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回80当大佬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浙东匹夫

    当天晚上,顾骜和杨义稍作准备。顾骜去韩婷那儿辞了个行,杨义则是与家里人沟通过了,然后就踏上了南下的火车。

    出发之前,顾骜给马风拍了电报,让他明儿一早带一两个外语社的骨干——只要骨干,至于十五罗汉里的外围社员,就别带了——去沪江等他。

    约好第二天下午,在复旦大学会合,具体场地由萧穗负责解决。

    一夜无话。

    在沪江火车站风尘仆仆地下车,顾骜本想跟杨义搭个人力车,但没想到在出站口就被人堵了。

    顾哥!这边。

    小顾~

    顾骜循声望去,四五张熟悉的面孔,却是马风等人的火车到得更早,却没有直接进城,而是在这里蹲点。

    除了马风之外,还有他女朋友闻莺,以及姐姐顾敏——顾敏虽然是学数学的,但毕竟也会点英语。

    马风自从把翻译社社长的位置让给顾骜后,也不敢自专,所以想尽办法说好话,把顾敏拉了进来,不求她翻译东西,只是帮顾骜看着点社里的运营和账目,而顾敏觉得也可以藉此练练口语,并没什么坏处,就答应了。

    你们怎么知道我什么时候到?

    今天中午前后京城来的车,总共就两趟,稍微算算就知道了。马风得意地说,还跟顾骜互相锤了两下,以示哥们儿义气。

    姐姐顾敏也与他狠狠拥抱了一下,一叙别来之情,然后才注意到旁边的人。

    这位是?顾敏礼貌地询问,有些不敢确认。

    哦,这是杨义同学,我外交学院的学弟,这次一起去曰本。

    原来是同学啊顾敏脸色微微一红,小庆幸地松了口气,暗忖刚才差点儿称呼对方老师了,

    看上去估计25都有了吧?明明是学弟,居然比我还大5岁,不过又帅又有安全感倒是真的。




第15章 美女作家
    顾骜一行人出了火车站,直接打了辆出租车,在密密麻麻的出站人群羡慕的眼光中绝尘而去。起步价4元,相比于这个时代的物价,绝对是奢侈消费了。

    没有看错,就是出租车。79年的沪江,是国内仅有三座有正规出租车的城市之一。

    真舍得花钱,五斤猪肉的钱呢,就拿来赶个路。

    换我宁可一毛五挤公交车,省下钱给两斤肉吃就满足了。

    无数消费观有代差的外地游客,纷纷如是点评。

    出租车的型号,是本地汽车厂生产的沪江牌。三四万块的车价,比30年后的低端车也便宜不了几倍。起步价再低,就连车子的折旧都收不回来了——这也是当时农业国家的物价特色。

    好在没有电子打表器,而且理论上一个起步价就能开5公里。即使稍微超出点儿,师傅也不会要你加钱,因为所有票据都是定额手撕的,不然没法做帐。

    路上也绝对没人敢管超载,似乎都默认了坐出租的人就该有特权——顾骜一行一共五个人,差一个座位。然后闻莺就很自觉的坐在马风大腿上,好让同样坐后排的顾敏和杨信宽敞些。

    司机陈师傅是个眼睛挺贼的老江湖,顾骜的衣着如此出众,自然一眼就看出他才是一行人的首脑。

    顾骜这次出国上上下下的行头都是在伊拉克的时候侯赛因总统送的,光那套法国设计师定做的清凉款夏季西装,就要2000美元,即使是此刻穿在身上的衬衫,也要上百美元。

    也幸亏国内不懂奢侈品行情,所以当时按国内成衣的价值判断,这才允许顾骜收礼。

    80年代初,欧美发达国家的物价水平,大致比几十年后低3倍,如果是奢侈品,则要低五六倍。之所以如此,也是乱世黄金盛世珠宝的价值观使然。

    如今苏联还没亡国呢,仅此一项就足以让全世界人民对核大战/世界末日的风险高估很多倍,也就在资产配置方面更倾向于无论治乱都有用处的稳健风格。

    全球文物和珠宝定制奢侈品的价格,在苏联灭亡后都会有一波狂涨。

    (如今连美国的房价都炒不起来,因为不动产是最害怕战争的,不能带了跑。75年到95年,美国房价平均只涨了20,96年到06年翻了一倍,然后次贷危机。)

