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军火库闯大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加勒比海贼王
同时,多尔衮又命令牵制和监视新军中路军的万余骑兵与大部队汇合,加强防卫力量。
在九月三日,行动速度最快的西路军最先抵达盛京城下。
但是,新军主力对盛京城未有丝毫留恋,掠过盛京城,继续北追,只留下近四万人拿下盛京城。
因为新军从获知的情报得知,盛京城内只有不到五千的老弱残兵,还缺少火炮等各种守器器械。
在此情景下,用十多万人打这样一座城池,自然没有必要。
而原本将进攻线路瞄准盛京城的中路军,也修改了行进方向,直接往北追击。
九月十日,盛京城再次被新军攻城,守城的老弱残兵,除了近千人被俘之外,其余全部战死。
与此同时,吴三桂率领的两万多新军骑兵,已经将目标锁定了清廷逃往北方的大部队。
此时清军的队伍中,有满八旗兵力若五万人,其中还包括原牵制新军中路军的万余骑兵,余者六万余人,则是盛京城中居民。
清军曾想壮着两倍有余的兵力优势,准备一举将追击而来的新军骑兵给击溃。
但是,新军骑兵没有随军的百姓负担,吴三桂也不是无能之辈,他不直接与其决战。
如果清军追击,就引诱其与大部队拉开距离,然后再寻机冲击其没什么防护力的百姓队伍。
看出了新军意图之后的清军越发畏首畏尾,被新军弄得精疲力尽。
为了防止清军获得物资补充,吴三桂还派出一支队伍绕过清军大部队深入建州,将沿途的部落和百姓聚集地的物资进行收缴或者焚毁。
但甚少杀戮,原因很简单,让清廷和其百姓看到,新军不是嗜杀之军,新军愿意收编顺民。
同时,这些物资被收缴和被毁的百姓,在与赶来的清廷逃难大部队汇合之后,又可以进一步增加清廷的负担,除非他们不顾这
第三零零章 多尔衮失势
西鲁特氏派出了五千骑兵,虽然兵力不多,但对清廷的打击是巨大的,这也是清廷走向末路的一个重要标志,曾经的重要伙伴甚至直接向自己亮剑了。
吴三桂让明安达礼亲自指挥西鲁特氏的军队,连同其自己率领的兵力,加起来一共七千余人。
现在,明安达礼部的蒙军七千余人在清军的西北角,吴三桂部主力两万余人在其南部,而新军东路军万余骑兵准备从东北角进行包抄。
三方虎视眈眈的环绕着清军,给其巨大压力的同时,一旦寻觅良机,伺机发起猛烈进攻。
“隆隆隆……”其人不知,在距离他们百余里后,唐宁亲率万余精骑也在向这个方向奔行。
当然,他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支援,因为不需要他的支援,凭现在派出去的军力,也完全能够吞掉敌军。
之所以他亲自赶过来,主要目的还是想将清廷最后一股精锐力量给收编。
虽然他唐宁与满八旗是大敌,但不得不承认,满八旗是这个时代最好的骑兵之一,而他唐宁手中,步兵多的是,骑兵最为稀缺。
他唐宁不是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不会轻易就将一个种族灭绝,作为一个现代人,他也做不到这点。
所以,能够将其收报,为自己所用,那将是最好的选择。
他唐宁不只想收复满八旗,还有分裂的蒙古各部,他都想尽归自己所用,只有凝聚各族之力量,才能开拓更广阔的疆土。
面对新军已经渐渐成合围态势,还没等新军发起猛烈进攻,清廷内部已经隐隐有分裂的迹象,他们分成了几派。
一派是支持不惜一切代价,趁新军后方主力赶到之前,集中力量将新军的骑兵击溃,哪怕是多牺牲一些随军的百姓。
另一派则比较强硬,支持放弃拖慢速度的百姓,哪怕他们中很多人的地位尊崇,但作为大清的一分子,为大清牺牲也是他们的责任。
他们的牺牲也是有价值的,可以让满八旗几万精锐腾出手来,没有束缚的满八旗精锐,才能真正的发挥出实力。
即便此次损失巨大,以后也未必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现在为了保住这些拖累的百姓而孤注一掷,实为不智。
