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崛起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霞飞红绡
第二百八十二章 根治心脏病,打造航空动力强国
接下来又是几位领导上台致辞,接着才到了专家们宣读论文的环节。
第一个上台的专家,就是重量级的人物,中国工程院院士,航空发动机专家刘达乡院士。
刘老已经七十岁了,但是仍然是精神抖擞的。
刘老是中国航空发动机领域,第一位工程院院士,在航空发动机研究领域是绝对的权威,因为他已经在这个领域工作了几十年,领导或者参与了中国绝大部分的航空发动机研制工作。
刘老一上台,就显得非常激动,他的声音仍然中气十足:“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好。我想借今天这个机会,重点谈一谈咱们的大飞机配套动力问题。”
“我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已经工作了四十五年,可以说基本上经历了咱们国家航空发动机几十年来的发展。六十年代初,我参与了咱们国家第二代涡喷七发动机的改进工作。七十年代初,我到了六二四所工作,在这里一干就是三十年。”
“现在六二四所,已经成为了我们国家规模最大的航空发动机试验研究基地和预研中心,建成了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必不可少的大型连续式高空模拟试车台,使我国成为继美、俄、英、法之后第五个拥有大型高空台的国家,同时还先后开展了第三、第四代航空发动机关键技术研究工作。”
“虽然因为工作需要,几年前我调到了北金,进入国家国防科技和航空工业的决策支持系统,为各级领导当好参谋、建言献策。大飞机项目,我和几位院士一直在努力的推动,向国家相关领导提建议,我们一定要发展我们的大飞机,而且是要尽快上,争论太多,我们不能一直等下去。”
“让人欣慰的是,很快我们的大飞机项目就要正式立项了,这一次应该跑不了。当然大飞机要飞起来,就离不了性能优秀的大推力涡扇发动机,虽然我们也做好了两手准备,一边要进行国际招标采购,另一边我们还要做相应的准备,那就是研制我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为大飞机配套的先进航空发动机。”
“一直以来,我们的航空工业给人们的感觉,就是患有很严重的心脏病,这一点我也从来没有否认过!的确,我们国家航空工业,在发动机领域是最为薄弱的一环,飞机最大的问题还是动力问题,没有好的动力,不可能有好的飞机。动力在飞机发明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航空发动机这个短板,一直制约着我们国家航空工业的发展。”
“我们这些老家伙都很着急,可是又使不上劲儿,还好比较令人欣慰的是,咱们的秦岭发动机太行发动机,都相继成功定型了,秦岭发动机虽然是仿制的,但到了新秦岭,经过大幅度的改进,已经非常了不起了。这几年咱们国家的航空发动机,进步非常的大,可以用跨越式发展来形容也不为过。”
“所以我们都非常有信心,我们完全有能力独立自主的,为我们的大飞机研制配套的先进航发。咱们一飞院的唐占文同志和林鹏同志,曾经建议过,那就是我们能不能搞一个专门的航空发动机集团,成为一个独立的部门,还有我们的大飞机也要成立一个独立的公司,这样我相信我们的航发和大飞机,会发展得更好!对于这个建议,我是非常赞同的,所以我希望我们的大飞机项目正式立项后,会在这方面有一些变化。”
“成立航发集团的目标,我想就是要根治我们国家的飞机心脏病,这是刻不容缓的大事。特别是在民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研发方面,我们要集中力量突破,民用客机对发动机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高安全性、高可靠性、
第二百八十三章 大型客机设计研制的信息化
专家们各抒己见,很快就到了一飞院新任院长,arj21喷气支线客机新任总师吴明辉作学术报告。
吴明辉院长后来成为了大型客机的总师,商飞副总经理,不过那是林鹏前世的时候。
现在会有什么变化呢林鹏也猜不出来,也许他还是会继续担任大客机总师,毕竟大客机的总师必须要有相当经验的飞机设计师才可以。
吴院长走上讲台,洪声讲道:“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今天很高兴能够走上这个讲台,跟大家作汇报交流。大飞机,特别是大客机是我们国家航空工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大飞机项目很快就要正式立项了,我想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大型客机信息化研制支撑体系的基本概念以及总体架构,包括业务应用平台、数据管理平台、基础技术平台,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业务流程、产业价值链三个方面的应用管理,通过这些支撑如何缩短研制周期、降低研制成本。”
