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80当大佬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浙东匹夫
几十年后,哪怕是手机这样的小玩意儿,都会有光学防抖的设计,具体就是在摄像头旁边弄一些运动补偿器,然后与手机本身的gsensor(重力加速度传感器)联控,进行闭环反馈补偿控制,甚至靠图形软件计算补偿。
但是在70年代,斯坦迪康还没有任何软件补偿,都是些巨大的纯机械补偿设备加上简单的芯片和控制电路。因为这东西1973年才在好莱坞的实验室里测试出来,75年左右刚刚在好莱坞试商用。
一开始都是车载的大型设备,77年好莱坞才出现了第一套背心式的,也就是可以由摄影师穿在身上。
历史上这种玩物丧志的东西,整个80年代都没有进入中国,一直到92年进一步开放后,才有进口。
国人想体验中国人首次用斯坦迪康拍野外运动机位的效果,可以回去看94版《三国演义。第30集舌战群儒中,赵子龙长坂坡单骑救主,那些从赵云视角往后看看着曹军战将纷纷从两侧往后落马的镜头,就算当时斯坦迪康应用的最高技术写照了。
马风并不是很懂行,他跟沪江制片厂的徐凌厮混了那么久,都没听说过斯坦迪康这个名词,如今听顾常卫说,美国那边都才出现了两年,顿时心疼起自己的钱包来。
这东西应该很贵吧?他都不敢大声问。
刚出来的新东西,肯定贵了。听说好莱坞那边精度最高的款式,至少十几万美金一台。顾常卫倒也敢开口,毕竟他只是当摆摆龙门阵,扯扯西洋镜,并不觉得有人会打算买。
嘶马风倒抽了一口凉气,连忙歇了念头。
十几万美金,新技术刚诞生的时候,要价还真是黑呐。这点钱,都够顾哥再引进两部曰本片在内地的版权了吧,居然只拿去买一件给摄影师防抖的辅助设备?
咱还是宁可继续固定机位拍摄吧,不追求机位的野战跟拍了
然而,就在当事人都歇了念头的时候,本来置身事外的顾骜却开口了:
这种东西,其实也能国产化吧?芯片和控制电路应该没什么难度,关键是惯性传感器,或者说重力加速度传感器的灵敏度还有响应反馈速度问题。精度越高反馈计算越快,防抖效果就越好。
顾骜后世作为码农,跟智能手机软件打交道不要太多,这里面的原理自然是触类旁通。
传感器啊好像很高端的样子。美国人能卖那么贵,是不是因为这种传感器只有他们才能造?马风不懂技术,只能虚心捧哏。
顾骜内心盘点了一下,自言自语地分析:也不是,所谓的加速度传感器,核心只是陀螺仪,不追求精度的话,国内能生产的多了去了嗯,这方面做得最好的,应该是海军导弹研究所的。
反舰导弹要用到的惯导误差消除器,对陀螺仪的精度要求最高。就不知道我们目前反舰导弹用的,能不能赶得上美国人民用的了
为什么一定要是反舰导弹呢?防空导弹反而不好么?马风直觉觉得防空导弹跟踪的目标速度更快导弹也更机动灵活,便有此一问。
这你就外行了。防空导弹是全程在高空飞行的,不存在利用地球曲率躲避地方雷达死角盲区的问题。敌我的雷达自始至终都可以照得到对方,导弹的惯导误差修正反而没那么重要了。
而反舰导弹战斗部载药量要比防空导弹大几十倍甚至百倍。所以纯靠机动性全程突防很难,必须动隐蔽自身的脑筋。同时幸好反舰导弹要攻击的目标是水面上的,所以导弹就可以贴海超低空飞行利用地球曲率躲在对方雷达的死角盲区里靠近。
这时候,中间有几百公里双方的雷达都是互相照不到对方的,必须靠一开始设定的目标轨迹飞行。这时候惯性导航的精度与误差消弭,就非常重要了。
所以说,要把某种军用技术挪到民用上,给摄像机做防抖反馈。如果仅考虑‘传感器精度’这一项,绝对应该找海军导弹所的人。不知道海军目前的惯导传感器,有没有达到法国人60年代初‘飞鱼’导弹的精度
顾骜自言自语到后来,旁边三个人已经听得一脸懵逼,也被顾骜这种发散到变态的脑洞给惊了。
直到赛场上一声轰然惊叫,才把顾骜从瞎脑补中扯回来。
哎呀不好!那个金牌选手扭伤了!刚才这个动作太危险了!
完了完了,这么重的伤,运动员生涯肯定要终结了。这辈子没前途了,太可惜了。
不过人家都已经拿到第5块全国金牌了,值了。
顾骜回过神来:怎么回事?
张一谋指着说:那个武术套路比赛的选手,好像是受伤了,不过他还是撑到了结束,估计还是金牌。刚才那个动作太精彩了。
顾常卫:我刚才听到报幕了,好像叫李联杰。跟顾哥小马同岁吧,这么年轻,前途就没了,真可惜。
第43章 一颗样板工程的石头
顾哥,听你刚才的分析,难道你真打算将来自己搞电子厂生产斯坦迪康倒腾?还问给海军造反舰导弹的厂进货陀螺仪和力回馈传感器?
