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崛起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霞飞红绡
他开始憧憬起来,未来也许大鹏汽车真能做到国内自主品牌第一,甚至最终成为世界级的汽车公司。而他如果没有来大鹏汽车,一直在哈飞汽车做下去,就不太好说怎么样了。
虽然说哈飞汽车即将整合,成为中航汽车的一部分,到时候也的位置肯定要下降,而现在他却是一把手。
所以接下来在设计讨论会上,赵志刚就变得激情昂扬起来,设计师们也被他的情绪所感染,他们都纷纷地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力图把大鹏汽车第一款车型,中型轿跑suv打造成一款标杆式的产品。
讨论会开得非常成功,很多技术上的问题,都有了一个框架,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如何具体的实现。
当然这些技术的研发,是需要巨大的投资,再加上更多的技术人才,才可以最终完成。
会议结束,赵志刚和宋雨晴都非常高兴,因为今天第一次会就开得这么成功,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
赵志刚道“咱们大鹏汽车做的第一款车就这样好,不过要把它造出来,投入也是非常大的,技术难度更是巨大。哪怕是把样车造出来了,还有一系列的工作需要我们完成,业界有一句话说得好,汽车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试出来的”
宋雨晴道“是啊,这里面难度确实很大,因为我们就是要走高端高品质的路线,树立品牌形象,所以第一款车就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并且我们还要抓紧时间才行,我想在完成样车制造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发力各大车展,宣传造势了”
赵志刚道“是啊,两位林总给我们的时间可不多,咱们要在半年内就把样车造出来,这个速度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我们的担子都不轻啊”
的确,正向设计研发一款车,如果在那些成熟的车企里面,都要三到五年,因为正向开发涵盖整车及部件研发的每个环节,包括数以千计的零部件。
但是对于中国的自主品牌来说,很多车企都不可能用这么长时间去开发一款车,所以大多数自主品牌都是选择逆向开发,这样就能大大缩短研发周期。
比如说众太汽车,只需要一年多时间就能推出一款新车。或许有人说它是模仿,山寨,但是只有这样,新兴的自主品牌才能生存下来,这是非常难以避免的。
对于大鹏汽车来说,他们也必须要用众太汽车的速度来开发新车,当然如果按正常情况来说,他们不可能完成正向研发,但是因为有了林鹏的出现,所以大鹏汽车的轿跑suv也不能算是完全正向研发,因为有很多技术和设计都会从宋雨晴这里,不断的放出来。
这样大鹏汽车自然能大幅度缩短开发的时间,并且在设计成熟度方面,不是那种逆向开发能与之相比的,因为林鹏可是获得了宝马车的详细技术资料啊,这里面就包括整车设计,零部件设计和生产工艺这些,当然还包括了宝马那几款车型的测试和调校资料,所以这几乎是一套完整的车型技术资料,如果不是因为要保密的原因,林鹏完全把它拿到大鹏汽车设计中心来,那么要把这款车造出来就跟换壳造车没有什么区别。
当然了尽管是慢慢放出那些技术来,大鹏汽车轿跑suv的开发流程,也是脱离不了基本的框架,首先要做的就是产品规划和基础架构开发。
产品规划方面,其实林鹏他们已经为大鹏汽车都设计好了,比如产品定位,目标客户,产品卖点等等,而这些工作的具体实施,主要就是宋雨晴负责了。
当然还有制造的环节,林鹏和林东已经在开始动作,他们计划投资十亿元,先建成两条生产线,其中一条年产能为五万辆,也就是为轿跑suv而建的,有了林鹏这个重生者,一切都变得快了许多。
林鹏根据他对汽车行业发展的趋势,以及对大鹏轿跑suv的自信,而制定了这么一个规划,他预测出来的大鹏轿跑suv销量,肯定是不会太高的,毕竟是二十万到三十万这么一个价格区间了,再加上又是相对小众的轿跑风格,这只是一个细分市场,不会有太高的容量,所以一年能卖个四五万辆就是极限了。
林鹏大概还记得,宝马x6在中国市场2009年的销量,是一万五千辆左右。但宝马x6毕竟是百万级别的豪车,而大鹏汽车的中型轿跑suv虽然也是走高端路线,但还不能称为豪华品牌,因为大鹏汽车只是一个新生的婴儿。
尽管大鹏汽车的目标是要做一个豪华品牌出来,林鹏和林东商量的结果,也是走双品牌路线,比如第一款轿跑suv就是划分到高端品牌里面,而另一款紧凑型suv和轿车则是划到另一个普通品牌里面。
至于这两个品牌的名称,林鹏和林东还在商讨之中,品牌名称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取好,那是会影响整个品牌的形象和销量的。
而整个宝马品牌在中国市场年销量也不过九万辆,所以在这个时期,高端车型在中国市场上销量不会太高,毕竟中国老百姓在这个时候消费能力还是比较有限的,但是再过十年的话那就会大变样了。
