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讨逆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萧小慎
到了之后,映入眼帘的是多具冰冷的尸体。这些尸体都铺着白布,看不清楚他们的容貌。
“严庄,哥舒翰的尸身在何处”
“东北角第一便是。”
杨铣闻言一步一挪的来到严庄所说的
尸身面前,揭
第一百八十三章 杨铣被闲置一旁
肃宗于十二月十五日,开始升赏群臣。肃宗是在十二月二十五日的时候,才从太上皇手中正式接过玉玺和国册。这期间还上演着肃宗还政的戏码,居然在这之前就升赏群臣,可见肃宗的演技穿帮了。
第一批升赏的人,自然是皇家子弟。长子李俶被进封为楚王,次子李儋进封为赵王,其余不细说。单说一件事,和政公主李柔芸,被正式加封号的同时,被额外赐一座庄园。
这可不是一件好事,因为有人要倒大霉。
第二批升赏的人,自然是大臣们。郭子仪被加封司徒,李光弼为司空,其余诸将不细说。单说杨铣的职务,杨铣被免去了朔方兵马使的职务,加封左右英武军大将军。
又是一次明升暗降!
因羽林和龙武都在平定叛乱的时候丧失了战斗力,肃宗新成立了神武军和英武军。神武军全是功勋子弟充任,英武军全是新募士卒充任,战斗力和朔方军相比天差地远。
肃宗还算有点良心,没把杨铣任命为神武军大将军,否则杨铣要被气死。因为英武军是垃圾,神武军连垃圾都不算。只是肃宗为了犒赏平叛功臣,搞出来的花样。
言归正传,英武军有多少人,三千余人。并且是全部新士卒。肃宗的理由也很充分,需要杨铣帮忙编练新军拱卫西京,其实就是嫌杨铣碍手碍脚,故意来的这么一手。
杨铣也很有意思。直接上表感谢陛下的抬爱,然后大大方方的去赴任。然后是啥事不干,除了正规的训练以外,杨铣都不再过问别事。
你有心闲置我,那我就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就这样时间,转眼到了来年的三月。
这一年是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杨铣在这一年,满三十一岁。
时光匆匆如流水,杨铣从昔日的少年郎,一晃就过了而立之年。杨铣的庶长子杨昭已经十一岁,过了顽皮的年纪,开始认真的读书上进。嫡长子杨暻却只有八岁,正是讨人嫌的时候。最小的女儿杨玥有四岁那么大。
杨铣自安禄山造反以来,一直出征在外,很少有机会与家人团聚,更谈不上圆房,因此一直没有子嗣诞生。这回被肃宗可以冷落,正好老婆孩子热炕头,随便外面怎么吵,都明哲保身不管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杨铣想逃脱政治旋涡躲清静,根本是痴心妄想。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立太子。
张淑妃在三月的时候,被肃宗立为皇后。接下来就是考虑太子的人选,皇后的儿子李佋还很小,只有七岁,却深得肃宗的宠爱。
肃宗有心立李佋为皇太子,但是碍于李俶的军功,所以不敢轻举妄动。肃宗想要立李佋为皇太子,需要有人出面支持。
支持的这个人,与皇室的关
系还不能太亲,又不能太疏远,还要有相当的军功和人望。肃宗绞尽脑汁想到的合适人选,自然是杨铣。
一日,肃宗召杨铣入大明宫到紫宸殿叙话。
“我听闻贤婿在家中督促子女学业甚严,不知是否属实啊”肃宗选择这么一个话题切入,用心良苦。
杨铣不明就里,如实回答道:“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臣如此严厉也是为了让他们将来长大成才,报效陛下。”
“贤婿之心,朕明了于心。”肃宗看火候差不多,话锋一转说道,“我有众多的儿女,最贤明的只有楚王,其余不值一说。而能看出未来颇有能耐的还有兴王,虽然只有七岁。”
楚王是指李俶,兴王是指李佋。肃宗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说自己的儿子里只有李俶和李佋是未来皇位的候选人。
杨铣听出来了,却不愿意卷进风波。