最后一派,则比较微妙,因为他们的意思隐隐有投降的意思,以原本支持豪格的两黄旗的一部分人为主。
在他们看来,豪格投降了唐宁,这是一种归顺的表现,唐宁为了收买人心,必不会对主动归顺的人再大开杀戒。
如果拼死顽抗,人口数量本就不多的满州族,被灭族都不是不可能。
为了满州族的生存,放下曾经所谓的骄傲,选择低头,也不失为一条生存之道。
几派的分立,也可以看出了清廷权利中心的分化,多尔衮已不再是一手遮天了。
为何曾经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叔父摄政王多尔衮,突然就在撤离盛京城的途中,实力就大为削弱了呢
原因主要有二,其一是多铎在的战败身死,消弱了多尔衮实力的同时,又打击了其威望。
多铎的战死,对多尔衮的影响是巨大的。
因为多尔衮入关之后,就不再亲自领兵出战,主要靠其一兄一弟。
兄阿济格之前在应天府战败被俘,当时还受了重伤,虽然被救了下来,但却留下了一身的问题,无法根治。
现在整天病怏怏的,无法再领兵出征,基本是一个废人了。
所以,多铎的重要性对多尔衮就更为重要了,如今连多铎都战死,这对多尔衮的打击可想而知。
听闻多铎死后,多尔衮嚎啕大哭,一方面确实是出于悲痛,另一方面,恐怕也是知晓胞弟的死对自己的巨大影响吧。
当然,这只是多尔衮失势的一方面原因,其二,是除了两白旗,其他各旗实权人物意识形态的转变。
多尔衮之所以拥有滔天权势,除了手中掌握的两白旗之外,就是其他几旗也有一些权贵对其支持,以期能够获得摄政王的重用。
但现在不同了,如今是
第三零一章 逼降
唐宁的突然出现,无疑又让逃亡之路变得更加渺茫,整个清廷上下,仿佛一下子变得死寂。
之前还在争论的几派,突然间也失去了再争论的兴趣,好似都清楚,如果在这个时候还不能齐心应对,他们三派的哪一种方式都行不通。
现在他们想的是,是停下来好好歇息一番,然后与新军决战。
还是继续加快速度北逃,然后被新军追上再决一死战。
最终,他们在一处地势稍微有利的位置停了下来,然后开始休整,所剩不多的物资开始分发下去,让大家难得的吃一顿饱饭。
大多数人似乎也意识到了,这应该是最后的晚餐了吧。
本已饥肠辘辘,吃出来的应是美味,但入口却颇为苦涩。
“隆隆隆……”新军还有明安达礼部的蒙军成三个方向向着清军汇集而来。
吴三桂按照唐宁的命令,抽出万余兵力到了清军阵营西侧,其他几路也稍微调整了下位置,从四个方向对清军进行了包围。
但是,他们都没有急于发起进攻。
直到半个多时辰之后,随着一阵隆隆声响,又一支队伍出现,众人都知道,唐宁来了。
新军上下振奋不已,而清军则是出现不同程度的骚动。
他们甚至有些后悔刚才没有听从多尔衮的意见,趁唐宁抵达之前立即主动发起进攻,也许还能占据一定的优势。
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他们本能的将自己当成了弱势的一方,选择了主动防守,也想趁机补充一些精力,以便接下来的大战中能够更好的发挥。
但现在,唐宁出现,其无形中带来的压力,都不知凡几,这不是不到一个时辰的休整就能够弥补过来的。
唐宁所部是从南部过来的,但唐宁在观察了一下风向之后,直接迂回到了东面方向。
看到唐宁所部的行动,清军本能的加强了东面方向的防御。
但是,唐宁却没有立即下令进攻,只是派出两百余骑上前。
让人奇怪的是,这两百余骑的战马马背上,除了坐着的骑兵,在骑兵身后两侧,还各有一个箩筐。
箩筐里面似乎还放着什么东西,隔得有些远,看不清有什么。
这两百余骑冲出新军阵形,开始缓缓的向着清军阵营靠近。
虽然只有两百余骑,但是其古怪造型,让清军一时有些摸不着头脑,反而心生警惕。
因为唐宁经常会整出一些稀奇古怪的手段,谁知道这突然走出来的两百余骑会耍什么新花样。
这两百余骑在接近到距离清军百丈左右时,主动竖起了几面白旗,表示自己没有恶意,然后继续靠近。
但清军却不敢有丝毫放松,依然严密注视着,直到新军这两百余骑在五十丈左右的距离停了下来,然后开始了他们认为唐宁搞出的新花样撒纸。
