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神级渔夫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老杨半仙

    平常渔家制作干鲍鱼的做法就是自然晒干。萧鹏把自己制作干鲍鱼的做法教给陈爱芬,每天自己打捞鲍鱼,萧建军和陈爱芬则在家里制作干鲍鱼。

    每天傍晚,都能看到萧鹏装着一船大鲍鱼满载而归,让旁观者眼红不已。短短一周时间,萧鹏从海里捞出了大约一千只足重鲍鱼。这个数量虽然看起来不多,但是算算价格,那可就惊人了,那可是几千万华夏币。

    当然,有人欢喜,就有人愁。犯愁的不是别人,正是陈平贵。

    从萧家拿回来渔场后,陈平贵第二天就雇人去渔场里寻找鲍鱼。结果寻觅了一周,竟然没发现有吉品鲍。只发现了为数不多的野生杂色鲍。

    “那些鲍鱼都长着翅膀飞了”陈平贵把手里的茶杯狠狠的摔在地上。这已经是最近几天他摔碎的第四个茶杯了。“你不是下水看过么!不是说有鲍鱼么”陈平贵狠狠的瞪着儿子陈冰。

    陈冰看着陈平贵,一脸的无辜:“我那时候下水,海里的吉品鲍虽然不多,但是确实也有,那天我还捞上来十几个小的,你也吃了还说味道不错。怎么现在开始怀疑我了”

    听了陈冰的话,陈平贵一拍桌子:“那你告诉我,鲍鱼都去哪了”

    陈冰听了,更是委屈:“我怎么知道,难道活见鬼了你看萧鹏,每天都能捞上来那么多鲍鱼,咱怎么就找不到”

    陈平贵两眼通红:“这

    可是五百多万!不是五百多块!咱家这么多年所有的积蓄都投在这里面了!难道说咱家花了五百多万,就买了这么一大片毫无经济价值的大海”

    陈冰听后,一脸的无奈,小声嘀咕道:“当时我就说了,萧家现在又不缺钱,转让渔场干嘛,你非说萧建军胆小怕事,为了求安稳才卖的渔场。现在看来,萧建军这是早有预谋的,他早就知道海里没有鲍鱼了,才那么干脆的把渔场转了。这是摆明了坑咱家!”

    陈平贵沉默了一会儿,半响后才说道:“可是海里明明还有鲍鱼,每天萧鹏都能捞上来不少。”

    陈冰这时语气也大了起来:“那都是在他家渔场里捞出来的,你什么时候看到他从别的地方捞出来吉品鲍过”

    听了陈冰的话,陈平贵皱着眉头一言不发。

    “走,跟我去萧家找他们去!今天要让他们给咱家一个交代。你给你二表哥去个电话,让他带着人过去。”陈冰的二堂哥,也就是竹节岛治安队队长。其实算起来,竹节岛几乎所有人,都是五服内的亲戚。论起来萧鹏母亲陈爱芬还要叫陈平贵一声表哥。只不过这表哥做事有点太过了。

    陈平贵把烟头扔到地上狠狠地踩灭,带着陈冰,向着萧家赶去。

    陈平贵父子二人到达萧家时,萧鹏正在整理鲍鱼壳。、

    鲍鱼浑身是宝,鲍鱼壳也不例外,其实绝大部分的海产品的肉与壳,都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比如螃蟹壳体,可以提炼出甲壳素,是西医手术缝合线的主要成分。乌贼骨碾成末后,可以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而鲍鱼壳,又叫做石决明,有清热平肝,滋阴壮阳的作用。

    而且不少传统中药方中,都可以看到鲍鱼壳的身影。

    萧鹏捞上来的鲍鱼壳一个个的都有二十公分长,这样的鲍鱼壳送到工艺品市场上那都是抢手货,不过萧鹏并没有打算卖鲍鱼壳,在他得到的祝由术传承里,有不少古药方用得上鲍鱼壳,所以他把鲍鱼壳一个个的清理干净,晒干备用。