“陛下所言,臣表示赞同。”杨铣顺着肃宗的话往下说,“楚王在收复两京的时候,英明果断。兴王年少聪慧,并且都孝顺陛下,是陛下的好儿子。”
“贤婿之言,正合我心。”肃宗面露忧愁之色,“群臣商议都上表劝我早立太子,两个儿子都这么优秀,我竟一时不知道选谁,想听一听贤婿的意思。”
杨铣听了,心里暗骂肃宗混蛋。李俶是什么身份,李佋又是什么身份,根本不能同日而语。居然被拿出来一起说,摆明了是让杨铣站队。
张淑妃现在是皇后,又深得肃宗的宠幸。得罪了她,下场估计和李倓一样。而李俶素有威望,又是长子,还是嫡亲大舅子,也不能得罪。
“启奏陛下:恕臣蠢笨,听不明白陛下的话。楚王是陛下的长子,又立有军功,难道不合适当太子”杨铣反问肃宗。
肃宗一时愕然,半响后吞吞吐吐的说道:“朕不是这个意思。楚王是朕的长子不假,可兴王是皇后之子,乃是朕的嫡子。这让朕难以抉择。”
杨铣本来是装糊涂呢,听到肃宗把话都挑明了。再不有所表示,就两边都得罪。
“臣有所思,不知能不能说。”杨铣回道。
“但说无妨。”
“三国时,袁绍、刘表因废长立幼败亡之事,曹操、刘备选择长子继位成功之事,臣犹记在心。”
肃宗听了默然,命杨铣退出去。
不久之后,肃宗正式下诏册封李俶为皇太子,改名为李豫。以崔圆为太子少师,李麟为太子少傅。
崔圆不必多说,单说李麟。李麟是刑部尚书、同平章事,也就是宰相。因不肯依附于张皇后和李辅国,而被免为太子少傅。
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意味着杨铣要倒大霉。
在李豫被立为太子之后不久,杨铣被免去英武军大将军之职,改
封为神武军大将军。
这下子杨铣是彻底的被闲置。
第一百八十四章 因谗言险获罪
杨铣似乎落入了险境之中,连李柔芸都这样认为,还想进宫为杨铣说情。谁知杨铣不仅不让,还亲自写了一封请罪奏疏,送到肃宗案前。
肃宗看过之后,只是简单的训了杨铣几句,便没有下文。
张皇后和李辅国都吃了一惊,他们想不出肃宗不追究的原因。
别说她们,就连李柔芸都没懂。收到了消息后,便到书房见杨铣,并询问其中原因。
“陛下虽然被皇后和李辅国蒙蔽,却没有失去常有的判断。你知道君王最忌讳的是什么吗不是你是否有谋反之心,而是有没有谋反的能力。我已经是闲置一旁的将领,对陛下根本构不成威胁。反而是张皇后和李辅国咄咄逼人,让朝臣都来参我,反而引起陛下的警觉。”杨铣解释道。
李柔芸却从杨铣的语气中听出一丝异样,警觉道:“二郎言谈之间,似乎对陛下和皇室都充满了不屑。”
“有吗”杨铣立刻为自己掩饰道:“我怎么会对陛下充满不屑,肯定是公主听错。”
“好吧,二郎说没有就没有。”李柔芸没有再追究下去,“二郎做事向来自有主张,妾身无法多说。但陛下论公是二郎的君上,论私是二郎的岳父。二郎言谈举止之间应当注意。”
杨铣忙点头称是。
情是相互的产物,肃宗对待杨铣就像对待工具一样,令杨铣根本无法产生感情。连带着杨铣对李柔芸的态度,几乎是敬畏多于爱情。
李柔芸走后,萧盼儿亲自捧着茶和点心来书房见杨铣。看见杨铣的面色有些难看,忙上前问缘故。
“陛下赦免我。公主来看我的时候,嫌弃我说话的态度不好。公主是陛下的女儿,自然会向着自己的父亲。也不管她的父亲,是如何对待我这个女婿。”
在李柔芸的面前,杨铣向来是小心翼翼。就算是在霍小湘的面前,都很有些收敛。只有在萧盼儿面前,杨铣才有什么就说什么。
萧盼儿听了,皱眉道:“二郎还说不生气,只是为了自保迫不得已吧。”
杨铣凝望着萧盼儿,自己眼神有了泪水。
“我可不去想封赏的事情,也可以不计较陛下厚此薄彼的安排。如今到了这个紧要的时候,因听了谗言,就把我闲置不用。叫我如何心服!”杨铣狠狠的拍着桌子道,“你知道我的孤独吗我觉得自己连条狗都不如。”
“其实二郎看开些,或许心里会好受。自逆胡安禄山造反以来,多少将领都遇到二郎这样的境况。朝廷忌惮武将,尤其是曾在禁军任职的武将。连放二郎到边疆都不放心,何况是再度执掌兵权。”
萧盼儿长期待在杨贵妃的身边,将所谓的皇帝都看得很清楚。这是杨铣很愿意和她一起聊天的原因之一,和其
他妾室聊天,不是劝说就是一问三不知。
“或许这是最好的结局。我虽彻底被闲置在一旁,但保留尊荣富贵。毕竟我还是杨国忠一族呢!”