因为林鹏记得在二零一七年,bba三大豪华车在中国市场上的销量,都是五十万辆以上。
所以在零八年,零年这会儿,走量的车型肯定还是得十到十五万区间,至于十万以下的市场,林鹏并没有考虑太多,因为大鹏汽车是要走高端路线。
第四百四十章 正向开发or逆向开发
树立一个中高端品牌形象也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但大鹏汽车就是要做这个领头羊,当然其实在国内也有一个高端豪华品牌,那就是红旗汽车。
只不过红旗汽车价格太高,并不亲民,所以一直没有走入寻常百姓家。
现在对于大鹏汽车来说,战略目标是明确的,架构也已经有了。
虽然说成熟车企开发一款车需要三到五年,但是对于大鹏汽车来说,却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消耗,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要把第一款样车造出来。
现在对大鹏汽车来说,研发的时间可能还不是最长的,而在样车造出来之后,车辆测试和调校可能需要的时间更多。
因为正常情况下,一款车研发出来并制造出样车后,要造很多台进行各种实验,包括各种不同工作环境下的测试,高温工况、极寒工况等环境,除了这些以外,还有在各种路面上进行测试,以获取大量的数据,然后再进行调校优化。
当然除了这些以外,还有发动机、变速箱、底盘台架试验,震动、噪声、热测试,整车耐久性测试,整车功能、电子架构耐久性测试和功能验证,主被动安全试验等等,其实总的来说,汽车的测试和飞机的测试也是差不多,进行的项目很多。
正因为需要测试那么多的参数和项目,所以测试时间会非常的长,比如本田飞度在开发过程中,就将一台样车行驶了二百万公里,然后拆开检查每个焊点和螺丝是否出现异常。
要开二百万公里,那也是需要很长时间才可以做到的。
不过对于一家新兴的自主品牌车企来说,显然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费用,人力物力去做那么细的测试。
比如说像众太汽车这样的自主品牌车企,通过逆向开发,只需要一年时间就可以完成一台新车的开发。
首先是找两台逆向开发的车型,然后通过皮尺部进行数字化的扫描建模等方法,把车的外形参数给搞定。
接着就是拆车,把一台整车拆成数千,甚至上万个零件,再对这些零件进行称重和扫描建模,这样零部件的参数也都出来了。
接着就可以建油泥模型,对车型外观进行一定的改变,毕竟不能完全一模一样嘛。
而一些有实力的车企,这时候还能做风洞试验,以便优化风阻系数。
同时也可以做计算机应力分析,结构分析等。
比如那些螺丝螺帽、传动、弹簧全部都做了逆向的数据,然后制造出来,但是装配的时候,还是有可能装不上去,因为总会有一些误差,所以这时候又可以用计算机模拟装配一下。
一般来说皮尺部只需要二三十名工程师,就可以在几个月内完成这些工作。
而对大鹏汽车来说,这些工作需要的时间就会更短的,因为林鹏给宋雨晴的,那可是几款宝马车实打实的技术资料啊,这可比那些皮尺部逆向获得的数据要详细得多,全面得多,甚至用什么材质,怎么装配都是很详尽的。
而对于那些皮尺部来说,还需要自己去做结构分析,应力计算什么的。
大鹏汽车完全不需要这些。
当然在底盘部分,大鹏汽车也会像那些皮尺部一样,进行一些调整,把一些部件改换一下。
不过更大的改变还是在外观方面,大鹏汽车的轿跑suv也好,紧凑型suv也好,轿车也好,肯定都是全新的外观,不会模仿现有的任何车型。当然这不代表它不模仿“未来”的一些车型。
比如说皮尺部在这时候,就可以找供应商开发模具,做内饰和外壳了,当然在底盘部分也要找新的发动机来装上去,因为原版车型的发动机,肯定是弄不到的。
比如说众太的一款车模仿了大众途观,外观方面很像,但是内部就不同了,众太不可能买得到大众途观的ea888发动机,但是它可以买到像三林这些发动机,装上去之后,同样是可以用的,只是肯定没有原版的好。
接着就进行生产了,然后组装起来,就造出了样车。
当然样车造出来了,同样也省不了测试调校这个部分。只不逆向开发的车型,在这方面做的也没有那么到位,毕竟要做细致全面的测试和调校,也需要巨大的投入才可以完成。
所以这就是那些山寨车型质量不太好的原因所在,有些开两年就发现底盘变得很松散了,和原版车自然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它只是有一个相似的外观而已。
当然逆向开发确实是很省成本,省时间,这对中国的自主品牌刚刚起步时来说,也是很实际的一条道路,包括长骋汽车,吉力汽车在早期都是通过逆向开发才能够在市场上立足,只有生存下来了,才能慢慢的发展到正向开发。
当然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会被吐槽,甚至可能被告,当然一般来说,那些被逆向的车企是告不赢的,除非你做得一模一样。
毕竟汽车不都差不多嘛,四个轮子,两排沙发。
而逆向开发的车,确实有很多地方做不好,其中就包括零部件产生的误差,但是对大鹏汽车来说,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因为宋雨晴手上,可是真实的宝马技术资料,就算是某颗螺丝的尺寸都是精确到丝的,并且什么材质,材质的配方都一应俱全。