这东西亚洲范围内有市场么?而且海军的厂也不可能给你供精密部件吧?我知道你认识海军装备规划所的章研究员,但那份交情顶不了这么大用吧。
马风琢磨了好久,没能回过味儿来,结果就理解串了。
谁说我要问海军厂进货造斯坦迪康了?你这理解力有问题呐。顾骜也被马风的误会逗笑了,
当然,我不排除将来时机成熟,这个真能赚钱的时候,做做看。但眼下明显不是时机我只是从刚才的探讨中,想到了另一种可能性:会不会美国人目前最顶尖的民用技术,已经超过了我国闭关锁国多年后军用的技术了?
你想,要是真买一台十几万美金的好莱坞精度最顶配斯坦迪康回来,拆开来逆向,万一里面的陀螺仪精度比鹰击4反舰导弹上的陀螺仪精度还高响应速度还快呢?这话不能多说,反正我心里有数。
顾骜说着说着,也不想显摆了,最后半句已经是压低了音量。
三个多月之前,在伊拉克的时候,顾骜就跟章忠聊过对伊拉克推销国产新一代反舰导弹并借此预期订单催促国内加大对鹰击5的研发投入。
顾骜内心打的算盘,当然是赶上马岛战争前出货给阿根廷给英狗添堵,来年好为国争取更多谈判筹码。
章忠如今虽然名义上调去伊拉克的中建公司了,但顾骜知道他依然算是为国奋斗在秘密战线上的无名英雄,这事儿应该有在推动。
但今天的探讨,让顾骜看到了进一步为国做些微小贡献促进鹰击5研发速度的机会。
在美国,加州是军用科技转民的前沿阵地。
事实上60年代中期以来,硅谷的飞速崛起,就是与nasa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后大量军用航天电子控制科技的民间下沉有关。
摩尔提出摩尔定律是1965年,阿波罗计划的实施是61年,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是69年。这几个点在时间维度上的纠葛,便可以看出其中端倪。
除了硅谷之外,南加州的好莱坞也与之辉映,一南一北堪称当时转民技术应用场景的双壁。很多军备竞赛中盲目上马的技术,为了回个本,往往在稍微落后于苏联新一代产品后,就逐步解禁,在民用领域捞点钱回来。
换句话说,只要某一样东西落后于苏联,那就是比较有可能转民用的。这种东西苏联人费尽心机弄去,不一定有研究价值,但对当时的中国则是另外一种情况了。
实话实说,当时中国的军工科技肯定是落后于苏联一大截的,所以美国转民技术已经落后于苏联军用但依然领先于中用的这部分差额,就很有发掘的潜力了。
如果能买个回来直接研究,不比自己继续闭门埋头苦干要快一些么?
在今年1月份中美正式建交并互派大使之前,巴统对华的管制是比较严格的,当时的对华禁运技术物资,比对苏禁运还多出500多项对苏是900多项,对华是1400多项。
(巴统:巴黎统筹委员会,一个北约对华约的技术封锁组织)
之所以当初要这么定,就是因为美国人脑子很清醒:中国的技术比苏联还落后不少。
因此前面900项技术,是对苏对华都该禁运,因为它们都搞不出来的。
而后500项技术,就是苏联人能搞出来,我们禁了也没意义,反而少赚钱;但中国人还搞不出来,所以我们只禁对华不禁对苏的。
现在,因为美国对华关系改善,巴统已经不再专门做后续那500项只禁华不禁苏的差额部分名单维护工作了,但也一时没正式取消。
对华绿区技术的禁运,要到82年才会正式撤销;再到85年则彻底将是否禁运的审批权下放到各个成员国,而不是由美国统管。
国内方面,各个工业部的外事局,也是第一批感受到风向转变的。所以各个外事局的主要工作,除了创汇之外,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检索有哪些曾经对我们禁运但现在可以灰色状态解禁的东西。
一旦统计出来,那就想办法搞回来,填补国内科研空白。
只可惜,因为外事工作管理还政出数门比较忙乱,刚刚打开国门第一年,大家都没有统筹经验,所以具体工作方式还停留在部署国企有技术攻关难题解决不了主动上报到外事局,然后外事局开始暗访海外引进可能这样的工作流程上。
这就相当于后世那些高科技公司,市场部有什么需求,却无法快速传达到研发部。研发部有什么难题需要外协资源,供应链管理部又不主动了解兜底沟通。
顾骜在一机部的外事局实习,也有半年多了。他的日常工作中,也处理过一两桩这种需求,至于看包处长和别的领导前辈处理,就更多了。
以他后世在阿狸观察到的那种快速响应市场与外协需求工作模式,顾骜知道外事局目前这样一事一办效率肯定是很低下的。但他人微言轻,不可能有资格提出什么制度建设上的谏言。
这种务虚的事儿,只有大领导才有资格做。
但今天的谈话,却让他发现了一个契机:或许可以自己先做个样板案例出来,摸出一块石头,然后让领导发现,由领导总结定性,形成方法,再向全部门甚至兄弟单位的外事局推广
所以说,斯坦迪康本身并不是关键,反舰导弹制导用的精密陀螺仪也不是。
甚至加速鹰击5反舰导弹的研发进程,都不算最大的功劳。
关键是总结出一套快速补足我们与苏联可抄袭技术差距的工作方法和流程。
这里面的功劳就大了,又是一个样板典型。
听说好莱坞最贵的斯坦迪康也就十几万美元可要是我运作一下,利用港资电影版权代理公司的壳子,再借一层皮来,装成邵一夫老先生的代理人呢?