    小同志,你是考上复旦了?大学生像你这样的可不多,不会是归侨子女吧。陈师傅小心谨慎地搭讪,很想挖掘些回头跟同事吹嘘见闻的资本。

    隔壁车队的老汪上星期就接了个来考察的港商,结果吹了好几天,嘴里转述的那些港商穿的名牌,就让陈师傅觉得老汪真是有见识。

    不是。顾骜根本懒得搭理,两个字就终结了聊天。

    不是什么?不是复旦学生,还是不是华侨?为了吹嘘的谈资,陈师傅依然不依不饶,反正开车也很无聊。

    都不是——我都大三了,外交学院的,去复旦看个老同学。顾骜想要清静,就一次性说完了。

    您穿的看起来好有档次,是金利来吧?还是鳄鱼?陈师傅很是好奇。

    金利来和鳄鱼,都是陈师傅上星期听老汪吹牛时提到的牌子,然后回家他就记在了小本本上,以为这就是外面世界的顶级牌面了。

    至于鳄鱼还分香江鳄和法国鳄这种细节,他们当然不知道了。

    都不是,没牌子。

    陈师傅不信了,话痨一样挖掘:看上去很档次,怎会没牌子?国内裁缝做不出这样吧。

    法国裁缝做的。为了便于理解,顾骜就直接顺着对方的土味儿,用了裁缝这个词,没用设计师。

    听说是法国裁缝,陈师傅倒没那么好奇了。

    顾骜怕对方再哔哔,主动反问:对了,知道复旦离电影制片厂远么?

    陈师傅:挺远吧,将近两公里。

    如今人觉得两公里就算远了,沪江市区直径也才十几公里。

    顾骜:那去学校之前,先带我去个两地之间的宾馆,我们办个入住放下行礼。

    陈师傅有些为难:那你这个不好算里程啊,我白等你怎么算钱?

    五块?

    五块不好撕票——起步四块,加程票两块。要是撕你六块票,回头我上缴还亏本呢!

    不要票。

    不要票?!陈师傅大惊,他从没见过不要发票的乘客。

    因为没有电子计费系统,如今出租车司机给市汽车公司交钱,是按撕票数交的。

    车子和汽油都是公家出钱买,个人撕一张四块的票子后,收进来四块现金晚上报账要给单位三块五,剩下的五才是个人的工资——每天做10个单子,就有5块钱工资,一个月150块,比八级工还高,所以出租车司机是绝对的高薪职业。

    市汽车公司也不怕大家私吞,因为如今坐得起出租车的,绝对都是要开发票的,不可能有冤大头自己私人拿四块钱起步价来坐车。就算是大国企的厂长,回去也要拿发票报销。

    而顾骜说不要票,就意味着公家不知道陈师傅今天接的这一单,他一单就能赚到十单的私房钱。即使油量有点超支,一会儿也可以通过别的单子腾挪回来。

    大不了就说今天生意差。

    老板,没说的!今儿我挪出半个下午的时间,专门就伺候你一个了!你说去哪就去哪,你说等多久就等多久!

    这下轮到顾骜愕然了。

    他第一次发现,原来在这个野性的时代,不要开发票能带来这么多便利。

    这么说,晚上应该去按个摩解解乏啊,国营按摩店的服务员如果不撕票,估计也能便宜好几倍吧。以他的智商,脑内瞬间就举一反三了。

    任何不消费物质实体只消费人力的服务行业,不开发票应该都能便宜好几倍,因为都是私活。

    一小时后,顾骜一行人赶到复旦,在校门口一个咖啡馆遇到了等候的萧穗。

    穗姐,好久不见。恭喜你如愿考上复旦。顾骜当先打招呼,并帮大家相互介绍了一下。

    毕竟只有顾敏和马风认得萧穗,而闻莺和杨信都是第一次见。

    大家握了一会儿手,也都表示了恭喜,然后各自分桌坐定。

    萧穗很豪气地掏钱帮大家点了咖啡和冰淇淋。

    而闻莺在仔细观察了萧穗的外貌后,一阵自惭形秽,同时也暗暗为自己庆幸,她与马风的感情也更加融洽了。

    你有钱了嘛,大手大脚的。顾骜抿了一口咖啡,与萧穗开着玩笑。

    又有稿费到账了,两千块呢,随便花,不够花了再写。萧穗显然是进入了美女作家的状态,脑子里也没有攒钱这根弦。

    听了这句话后,一旁旁观的闻莺突然想起个事儿来:啊!原来姐姐你就是《部队文艺上那个萧穗啊?我看过你的越战小说呢,很精彩啊,能给我签个名么。后续还有没有了?没想到你文章写得这么美,人长得更美呢。

    萧穗微笑着给文艺小迷妹签了名,一边说:可能还会写一点吧,不过不会是战争场面的了,我想写写普通战士回来后的平凡生活与和平时期的斗争贡献。嗯,就叫《谅山下的花环好了。

    这个题目当然是顾骜出于恶趣味帮她取的,不过以萧穗的文笔和天赋,加上她如今变轨了的人生轨迹,写出更深入的军旅题材也是很容易的。故事也可以挪到罗勇信刘壮这些无名英雄身上。