    “萧建军!你给我出来!”陈平贵看到萧鹏在门口,直接无视了萧鹏,对着屋子喊了起来。

    萧鹏一看陈平贵这样大吼大叫,皱了皱眉头:“喊什么喊没事跑到我家门口大呼小叫干什么




第二十二章 县长上门
    被称呼陈镇长的,正是四岛镇镇长陈平海。

    看名字就知道,陈平海是竹节岛走出去的,和陈平贵,是同辈兄弟。

    陈平贵作为镇长,是合格的。四岛镇从一个偏远小镇,变成今天的渔业旅游特色镇,陈平贵功不可没。

    陈平贵作为竹节岛的居民,也是合格的。陈平贵在担任镇长期间,也没少为竹节岛谋福利,水电网络等民生建设,都是他一手牵头的。

    包括来时路上,他还在跟同行之人拼命夸赞竹节岛,从他嘴里说出来的竹节岛,那就是世外桃源人间仙境了。

    提到竹节岛肯定也要提到村支书陈平贵,于是从陈平海嘴里的陈平贵,那就是扎根基层的优秀干部了。

    没想到,刚夸完他,所有人就目睹了眼前一幕。陈平海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看着陈平贵一脸疑问的看着自己,陈平贵差点一口老血喷到他脸上,你找死可别拖上我!

    如果只是镇上的人看到刚才发生的事情,那一切还好说。

    可问题是,今天来的一行人,带头的不是别人,正是县长刘庆龙!

    刘庆龙最近在市里也是春风得意,这次浒苔爆发规模之大,严重影响了琴岛市的旅游业。各沿海区县,都下大成本抵抗浒苔灾害。

    刘庆龙也很重视这个事情,和农科所联合起来,研究抗灾之法。结果半个月后,县辖区内近海的浒苔竟然被人捞空了。

    这让刘庆龙很是惊喜,打听一下才知道,原来是有人大批量收购浒苔。这可是天大的好事,为政府可是节省了大笔资金。

    刘庆龙也打听到,收购浒苔是为了配置饲料。

    对此,刘庆龙却不置一词,浒苔如果真的是做饲料的好原材料,那早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泛滥成灾了。不过不管浒苔能不能做饲料,只要有人收,帮县政府分担责任,那这就是好事。

    虽然刘庆龙没把这事放在心上,农科所的科研人员却惦记上这件事了。他们找到运浒苔的钱老大,要了一些浒苔制作的饲料,回去搞起了科学研究。

    研究结果却让科研人员大吃一惊:饲料里营养成分全面,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以及矿物质元素,会促进海洋生物的生长,更为关键的是,还能提高海洋生物的抗病性。

    这样的饲料简直前所未闻,简直是划时代产品啊!

    更为神奇的是,不管科研人员怎么分析,都无法得到这种饲料的准确成分搭配。

    很多大型饲料生产厂商,也知道了这消息,那些科研人员背后都有自己关心走的近的厂商,这不是秘密,就跟转基因粮食为什么到了华夏那么植物基因科研人员纷纷支持一样,看看他们身后,谁不站着什么种子公司之类的

    一时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都加快了对这种浒苔饲料的分析。

    他们早已知道,这种饲料并没有申请专利。他们早日能制造出这种饲料,早日申请专利,那这代表着无尽的财富。

    可惜的是,他们也都失败了。

    没有办法之下,他们只得寻找饲料的生产者

    ,要买来饲料的配方。

    几个大型饲料生产厂商代表齐聚县里,刘庆龙也不得不重视起这种浒苔饲料起来。多方打听之下,才知道,这种饲料是竹节岛一个叫做萧鹏的年轻人配制的。

    如果说浒苔饲料还没让刘庆龙对萧鹏引起重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刘庆龙不得不重视萧鹏起来。

    港岛龙升集团,是一家总部位于港岛的多元化集团,涉猎房地产,餐饮业,旅游业,影视业,机械重工等方面的大型集团。几年前开始,和县里达成协议,在县里投资建厂,一跃成为县里的纳税大户。是县里的重点照顾单位。

