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朝富家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星辰玖

    这选边可不能跟个墙头草一样模棱两可,他很干脆的道:“这海盗和倭寇自然是要剿灭的,不过,不能一味的剿,还要找出海盗和倭寇日益猖獗的原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刘瑜貌似对杨聪的回答很是满意,他欣慰的道:“很好,大明的海面上岂容嚣小横行,这海盗和倭寇必须剿灭,对了,你认为光凭东南的屯卫能剿灭海盗和倭寇吗?”

    这话是什么意思呢?

    洪武勋贵貌似已经完全掌控南京五军都督府,这东南的屯卫有一大部分都是他们的属下,实话实说貌似有点打他们的脸,还是委婉一点的好。

    杨聪考虑了一阵,这才含糊道:“这东南的屯卫跟其他地方的屯卫都差不多,说实话,这会儿他们不一定是海盗和倭寇的对手,需得找几位良将好好操练一番才成。”

    刘瑜闻言,点了点头,又沉思了一番,突然又问道:“清风,你还没成亲吧?”

    晕死,这又是什么意思,你不会想把女儿嫁给我吧!

    这一个张贞已经让他黯然神伤了,再来一个他可受不了。

    杨聪连忙委婉的道:“晚辈是未曾成亲,不过晚辈已经和锦衣卫都指挥佥事陆松陆伯父之女定下了亲事。”

    刘瑜闻言不但没有露出失望之色,反而眼睛一亮。

    陆松是什么人,他自然知道,陆家跟当今皇上的关系他也清楚的很,这小家伙,前途无量啊。

    他仔细打量了杨聪一番,又煞有其事的掐指算了一阵,这才神神秘秘的道:“清风,你知道吗,你有状元之相,不过,好像又缺点什么,至于到底缺什么,就要你自己琢磨了。”

    杨聪闻言,不由激动的浑身一颤,传闻第一代诚意伯刘伯温就能算出未来之事,他的后人应该多少学了点吧,难道自己真有望中状元!

    这个,可能吗?

    他乡试才排名第六好不好。




第二卷 第十八章 不能做墙头草
    杨聪就这么莫名其妙的来了,又莫名其妙的走了,直到坐上马车他还没整明白,诚意伯找他来到底是为了什么事。

    这刘瑜貌似是想给他说媒,又好像是想拉拢他,不过,每每说出那么点意思来,人家又不继续往下说了,搞得他着实云里雾里。

    那么,刘瑜为什么找他呢?

    其实,很简单,是魏国公徐鹏举请诚意伯刘瑜做媒。

    不过,魏国公徐鹏举也没说一定要把小女儿嫁给杨聪,他只是让刘瑜先考校杨聪一番,看杨聪有没有资格娶他的女儿。

    这公侯勋贵的子女看似尊贵,其实并不是那么回事,除了嫡长子能袭承爵位,其他基本都是联姻的工具,尤其是女子,她们在家是能享尽荣华富贵,但是,婚姻却不能由自己控制,不管她们喜不喜欢,只要对家族有利,她们都得嫁。

    这魏国公一系貌似还没到要靠女儿来获取利益的地步,但是,洪武勋贵却被收拾的太惨了,永乐朝至今一百多年时间里,魏国公这一系基本上就是光杆司令,势单力孤不说,还要时时刻刻提防着朱明皇室跟他们翻脸,削了他们的爵位。

    这朱明皇室可是出了名的狠辣,不管你是谁,不管你立了多大的功劳,他们要想收拾你,就收拾你。

    比如,功劳堪比汉代丞相萧何的韩国公李善长,莫名其妙的就被牵连进胡惟庸案,一家七十一口,全部被赐死,要知道他儿子还是朱元璋的女婿呢。

    又比如宋国公冯胜,就因为朱元璋怀疑他跟自己的儿子,也就是冯胜的女婿周王朱橚图谋不轨,也赐死了。

    还有战功赫赫的颖国公傅友德,压根就没罪,也被朱元璋给赐死了!

