情商下降。

    ……

    解释得有点深入,而且这番认知也不适合在顾骜身边的其他战友那儿卖弄,所以只能是在他自己脑内完成了。

    谁让这世上,其他人都还不知道互联网是个什



第558章 四两拨千斤
    一首mv的时间,大约35分钟不等。不过拍摄起来,却比同等篇幅的电影片段快得多,几乎赶得上电视剧的速度,一天工夫也就拍完了。

    这主要是因为,mv虽然分镜头数量看起来众多、节奏非常明快。但这种分镜数和节奏却是通过后期繁杂的穿插剪辑来实现的,真正拍的时候,可以只有两到三组长镜头混剪。

    所以,真正拍下来就会发现,只要这些技法应用得当,mv的制作成本,并没有原先香江音乐人们脑补的那么高。

    只不过他们一开始就觉得贵、畏难,从头就没有尝试,才给了顾骜喝头口水的机会。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很多80后,或者90初,小时候都应该在电视上看过张雪友那首《吻别》的mv,那是典型的香江乐坛80年代末90年代初节约型mv制作风格。

    片子里看似镜头回闪非常多,但实际上就是三个长镜头反复穿插拼起来的:

    张雪友失魂落魄地在弥漫着锅炉蒸汽的陋巷里奔跑、发泄;

    演女主的周芷媚用那种黑化后周芷若式的迷离邪魅眼神频频回首闪躲;

    以及最后两个人同框的时候,周芷媚进一步挑逗、欲拒还迎、把想吻别而不得吻别的对方玩弄于鼓掌之中。

    只不过最后的mv成品,把三个长镜头以每个镜头一句歌词的轮换频次混剪,效果一下子就华丽高大上了起来。

    此时此刻,张雪友、周芷媚、周惠敏都在顾骜旗下,那么《吻别》和《最爱》这两首曲子的mv,也就顺理成章被拍摄了出来。

    经过后期制作后,这些mv都会在张雪友、周惠敏的cd专辑发售前,放到电视台上免费供香江观众观看,未来也会授权到外部市场,成为推动专辑发售的重要助力。

    不过,拍摄工作刚刚结束时,那些当事人却不理解其中的操作,还有点担心呢。

    收工后,张雪友和周惠敏两组的主唱,聚在一起休息,喝公司提供的下午茶,一边讨论:

    “这么几个镜头,就能当mv了会不会太粗制滥造。看迈克尔.杰克逊的《比丽.珍》,画面可是很花哨很华丽的呢”

    张雪友略微忧心忡忡地说。

    他此前已经出过一张唱片了,不过反响不是非常强烈,只能算是小赚,如今在香江流行音乐界的地位和影响,还远远不如张国荣和谭咏麟。

    所以他比周惠敏更加在乎能不能借着这一把红起来——他知道,香江十八区业余歌唱大赛的冠军,可是每年都会诞生新的,没抓住机会快速蹿升的话,后面就渺茫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对标学习的一切参照物,都是业内最好的——不是香江最好,而是好莱坞那边也得最好,要学就学迈克尔.杰克逊。

    倒是周惠敏还不谙圈内行情,没有太多顾虑。她善解人意地劝说:“《比丽.珍》的拍摄成本可是很高的,拿到香江来肯定回不了本。不过杰克逊的《beat-it》倒也没多复杂,就是几串长镜头配合跳舞,不是比《比丽.珍》还红么。”

    张雪友神色微微一黯:“《beat-it》是学不来的,那完全是靠杰克逊神一样的舞技撑起来的。我们这种只会唱不会跳的,走抒情路线,就不容乐观了——

    小敏不是我说你,公司给你包装什么‘清纯玉女’也不见得完全就是好事。做了文静清新的玉女形象后,就不能火辣热舞了,其实你跳舞底子还可以。”

    不过,张雪友稍微抱怨了几句,也就很快住口了,因为他看到顾老板和杨总裁都来了。

    “大(dai)佬好!”所有男歌手和工作人员,都站起来鞠躬。

    主要是香江娱乐圈就这氛围,历史上杨守城开了yh后,也是圈内人见了都喊大(dai)佬的。

    “大家表现不错,我看了初步混剪的版本,很满意。”

    “已经可以看到初剪版了两小时前才拍完的呀。”大家都有些惊喜。

    “稍微混剪了几刀,做了个备份先看看而已。”杨守城在旁边解释,顺便一挥手。

    立刻有工作人员拿过一盘带子,插进录像机。

    “前尘往事成云烟,消散在彼此眼前……”

    几十秒的风尘味儿哀怨前奏之后,张雪友提前录下的《吻别》歌词,便缓缓流泄而出。原本拍摄时,觉得非常别扭的周芷媚欲拒还迎、欲擒故纵,也变得有节奏感起来。

    “这……这感觉和拍的时候完全不一样了呀,只是稍微混剪几刀,就有这么好的效果”张雪友本人是最为震惊的,因为他完全知道自己拍摄时是怎么个心态、对作品是怎么个印象。

    几分钟后,他还沉浸在回味中时,周惠敏的《最爱》也缓缓响起。

    “诗一般的落霞,酒一般的夕阳……”

    “这一刹,情一缕,影一对,人一双,哪怕热炽爱一场……”

    “潮汐退和涨,月冷风和霜,夜雨的狂想,野花的微香……”

    周惠敏跟着轻声低吟,自己都有些被效果感动了。

    拍摄的时候,她一度觉得mv的剧情设置并不太好——主要是公司为了强化她“清纯玉女”的人设,所以把mv里所有涉及感情戏的剧情,都处理得有点“白莲花”了。

    一言以蔽之,那就是mv剧情中所有的感情元素推进诱因,全都是靠渣男推动,或者靠另一方女配衬托,周惠敏本人要表现得非常纯情,不识人间烟火,光靠白莲花光环就让渣男自己心生邪念,制造冲突……

    &nbs



第559章 坦荡兴情真小人
    “你是不是对‘那种人’的界定有什么误会这不是睁着眼说瞎话么。我可是从来不屑于掩饰自己的随性奔放。”

    顾骜非常傲然、居高临下地打破了周惠敏“觉得他不是那种人”的幻想。

    今天的酒会上,顾骜不仅请了自己公司的人庆功,还请了邵氏和嘉禾系的一些业内人士和明星见证——换言之,这是一个纯粹属于香江娱乐圈的party,而圈外富商则不会出现。

    顾骜在酒会上,那是非常放浪形骸的,他就是要向同行传达他干一行爱一行、把每一门生意做到极致的态度。

    在顾骜的提醒下,周惠敏也不得不注意到、几点刚才因为她的“选择性失明”、而被忽视掉的关于顾骜的“劣迹”。

    “也是啊……你对阿媚,可是占了不少便宜,连小彤都雪藏了,收在身边重用。或许,您只是对我比较仗义,既没有要求我什么,却还愿意花资源捧红我。”周惠敏说这话的时候,有点“看清真相”的觉悟,又有些被无视了的失落。

    当然,这并不是说她看上顾骜了,只是一种从小当校花、突然被人无视,带来的本能反应,并没有更多含义。
1...358359360361362...42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