这也正是唐宁观察风向的原因,现在刮西风,所以他率队出现在东面。
两百余骑站成一排,互相之间还相隔一段距离,然后就从身后的箩筐中一把一把的抓出纸,然后直接向空中抛去,就像给死人撒纸钱一般。
当然,这不是纸钱,而是一张张方纸,上面还写有密密麻麻的字。
一张张纸被撒在天空之中,立即分散开来,然后随风飘散、飞舞,向着清军阵营这边飘来。
终于,有的纸飘飘荡荡的卷入了清军阵营中,有人不自觉的伸手抓住。
第一时间有人将收集的一些纸送到多尔衮、代善、济尔哈朗和孝庄等人手上。
纸上面确实有字,而且还是用满文书写的,他们检查了一下,所收集的这些纸上面,所写的内容都是一样的。
 
第三零二章 最终条件
唐宁给了清廷一个时辰的决定时间,一个时辰之后,愿意投降的人,他表示欢迎。
如果依然顽固不愿意投降的,他会动用一百挺机枪将他们全部杀掉。
当然,这是夸张的渲染,他可以拿出一百挺机枪,甚至更多,但却没办法这么奢侈。
毕竟一百挺机枪的子弹消耗速度,可是非常恐怖的。
现在清廷这些精英力量已经被包围,何必这么奢侈的去浪费
清廷的不少人已经知道机枪为何物了,就是那种可以至少在三百丈开外的距离开动的强大火器,并可以非常快速的连续射击。
威力巨大,可以直接将人体打穿,将人和战马活活肢解。
在这种火器面前,任何悍不畏死的冲锋都是徒劳的。
这种火器,别说一百支,就算是一支,都可以封锁一片区域。
谁都可以想象,一旦唐宁摆出一百支机枪,在这种开阔地带,基本上没什么防护的大清精锐,几乎只有被屠戮的结果,没有丝毫反抗能力。
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清廷的高层还在讨论,下面的士兵和百姓也在议论纷纷,神情紧张。
大半个时辰过去,清廷还没有做出决定。
唐宁手一挥,几百个士兵翻身下马,然后从战马上解下机枪和弹箱,开始搬到阵前。
一挺挺机枪被架了起来,互相之间间隔一段距离。
虽然没有经过细数,但一百挺机枪应该是有的,唐宁似乎没有说谎,顿时让发现这一幕的清廷上下惊恐了起来,第一时间派人打出白旗,似乎想与唐宁直接接触。
其实,他们又哪里知道,大部分机枪旁边的弹箱,是空的。
因为弹箱没有打开,弹链也没有装上机枪,所以直接是看不出来的,他们谁也不会想到唐宁是唬人的。
即便能够想到,他们也不敢赌啊,这太要命了。
清廷派出的是资格比较老的代善作为直接与唐宁的接触对象,一队人打着白旗缓缓靠近。
新军在唐宁的命令下,让代善等人下马并交出武器,这才将他们一行十多人带到唐宁身前。
此时的代善年过六旬,身材有些消瘦,可能是这阵子劳累过度,即便他努力的打起精神,看起来也有些萎靡。
如果唐宁没有记错的话,正史中,代善在两年后就病逝了。
对于一个年过六旬的老年,唐宁还是给予了基本的尊重,没有坐在高头大马上,还是主动翻身下马。
随行的豪格连忙上前,恭敬的称了一声礼亲王,代善只是略一点头,没有多说什么。
因为是在战场上,所以条件有限,唐宁让人将木箱当成凳子,与代善对面而坐,而豪格就坐在唐宁右手边,代善的左手边。
这是代善第一次亲眼见到传闻中的光明王唐宁,之前只听说光明王年轻有为,有潘安之貌,有诸葛之才。
今日一见,虽然在容貌上略微有些夸大,但也不得不承认盛名之下无虚士。
“礼亲王此番前来,想必是可以给我等一个满意的答复。”唐宁主动出声,直奔主题,态度不卑不亢。
代善沉吟了一下,才说道“敢问光明王,会如何安排我满州族上下。”
从这句话中,唐宁便知道,清廷已经考虑投降了,此番派代善前来,无非是想将无条件投降变成有条件投降,多争取一些有利于清廷的条款。
其实,唐宁完全可以说一句,“你们没有与我谈判的资格,只有一条路,那就是立即投降,不投降,那就都得死。”
但是
第三零三章 清廷覆灭
代善带回的消息让清廷喜忧参半,喜的是,唐宁并没有赶尽杀绝的意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