跑去好莱坞跟最顶级的电影工业技术公司洽谈,要求定制一套‘比目前好莱坞精度最高的还要高’的斯坦迪康来,会不会触及美**转民技术的最高标准?
香江目前属于‘自由世界’,加上香江电影产业目前的蓬勃发展红遍东南亚进军全世界。伪装成无线的说客,寻求局部电影技术反超好莱坞制造宣传噱头,应该不会引起中情局的注意
顾骜想着想着,愈发觉得这个事情大有可为。
这个都是有历史明证的,因为就在去年,香江影视界的大佬邵老先生,真的花了200多万美金,从好莱坞买了一套据说全亚洲第一的摄影棚器材。
电影产业要想在导演演员水平上突破,那是比较难的。但硬件设备上反超好莱坞制造点噱头哗众取宠,那是很容易的,也是常见的宣传伎俩。
至于东西拿回来之后,顾骜再找借口借给中戏用一下,那对方也管不着,估计都不会注意。最后秘密进一下海军装备研究所,美国人就更不知道了
再说了,后世的ln号,一开始不也是被澳县某博彩商人用改建赌场的名义买回来的么,最后不也成了航空母舰。
如果最终国产化真的牛逼了,能把精度足够的陀螺仪淘换到民用元器件领域,而顾骜的电子产业布局到时候也到位了,那他也不反对让自家的电子厂国产化一把斯坦迪康只不过那已经是附带的添头,赚点零花钱罢了。
不过,这个需求不适合由我自己来提出我毕竟是一机部外事局的,手伸到兵器工业部外事局那儿提需求,有点管的太宽了。
罢了,回去后给章忠打个电话,让他从伊拉克发需求回来,提醒他局里的同事,来一机部外事局借港资背景好了。这样这个活儿最后还是落我手上,这学期想出国的借口也能淘澄够。
这事儿真要是批下来准备实施,那学校和局里肯定不会再限制顾骜的行踪,估计他想去美国曰本香江,随便都能签下来。请假也是一请一个准。
哪怕只是为了在这个治学严谨的时代机动请假,顾骜都该对这事儿热心一点。
想到这儿,整个计划彻底融会贯通起来。
没想到跟着马风张一谋开半天体育比赛,都能收获如此多的启发,真是他的福将呐。
嘿,顾哥你怎么了。刚才就坐那儿傻乐发愣呢,想到什么阴谋诡计了?
体操馆内,看台上的观众都走了大半了,整个空荡下来。而顾骜还坐在那儿一副罗丹的思想者雕塑造型,让马风不得不提醒他。
啊?没啥,哪有什么阴谋诡计,你不懂的!事涉机密,顾骜暂时不想告诉马风。不是不信任,而是工作纪律。
比赛都结束了!你还不走么?
都结束了?这么快?顾骜这才大吃一惊,注意到环境。
他每次冒坏水到心流状态,都会忘记时间的流逝。
那就走吧?张一谋探询道。
第44章 雪中送炭
阿杰,你要坚强一点啊。不就是退役么,刘师兄也是拿过金牌的,他退役之后不也至少能到文工团搞点舞台表演么。你这个伤,只是不能比赛了,强度低一些的活儿应该没问题的
师姐,谢谢,你别拿刘师兄的例子安慰我了,他爸就是文工团的,我怎么能比。阿强和柱子不也是因伤退役么,现在还不是一个落到给人个体户小饭店送煤气一个蹬三轮车给供销社送啤酒
工体体操馆后台,运动员休息室里,刚刚拿到金牌的17岁少年李联杰,迷惘而又痛苦地抱着脑袋坐在那里。
他夺取了人生的第5块全运会金牌,但最后赛场上旧伤复发,并且更严重了,队医说他已经不能再当运动员。
前途一片灰暗。
就在他最低潮的时候,休息室门口一阵微微的骚动,然后所有人都散开了,殷勤地把来客迎了进来。
李联杰抬头看到一个穿着一眼就觉得非常高档西服的峻拔少年,引着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客人进来了。还装模作样地叽里呱啦一阵外语,然后再翻成中文:
我是外交部的,这位国际友人想慰问一下伤员了解一下我国运动员的体育精神,不知道能单独待一会儿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