    魏国公一系可不认为他们的祖上曾经出过个皇后就能高枕无忧了,老朱家如果发起狠来,自己的兄弟子侄都杀,更何况是他们这种姻亲。

    原本他们都绝望了,每天只能提心吊胆的等着,等着哪天皇上看他们不顺眼,一把将他们收拾干净。

    没想到,这嘉靖皇帝上位不久,突然如同发神经一般,续封了五个洪武勋贵,又把南京五军都督府全部交给他们掌控。

    这事着实让当代魏国公徐鹏举喜出望外,不过,洪武勋贵的处境还是没有得到彻底改观,因为他手下才几个勋贵,而且,这会儿早不是武将的天下了,而是文官的天下,他们就算掌控着五军都督府也没有调兵的权力,说白了就是挂着个都督的头衔,名义上管着一些卫所的屯卫,要调兵,那还得兵部的调令呢。

    他真不想再这样提心吊胆下去了,他想给自己编织一张保护网,保住魏国公一系的荣华富贵。

    而这会儿跟皇室联姻已经不可能了,而且也不保险,唯有与掌权的文官集团搭上伙才有可能高枕无忧。

    正好,这杨聪找上门来,他还真没想到一个商户的子弟能考上秀才,后面杨聪的表现更是令他刮目相看,这小子竟然考了个乡试第六,这成绩,很有离金榜题名已经不远了。

    所以,他想试试,他想把女儿嫁给这个有前途的文官,看能不能让洪武勋贵拥有自保的能力。

    说白了,杨聪包括他自己的小女儿都只是他的试验品而已。

    如果实验成功,那就按这模式发展下去,跟特定的文官集团结成联盟,让他们为自己保驾护航。

    如果实验失败也没什么,自己也就“损失”个女儿而已。

    杨聪还不知道他已经成为人家魏国公的实验对象了,这会儿他只想赶紧拿到文书去京城呢。

    他焦急的等了两天,这鹿鸣宴终于开始了,六十多桌,就摆在贡院里面的明远楼极其附近的空地的上。

    这鹿鸣宴可不是一跑过去就吃,规矩多着呢。

    一开始是主考官严嵩和副主考官邹守益、湛若水致词,大致意思就是恭喜他们高中举人,希望他们再接再厉,争取金榜题名。

    紧接着就是发放文书,也就是证明举人身份的公文。

    然后就是齐唱《鹿鸣曲》,一曲唱罢,大家都饿的前胸贴后背了,这鹿鸣宴才算是正式开始了。

    虽说这鹿鸣宴的流程比较的死板复杂,但是最后的酒宴却是相当宽松的,大抵是因为参加鹿鸣宴的考生都有了举人的身份,已经算是士绅的一员了,所以各级考官对考生都相当的客气,席间你想找谁敬酒,随意,绝对没人会给你甩脸子。

    这次鹿鸣宴自然是主考官严嵩最是受人追捧,因为主考官名义上就是这些考生的座师,只要考生附上去,这师徒关系基本上就算是坐实了。

    而且,这严嵩还是京城礼部尚书夏言的乡党,夏言一系即将掌权的传闻可是早就传开了,这个时候不攀附更待何时!

    所谓“天地君师亲”,这年头师生关系甚至比父子还要紧密,拜个好的老师,那可比重新投胎还有用,所以,大部分考生都蜂拥跑去严嵩那敬酒,搞得严嵩那桌都挤得水泄不通了。

    杨聪自然不会去攀附严嵩,这个时候他考虑的是要不要去给邹守益和湛若水敬酒。

    他可是已经被人打上阳明一脉的标签了,两位阳明一脉的大佬近在眼前,不上去奉承一下合适吗?

    当然不合适!

