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回80当大佬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浙东匹夫

    全部算下来,顾骜为了夺取王安电脑64%的股份、让其安然退市、并转移走一些技术和人才,累计花了12亿美元。

    这几乎是把顾骜这几年赚的现金流花完了当年德州仪器掏空案之后,顾骜结余的现金只有最多四成,是投入到了香积电的投资建设中去的。其余六成都是作为短线投资,或者留了一部分储备资金。

    年前股灾之前,彼得森也帮顾骜把这部分资金在科技股泡沫里稍微小赚




第700章 死在襁褓中的OFFICE
    11月21日当天,顾骜就提交了宣布私有化完成的申请{当然只是申请,具体是否宣布,什么时候宣布,这要看美国证监会的审核情况}。

    不过后续未满90天的这段时间里,股权持有者还是可以按照顾骜的要约价继续卖出的,要到90天满后,那个要约才作废。

    是否立刻宣布私有化,区别只是在于是否立刻从股票的二级流通市场退出

    因为如果你不宣布私有化完成,不立刻退市的话,假设后面的70多个交易日里,还有非常爆好的利好消息,能让王安电脑在流通市场上的股价暴涨好多,超过50%,那么那些最后的钉子散户股民,就能选择用一个更高的价格,也就是市场时价来卖出。{因为那个时间点上的即时股价,已经超过了顾骜给出私有化要约时的基準价、加50%溢价了}

    而宣布私有化完成、正式退市后,也就不存在所谓的流通市场价了,剩下的钉子户要卖,就只能按照顾骜发出的要约价卖,没有备选项了,后续70几天里王安是利好还是利空,跟他们都没关係了。

    要是这70几天过了还没卖,将来又想卖,那就走非上市的普通有限公司内部股权转让谈判的路径,一事一议单独谈判。

    所以,最终因为持有流通股而保持王安电脑股东身份的那些人,总持股比例肯定是会低于4%的。

    倒不是顾骜不愿意让股民分润哪怕一丁点利润。他主要也是嫌弃外部股东人数太多、太散太杂乱的话,将来公司管理不方便。毕竟原先在二级市场上流通的时候,买了王安股票的人可能有几万几十万,好多人都只买了几百几千股。

    尽量大浪淘沙一遍的话,把这些散户小股东人数压低到几百个甚至几十个左右,每人要持股的话至少持有几万股,把几百几千的小虾米都滚蛋,看着就清爽不少。

    顾骜是跟彼得森交代过“只持有64%,不再谋求更大的持股比例”,不过这并不代表他不想优化股东股权结构。

    哪怕他自己不再多买,他也会往王安电脑安插新的高管、新的o、新的技术研发部门负责人。同样,也会把原先爱德华米勒时代和王列时代尸位素餐的辣鸡们清扫掉一批。

    虽然过去一年半的经营颓势,主要是ceo的责任,但跟着ceo乾的高管也不是完全无辜的,肯定有不少佞幸庸才,该掺沙子肃清的还是要肃清。

    内部管理层股,虽然还是11%12%的比例,最高不超过15%{如果最终能把散户股民全部赶走、并且鼓励管理层都出资买下那部分散户股的话,理论上可以达到15%}

    但这11%15%的分配,是会产生大刀阔斧的变化的。

    一番整顿之后,到12月份,曾经的散户股东人数,被压低到了惊人的只剩将近200人,持股最少的人也拥有一万股以上,也就是至少价值十万美元的股本。

    这将近200人累计持有王安公司大约2%点几的股份,按照私有化要约时的报价,总价值三四千万美金,相当于人均20万美元,可见真正穷的零碎小散都已经被赶走了。

    13%的管理层股,在一番重组后,留在王安公司旧高管们手上的,大约是6%,还有7%则是给了新回来的约翰.钱伯斯等人,以及顾骜掺沙子的新高管。

    这些人里,钱伯斯之流是靠去年离开公司时、抛售股份得到的现金,重新购入的。这些人都赚翻了,因为他们走的时候王安电脑股价还在高位,如今重新买回来,哪怕是按照私有化溢价买,其实也只花了相当于去年走时四成的价格。

    约翰.钱伯斯去年离开的时候,只有不到公司1.5%的股份,现在回来后立刻买到了3%,还有好几百万美元閑钱多出来了,简直人生赢家。

    至于那些完全新来的沙子,就找别的渠道rong zi凑钱买下股权了,有些是靠着在天鲲数年的积蓄,或者是置换。还有个别去找了卡宁汉rong zi,答应了一些比较苛刻的条款。

    卡宁汉是王安当年的联合创始人,也已经60岁了,顾骜收购之后,自然不需要这家伙来管理,不过对于他的钱通过代理人重新投回王安公司,顾骜还是不反对的。

    ……

    顾骜把王安电脑上上下下都整顿清爽的同时,在旧金山的王家别墅,王安也在关照自己的儿子,别再贸然乱来,安安分分过日子。

    “阿列,有些话,今天要跟你摊牌了。我知道你跟顾骜相处不好,所以,以后你也别想着在公司谋求什么管理话语权了。

    顾骜目前依然只是做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总裁和高管都是他的人。董事长的头衔,他重新让给我了,我知道他打的是什么主意,他知道我什么都管不了,只是需要我的威望来镇住过渡期的场子,不过我的身体,这个名最多挂三年,或者两年,我肯定就要卧床不起了。