    甚至将来只要不违反保密纪律,还能写这些退伍战士如何在中东保卫国家利益

    80年代,这种略带狗血的东西,要是再掺杂点民族情绪和谍战元素,不要太好卖。

    虽然文艺性和艺术成就方面,可能会比萧穗前世那些作品差些,但畅销绝对畅销。

    好呀好呀,那以后我一定第一时间买来拜读。闻莺发自内心地说。

    顾骜眼看咖啡馆里的局势有向文艺女青年座谈会靠拢的趋势,连忙把楼歪回来:对了,你为什么选在这儿碰头呢,你才刚被录取,学校还没给你分配宿舍吧。

    萧穗:但我本来就住附近啊——我妈的房子,是制片厂分的宿舍,往西一个路口就到了。

    顾骜直奔主题:那先聊聊引进片的事儿吧,阿姨厂子里目前的外包政策,大致是怎么样的呢?或者说,具体要找到什么人,才能说了算?

    萧穗微微白了他一眼,似乎在微嗔他的不解风情,不过还是正面回答了:其实很简单,如果你的片源够便宜,一个资深制片人送审再认识个初审帮你看几眼,就行了。

    如今引进曰本片很松的,关键还是版权费。人家有关系有后台的,拉得到外商贴钱赞助,就可以砍得很低。国内外汇预算很紧张,卖得贵的电影,是不会考虑的。

    这个答案,倒是颇为出乎顾骜的预料。

    顾骜毕竟是从和谐时代来的,那个时候国内引进外国文化产品,钱是无关紧要的,关键是内容要正能量。

    而萧穗只用了几句话,就给他烘托出了一片大致的图景:不正能量也没关系,但关键要便宜。

    如今可不会给外国片分成制票房的,入境的时候,都是一口价买断。

    退一步说,就算想分成,以国内最便宜五分钱一张的电影票结合人民币的实际汇率

    哪个外国版权公司会看得上分成?

    电影,小说,一切译制品,都是这个行情思路。



第16章 这个时代的好片标准
    沪江电影制片厂,某一间萧穗托关系借来的小放映室里。刚刚结束了在咖啡馆会谈后的一行人,在这儿刷了一部样片。

    顾骜和萧穗是看门道,其他人就纯粹是下午茶后的休息消遣。

    啪~

    哒呀啦~哒呀啦啦啦12

    随着灯光打开,音响里也传出悠扬的片尾曲。

    荧幕上放映的,正是八个月前引进国内如今红得发紫的曰本电影——高仓健的《追捕。

    国内对曰本文化产品的开放,始于1978年11月。12月份时,《追捕有幸成为了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78年引进国内的电影,也算是那个时代最火的引进片。

    该片由沪江电影制片厂下属的译制片部门翻译引进,也就是萧穗母亲所在的单位。

    这部电影真正大规模公映,已经是79年春节之后了,而二三线城市传播就更慢了,如今还依然霸榜了今年最火电影的位置,丝毫不肯给后面的小弟腾腾位置。

    一言以蔽之,没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很难想像79年时这部片子在国内有多火。

    顾骜在京城的时候,其实已经抽时间陪女同学去看过了,如今算是二刷。

    当他数月前知道马风搞了翻译社想做这门生意时,他也扼腕叹息过:

    要是自己立功受赏建立自己势力的时间再早上那么半年,他绝对要把这部片子的译制工作抢到手。最好在发行过程中再淘一些可能的外包活,如今还不是能在娱乐圈立起一些江湖地位?

    不过也只能是想想了,那时他连阿尔巴尼亚都还没去过,也没写出《勿谓言之不预也,更没有后续一堆外事功劳和资金支持,弄这些完全是妄想。

    而萧穗最近可是刷了这部电影好多遍——自从她结束高考,到了沪江住之后,凡是母亲厂子里有样片的曰本片,她基本上都刷了一遍。

    随着放映结束,萧穗优雅地起身,转了半圈斜倚在前面一排的椅背上,看着顾骜。

    她手上也抽了一页文件,摆在顾骜眼前。

    上面赫然是《首届(78年)曰本电影学院奖和《第50届(76年)曰本电影旬报大奖评选的名单和点评经过,从日语翻译过来的。

    知道我为什么请你们再来刷一次这个片子么?萧穗知性地问。

    顾骜:因为这部片子好看?你想教我怎么判断什么电影值得引进?

    萧穗捋了一下长长的秀发:笼统来说,你这么概括也没错。你既然要做这门生意,就要知道制片厂的‘编辑’们如何鉴定一部外国片的好坏是否有商业价值。

    说到这儿,萧穗一扭头,转向其他四个同伴,问道:你们觉得《追捕算是同期曰本最好的电影么?
1...7677787980...42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