    这年头,要站队,你就坚定的站到一个队伍里,墙头草那是最为人不耻的,一般人家两派开打之前都会先拿这些无耻的墙头草祭旗,他可不行最后被严嵩一党和阳明一脉联合打击。

    这个时候已经没什么好犹豫的了,他直接招呼了一声俞大猷等人,然后便端着酒杯往邹守益那桌走去。

    正好,这时候湛若水因为礼部那桌人太多也跑到邹守益这桌来了,他倒不必跑到严嵩跟前去“挑衅”了。

    邹守益和湛若水对杨聪的表现很是满意,不但跟他对饮了一杯,还拉着他坐下来好好勉励了一番。

    杨聪这会儿才知道,原来这乡试就是会试和殿试的试金石,同时也是排名会试和殿试的参考,乡试前一百基本都能金榜题名,乡试前十不说一甲前三,基本上二甲是没问题的,有时候如果考生的文章差不多,直接就拿乡试名次来做参考也是有可能的。

    这意思,只要不出意外,他这金榜题名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杨聪正兴奋的浑身直哆嗦呢,无意间一转眼,竟然看到严嵩那阴冷的目光朝他瞟了过来。

    他心里着实吓了一跳,这下,真跟严嵩杠上了。

    老家伙,你先得意着,总有你哭的一天。

    他假装没看见,直接转过脸去,和邹守益聊起来。



第二卷 第十九章 炫富
    鹿鸣宴结束,金陵事了,杨聪便迫不及待的踏上了赴大明京师的行程。

    这次,他同样准备在驿站打尖住宿,而且这次他手里的差遣公文更牛逼,因为公文是南京吏部尚书张邦奇给他开的。

    张邦奇大概是觉着邹守益和湛若水都给杨聪帮了忙,自己却没有一点表示,有点不好意思,所以杨聪一开口,他便毫不犹豫的给开了份差遣公文。

    这家伙,南京吏部尚书那也是尚书啊,尚书可是正二品,在文官里面都算顶级的了,沿途驿站对杨聪一行自然是当爷一样供着。

    金陵距离大明京城倒没有泉州府距离应天府那么远,自南都金陵到大明京城大约是两千里左右,而且中间的官道修的相当好,可谓一马平川。

    这一路杨聪那是火烧火燎的,京城仿佛一个巨大的磁铁吸引着他,让他恨不得能快马加鞭,一路狂奔过去。

    要不是他携带的金银太多,要不是他这一行人里面还有王宣、薛南塘、李杜这几个文弱书生,他真会来个八百里加急,三四天就狂奔到京城。

    因为他实在是太想念陆灵儿了,一年多没见,他感觉如果过了几个世纪一般。

    当然,队伍里有了马车,他是不可能一天跑几百里的,就算他早起晚宿,拼命赶路,一天最多也就能跑给一百多里,他再急,马也跑不动了。

    一行人就这样紧赶慢赶,历时大约半个月,终于来到了大明京城所在的顺天府。

    这一路上杨聪虽然无心欣赏路上的风景,却也看到了一些北国特有的风光,比如,一望无际的田野,又比如生长在旱地上的小麦,这些在南方都是很难看到的。

    他还看到了一些令人担心的景象。

    比如,进入北直隶之后,农田里明显变得干燥无比,甚至有的麦苗叶尖都黄了。

    这是小冰河天灾肆虐的预兆,可惜,这个时候的人还不知道他们将面临一场恐怖的天灾,这种事说出来也不会有人信。

    还有,过了中都凤阳府之后,官道上的商队明显就少了,有时候甚至一天都遇不到一个。

    这就证明,这个时候的人根本就不知道商业发展的重要性,大明朝堂重农轻商的思想还是相当的严重,北方根本就没南方那种商业氛围,离京城越近,经商的人就越少。

    不过,这些都是他现在无力解决的,看到了也没用,他只能默默放在心里,等以后有能力了再去解决。

    一行人进入顺天府地界之后,又往北奔行了大约半天,京城终于到了。