宋雨晴要做的,无非就是在适当的时候,把那些数据无意间的透露出来。
所以大鹏汽车首款轿跑suv注定了就会是一台高品质的车,因为除了某些零部件可能会在材质上有变化外,基本上就是完美的复制,而那些逆向开发的车企就做不到这一点了。
因为简单测绘仿制的东西,很难做到三年五年,甚至是十年都稳定可靠。
大鹏汽车可以直接完美复制,并综合几款车的技术,自然就更加优秀。
这些其实都是和一个车企的战略相关的,是选择快速上市获得销量和利润,还是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投入,造出好车来。
成熟车企当然可以慢慢的打磨,而新兴车企则不可能去等年时间。毕竟一个企业是要生存,并且还要为股东赚取利润分红的。
第四百四十一章 大鹏航空科技要整体上市
而那些优秀的自主品牌,虽然在一开始也是通过逆向开发,在市场上获得销量和利润,并且立足下来,接着它就会花精力去打磨逆向开发的车型,消除缺陷,并且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提高车子的质量。
这样慢慢的车企也成长起来了,然后就有资金和技术力量,去正向开发新的车型,像长骋汽车,吉力汽车,长鞍汽车都是这样成长起来的自主品牌。
这就是汽车制造行业和航空工业特别是军用飞机制造的不同,因为军用飞机都是有国家投资,并不会过于计较成本,而是要造出最好的飞机,所以它可以用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开发一型飞机。
当然在早期技术实力较弱时,也会通过逆向开发来完成一款军用飞机的开发。
简单来比较,其实像众太那几款山寨车型,就有点像是中国早期的歼五歼六歼七这一类的军用飞机,它们都是测绘仿制而来的。
而到了众太t700的时候,原创设计就是主要的了,它就好比是国产军机里面的歼八战斗机,虽然还有一些国外战斗机的技术,但原创的设计也是非常多的。
再说像长骋汽车进化到了vv7也好,f7x也好,基本上就是到了原创时代,这就好比是一飞院研制的新飞豹一样了,虽然底盘还和老h6有些关系,但很多东西都变了,发动机也是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甚至变速箱也是自己研制生产的了。
当然更重要的是,像长骋进化到了vv7和f7x之时,它的整车设计也好,行驶质感也好,都已经与原来有了质的提高。
而众太汽车早期的问题,主要还是制造环节的试生产没能发现或者消除各部件拼装在一起的异响或不匹配问题,那些车型没有经过严苛测试验证,为了快速的获得销量和利润,就进入了市场。
而大鹏汽车要做的,就是在测试和调校的环节,必须要做好,用最严格的条件来完成这个阶段的任务,确实进入市场的新车,不会出现质量方面的问题。毕竟质量才是一个车企的生存根本,哪怕外观设计再好看,可能一时会卖得非常火,但是时间一长,质量问题爆发出来,那就能要了一家车企的命。
所以大鹏汽车第一款车,中型轿跑suv太重要了,这也是林鹏和林东最为看重的车型。
当然另外两款车也非常重要,毕竟紧凑型suv和轿车才是走量的,所以林鹏和林东最后确定这两款车共线生产,并且年产能规划为二十万台。
三个车系加起来的产能是二十五万台,对于一家新车企来说,基本上是能够满足了,要知道像众太这样的车企,在卖得很火的两年,年销量也只有三十万台。
大鹏汽车先期规划二十五万台产能,也是相对比较合理的,同时也是建立在一个比较好的预期销量基础之上。
当然如果这三款车推出之后,市场反响很好,销售火爆的话,还必须要增加产能,新建生产线。
当然就是这二十五万台产能的两条生产线,投资也将是十分巨大的,十个亿只是前期投资建成五万台的生产线,要完全建成这两条生产线,至少需要三十个亿,这已经是相当省了,要知道长骋汽车投资二十八亿才建成了一个年产二十万辆的世界级乘用车生产基地。
大鹏汽车轿跑svu定位高端,自然它的生产线也必须要高端才行,自动化的生产线是必须的,不能像众太,立帆那些三线汽车品牌,否则品质就很难达到要求了。
造车的投资是非常巨大的,比起造无人机的投入要多得多了,所以这时候林东和林鹏也在准备让大鹏航空科技赴港上市,只有上市才能融到更多的资金,然后用于大鹏汽车的研发,建设和生产。
现在车型开发倒是正式的全面铺开了,但是在生产线的建设方面,则还需要大量的资金,并且要建成一个现代化的汽车制造基地,也是需要时间的。
一个完整的汽车生产线,基本上都是从冲压到焊装,再到涂装到总装,这四大工艺走一圈,一辆新车就下线了。
当然在制造工艺方面,就有先进和落后之分了,那些著名的汽车制造厂商,采用的都是流水线,大量的机器人代替了工人,无论是生产效率还是产品质量,都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当然了这样的工厂,投资就非常的巨大了。对一个车型的批量生产制造来说,最耗时的就是工装设备的制造以及模具的开发。
而一款车如果生产量非常大,那么工装设备以及模具的成本就可以降到最低程度,车企的利润自然就高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