    郭思华,就是龙盛集团驻这里的最高负责人。

    某天,郭思华专程到县政府找刘县长,刘县长还以为郭思华又要找他要政策之类的事情,没成想,郭思华一开口,竟然是让刘庆龙帮他买鲍鱼刘庆龙都怀疑自己耳朵听错了,郭思华找自己竟然只是为了买小小的鲍鱼甚至还开出了五万一只的天价

    刘县长郭思华不是开玩笑之后,仔细了解了详情。这才知道,自己县里竟然有能人,把倭国的吉品鲍引进培养成功。而且不论是口味还是营养价值,都远远超过了正版的吉品鲍,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全新的鲍种。

    前阵子,不到一百只这种鲍鱼被人带到港岛,直接引起轰动,可惜数量太少,港岛那边更是有人出高价求这种鲍鱼而不可得。

    而这种鲍鱼的培育者,又是那个萧鹏。

    刘县长开始不敢相信,觉得这就是单纯的炒作而已,一只鲍鱼卖十万那不是扯淡么没想到接下来几天,刘县长又接到几个好几个电话,什么港商朋友的,目的就一个,想让刘县长帮自己搞到鲍鱼。这可不由刘县长不信了。

    两件事加在一起,刘县长可不敢小视这个叫萧鹏的年轻人了。

    既然萧鹏在竹节岛,刘县长直接来一次亲自走访。顺道带着饲料生产厂家的代表,还有为首的几个港商,一起到了竹节岛,赶一只鸭子也是赶,赶一群鸭子也是赶。你们自己和萧鹏谈去。

    当然,既然竹节岛



第二十三章 解决问题
    萧建军和陈爱芬从烘干室走出来时,看到门口站着这么多人,也吓了一跳。

    他们在烘干室制造干鲍鱼,机器轰鸣,竟然没听到门口的争吵声,陈爱芬手里还捧着几个大鲍鱼,想让萧鹏看看烘制成色如何。一惊之下,差点把手里的鲍鱼扔到地上。

    “儿子,这是怎么回事”萧建军问道。

    萧鹏挠了挠头,这怎么解释干脆,一指陈平贵:“这是到咱家化装黑社会的。”又一指陈平海:“这是到咱家和稀泥的。”最后指着刘庆龙说道:“这是咱们县刘县长,至于来干什么的,我也不知道。”

    萧鹏这一介绍完毕,听到的人都差点晕倒,陈平贵更是两眼一黑,差点倒地。

    刘县长咳嗽了两声,对着萧建军伸出手:“萧先生,你好,你的事情我听说了,这是我们县管理出了问题,让你受委屈了。”

    萧建军急忙握住刘县长的手:“没事,没事。”萧建军也紧张,毕竟这可是他第一次和县长打交道,对这些小门小户的人来说,镇长都是天大的官了,更何况县长呢说他不紧张那怎么可能呢!

    刘县长示意自己的秘书过来,说道:“联系一下,让纪委介入吧。这个事情一定要彻查。”

    说完看着陈平海:“陈镇长,不管纪委调查结果如何,现在你还是四岛镇镇长。这个事情交给你解决,不要放过一个当事人!”

    陈平海连连点头称是。直接联系镇派出所,陈平贵,陈冰,陈福川,包括周科长,全部带回去协助调查。

    看着陈平海做完这一切,萧鹏这才放下心来。萧建军和陈爱芬则招呼众人坐下来。

    虽然萧鹏家的平房不算小,可是十多个人也坐不下,萧建军干脆在门口空地上,摆了几张桌子,招呼众人喝茶。又让萧鹏去海上,准备点海鲜招待众人。

    萧建军递给刘县长一根烟:“不知道刘县长今天来竹节岛有何贵干呢”

    刘县长接过烟:“我今天可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县里出了这么一个大能人,又是解决浒苔灾害问题,又是培育高档鲍鱼,可惜我孤陋寡闻,竟然刚刚得知这个消息。这不,知道后第一时间来岛上取取经学学经验么。”