    我将来不行之后,你就拿着咱家族的21%股份,好好坐享分红吧,什么都别管。家里的现金资产也好,将来几年的分红积蓄也好,如果你想做点事情,你自己开一家新的公司,为王安电脑提供配套服务吧,。

    我建议你是开一家软体公司,我看过了,你的才能做不了供应链太複杂的生意。做软体外包的话,市场也好,需



第702章 新开发计划
    王安这个名字,王家人要继续使用,倒也罢了。

    毕竟这是一个真人的姓名,不是纯粹的商标,你还可以打打擦边球。

    只要logo和ui设计,跟注册的“王安”显示不同,不会混淆,你要用那两个字,按照美国法律还是允许的。

    不过wps这个名字,王安的新软体公司于情于理都是无法使用的,那是侵权。你公司大部分股权都卖给了顾骜,怎么能一瓜二吃呢

    这就需要谈一谈钱,或者是割让几个点股份。

    双方最后博弈,王安提出了一个比较乾脆地条件:“我愿意从目前总公司的21%股权里,拿出5%,转让给你,换取将来成立一家新的纯软体公司后、在办公软体这个细分领域,继续使用王安和wps的品牌。

    当然,我可以保证,将来这家依然带着王安名字字样的新软体公司,绝对不会再越界经营任何硬体产品。如果我死之后,我的后人要经营电子硬体,那么我也不会让他们用我的名号的,他们重新成立新公司好了,当然我相信他们不会想要再经营硬体生意了。”

    5%的目前公司股份,看起来是挺大一笔钱了,毕竟顾骜此前拿下六成多股权,总共也就明里暗里加起来花了12亿美金。

    那么这5%,也相当于一个亿美金了。现值,不考虑未来增值。

    但考虑到,王安公司目前确实没有最新的竞争力产品,科研实力也都是被顾骜掏空的,其最大价值就是品牌,所以拿出1个亿美金的利益也不算过分。

    顾骜想了想:“6%吧,现在一切安稳了,我也就顺便凑个70%持股权,绝对控制。你留15%。你多花的这个1%,我允许你从目前公司,把曾经开发wps的软体技术骨干人员挖走,而且可以把此前所有wps的软体权利授权给你共用使用。

    至于其他占股累计15%的小股东,我去给他们一点现金补偿,股份就不分给他们了。”

    王安从目前的公司抽离一些品牌资产使用权出去,理论上是瓜分了全公司的利益,所以这部分利益的理论受益人,不光有顾骜,还有公司的其他小股东。

    只不过其他所有小股东加起来,话语权也不到顾骜的四分之一。所以,顾骜就帮他们决策了,给其他人现金补偿。

    王安让渡的这价值1亿美金的股权,顾骜照单全收,然后这部分原本应该五等分左右,顾骜佔四份,其他小股东佔一份。

    现在实际操作中,则相当于顾骜给其他所有小股东累计额2000万美金的一次性现金分红。〔基于出让公司无形资产使用权,所获利润的分红〕

    跟王家人之间的纠缠,也就彻底搞定,从此王家退场。

    ……

    王安回去养病之后的次日,顾骜终于可以抽出时间来,给王安电脑的全部技术和项目高层,牵头开个项目会议。

    从全局高度,规划一下新一代个人电脑的研发进度。

    事实上,自从私有化进程完成之前,一些立项阶段的準备工作就已经做下去了。

    甚至在更早之前、天鲲公司靠着这一年来从王安被挖角的技术骨干,配合天鲲系研发团队本身做游戏机系统的经验,和使用摩托罗拉68000系cpu的丰富积累,也把很多论证性的尝试展开了。疑踪:远古解码

    公司里非常中国式地挂了“奋战300天,拿下新一代”的标语,所有研发工程师都被额外要求加班,当然待遇是非常高的。

    骨干工程师不想加班、或者要引起劳资纠纷的。只要不是非常高难度、非用美国人不可的活儿,那就挪到中国去,外包给天鲲在钱塘的研发总部。1987年的中国人是非常乐于在拿额外高薪的前提下加班的。

    大家心里都有一个底:300天之内,结合王安的遗产和天鲲对摩托罗拉系cpu的应用经验,拿出可以制霸新一代用户需求的个人电脑。

    目前最底限的目标,是要全面超越同样计划在明年、也就是1988年推出的苹果公司麦金塔二代〔mac-ii〕电脑。

    如果是王安当年全盛的状态,王安本人也精力旺盛、眼光敏锐,这一点自然是可以做到的。

    但因为王安的老迈和这两年交接管理者的无能,落下了不少功课,导致顾骜接手前,王安公司的电脑研发力量已经明显落后于苹果了,所以这个任务看起来稍微有些难度,要非常努力才能实现。

    毕竟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从此以后王安公司也没有再成功推出任何次世代电脑。1987年王安的股价总市值虽然比苹果高,但那是品牌提供的,不是技术提供的。