杨铣此话一出,萧盼儿身体一颤。
陛下在论罪旧臣的时候,李林甫、杨国忠等亲族被专门划分出来,表示坚决不允许赦免。
太子李豫的正妃崔氏,也因此常怀忧惧,不日便去世。
杨铣不被信任,也是因为这个缘故之一。肃宗担心自己对杨家的处置,会惹得杨铣不快。
唐廷正在召集兵马围攻邺郡,完成最后的平叛大业。自然不希望在这个节骨眼上,出现问题。
肃宗真是思虑深远。
杨府,书房。
一日,杨昭当着杨铣和霍小湘的面,背诵诗经。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方命厥后,奄有九有。”杨昭背的书正是《诗经商颂玄鸟》的第一段。
杨昭才十一岁能很流畅的背出诗经,已经非常不容易。又喜欢读诸子百家中的《庄子》,这很对杨铣的脾胃。
“好!”杨铣等昭儿背诵完称赞道:“吾儿真是像我,将来一定是成为大学问家。”
杨昭头一昂,朗声道:“孩儿愿成为出将入相的大人物,而不是书生。”
霍小湘看杨昭这么没礼貌,忙出声责备道:“昭儿,有这样跟自己父亲说话的吗”
杨昭忙低着头,不敢再开口。
“没事,昭儿这样很好。”杨铣丝毫不介意,“吾儿有此大志是好事,那么以后要更加的努力。因为凡是担任宰辅的人,都是学问很大的人。”
“孩儿,明白了。”杨昭应道。
杨铣让杨昭下去,继续好好的温习书本。
杨昭一走,霍小湘委婉的劝诫道:“二郎对昭儿太娇惯。昭儿年龄还小,应该严加管教才是。”
“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和小湘时常言传身教,相信昭儿不会差得很离谱。”杨铣眼神变得颇为深邃,“若是这孩子未来的事业曲折,那便是自己的命运使然。”
“二郎的话或许有几分道理,我还是希望……”霍小湘看见自己的女儿杨朦怯生生的进来,遂止住说话。
“女儿给父亲、母亲请安。”杨朦规矩的行万福礼。
杨铣和霍小湘都应了一声。
“朦儿你诗经学得如何你小玉姨有没有认真的教你啊。”杨铣语气和蔼的询问杨朦。
杨铣认为无论男女都应该学习,其次女儿再学针织女红。
“回父亲的话,女儿学到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杨朦相比杨昭显得端庄许多,而且杨朦继承了霍小湘的美人
第一百八十五章 君臣夫妻生嫌隙
肃宗很犹豫是不是让杨铣出任陇右节度使,回禁内问张皇后。
张皇后不好直接说杨铣不合适,淡淡的说道:“杨铣年少,恐担任节度使会让其他将领不服。”
肃宗以为有道理。
次日,肃宗召来李岘,并道:“我有了主意。杨铣太年轻不合适担任陇右节度使,请卿家在为我推荐一个人。”
“陛下,恕臣直言。此番吐蕃入侵大唐就是看准时机,想要避过几乎是痴心妄想。如今除了杨铣,其他将领都不合适。”李岘再次推荐杨铣出任。
肃宗默然,反问道:“大唐真的没有可用之将,需要起用杨铣出征。”
李岘也反问道:“如果有这样的将领,何至于丢失河西和陇右大片地方。”
肃宗长叹一声,遂同意李岘的说法,正式授杨铣陇右节度使的重任。
当敕书下到杨府,杨铣却称病不出,同时上表自己年轻不能担此重任,还有战场上受了伤,不便前往。
肃宗见杨铣居然拒绝赴任,大为光火。
“这个杨铣好大的胆子,居然敢抗旨。”肃宗很生气的对张皇后说道,“我看是对朕有意见,在这里故意和朕赌气。”
张皇后趁机进谗言:“杨铣年轻气盛,单凭他抗旨就看出不适合担任陇右节度使,不如选派他人。”
“我也想啊!可是我现在手下是无人可用。如果有人的话,还用这个毛头小子做什么!”
“王难得,不是一员很好的猛将。”
“王难得不行,他虽然骁勇,却不是统兵御敌之才。”
“来瑱呢”
“也不行。来瑱对陇右和河西不熟悉,无法短时间内做到抵御吐蕃。”
肃宗经过张皇后这么一说,再回过头一想,却发现手下真的只有杨铣合适前往。
“算了,明日再下诏,让杨铣为国事抱病出征吧。”肃宗扶额道。
张皇后忙上前给肃宗按摩,不再多话。
没想到肃宗第二次下诏,杨铣还是称病不去。
猜你喜欢