顿了顿,吴院长继续道:“在我们的arj21喷气支线客机设计研制过程中,我们也在摸索经验,所以arj21 将是大客机项目的奠基石。arj21属于支线飞机上端,是支线飞机和干线飞机的跨级产品。尽管它的外形比干线飞机更小,但由于它使用的是和波音737等干线飞机通用的设备,在舒适性上堪比干线飞机。”
“arj21支线客机,一开始就完全按照市场模式操作,因为按国际航空市场的游戏规则,faa和jaa颁发的适航证是一架飞机生产、销售、运营进入国际市场的门槛,没有适航证,任何先进的飞机都只能在制造国和购买国的购买航线飞行。所以,我们的大客机项目,也要完全按这个标准来,好在我们现在有arj21支线客机打基础,所以相信大客机会更加的顺利。”
“我们的大客机,一定要是一个完整的正向设计。既不是引进别人的技术,也不是测绘仿制或者合作生产,而是独立研制、拥有完全知识产权,我们首先在进行总体设计的时候,就必须要根据市场需求来。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环保性,这是最重要的四大指标。”
“首先是安全性,一架大客机,载客人数至少是在一百五十人以上,甚至多达几百人,所以出不得任何严重的安全事故。这么大一架客机在天上飞,要确保万无一失,就需要从上到下,每一层、每一个系统进行分解,搞清楚丧失某个功能会产生什么后果。还要考虑到人为因素影响,也就是人犯了错会导致什么结果,避免因为输入错误信号导致灾难性后果。”
“在经济性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型大客机经济性不佳,就会被市场所抛弃。我们可以看到,空客a340客机现在之所以卖不动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采用了四发设计,运营和维护成本都要比双发飞机来得高,在燃油价格日益高涨的今天,航空公司更青睐a330、a350、b777、b787这样的双发宽体客机。所以有这些前车之鉴,我们在进行大客机总体设计的时候,也需要考虑到经济性的问题。”
“再说舒适性,我们在大客机的客舱座椅布局设计时,也要充分的考虑到空间和舒适性,多数乘
第二百八十四章 重新定义干线客机与支线客机
事实上arj21喷气支线客机,和波音737客机相差并不是很大,毕竟arj21喷气支线客机经济布局每一排是五座,而波音737是六座,后来的c919客机也是六座,arj21的加长型,事实并不会比波音737少载客多少。
再看起飞重量,arj21支线客机已经接近五十吨了,而c919也就是七十多吨,所以如果对arj21进行一定的改进,加长之后,发展为系列化的高端产品,就接近于c919这样的中短程窄体干线客机了。
波音737客机客舱宽度是354米,arj21支线客机是314米,两者相差并不算大,也就是一个座位的宽度。
一排五座的arj支线客机,确实要比很多支线客机大上一号。比如说erj145客机,中国引进生产的巴西航空工业公司的支线客机。
erj145支线客机最大起飞重量仅有21吨,不到arj21客机的一半,在客舱宽度方面就更无法相比了,erj145客机的座舱布局是2+1,宽度仅仅只有22米,比arj21客机宽度小了将近一米。
即便是比起更大一号的erj190支线客机来,arj21也是具有相当大的优势,接近于干线客机。
因为erj190支线客机,尽管是巴西航空工业公司推出的一款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新支线客机,虽然它也可以达到一百座,但它的客舱宽度就不如arj21了,这款支线客机采用了2+2布局,客舱宽度只有274米,比起arj21支线客机来少了04米。
所以arj21支线客机,经过加长之后,完全是可以接近主流中短程干线客机水平的,这一点林鹏丝毫没有怀疑。
那么加长之后的arj21客机就已经接近波音737客机和a320客机了,就完全没有必要再发展波音737这个级别的客机了,事实上这种客机还不能算是大飞机,所以只有发展c929那样的宽体客机,才能算是真正的大客机。
而且c929客机也是可以系列化发展的,缩短型往下探,可以做成180座级的,这就跟波音737加长型或者是c919加长型差不多了。而在下面的arj21支线客机,加长型完全可以达到150座级,那么中间就基本上没有什么空档,只需要arj21和c929这两个级别的客机,就可以覆盖从支线到干线的各个级别机型。
因此林鹏觉得有必要重新定义一下支线客机和干线客机了,国内航线的中短程机型,是可以和支线客机相重叠的,也就是说可以把航程在三四千公里以下的部分划到支线里面。
第二天上竿,终于轮到了林鹏作学术报告了。
这一次林鹏带来的论文是大型客机的供应链管理,所以他也结合到了他前世的经验,再加上现在对大客机研发制造的一些理解,非常深入的报告了他的观点。
在论文的最后,林鹏开始重新定义支线客机和干线客机了。
林鹏充满自信地道:“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在这里我还想谈一些我个人,对支线客机和干线客机的理解,以及对我们国家大型客机技术方案的一点建议。”
听到林鹏这句话,很快院士专家,都不禁诧异地看向了台上发言的这个年轻人。
对于这个年轻人的事迹,很多专家都是知道的,他们也知道这个年轻人是一个飞机设计天才,可是他竟然说要重新定义支线客机和干线客机,这也太大胆了一点吧