    这大明京城可以说是当今世上最大的城池,其占地面积足有上十万亩,这样的城市,放在后世也算是大城市了。

    不过,有了金陵的见识之后,杨聪看到宏伟的京城也没有先前那么震惊了,而且,他这会儿只想快点见到陆灵儿,再大的城池,在他眼里都是浮云。

    这大明京城守卫还是比较严密的,从外城开始,便有京营屯卫驻守检查,不管什么人,想要进城都要经过仔细盘查。

    还好,他们这一行人有六个新课举人,而且杨聪还有南京吏部尚书的差遣公文,守城的京营屯卫倒没怎么为难他们,只是警告他们把兵器收起来,切记不可在城内闹事。

    杨聪对京城可不熟,俞大猷他们也没有一个来过京城,他们唯有一路问,一路找寻陆府和京城贡院的位置。

    这一找就是半天,直到天色都快黑了,一行人才找到了内城西长安街附近的陆家府邸。

    陆府一看就是那种大的惊人的豪宅,光是围墙就有几里长,而且,离皇城很近,出门大约只要走个半刻钟时间便能抵达皇城的西长安门了。

    这或许是嘉靖皇帝为了李氏和陆家兄妹进宫方便特意安排的吧,看着守备森严的陆家府邸,他只能暗自叹息一声,随即便带着众人找住处去了。

    这年头拜访别人可不能直接登门去问人在不在家,尤其像陆家这样的豪门,你要敢直接上前问,不挨顿打就算不错了。

    这年头想要拜访豪门大户,就得先投拜帖,等人家答复,人家让你去了,你才能去,人家如果不让你去,你是进不了人家门的。

    所以,杨聪只能望门兴叹。

    这都快晚上了,投拜帖也不合适,他只能先带人去找地方住下了。

    这次,他并没有打算住寺庙,因为京城内城的寺庙本就不多,陆府和京城贡院附近也没什么寺庙,而且,他还想炫下富,以吸引某些人的目光,所以,他直接在西长安街最大的兴隆客栈包了个大院,大张旗鼓的住了进去。

    这家伙,西长安街可紧挨着皇城,这里的消费差不多是整个大明最贵的了,一个大院,一天就得几两,一个月下来就是一百多两,能在这种地方租住大院的,那都是豪无人性的土豪。

    杨聪可不光是这么炫了下富就算了,第二天一早,他便在西长安街几家百年老字号逛了一圈,买了几马车的礼物,然后便一股脑拉到陆府,连带拜帖,一起送了进去。

    当然,陆府的门他这会儿还是进不了,他就算送再多的礼物,也得等人家陆松夫妇同意了才能进门,而陆松这会儿估计正在锦衣卫衙门值守,要等到答复,最快估计也要到明天早上了。

    不过,他并没有就此停歇,吃了中饭,他又开始投拜帖了。

    阳明一脉在京城势力虽然不如金陵,大佬还是有几个的。

    比如,杨门七子之一,现任兵部右侍郎的聂豹,这聂豹正是徐阶的恩师,杨聪到了京城,自然要去拜访一番。

    还有一个,也是王守仁的门生,不过,大抵因为他埋头钻研学问,仕途并没有多大成就,所以,在历史上并不是很有名,但是,这会儿他却是相当的有名气。

    这人就是现任翰林院侍讲学士穆孔晖,这翰林院侍讲学士虽然只是个从五品的职位,但是,其影响力却相当的大,因为这侍讲学士是给皇上讲课的,也就是说,这侍讲学士是皇上的老师!

    当然,并不是所有侍讲学士都会被皇上认为真正的老师,只有皇上对着侍讲学士相当的满意才会称之为老师。

    而这穆孔晖正是嘉靖前期比较满意的侍讲学士之一,嘉靖皇帝很少把别人当老师,这穆孔晖他却以师生之礼待之,也就是说穆孔晖完全可以通过给皇上讲课,暗中引导皇上的决断。
1...4546474849...26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