    项目会议之前,顾骜先召见了他从天鲲调来协调的舒尔霍夫,以及在王安电脑临时挂了代理总裁头衔的约翰.钱伯斯。

    约翰.钱伯斯当初离开王安、投奔顾骜之前,就是cmo的头衔,这次回来之后,顾骜要任用亲信,奖励首义,让钱伯斯高升一下也是自然而然的。

    不过,顾骜并没有打算让他太轻易就拿到ceo的头衔,所以目前钱的头衔还是coo,主持日常工作,包括这次的新产品项目。

    顾骜也明示了,代理的考察期是一年,只要这个项目完成得好,明年产品上市后全面完爆苹果公司的麦金塔二代,那么钱伯斯就能当ceo。

    至于舒尔霍夫,一直是天鲲的总裁,当然不会来王安任职了。

    顾骜之所以让舒尔霍夫临时来王安做全面协调工作,那是因为王安公司此前跟摩托罗拉合作不够多,对摩托罗拉系cpu和其他晶片的使用经验、驱动介面编写积累太少。

    &n



第703章 做CEO就是要多学习
    “给第三方开发者信心”舒尔霍夫略微楞了一下,试图用他在游戏机行业的等价概念置换理解,

    “哦,您说的就相当于是那些跟咱签了独佔协议的游戏开发商,一个性质吧我们有时候会跟大力推荐的爆款游戏开发商签独佔协议,防止他们同时跑到任天堂那里发同款。】9八】9八】9读】9书,.2≧3.o

    您是觉得,将来给王安电脑开发应用软体的第三方用户,也有可能被苹果或者微软挖走”

    舒尔霍夫的这个认知,略微有些偏差,而且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也就没有充分了解其严重性。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谁让他的全部认知框架,都是在四五年的游戏机产业里搭建起来的呢。这个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是扭转不过来的。

    顾骜略微用手指头揉了揉太阳穴,为自己没有把舒尔霍夫贸然调到王安电脑来当ceo,而感到庆幸。

    果然还是术业有专攻,认知有局限呐。

    不过这也揭示了一个问题,以后顾骜应该尝试让各个子公司的高管,进行尝试性的业务对调,开拓他们的眼界,让他们不会手里拿着鎚子,看什么都是钉子。

    这一招后世阿狸巴巴系就经常用。

    毕竟马风是国内数一数二的人力资源高手嘛,几大巨头的老闆里,其他都是技术或者营销驱动型的,唯有马风是笼络人心型驱动的,这人最大的本事就是忽悠住一个团队,非常团结为他拼杀。

    阿狸系这招的具体应用方式,一般是在一项业务进展得非常好的时候,就居安思危,把负责的高管和另一个效益还不怎么好的事业部的高管对调,然后做一段时间,鑒别一下“这个业务之所以大赚,是他个人能力好,还是业务本身好。是只有他在这个位置上能大赚,还是随便换一条阿猫阿狗上去都能赚”。

    {用马风的话说,就是晴天的时候就要修房顶。下雨了就别修了,来不及,反而会迅速失血失温,把自己冻死。所以下雨的时候只能拿个盆子接漏水,保存体力,熬到天晴再修。}

    这种调换,一来可以消灭认知固化,二来可以防止有些人躺在错觉的功劳簿上,觉得不用进步了,贪天之功为己有。最后,这一招也能彰显公平公正,确保内部持续团结,内斗比其他巨头少得多。{当然内斗还是会有的,不可能彻底消除}

    相比之下,这方面人力资源公平性工作做得最差的巨头,就是后世的度娘家了。【←八【←八【←读【←书,.2↘3.o

    度娘有一个躺着什么都不干就能永远赚钱、年年提供现金奶牛的生意,那就是卖搜索竞价排名。

    度娘还有一堆无论怎么干都至少要先赔钱至少三五年的号称高科技产业,比如各种自动驾驶或者其他人工智慧应用。

    但是因为李老闆是纯技术型老闆,没有马风的驭下之术,不懂得轮换鑒别手下的高管,所以贤愚不分一锅粥,谁都觉得自己吃亏了,谁都不服。

    如果历史上李老闆能早个十年八年看到这个问题,把手下所有不赚钱项目的总监都拉来搜索业务事业部轮岗一年半年,说不定度娘也不会死得这么惨了——

    知道搜索业务谁做都赚钱。但都赚钱的情况下,也是有做得好做得不好的,这就能分出人的能力高下。

    知道做人工智慧前五年谁管都是赔钱的。但是都赔钱的情况下,也是有赔得多陪得少、成果出得多出得少的,这就能分出人的能力高下。

    当然了,技术人员都是术业有专攻的,所以工程师和科学家肯定不能跨部门乱轮。上述的驭下之术,只是针对管理岗的高层。

    ……

    被舒尔霍夫的视野狭隘所警醒,心中居安思危存了换位思考的念头后,顾骜的审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他原本只是想给舒尔霍夫普及一下“面对开放式作业系统电脑竞争时,第三方开发商的重要性”,此时则话锋一转,吩咐道:
1...405406407408409...42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