接下来林鹏说出来的话,就让专家们更是震惊万分了。
 
第二百八十五章 叶子的年底大考核
两天的会议,很快就结束了,这一次研讨会开得非常的成功,专家们为了中国的大飞机事业,也是提出了非常多的有价值的建议。
特别是林鹏提出来的新观点,重新定义了干线客机与支线客机,在专家们当中引起了轰动。
此时远在千里之外的佳兴某空军基地,一场精确对地打击的演习准备开始了。
这是空军某飞豹团在年底的最后一次演习,也是对全团飞行员的一次大考核。
因为这个团已经接到了上级通知,在今年八月举行的和平使命联合军事演习当中,会有他们的一席,他们要派出飞豹战机,远赴异国参加这场规模浩大的军事演习。
要知道这可是代表着国家,代表着中国空军,所以接到通知后,无论是师部领导还是团部领导们,都无比的重视。
他们必须要抽调精英的飞行员和飞豹战斗机去参加演习,这次演习是不允许出一点差错的,毕竟这是多国联合军事演习,而且而是在国外。
歼轰七a飞豹战斗机,装备这个团也不过两年多时间,就要成建制的走出国门,去参加多国联合军事演习,这个挑战可以说是相当的大。
到底派哪些飞行员去呢这就要看年底大考核,飞行员们的表现了。
虽然距离演习还有半年多时间,但是在农历新年到来之前,就必须要选出这一次出征异国的飞行员了。
当然,这一次远赴异国要进行多次转场飞行,对飞行员和战机来说,都是极大的考验。
特别是要从祖国西北的高原转场,这里面就涉及到了高原反应的问题,无论是飞行员,还是战机,在高原上都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
此时在这个飞豹团的机场上,数架歼轰七a飞豹战机,已经准备就绪了,飞行员们纷纷爬进座舱。
叶子就是其中之一,她是全团仅有的三名女飞行员之一。
当然叶子现在还是后舱,负责武器操作,不过这一次正是考验她的技术水平的时候,因为她很想去参加这一次多国联合军事演习,为祖国争得荣誉。
所以,今天的大考核,她必须要拿到最好的成绩,只有优秀的飞行员,才有机会代表xx团走出国门。
团长亲自下达了起飞指令,四架歼轰七a战机,启动了它们的发动机,在一阵轰鸣声中,四架飞豹战机的尾喷管,喷出了一道道热焰,接着它们的飞行员,就操纵着它们,在地勤人员的引导下,缓缓驶向跑道。
轰鸣声大了起来,因为这些冲天的飞豹要准备起飞了。
四架歼轰七a,依次加速向跑道的尽头滑跑,飞行员们都打开了加力燃烧室,以缩短起飞距离,这一次他们是实弹演习,所以在四架歼轰七a的机翼下,都挂载了数枚对地攻击的武器。
他们不但要完成精确制导武器的投放和打击,还要进行临空轰炸,甚至最后还要打火箭弹,所以在一个架次任务里面,要完成三种不同的对地打击项目的考核,这对歼轰七a战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对歼轰七a的飞行员们来说,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对后舱的武器操作员来说,更是如此,因为所有的对地攻击武器,都将由他们来操纵。
数百米的滑行之后,四架歼轰七a战机接连起飞了,它们的姿态并不显得笨拙,虽然每一架歼轰七a战机都挂载了三吨多的武器。
三吨多的重量,对歼轰
第二百八十六章 精确轰炸
前世的时候,林鹏没有机会跟着集团领导来这个空军师,但是现在不同了,林鹏知道,到时候自己或许也会跟着集团领导来叶子所在部队。
毕竟作为歼轰七a战机的研制单位的人,再加上又是歼轰七a改进型歼轰七b和新一代歼轰八的总师助理,林鹏肯定是有机会要来的。
很快四架歼轰七a战斗机就进入了一片山区的上空。
为了模拟真实的上战场环境,他们必须要在最后一段进行超低空突防,所以很快四架歼轰七a战机,就把高度下降到了几百米高度,堪堪在那些山峰上面。
这种超低空复杂地形的高速飞行,也是相当危险的,歼轰七a战机的火控雷达,有地形跟踪功能,所以它能够进行这样的超低空飞行,但对飞行员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距离目标还有十几公里远,后座的叶子就有点紧张起来了,因为马上就要投掷激光制导炸弹了。
虽然是制导炸弹,可是对武器操作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还是很高的,否则也不一定都能准确命中目标。
歼轰七a战机机身下挂载有一个专用的光学侦测瞄准吊舱,通过这个高科技术的设备,歼轰七a战机的武器操作员可以准确的锁定目标,在火控计算机的帮助下,在最佳的时机投放激光制导炸弹。
当然这时候歼轰七a还没有装备kd88导弹,如果是那一款导弹的话,就可以在二百公里外发起攻击了。
而激光制导炸弹则是要距离目标很近,但是激光制导炸弹的性价比是要比空地导弹高得多,当然在真实的战场环境下,对载机来说,也是更危险的,因为近距离的轰炸有可能遇到敌方防空武器的攻击。
而在二百公里外发射空地导弹,则是相当安全的,目前还没有什么防空导弹能攻击二百公里外,低空飞行的战机。
激光制导炸弹,通常就是在普通的航空炸弹上面加装激光制导的套件,成本相对比较低,只有空地导弹的五分之一左右。
所以激光制导炸弹也是各国空军大量装备的一种精确制导武器,这比起普通的临空轰炸来说,要精确得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