    “而跟我同行的几位,除了几位县政府相关负责人外,其余的有饲料生产厂的人员,有港商,他们都想跟你家谈谈生意,我呢,只不过是个带路人而已。不知道萧老弟有没有兴趣”刘县长年龄比萧建军大几岁,所以直接称呼萧建军为萧老弟,以拉近两人关系。

    听了刘县长的话,萧建军也笑了起来:“刘县长,这事你跟我说可算找错人了,你可能不知道,我这是刚从医院出来,现在家里的事情,是我儿子做主了。再说了,这些饲料鲍鱼之类的,也都是我儿子折腾出来的,你这跟我说我也说不明白不是”

    刘县长听后一脸震惊:“果然是英雄出少年,萧鹏去哪了怎么从刚才开始就不见了”

    萧建军一乐:“我让他去海上整点海鲜去了,他再能耐我也是他老子,让他去干活他就不敢偷懒。今天中午各位谁也别走,尝尝我爱人的手艺。我们岛上别的没有,只有海鲜还能拿得出手招待一下大家。”

    听了萧建军的话,众人都乐了。

    萧建军拿出刚烘制好的鲍鱼还有家里的浒苔饲料,给那些港商和饲料厂家的人看,自己则和刘庆龙聊的热火朝天,现在他也不像刚才那么紧张了。而刘庆龙,更是决定一定要把萧鹏留下。

    这样的能人留在县里,对县里的发展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萧鹏还年轻,今后发展的潜力更是无法估量。

    就在众人等得着急的时候,海上传来柴油发动机的声音。“行了,萧鹏回来了。”萧建军说道。

    顺着声音看去,果然,萧鹏驾驶着家里的木质渔船,慢悠悠的向岸边驶来。

    其实这也真不怪萧鹏,萧家的小渔船,就是近海作业的小船,最快速度也就是十节,还赶不上普通人跑得快。

    萧鹏停好船,拎着一兜海鲜上了岸。

    “刘县长,我们这穷乡僻壤的没啥招待你们,随便弄了点海鲜,别嫌弃。”萧鹏跟刘县长打个招呼。

    萧建军走过来拎起网兜:“我和你妈去准备饭去,刘县长他们是来找你的。你去看看吧。”

    “找我”萧鹏一脸疑惑,走到刘县长身边:“刘县长,我爹说你有事找我”

    刘县长点点头:“今天不光是我找你,这些人都是来找你的。”刘庆龙指了指坐在身边的几个人。

    萧鹏不太明白:“不知道各位找我有何贵干”

    “你好,我是大正饲料的业务经理,这是我的名片。”

    “萧老弟,我是海平饲料的大区经理季伟杰。”

    “。。。。。。”

    几个港商还算表现还算冷静,几家饲料厂的工作人员已经是坐不住了,纷纷走到萧鹏身边,介绍起自己。

    听到他们的自我介绍,萧鹏知道了,这些人是为了自己的浒苔饲料来的。

    “萧老弟,你的浒苔饲料配方,我们公司愿意高价收购。”

    “萧老弟,



第二十四章 刘县长的决定
    郭思华看着萧鹏的脸色变化,笑了笑,说道:“萧老弟有所不知,我们港岛人,最喜鲍鱼和鱼翅,尤其是鲍鱼,好鲍鱼在港岛,永远是供不应求,好的鲍鱼就跟黄金古董一样,也属于收藏品。前段时间,萧老弟的鲍鱼有一批流入港岛,在港岛高端市场引起轰动,可惜数量太过稀少,犹如昙花一现。现在在港岛,萧先生的鲍鱼,可算是鲍鱼界里的传说了,不管请客送礼,那可是最为难得的佳品了。”

    萧鹏这才恍然大悟。难怪这些港商着急购买自家的鲍鱼,他们是为了自己的人脉。他们自己的交际圈都是需要维护的。而听他们的说法,自己的鲍鱼已经变成了最好的‘敲门砖’了

    萧鹏想了想:“不知道各位需要多少鲍鱼”

    郭思华却反问道:“不知道萧先生年产量能到多少”
1...678910...6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